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閥

第八百一十章 翅膀硬了

第八百一十章翅膀硬了

第三卷第八百一十章翅膀硬了

第八百一十章翅膀硬了

堂里一時沉默,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所震驚。盡管這并不是發生在大宋,但以如今宋金之態勢,完顏亮弒君篡位不可能不對大宋造成影響,只是目前還看不太出來而已。

只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一直坐在那里沉思不語的威武郡王徐衛。倒不是說他比其他人更具有泰山崩于面前而色不改的本事,而是他早就知道完顏亮會干這種勾當。完顏亮就是有名的“海陵王”,以野心,好色,才干而聞名。歷史上,完顏亮在殺死金熙宗完顏亶自立以后,繼續在金國推行大規模的改措施,持續漢化,并一直念念不忘南征滅宋。后來,他終于發動六十萬大軍南侵,只可惜這場仗,沒為他蕩平天下,反倒成全了一位書生的名聲。非但如此,完顏亮更在此役之中被他的大臣窩里反,丟掉了性命。

徐衛現在考慮的并不是大宋今后要怎么來應付完顏亮有可能會發動的南侵,而是在想,這么大的事情,完顏亮就作了?就這么毫無顧忌地作了?

良久,張浚嘆道:“不怪我們呼為狄夷,女真人這些年殺來殺去,死的都是自家骨肉。想當年,阿骨打起兵反遼,也算英雄,可他的子孫們……”

徐衛聽到這話笑了笑,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么?中原歷史上,這種勾當難道還少?自家骨肉有什么稀奇?張浚見他笑,不解地問道:“大王因何發笑?”

徐衛一甩袖子,挺直腰板:“我是在笑完顏亮。”

“完顏亮有什么可笑的?”張浚又問道。

“弒君篡位,大殺勛貴,他這斷的可是金國的手足。我為何不笑?”徐衛道。

眾人均默默點頭,誰說不是?女真人這幾年日子本來就不好過,戰場上屢次失利,國力日下,現在又發生如此惡劣的血腥政變,耗的是他們自己的實力。作為大宋來說,實在沒有理由替他們唏噓,不偷著笑就算厚道了。

“此事,當速速稟報朝廷。”張浚提醒道。

馬擴看他一眼:“稟報朝廷?自然,自然,可朝廷怕是也不怎么理會。”

徐衛此時插話道:“完顏亮竟敢作如此大事,當真沒把我們放在眼里!”

這話卻讓在場幾人有些摸不著頭腦,完顏亮弒他的君,篡他的位,與我們何干?難不成人家干這勾當,還得事先跟你知會一聲不成?

張慶到底是徐衛的老兄弟,聽了這話當即接口道:“不錯!作得如此大事,他還真不擔心我方有所行動?實在是視我西軍如無物啊!”

張浚臉色一變:“大王,咱們可是跟女真人才締結了和約,此時……”

徐衛狡黠地一笑:“沒錯,咱們是跟大金國締結了和約,張判,你給我說說,和約都定了些什么事來著?”

“這……不就是罷戰,撤兵,摒棄與契丹同盟,結為兄弟之邦這些么?”張浚道。

馬擴聽出些意思來,也笑道:“沒錯,宋金為兄弟之邦,金帝年長為兄,趙官家為弟。如今,完顏亮這賊子竟敢殺了我大宋皇帝的兄長,這還了得?簡直就沒把我大宋放在眼里!沒把幾十萬宋軍將士放在眼里!沒把我西軍虎狼放在眼里!不給他點顏色瞧瞧,這黃口小子當真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話說完,他與徐衛張慶互相對視,都會心一笑。

張浚就算再糊涂,也聽出來了,坦白說,這倒的確是一個可以師出有名的借口,只是剛剛締結和約……

徐衛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道:“其實,完顏亮殺不殺完顏亶,跟我們沒有半錢關系。我們所不能容忍的是,這廝居然在我們眼皮子底下干這種勾當,無視我們的存在。以如今天下局勢,他作得如此大事,卻不先跟我大宋通氣,實在是狗膽包天!”

