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閥

第一百七十二章 岳飛再興

猜康二年正月初十,大宋君臣們剛才為徐衛劫糧成功,啦而稍稍寬心,可兩頭添堵的事情就來了。滑州方面,京畿制置副使折唐質親自掛帥坐鎮,用六萬人將城團團圍住,一夜之間起數千座,東京滿以為他會即刻進攻。可接連幾天不見動靜,朝廷里皇帝大臣們急得沒奈何,遣人催促。折仲古回復說,金軍口糧將盡,等對方餓上兩三天自己就會亂,到時不費吹灰之力可破之。如果此時強行進攻,一則金軍驍悍,勢必增加我方傷亡;二則城內百姓不免玉石俱焚。因此唯今之計,當作勢欲攻,架炮車、挖深壕、將滑州之敵困死方休。

東京方面雖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可問題是,粘罕過河了!

三天以前,守河宋軍全面潰敗,退往西京洛陽。金軍在河清(今河南孟津縣)、河陽(今河南孟州市)兩地相繼渡河,兵鋒直指洛陽。西京留守高世由不顧韓世忠等將領的激烈反對,以西京留守的身份強令諸軍放下武器,向粘罕投降。時洛陽尚有殘兵數萬之眾,且洛陽雖多次經歷兵禍,但城墻堅固,極難攻克。可恨高世由,原為趙估寵信之臣,一旦大難臨頭,即變節投降。可笑高世由,守河最為艱難時,韓臣忠等人請求他將屯積在西京的軍械補充前線部隊。可此人卻以未得朝廷明令為由加以拒絕,并斥責韓世忠,說武臣盡忠執令取可,勿需多言。

洛陽諸軍竟然絕大部分聽眾他的命令,放下武器,開城投降。韓世忠怨恨福天,領軍自東門遁走,退往京師。高逆甚至不忘在投降的前一刻,以宋廷留守大臣的名義發布公告,說韓世忠不遵號令;將有異心,人人得而誅之。

粘罕既得洛陽,以為東京在望,此番滅宋必矣。遂稍加整頓,就準備東進。此時卻傳來消息,說南朝陜西五路宣撫使范致虛率西軍二十萬來援,已經渡河。粘罕聞聽“西軍”二字,也頗為忌憚,即遣軍把守潢關。然金軍剛上關。陜西王師先頭部隊已在杜常、夏俶二將率領進抵潢關之下。宋軍擅長攻守城池關隘,倒也不是吹出來的。兩個。時辰不到,即攻下潢關。

隨后,范致虛率領號稱的二十萬大軍入關。此時,軍中有位招募鄉勇三千人跟隨西軍前來勤王的年輕人,叫李彥仙。他建議范致虛,說兵貴神速,不應該將大軍集于一處,應該分遣諸將統率,前后相行,互相響應。那么即便失利,撤退也不會遲緩,遭到攻擊也不至于全軍覆沒。如果將“二十萬”大軍絞在一起,一旦遇敵疾襲,就會亂成一團。

不過這位陜西最高軍政長官大概想著自己手提大軍,馳援京城,必然立下萬世之功,將名垂青史。流芳千古。因此躊躇滿志,認為李彥仙這等粗鄙武人也敢教他?因此不聽。陜西幾位大帥都勸,可范家人還是不予理會。

更離譜的是,當地有個和尚,叫趙宗印,很喜歡談論軍事,放在徐衛生活那個時代,估計也就是個軍迷的級別。軍中有人推薦。范致虛如獲至寶,居然直接授任宣撫使司參議官兼節制兵馬。趙宗印異想天開,將僧人編成一軍,號為“尊勝隊。”又將童子編為一軍,號為“凈勝隊。”對范致虛說,只要開戰,將這兩隊人馬推上去,就有神力相助。此人真有郭京,“六甲神軍”的風范!范大喜,不過想到自己好歹也是陜西一方大員,就算不懂軍事也得裝裝樣子。你猜怎么著?他居然派趙宗印率領“水師。前往西京,自己則帶大軍走陸路,豪氣干云地說,我水陸并進,粘罕安能不懼?

