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俠英豪

第二十四章:問此間誰是英雄

第二十四章:問此間誰是英雄第二十四章:問此間誰是英雄:、、、、、、、、、最新網址:ishuquge

在團風遷延一日,李如風知道是不可能會著方凌燕了,不禁有些著急。

王義四知他所想,哈哈一笑道:“李兄還是跟我回羅田吧,你想見的人終會讓你見到的。”

李如風聽他所言,頓時明白了,這些家伙想必是早已擄了方凌燕一伙,雖然心中憤怒,卻也別無他法,只能隨他一起返回羅田。

一路上思考著那《金石經》,“山東無田種劍,中垸有漢賣刀。英雄若知首反,圣人助爾上天。”竟是一點頭緒也沒有。只是“金石”二字卻是點名了與寶藏有關。陳全忠既是天完國衣缽接收者陳友諒之后,自然能了解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但是他是否知道這《金石經》的四句謁語是什么意思呢?想了許久,終是不得要領。

而王義四一路上卻說了很多。問了五岳各派的情況,還發表了自己對此次“五岳事變”的看法。他認為,五岳這次遭到劫難,或許與朝廷有關。對于朝廷之事,他多次提到鄒折過的觀點,似乎這個二叔對朝廷之事頗為了解。

“你們二將軍是個讀書人?”

“呃……算是吧,他是鄒太師之子,文武兼修,本領高強,雖稱二將軍,但實際是我們的長輩。”

“鄒太師?李如風想了一下,猛然想起他說的正是天完國太師鄒普勝,陳友諒弒君后他又繼續在漢軍中任太師,待友涼及其子陳理兵敗后他也不知去向。不過江湖傳聞,有人在河南、嶺南等地見過一個自稱何野云的道士,與他非常相像。

“那想必三將軍令尊令祖也非常人了?”

“呵呵……實不相瞞,不才祖父正是大漢張太尉,只是如我這般,實在有辱祖父威名,甚至連祖父的姓氏都不能沿用。”王義四朝上拱拱拳道。

李如風不禁對王義四多看了幾眼,雖然這人也算雄偉,但比其祖父可似乎是差多了。想當年張定邊美髯英姿,識天文、知地理、通兵法、會武功、精岐黃,與陳友諒、張必先結為兄弟,隨其起義、定都武昌、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攻無不克,官居大漢太尉,當真是威震天下,只是后來陳理降明,他便也不知所蹤了。當然,李如風并沒有見過張定邊,他所了解的這些也都是傳說,但大浪淘沙,人嘛,要么遺臭萬年,要么名流千古,不管是遺臭萬年還是名流千古,那都不是常人能做到的,張定邊將軍的事跡能在百姓當中傳播也就足以說明這個人有令人欽佩的地方。李如風可不認為這個王義四除了似乎有些勇力之外,還有什么可以與其祖父媲美的。

再一想,這陳全忠居然能聚起這么多天完——漢系人物,看來真的是其志不小。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這些人真是吃飽了沒事干,明太祖洪武皇帝定天下也不過才四十來年,靖難之役過去也才十多年,這么快又想改朝換代?想當皇帝想瘋了吧!我要是前代皇室后裔,絕不會做這些無用之事,李如風想。

就這樣,一路東想西想,緊趕慢趕,終于到了羅田,李如風卻發現王義四并沒有帶著他往觀音山方向去,而是一路北行,心下頗為蹊蹺,但也不去細問,只隨他去,不就是逃跑了么,哼哼。

王義四也沒讓他疑惑多久,主動搭話說:“李兄是想問我們為何沒有回觀音堂是嗎,你可知為何?”

李如風知道,他口中的觀音堂便是他們之前的藏身處,因在觀音山里故名。

“難道?官軍來了?”李如風故意想了一會兒答到。其實,這官軍的到來,早在他意料之中,畢竟,是他偷偷將消息泄露給官府的。

“不錯,這朝廷辦案子的楊大人果然名不虛傳,才一天功夫就查出了我們的行蹤,不過,我們已經將貢茶運出去了。你還記得在團風邑所見的商隊嗎?那都是我們的人。在明軍來時,我們主力北撤,吸引大軍,暗中運走了貢茶。”王義四斜眼看了看李如風,心里頗有些自得。他當然也在懷疑是不是李如風告的密,只是此時沒有得到大將軍命令,便也裝作不知道。

果然是反到骨子里了,不稱官軍稱明軍,明明是一伙蟊賊卻稱主力,李如風心想。

“那又如何,既然官軍發現了你們的行蹤,你們主力北撤還是南撤還不都是遲早覆滅。”

“哼,當年徐壽輝在羅北山中起兵,遂有江南半壁,你道那大別山是這么好進的么?”王義四一臉的自豪,他知道,這應該是二將軍的杰作。

“官軍既然發現了你們,必不會任你們發展壯大,況且,當今天下,四海承平,誰會跟著你們一起掉腦袋。”李如風卻是堅持稱官軍。

“你說的或許有道理,然而若明軍只當我們是蟊賊,只要我們徹底藏起來便可,時間一久,他們空耗糧餉,自然撤退。你可能不知道現在那些衛所是什么樣的,朝廷指望他們,呵呵……恐怕是腦袋掉了都不知道誰砍的。至于天下形勢,方才已經講過,塞北強敵未滅、皇室王儲爭位、朝中特務橫行、朝臣爭權,天下隱隱有復亂之像,此次儒門五派遭受重創,江湖重新洗牌,而天完寶藏現身,我們身處大有為之時,實是大有可為。好男兒,志在四方,李兄可想想,你身負復興五岳之重任,大仇未報,怎能就此隱退?目前你們的仇敵其勢不可小覷,而且二叔說,可能與朝廷也脫不了干系,你若不有所憑恃,有生之年,想要報此大仇,縱使李兄智勇過人,恕某直言,恐怕也力有未逮啊!”

王義四這一番說辭也不無道理,這又讓李如風對他刮目相看了,他雖然沒有其祖父之英雄,卻也不是個無謀之輩。尤其是他還順帶著勸說李如風就此加入興漢軍一同謀事。那三個屬下聽了他這話都是精神一振,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樣子。

李如風雖說不會被他迷惑,但就事論事,若拋棄正統觀念,這未必不是個好路子。然而,李如風畢竟是儒門中人,還沒能跳出正統觀念,畢竟,像姚廣孝那樣為了一展個人才華而致天下蒼生于水火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王義四也并不會以為這樣就能說服李如風,按照陳全忠的計劃,目前只需將李如風一群人控制在一起,讓他們不由自主地參與到自己的事業當中,總有一天他們會真心實意地跟著自己干的。因此,也并不繼續與李如風爭辯,只是按照陳全忠的囑托,將李如風帶到羅北山中,而暗中,他們已經令鄭三等人放出了消息,說李如風參與了搶劫貢茶的行動。

請:wap.ishuquge儒俠英豪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