“沒錯,大王所言極是!務必示以利害,好叫他曉得今時不同往日了!”馬擴大聲道。

張浚仍有疑慮,小聲道:“怕還是要稟報朝廷,請朝廷定奪為宜。”

徐衛站了起來:“朝廷自然是稟報的,不過,我們西軍卻得要便宜行事,先聲奪人。”

張浚擔任宣撫處置司判官,肩負著朝廷耳目的重任,說白了,就是盯著徐郡王。雖說這些年和徐衛合作無間,而且皇帝都換了幾茬了,但他畢竟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盡管武威王向來有忠義的名聲,但這事不得不小心一些。一念至此,問道:“大王有何打算?”

“起兵,討賊!”徐衛朗聲道。

不僅張浚,連馬擴都嚇了一跳,什么?起兵?真的假的?馬擴本以為,武威王頂多借著這個由頭嚇一嚇完顏亮,抖抖威風,再不然借機拿他們一把,可沒想到徐郡王竟然要起兵討伐?怎么地?還真想替金帝報仇啊?

張浚素來知道徐衛口中不打逛語,可他著實有些不信,因此試探道:“大王?”

“我不是說得很清楚么?起兵討賊!”徐衛笑容滿面道。

張浚眉頭一皺:“不是真打吧?”

“當然不是真打,完顏亮此刻最急的是什么?就是坐穩他的位子,安撫金國內部,如果我們此時去趁火打劫,他除了忍氣吞聲還能怎地?此番非叫他出大血不可!”徐衛笑道。

“是極是極,想當年,金軍每每南下,動輒勒索金銀,這回也叫他們……”張慶打趣道。

“看你那點出息!金銀有甚好?土地才是要緊,土生金,不懂么?”馬擴白了他一眼。

“那依子充之兄,我們該向大金國討要哪里?”張慶問道。

“那自然是太原了,只要把太原府弄到手,有河東就穩了。”馬擴道。

徐衛見他們事還沒干,就想著好處,笑道:“別著急,此番完顏亮非出血不可。德遠兄,你即刻以川陜宣撫處置司名義上書朝廷,報告此事。子充兄,你以本司名義起草命令,令鄜延帥徐洪自麟府出兵過河,趨大同;永興帥楊彥過浮橋,入河東,撲往太原。兵力不必太多,虛張聲勢即可,屯兵邊境之后,務必大肆宣揚,向金軍通報,我軍此來是為大金皇帝復仇,誅殺金國國賊。張慶,你讓我們的間人細作造起聲勢來,牛皮吹得越大越好!這回,咱們就是要不動一刀一槍,卻要把金國掀個底掉!”

馬擴張慶同時抱拳道:“得令!”

末了,張慶猶豫一下:“大王,這可過年吶?”

“等命令到了鄜延永興,也是初好幾了,年還沒過完?沒事,告訴將士們,他們雖然過個囫圇年,卻也叫女真人年關難過!”徐衛笑道。

馬擴張慶領命而去,張浚本待要走,卻好像還有什么話沒有說完,坐在椅子上沉默了片刻,徐衛見狀問道:“德遠兄還有何事?”

張浚一時沒有回答,片刻之后起身道:“下官這就去行文。”語畢,折身朝外走去。

“德遠兄,有話不妨直說,你我共事多年,不必遮遮掩掩。”徐衛的聲音在背后響起。

張浚停下了腳步,一時卻沒有轉身,猶豫再三,方才正過身子,對徐衛一揖道:“有句話,下官本不當講,只是……”

“我說過,有話直說。”徐衛也站了起來。

“那下官就直言不諱了。”張浚神情嚴肅。“大王舉兩路兵馬向金國施壓,這自然是為公。而朝廷也授予大王便宜處置之權,這本沒有什么好說的。只是,下官想提醒大王,此一時,彼一時。當初,金人壓迫日甚,有亡我之心。川陜遠離中樞,交通多有不便,彼時便宜行事無可厚非。但如今,金人已不比往日,大王用這便宜大權時應當慎重。”

徐衛聽完他的話,面不改色:“德遠兄是認為徐某跋扈?”

