秦樓春

第二百零三章 盤算

第二百零三章盤算

第二百零三章盤算(1/2)

燃文,最快更新!

秦含真本來很期待蘇州之行的,可她現在卻不那么想了。這里的景色是很美,食物味道也不錯,人人說話都斯文,語氣里總帶著一股子溫柔婉轉的味道,讓人不由得心生好感——可如果前提是,她沒有被自家祖父秦柏押著進行繪畫突擊課程就好了!

秦柏似乎下了決心,要培養出個女畫家來似的,天天盯著秦含真練習基礎筆法,每天都給她布置許多功課,要她苦練書畫的布局。秦含真若是不出門,一天到晚待在書房里練字畫的時間至少有三四個時辰。雖然她挺喜歡寫字畫畫,但也有些吃不消了。

牛氏與黃家姑嫂歇過氣后,與秦柏一道出門游玩各處名勝古跡,又要去逛街上的商鋪。但秦柏只許孫女兒去游覽名勝,開拓眼界,卻不讓她去買什么脂粉首飾、衣料繡品,而是待在家里勤學苦練。在他看來,采買東西這種事,有牛氏這個祖母出面就夠了。小姑娘家家的也不必買太多這些東西,反正年年時興的款式都不一樣,今年買了,明年就要過時了,夠一年使用就好。雖說牛氏的眼光有些村,但有黃家姑嫂在,東西不會出什么大紕漏。難得孫女兒如今在繪畫上開了竅,自然要抓緊時間去多學點東西的。

秦柏沒有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保守思想,也并不認為女孩兒長大到一定年紀,就該收心準備嫁人,婚后也要專注于相夫教子,無須在書畫技藝之類的事情上花心思了。他知道本朝與前朝的幾位有名的才女,其實真正能得到公眾認可的,都是在婚后才傳出的名聲。她們的夫婿本就是有才之輩,兒孫也十分不凡,連帶的她們本身的才學也更受人敬重。

相比之下,那些十幾歲的名門千金,因會做幾首詩、會彈幾首曲子,便自稱是個才女的,多半是為了說一門好親而自抬身價,用不著兩三年的功夫,漸漸就無人提起了。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親事定下后,便停止了宣揚才名,生怕婆家不高興。這樣的“才女”,又如何作得準呢?

秦柏更希望孫女兒會成為前者,而不是后者。既然要以真正的才學搏得他人認同,孫女兒就必須從小打好基礎,踏踏實實地學上幾年畫才行。連她今后要嫁的人家,他也需得細細挑選,不能尋那些守著所謂的規矩禮數,束縛媳婦才華的人家,還有未來的孫女婿人選,也要能與孫女兒性情喜好相合才好……

秦含真還不知道自家祖父想得這么長遠,只是有些苦惱每天加碼的功課。哪怕她知道秦柏這是為了她好,也希望自己的日子能過得稍微輕松一點。若是遇著能出門的時候,秦柏是不會布置功課的,她便盼著能多出幾次門,既可以散心游玩,也能避開繁重的作業。

他們在蘇州待的日子比較長,但凡是離得近的名勝古跡,大部分他們都去過了。牛氏與黃氏姑嫂更多地將精力放在本地出產的絲綢、宋錦與繡品上,采買了不少,預備要帶回京城去做衣裳或送人用的。秦含真則跟著祖父秦柏以及趙陌活動,有時候出門去看看書畫,有時候受邀去游本地士紳富戶的園子,與書畫名家結交,順便多受些熏陶——當然,她出門前是換了男裝的,對外也自稱是秦柏的孫子。

蘇州本地的士紳也打聽過,知道永嘉侯是帶了孫子孫女回老家來的,雖然不知道他的孫子幾歲了,但秦含真打扮得十分象男孩子,又是正經讀過書,學過畫的,出口成章,不是他的孫子還會是誰?秦含真也自稱叫“秦謙”,卻是借了小堂弟的名兒。

秦含真卻在暗地里抹了一把冷汗。秦柏與那些書畫名家結交,相處得甚是融洽。趙陌乃是宗室,身份不一般,別人也不敢輕易拿他當友人子侄相待,都是客客氣氣地另請了他去靜室用茶,并派專人相陪。獨獨她一個,常被安排與別家的子侄坐在一張桌上吃茶說話。若不是扮男孩子扮出了心得,她自問還能糊弄得了別人,還真不敢這么大膽地與那些少年人們近距離接觸呢。

尤其江南這邊的書香世宦之家,教養子弟都是自小讓他們熟讀詩書,因此這些被帶出門交際的男孩子們個個都有才得很,開口閉口都子乎者也。這還罷了,不過是語氣助詞,秦含真還不放在眼里,最怕的是他們動不動就用典故,讀書少些的人都未必能跟得上他們的思路。秦含真自問也上過二十多年語文課了,穿越之后還跟著名儒祖父學了不少四書五經的內容,又有趙陌這位功課還算不錯的表兄天天作伴,也只是勉強能聽得這些男孩子對話的七成而已。不過她年紀還小,又會裝,于是還能蒙蒙人,讓他們以為她是真的聽懂一,將她算成了自己人。

其中一位詩人的兒子還跟她說:“謙弟小小年紀,就有這般才學,真不愧是永嘉侯之孫,家學淵源。只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