陜西諸帥膛目結舌,打了這一仗子輩,也沒見過這么不著調的事情。可范致虛兵權在握,身為武臣的他們不敢多言,只能跟著胡鬧。

身在洛陽的粘罕怕不怕?當然怕,不過他怕的是西軍能吃苦、敢犧牲、不畏戰之名,而不是怕范家人。聽說二十萬西軍前來,且占了潢關,驕橫如他,也不免憂慮。然而此時,剛剛投降,仍被粘罕命為西京留守的高世由急欲為新主建功。就向粘罕建議,“致虛儒者,不知兵,遣斥候三千,自足殺之”。

粘罕卻不相信,因為他從第一次南侵開始,所遇如王稟、折可求、種師中等輩,皆久經沙場,經驗老道之將。現在南朝兩河已失,陜西之軍便是救命稻草,如何會讓一介書生領軍?高世由諫得急了,他才抱著試探之心,讓金軍驍將委宿引鐵騎六千往襲。

當時,范致虛志得氣滿。引大軍鋪天蓋地而來。委宿遣斥候窺視其軍容,回報說,全無種師中、折可求兩軍那般嚴謹,可說是毫無章法,大軍裹作一團,齊鼓而進。妾宿也不敢相信,要知道來的是西軍,南朝唯一拿得出手的部隊!于是親自縱馬前去刺探,果如游騎而言!當下毫不遲疑,集結精銳女真騎兵發動雷霆一擊!

金西路軍不但兵精糧足。統兵之官,多為女真名將。當初粘罕久攻種師中而不能克太原,聞聽斡離不旦夕之間就聳過河,盛怒之下,只引兩萬軍就疾速南下。及至黃河,遇宋軍頑強抵抗,又飛馬至太原召耶律馬五、完顏活女、完顏毒宿、完顏賽里、完顏突合速諸將率女真兵、漢兵、契丹兵、奚兵等四萬余南下增援。

委宿是少年從軍,從其父追隨阿骨打東征西討,至今雖年過五十,英勇不減當年。此次南征,與其子完顏活女同在粘罕帳下聽用。此時已探得陜西王師虛尖。雖知宋軍十倍于己不止,仍舊全無懼意。

范致虛當時在中軍,聽得前頭人吼馬嘶,一片混亂,還不明就里,問身邊衛士何事?當聽說是金軍來襲時,他還強作鎮定,說女真人這是垂死掙扎。可當將士不戰而潰,金軍騎兵直抵中軍時,他慌得從馬背上跌下地來,連聲問“何以至此?何以至此?”但沒人回答他,西

“嚴雖有割悍之名,但此時皆不戰而逃。這等昏庸的主帥乓為他賣命?

但這一戰。不幸被李彥仙言中。大軍裹作一處,一旦遇襲,不及回撤,死傷眾多。范致虛還是在馬軍司都虞侯、廊延路兵馬副總管劉光世的保護下才逃出生天,退往潢關收拾殘軍據守。

在潢關定下來。致虛驚魂未定。問劉光世,西軍強兵之名,已傳百年。今我盡起陜西王師,為何敗于數千金騎?劉光世只能說金軍刻悍,我軍猝不及防云云。范致虛哀嘆。說我向聞“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戰”之語,以為金人自夸,如今看來,果典如此。

這一戰,完顏萎宿以八千之兵擊潰“二十萬”眾,洛陽的金軍聽聞后。士氣高漲!連南朝的西軍也不過如此,那還有何懼?粘罕更是喜不自勝,毫不猶豫。留下些老弱守洛陽,以震懾潢關西軍,自己親提六萬各族軍隊打向東京。