“下官不敢。”張浚俯首道。

徐衛淡然笑笑,嘆道:“我本以為,這么些年你我同舟共濟,于公乃是同僚,于私乃是良友,彼此之間全無間隙,精誠團結。沒想到,倒是徐某自作多情了。”

這話卻說得有些重了,張浚一時不禁有些后悔,忙解釋道:“大王多慮了,下官并無懷疑大王之心,只是,只是……”

“罷了,既然張判有此疑慮,徐某撤回命令就是,一切等待朝廷定奪。”徐衛拉下臉來。

張浚一聽,有些急了:“這軍令如山,豈能收回?大王息怒,下官實在沒有別的意思!”

“哼!張判不必勉強,誠如你言,今日不比往日了,女真人又沒打到川陜來,何必多此一舉?”徐衛仍舊“不依不饒”。

張浚急得冒出了冷汗,連連拱手道:“大王息怒,息怒,只當下官沒有說過!浚與大王相交多年,豈能不知大王忠義之心,可昭日月!實是卑職多事!”

見他如此模樣,徐衛這才繞出案桌,來到他身旁,懇切道:“德遠兄,自昔年在樞府一見,我一直對兄敬重萬分。這些年,你我風雨同舟,合作無間,收復陜西,進軍河東,樁樁件件的功勞,都有你一分。在徐某心中,兄非但是益友,更是良師。你我之間,當不分彼此,開誠布公。”

張浚沒料到徐衛會有這番話,頗受感動,看著對方道:“大王功蓋一代,浚豈止是敬重而已?”

“我明白,如今徐某非但執掌著川陜,還兼管著河東,手里握著二十萬西軍的兵柄,難免惹人閑語。但我今天把話扔在這兒,徐某非是依戀權位,心中所愿,無非是收復故土,驅逐北夷而已。倘若來日,大軍北伐成功,奪回兩河燕云,衛必當卸甲歸田,也學德遠兄,作一肚子學問。而且徐衛深信,這一天,不會遙遠!”徐衛正色道。

張浚將手一拱:“大王有此雄心,浚愿竭盡全力,共襄盛舉!”

當下不再多言,張浚自去行文稟報朝廷,徐衛目送他離開,忽地笑了起來。張浚真真是個忠臣,他到川陜時,還是太上皇趙桓在坐江山,如今,皇帝都換了兩撥了,他還牢記著自己的職責。此人倒也是一時俊杰,只可惜籠絡不住,這張臉皮,早早晚晚,是要撕破的。

想了一陣,他又回到案前,瞄了幾眼地圖。此番,他決定動用兩路兵馬恫嚇女真人,雖說也有趁火打劫的想法,但這并不是最主要的。徐六在朝廷里雖然還談不上失勢,但地位已經無法和從前相比了。麟王折彥質為首相,分了他的權,這并非是單單針對徐六,而是針對整個徐家。

徐九近來分析這朝野局勢,得出一個結論。“得益”于宋金戰爭,幾大豪門逐漸崛起。這首推當然是徐家,徐六在朝中拜相,他自己又執掌著川陜河東,徐家子弟多在軍中擔任要職,把持著西軍兵權,實力雄厚。

其次,就得說折家。麟王折彥質擔任首相,他的折家軍兵力雖然無法同西軍相比,但在南方諸軍中,實力卻是一等一的。而且折家的軍隊,是宗族式的,但凡要害位置,絕對都是姓折的人在坐。地盤是小點,只在江南西路,但從前些日子折彥質想讓折家軍回歸故土來看,麟王也在為日后作打算。

