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客人
作者:莞邇分類:
陸尋是想提醒晏池,不管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在今天這樣的日子里,怎么著也該表現得高興一些才是,至少不能給陸績和章氏添堵不是?
晏池過繼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了,他注定會與陸績章氏有這父子、母子的名分,既然是可避免的,晏池高高興興的,不是比現在這樣板著張臉更好嗎?
陸尋隨即想起了前世晏池與陸績和章氏相處的情形。
前世的晏池可以說是讓陸績與章氏又愛又恨。
在陸績與章氏跟前,晏池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好兒子,他聰敏好學,自過繼之后就成為了陸績和章氏的驕傲,而且對陸績和章氏極為有禮,對陸音這個妹妹也極為關愛,更會在天寒時體貼地提醒陸績和章氏記得添衣,外出時遇到章氏和陸音喜歡的點心,也不會忘了買一些回來給章氏和陸音送過去……
這樣的兒子,原本應該讓陸績和章氏高興的。
但是,也正因為晏池事事都太過守禮了,二房一家人相處起來倒不似是父子、母子、兄妹,反倒像晏池是個來作客的客人一般。
客人,自然是客氣而守禮的。
陸尋甚至在想,后來晏池能以那樣決絕的姿態離開陸家,是不是就是因為他在陸家一直活得像個客人?
當然了,這一點前世的陸尋也是沒有得到過答案的。
重活了這一世,陸尋可不想再看到晏池和陸家像前世一樣鬧翻,所以這時難免的就多提了一句。
晏池本就是個聰明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在后來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就爬到了舉足輕重的高位,雖然陸尋沒有將話說全了,但他又哪里能聽不出陸尋的意思?
意識到這是陸尋在關心他,晏池那面無表情的臉上倒是變得稍稍柔和了些。
“我知道。”他道。
這時陸績和章氏也看到了晏池,他也沒有再與陸尋多說什么,只朝著陸績和章氏走了過去。
看到晏池,陸績和章氏都是滿臉的笑意。
不過……
章氏想起方才看到的,晏池和陸尋有說有笑的模樣,面上的笑容微微一收,“池哥兒,吉時就要到了,你可別再亂跑,誤了吉時是不吉利的。”
晏池沉默著點頭。
對他的順從,章氏自是滿意的,不過想了想,到底還是加了一句:“池哥兒,你以后就是音姐兒的親哥哥了,你們兄妹一定得好好相處才是……”
晏池是經歷了幾番波折才過繼過來的,將來又會成為陸音的依靠,章氏自然是希望晏池和陸音更親近一些,而不是和陸尋。
聽完章氏后面這番話,晏池的眼里微微一閃。
這一次,他卻并未再像先前那樣點頭了。
也正好時辰到了,陸績招呼著章氏領著眾人一起進祠堂,章氏這才忘了這一茬兒,而是帶著晏池進了祠堂。
祠堂是每一個家族的重地,因而在進了祠堂之后,先前面上還帶著的笑意便也都收斂了起來,換成一臉的莊重。
入了祠堂,先給祖宗們上了香告祭了祖先,然后又在幾位族老的見證之下請出了族譜,將晏池,不對,是“陸池”這個名字寫在了陸績和章氏的下面。
如此,晏池就正式成為了陸氏子弟,也與晏家再沒有了任何的關系。
這之后,陸績和章氏再看晏池,眼里便又多了許多的親近之意。
從此,晏池就是他們的兒子了。
就是老太太,這時看著二房一家四口,眼里也是有些欣慰的。
過繼完成之后,陸家又在府里擺了幾桌,請了幾位族老,還有一些得到消息上門道賀的族親,可算是好好熱鬧了一番。
晏池,從這天開始,也正式成為了陸池。
陸家自陸老太爺之后,陸氏子弟便都要進學讀書,晏池如今既然已經成了陸家子弟,自然也不會例外,再加上陸績和章氏又對晏池寄予厚望,是以過繼的事才一敲定了,兩人就已經操心起晏池要到何處去進學的事了。
陸老太爺當年是想辦陸氏族學,只可惜這個想法還沒能付諸現實,老太爺就已經仙逝了。
是以,如今的陸家仍是沒有族學的。
陸績和章氏好不容易才有了這么個嗣子,而且晏池還讓他們極為滿意,因而在晏池進學一事上,自然也就想給晏池最好的。
正因為如此,他們倒是看中了寒山書院。
寒山書院是由大儒寒松居士一手創辦的,寒松居士是眾讀書人公認的大儒,當年也曾入朝為官,不過因為性情太過剛毅,又最見不得官場之中的那些爾虞我詐,是以三十余歲就自請辭官,然后建立的寒山書院。
有寒松居士坐陣的寒山書院,自然很快就吸引了京城各家權貴的目光。
寒松居士雖然不擅為官,卻極為擅長教學生,若是本身就有些天賦,再經由寒松居士的教導,就是再不成材總也能學到些本事不是?
因而,這些年的寒山學院可真是讓所有人趨之若鶩了。
不過,寒松居士都能辭官做個教書先生了,這脾氣自然也就有些倔,但凡是想要入寒山書院的學子,不拘什么出身,進入寒山書院的唯一標準就是通過由寒松居士親自出題的考試。
說起來,寒松居士對進入書院的每一個學生都可謂是極為重視了,每一次的考試都是由寒松居士親自出題不說,每個人的考題還都完全不一樣,真是讓人想打聽考題走捷徑都不行。
也正是因為進入寒山書院的門檻如此之高,反而更引得那些學子,尤其是寒門學子削尖了腦袋都想往里面擠。
而寒松居士的嚴格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寒山書院開辦以來已經約二十來年,這期間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再加上當年隆佑帝登基而開的恩科,一共是八次科舉考試,從寒山書院里走出來的舉人上百,進士也有二十余人,由此可見寒山書院有多厲害了。
二十余年來,從寒山書院出來的這些進士也都先后為官,其中也不乏有爬到高位的,因為這些人大多都是寒門出身,且都是寒山書院走出來的,因而如今的朝廷之中倒是有“寒山派”這樣一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