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善

第六十九章關系

戚其良從前心喜家中姐妹們的純良品性,可是他后來聽說的事情越多,越發覺得美好的東西,越難保持下去。

有關家中姐妹們的婚姻,他寄望著她們未來的日子平順,只是他的心里面明白,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遇良人,結良緣,或許才會有平順的人生。

戚維守來和他打探對三位親妹妹親事的看法時,戚其良表達了想法,他不希望妹妹們嫁進太高門第的大戶人家,相比較的情況下,妹妹們可以嫁進好人家,遇良人得良緣。

戚維守把戚其良的想法轉達給戚維山聽,他聽后感嘆道:“良哥兒心善,但愿他以后一直保持住這份最基本的善良底線。”

戚其賀兄弟們回家的時候,家里長輩們瞧著他們面上疲倦神情,一個個也沒有問他們考試的情況,他們和家里人說了,按照夫子的交待,試卷全部寫完了,現在只等結果出來。

戚其賀私下和爹娘說,他這一次考得挺不錯,只是擔心錄取的名額有限。

戚維山和錢氏都是穩得住的人,只要戚其賀有心往上讀書,當長輩們的便會盡一份力去供他讀書。

戚其賀兄弟在家里等待結果,正好戚維山有心去一趟府城,直接把戚其賀和戚其從叫上一起去了府城。

文氏在一個夜里平順生下一個女兒,戚熒姐妹早晨到大院子的時候,方知道大堂嫂昨夜生了一個女兒,她們急著想探望侄女,結果給程氏擋了下來。

她好心解釋,孩子太小了,她們只能輪流進去看一會,而且還不能打擾文氏的休息。

戚家姐妹聽程氏的話,她們兩兩進去探望了小侄女,跟著戚熒一道去瞧了小小嬰兒,紅通通的臉,實在長得不美,但是大人們都在夸贊侄女美麗。

說不出違心的話,出了悶熱的房間后,聽大人們說著夸贊的話,她只能夠想著大哥相貌堂堂,大嫂容貌秀氣,他們的孩子不會丑的。

戚鶯也很是高興夸贊了侄女的容貌,比如眼睛大,進去的時候,侄女閉著眼睛在睡覺,瞧著眼線是有些長。

戚蔻笑著說:“她的臉好紅,害羞了,她這么小就知道姑姑們來看她,她不哭不鬧,這性子比善善好。”

大家轉頭來瞧,她直接用手擋著面:“別提我,侄女自然是好的。”

錢氏瞧過孫女出來,聽見戚蔻姐妹的話,笑著說:“那有不哭不鬧的孩子,善善小時候也只是聲音大一些而已。”

家里的人一下子笑了起來,小時候不單單是聲音大,她是特別喜歡哭,只要醒來,就會一直哭。

沒有滿周歲前,長輩們擔心這個孩子能不能平安長大,等到過了周歲,她漸漸沒有那么愛哭后,家里人的心才放松下來。

只是這個孩子長大后,越長大越不喜歡哭,而且行事特別的穩重,又讓長輩們想起她嬰兒時期的事,大家忍不住有些懷念起來。

因侄女的出生,大家又記起嬰兒時的事,戚蘇聽了后,很是有趣的來問,結果給當姐姐的直接給了一個大白眼:“我那個時候不記事,姐姐只怕也是不記事的。”

戚熒笑著點頭:“我是記事后,聽家里人一次又一次的提及,才記起善善還有那樣的一個時名,聽說‘嚶嚶’的來歷,就是善善喜哭的證明。”

戚蘇捂嘴笑著,瞧著她嘆道:“小孩子都喜歡哭和鬧,你小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只是有我這個當姐姐的事跡在前面,所以才沒有顯示出你的本事。”

“哈哈哈”戚熒和戚蘇再也忍不了,兩人放聲笑了起來,戚蘇慶幸道:“姐姐,我幸虧象了八姐,我要是象了你,大約只會得一個‘嗚嗚’的小名。”

瞧著戚蘇面上的神情,只覺得小人兒長大了,都沒有以前討人歡喜,她就是故意板正一張臉嚇唬她,戚蘇現在也不害怕了。

轉頭和戚熒說:“姐姐,蘇蘇都沒有以前可愛了。”

戚蘇沖著戚熒吐一下舌頭:“我不讓十一姐姐捏我的臉,你就說不可愛了,我和祖母說話去。”

周氏現在瞧著戚安和戚蘇做針線活,這對小姐妹比上面年長的姐姐要松快一些,家境的改變,她們是受益多的人。

在她們之上,戚家姐妹年滿六歲后,就要跟著年長姐姐身后學著做事情,但是她們姐妹則不必如此,現在只要專心學習針線活,便已經足矣。

還是喜歡可以上山下河的日子,戚熒也表示不太喜歡戚安和戚蘇姐妹現在的生活,但是這對小姐妹跟姐姐們上了山,最后總是讓姐姐們連累帶扯的帶下山。

戚熒和是戚蘇的親姐姐,她們都不樂意帶著戚蘇一道上山,實在是這個小人兒和山上犯沖,上一次山,她不是傷了手,就是拐了腳,而且每一次都是不小心。

戚蘇在家中做針線活,卻沒有這種毛病,而且杜氏都說戚蘇在針線活方面有天分,再教一年兩年,她是教不了戚蘇這樣有天分的孩子。

戚安上山比戚蘇要平順許多,只是她的體力不太行,上一次山,她每一次下山都象去掉了半條命一樣的辛苦,家里面長輩們都覺得她們兩人命好,正好戚家現在家境不錯了。

姐姐們都同情兩個妹妹不能時時上山,家里面的長輩們對此只是要她們姐妹閑時多動一動,對她們也沒有別的要求了。

感覺得到,在戚其良中了秀才后,家里面姐妹們的人生就分成了三條道,已經定下親事的姐姐是一條道,還有年紀大了,還不曾定親的姐妹們,有了一條新道路。

戚安和戚蘇年紀小,如果戚其良一路凱歌,她們將來便有別一條道走,她們會比姐妹們的親事更加好。

珍惜現時的生活,戚家長輩們現在不限制她們上山的事情,但是日后卻未必不限制戚安姐妹上山的事情。

有一次,戚鶯閑話的時候說了,她們小時候白日里,幾乎是不歸家,都在村里人和同伴們一處玩耍。

記事起,她很少去村里走人家,當然這也與孫三花擅長與人交往有關,也與家中長輩們漸漸鼓勵孩子們在自家玩耍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