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俠英豪

第六十九章:重整行裝

搜索留言:

第六十九章:重整行裝第六十九章:重整行裝→:八三看書83ks,儒俠英豪!

獨尊山上,奔云依舊。

才不過半個月的時間,原來香火鼎盛的痕跡已然沒落得不成樣子了,雜草肆無忌憚地生長著,仿佛這里已經荒廢了好多年了。

看著這些,惠忠不禁悲從中來。雖然已經走出了陰霾,但近來發生的事情終究難以忘懷。

眼下大事將至,自是容不得傷感的。好在,身后還有一干大義之人在。

想那日,自己本欲暗中下山,憑一己之力去阻止徐豪。未曾想,中途遇到回轉山來的明思雨姐妹二人,一同前來的竟然還有那墓道中的黑將。

此時一一介紹,方知是他和一位朋友一起搭救了明氏姐妹,而他本人,則與明氏姐妹的爺爺頗有淵源。

原來,這人也姓明,名喚繼恩,正是那明玉珍二哥明玉之之子,當年入蜀送信給明玉珍的便是他。

當年,明玉之受徐壽輝遺言,攜尋寶秘密送其遺體歸葬,又尋徐英、蕭遠復、張子虔之父分予誓言和信物,之后將姓氏和一部分秘密給了恩人金大成——也即明思雨的祖父,隨后攜家眷隱姓埋名于烏云寨下,化名廖遇之,不與外人來往,只是暗中守護徐壽輝陵墓。

廖遇之死后,明繼恩受父親遺言,繼續以廖繼恩為名看護皇陵多年,前次挑糞出灣,偶遇前來探察的明宗夏詢問烏云寨,這才知道有人要前來闖陵,于是從密道進入墓內,暗暗跟蹤。此次出手相救明氏姐妹,一來自然是傳續上輩恩情,二來也是看徐豪那伙人殺戮太重,百般尋寶只為一己之私,實在有悖徐皇遺志。

在三明的勸說下,惠忠終是回轉山上。

不僅明氏姐妹堅持要繼續與徐豪斗爭到底,蕭遠復、張鐵漢皆斗志不減,誓要報仇雪恨。

惠忠總結前次大敗,一來警惕性不足,步步陷入敵方設計;二來己方始終力量不夠,雖不乏張鐵漢等武功高強之輩,但主要依靠的五岳李如風等人實力仍顯不足,反觀對手如徐豪、明湘等皆是超一流高手,又有諸多襄助,實乃最可懼者;三來興漢軍臨陣倒戈,實是無恥至極。

將養半月,張鐵漢也已恢復康健,日前受惠忠所托下山打探消息,此刻已回轉山來。

“大師,不好了,今晨我前往張鐵莊探查,發現那把大刀不見了蹤影,而莊內也已偃旗息鼓,杳無炊煙,不知人都哪里去了。”張鐵漢神色慌張道。雖然張鐵莊早已被更名為“名鑄山莊”,他卻是鐵定不會買賬的,繼續喚為張鐵莊。

惠忠聞言,凝神細思,旋即朗聲道:“快,把大家都叫過來,此事非同小可”

不一會兒,大家都聚了來,聽張鐵漢敘述了探查經過,都是一驚。

惠忠道:“各位,方才鐵漢所言,想必大家都聽清楚了,而今情勢,實為不妙。前次烏云寨下一役,我等損傷慘重,然諸位英豪盡皆不避犧牲,誓與奸賊斗爭到底,令人動容。今徐豪一伙,想必是已勘破秘密,前往尋找寶藏了。諸位皆懷仁愛之心,當知寶藏一旦被邪惡之人所得,必將在天下掀起腥風血雨,到時干戈四起、生靈涂炭、百姓遭殃,世無寧日。因此,我們不能再等了,必須前去阻止他們。”

惠忠環視四周,眼神中不免露出擔憂神色,想當初鐘明軒對策之時的龐大隊伍,如今只剩下八人了,即使加上新上山的明繼恩,也才九人。如此單薄的隊伍,怎與徐豪一伙抗衡?

大家也都是頗為感慨,一個個眼神沉毅,大有最后一戰的氣氛。

蕭遠復覺得應當給大家一點希望,趕忙道:“各位英雄不必如此凝重,我等雖力不如人,但現如今是團結一心,而據我觀之,敵方雖有明湘、陳全忠助力,卻都是各懷鬼胎,所以,我們只需善加利用,必能取得勝利。”

蕭遠復如此一說,倒真讓大家深以為然,臉上神色緩和不少。

明思雨道:“蕭叔叔所言極是,那徐豪、明湘雖武功厲害,卻相互猜忌,而陳全忠一伙人也是野心不小,況且,上次一戰,他們也將艮岳盟、白蓮教的一并得罪了,我們只需將消息散布出去,而后暗中觀察,待他們幾敗俱傷,我們再沖上去奪回所有秘密,必能得逞。”

景云鵬向來方正,聽明思雨一番計較,明知這是最好的辦法,卻仍不免暗自不齒,一時心下頗為阻塞,皺著眉頭看著李如風,想知道他的意見。

卻聽李如風慢聲道:“明姑娘此計甚妙,雖有弄巧成拙之險,但我以為這個險值得一冒。”

景云鵬沒想到李如風這么支持,不禁更為迷糊,難道所謂正義便可以做這種躲在暗處的勾當么,難道他們不知道若如此做,無異于在江湖上再掀起一場爭斗,恐怕倒時死傷也不在少數吧!只是此時,他也知道自己不便發言了。

惠忠仍在思索,看來,他于此計也是有所考慮的。

“大師,不知還有何不妥?”明繼恩催促道。

“倒無不妥,我看就這么辦吧,這事,就勞煩夫子和明姑娘了。” 惠忠本來也頗有所慮,這樣一來,會不會令他們的合作更為緊密?而且,當今天下,又有幾人能直攖徐豪鋒芒呢?又會不會被更難對付的人搶奪了寶藏呢,萬一朝廷介入又該當如何?只是此時,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只能如此一試。

正此時,一陣木魚聲響起,惠忠抬頭一看,門外聳然立著一位白衣僧人,只見那人約摸三十多歲,身長七尺有余,膀大腰圓,雙目微閉,雖穿著袈裟,卻并未剃發。

“尊者?”眼看那人正是徐英,惠忠不禁失聲道。

“阿彌陀佛……”徐英終于說出了這些日子以來的第一句話。

惠忠忙迎出來道:“尊者,你回來了?這……”惠忠想要問一下這些日子他去了哪里,又覺不妥。

“嗯……在山上參禪三年,忽有所悟,于是下得山去,苦行一番,頗有所得,怎么,這寺院……?”徐英恍似才發現獨尊寺已毀。

“怎么,尊者,你下山時寺中安然無恙?”

“嗯……這是……被歹徒洗劫?”

惠忠談到這里,已是悲從中來,只是此種場合,只能忍住,向徐英細細道了經過,并將烏云寨下之事并當前情勢也對他講了一番。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相心,皆有因果,大師又何必自擾。”

“阿彌陀佛,善哉。”惠忠聽徐英幾句禪語后,忽然好似充滿力量,回頭看著屋內眾人,露出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