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華錄

第三百四十二章 駕崩

華裕德到底還是給西京城那邊去了信,如他所預料的那般,眼見著到了春節了,依然沒有回信。本书首发自蓝色书吧www.lanseshuba.com

他留在西京城的人手,也一遍一遍的傳來陳乾帝病危的消息。好在皇宮里面的御醫都是有真本事的,總能把生死邊緣的陳乾帝拉回來。

他要死了啊?

華裕德也不知道自己現在是什么心情,若不是那人存了要磨練他的心思,他還不至于這么多年連報個仇都不能痛痛快快的報。可那人若是死了,只怕這天下要亂起來了。天下亂起來,到最后苦的還不都是百姓。

每一次聽聞御醫把陳乾帝救了回來,華裕德跑到后山看半宿的雪。

看四次雪時,到了除夕;看第十二次雪時,到了正月初八,賢王的兒子,小皇孫,兩個月了,陳乾帝一下子精神好了許多,親自帶著小皇孫去祭了祖;看第二十一次雪時,已經到了元宵。卻沒有機會等著看第二十二次雪了。

正月十八,西京城全城戒嚴,商鋪全都歇業,掛出白幡,百姓換上素服,聲樂場所皆停止營業,白馬寺、妙翠庵等各寺廟宮觀,各敲鐘三萬下,舉國哀痛。

陳乾帝在位三十三年,駕崩了,終年五十七歲!

陳乾帝在位這三十三年,勵精圖治,不好女色,除了有個無德無能的太子,基本算得上沒有絲毫的過錯。再加上他素來身子康健,不管是朝臣還是百姓,都沒有想到他會在五十幾歲的時候駕鶴西去。

也不知道是因為走得匆忙還是因為實在是拿不定主意,陳乾帝沒有給老太子陳晉鯤留下只言片語。大部分朝臣本來對陳晉鯤不滿,不管是為國為民,還是為了一己之私,都是不愿意看到陳晉鯤登基的。

因此,陳乾帝駕崩的消息都傳到涪州城來了,宮里太子登基的事情還沒有定下來。要說這也是千年難遇的奇事,陳晉鯤這正正經經的太子身份。禮部的人把登基事宜辦得這般拖拉,恐怕他還是頭一份!

陳晉鯤雖然無德無能,可小皇孫年幼,唯一的弟弟又是個病秧子。他又有皇后娘家人的支持,這樣都登不了基,豈不是白來這人世間走了一遭?

也不知道是誰給他出的主意,禮部不肯給他麻利的準備登基事宜,他便拖著不肯讓陳乾帝下葬。前禮部尚書段旭造反被誅之后,新任禮部尚書是陳乾帝一手提拔上來的,乾德十八年,陳乾帝還欽點了他金科狀元,如今見陳晉鯤竟然敢拖著不讓先帝下葬,登時泄了氣。

不過兩天的時間,袞服準備好了,新的龍椅打造好了,宮殿、儀仗、欽天監、玉璽、詔書等等無一不是齊全了的,欽天監擇好吉日。在二月十五,只等封禪、祭天了。

華裕德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下一沉,這會子陳晉鯤忙著登基,顧不上理涪州城這邊,等陳晉鯤登基完畢,空閑下來了,只怕山上這些婦孺、孩子,陳家灣、林家坳那些被逼得走投無路的佃戶都沒有好下場。

是回西京城攪合,還是留在涪州城借著這段時間給大家謀一條出路,華裕德有些拿不準主意了。

童兒陪著華裕德在后山站了一夜。華裕德很少遇到這么讓他為難的時候。這個時候,他若是回了西京城,這些百姓,只怕會被當成真正的山匪。血染山崗;若是不回西京城,陳晉鯤順利登基,華家作為支持陳晉鯤的大家族,一步登天,他要想再報仇,只怕一點機會都沒有了。照著陳晉鯤狠毒的性子。他登基之后,對他太子之位產生過威脅的小皇孫初八,只怕也活不了了。

初八還不到三個月大,連一個正式的名字還沒有取呢!本想等著陳乾帝身子好轉之后,由陳乾帝來取名,誰知陳乾帝會這么快駕崩了!

回西京城還是留在涪州城?華裕德是真的沒有辦法抉擇。

眼見著雪越來越大,童兒不顧華裕德的反對,把手里的斗篷給華裕德披上,正是徐其容送的那間白鶴毛的。

華裕德只覺得身上一暖,低頭看到童兒凍得通紅的臉頰,嘆道:“走吧,回去吧!”

童兒遲疑了一下,還是建議道:“爺若是實在拿不定主意,不如去問問十五小姐?”

華裕德腳下一頓:“你覺得徐十五有好辦法?這種兩難的事情,又何苦去為難她?”

童兒解釋道:“這種事情,對于爺這種當局者來說,確實是兩難,可對于局外者徐家小姐來說,要做決定,卻是一點都不難的。童兒讓爺去問問十五小姐的主意,并不是因為童兒覺得徐家小姐有好主意。”

華裕德皺了皺眉,童兒這意思是,徐十五一定會選讓他留在涪州城么?是啊,她那么善良,又如何能看著他棄這么多百姓于不顧!

然后聽到童兒又道:“童兒勸爺去,是因為童兒覺得,爺也許愿意聽徐家小姐的話。”

聽到這話,華裕德臉色一僵,神情變得有些難看,開口的話甚是陰鷙:“這件事你不必再說,回去吧!”

這是生氣了啊!童兒摸了摸鼻子,攤了攤手,跟了上去。他既不是想要華裕德放棄報仇,也不是想要華裕德放棄百姓,可不管做什么決定,華裕德都過不去心里那道坎,算是勉強做了決定,只怕日后還是會因為后悔而內疚。

徐其容雖然善良,可也不是那等不管不顧的死心眼,她會怎么選,童兒也不能肯定。與其看著自家主子爺百般糾結,倒不如另尋他法。只是,他家主子爺不肯領情!

徐家也接到了陳乾帝駕崩的消息,得到消息后,平泰公主把自己關在書房里念了一夜的經書。對于陳乾帝,她是恨的,要不是因為他偏聽偏信,她夫君不會英年早逝。可是,她又是不恨的,救陳乾帝,是徐謹言自己的選擇,徐家,陳乾帝一護是三十幾年。

一卷經書,一息紅塵,半世歡喜和恨,都隨著三萬聲鐘響,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