再次,就得推劉家。劉光國宣撫淮南,又得了山東,兵力雖然和徐家折家相去甚遠,但人家是皇后的娘家人,得天獨厚,將來必定大有發展。

舍此之外,還有韓世忠和岳飛這兩位,也算是實力派。兩浙的趙鼎也有西軍的底子,只不過他護衛江南,幾次大仗都沒他的份,估計也沒多少斤兩了。

徐、折、劉三家,控制著宋軍絕大部分兵力,不論在朝中還是在地方,勢力都是盤根錯節,這當然是因為宋金戰爭的時勢所造成,但也不能否認是有心經營的結果。

歷史上,宋廷在制住了金軍的攻勢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收大將兵權,鏟除將門勢力。當初抗金的幾員大將,張俊、韓世忠、岳飛、劉光世這四位先后被削掉兵權,其中岳飛還丟掉了性命。

現在,雖然還沒有什么苗頭和風聲,但卻不可不防。所以,朝廷里必須有人,否則,手握雄兵,就是懷璧之罪。徐六的地位受到動搖,徐九就必須要有所舉動,不能讓人家以為徐家是軟杮子,想捏就捏。

若放在五六年前,徐衛或許還有所顧忌。但時至今日,西軍的兵權他已經牢牢抓在手里,幾路大帥除了姚平仲和劉光世以外,全是他自己人,中下級軍官很多都是出自他的門下。說句犯忌諱的話,在西軍里,皇帝的詔命,絕對沒有他一道軍令好使。光抓兵權還不行,地方上的行政系統,徐衛這些年也是苦心經營。陜西不用說,地方行政大員幾乎都是他一手提拔栽培的,四川之前有些針插不進,水潑不入的味道,經過這幾年活動,局面已經大為改觀。更難得的是,河東光復地區,全部是徐衛親力親為,重新組建了軍政兩套班子。

總而言之一句話,如今川陜河東三地,就是一個綁在徐衛身上的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說句更犯忌諱的話,徐衛現在已經擁有跟朝廷叫板的實力。杭州城里那位懼內的小官家,他并不在放眼里,反倒是很忌憚其他幾大將門。在他看來,從今往后,這大宋的時局怎么走,就得看幾大家族的角力結果。反正他是不信那位小趙官家是什么雄主,能夠收拾了這軍閥尾大不掉的局面。

話又說回來,雖然擁有跟朝廷叫板的實力,但徐衛現在還真就沒有把皇帝拉下來,自己去坐金鑾殿的想法,他還沒到那火候。他現在的想法就是,盡一切力量,維持目前的局面,不到萬不得已,絕不鋌而走險。如果將來時局有變,再相機而動。不光他自己這么想,他也希望其他幾大將門的首腦們也這么想。千萬千萬,別有哪一家頭腦發熱,干出過火的勾當來,那可就就遭殃了。

也不知想了多久,等到他回過神來時,卻發現天色已經暗了。此時,他才猛然驚覺,今天是除夕啊!大過年的,我還在衙門里呆著作甚?當下,取了大氅披在身上,匆匆出了辦公堂。因為他沒走,幾個在衙門里值事的官員也不得脫身,又不敢去催促。徐衛挺不好意思,趕緊讓他們回家過節去。出了衙門,跨了馬,他自己也急匆匆地往家里而去。

寒冬臘月,雖然不見下雪,可這天冷得不輕,徐衛緊了緊領口,朝武威郡王府奔去。一路上,只見得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娃娃們不嫌天黑,仍在大街上互相追逐嬉戲,時不時地放幾顆炮仗,大呼小叫地,看得徐衛滿面笑容。路上的行人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埋頭趕路,年三十了,誰還不著急著回家過年吶?

想到家里的老婆孩子,武威王不由得催促坐騎跑得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