他估計,此時二太子恐怕已經在東京城下度戰,自己的到來肯定會讓大宋君臣軍民人等魂飛魄散,為了盡早讓南人尿褲子,他派悍將完顏突合速將兵五千為先鋒,先行一步,嚴令他務必用這五千人,掃清洛陽至東京一線,為大軍開道。

突合速也是建功心切,五千人晝夜而行,至鞏縣時,遭遇宋軍。鞏縣雖然只是一個縣,但它的地位,恐怕不下太原。原因在于,此地乃大宋歷代君王陵寢所在。自太祖始,到哲宗止,八位皇帝都葬于此處。合稱鞏縣八陵。

而這支宋軍。正是由李回、徐原、徐勝率領。出征之前,官家再三囑咐,鞏縣乃先王陵寢所在,萬不容失。李回既是文臣,自然明白鞏縣意義所在,若皇陵被女真人破壞,將是大宋君臣士子難以承受之重。因此,不敢驕怠。開拔之時,就屢屢問計于徐家兄弟。當然,這里面恐怕也有此二人乃樞密相公親侄兒的原因在。

徐家兄弟建議他自提一軍,坐鎮鞏縣守衛陵寢,徐原領一軍至縣城西北神尾山扎下營寨,徐勝領一軍至縣城西南孝義鎮據守。李回完全贊同,即交兵三萬于他兄弟,徐原領兩萬,徐勝領一萬,與縣城形成相援之勢。時韓世忠引殘兵至鞏,見到徐勝,痛哭失聲去請罪。徐勝引見于李回,備說高世由降金詳情。李簽書寬慰之,命在徐勝帳下聽用。

突合速兵至,斥候探報有宋軍據守,他完全不以為意,揮師直沖孝義鎮。徐勝此來,抱定有來無回之心,命士卒背洛水結寨,要么勝,要么死,并與全軍約定。我徐琴忱至死不退一步,請諸君自思。士卒心知怯戰則必死。由是同心。

突合速完全沒把宋軍放在眼里,二十萬軍西軍尚且被我女真虎狼一鼓而破,何況區區?也不用什么戰術,騎兵在前,步兵在后,迅猛沖!

李回統率這四萬馬步軍,多為姚平仲節制的常捷精銳,可以說是東京壓箱底的家當了。徐勝北水結陣。士卒心知必死,因此極力拼殺。金軍數千眾狂襲而來時,弦作霹靂響,箭似蝗蟲飛,給乘勢而來的女真人迎頭痛擊。及至短兵相接,貼身肉搏,徐勝韓世忠皆身先士卒,揮刀力戰,士卒見狀。奮勇向前。

突合速不敵。引軍退走。又往神尾山攻徐原,這回卻更是倒血霉。日上三竿開戰,至晌午時,這名金軍悍將環顧左右,居然見士卒所剩止余半。宋軍有一使長矛,面帶三分憨相之將,雖身材短卻極是驍勇,連續數次帶部下突入陣中,擋者必死。突合速大怒。拍馬與之交手,勝負難分。

金軍師潰,那宋將又引數百騎掩殺,一直追出十余里方才罷手。突合速退到北邸山下。清點馬步軍,居然只有兩千不到,哪還敢再戰?只能收拾殘部,等候粘罕主力。

徐家兄弟雖然旗開得勝,挫敵銳氣,但金軍逼近鄭州的消息傳回東京后。仍使朝野震動。尤其是范致虛率領的“二十萬”西軍兵敗潢關,讓寄希望于陜西王師的大宋君臣深感恐懼。東京又謠言風傳,說金軍東路不比西路,斡離不也不比粘罕。粘罕善征伐、性狂躁、有霸王之勇。麾下猛將云集,帶甲十萬,眨眼之間將至帝閼。

一時,剛剛受到大勝激勵的東京軍民再度陷入恐慌之中,謠言越傳越兇。甚至有人說粘罕已經到了東京不遠之處。趁著這個機會,又有主和派大臣上疏趙桓,說粘罕勢大,西軍敗北,東京無力與之抗衡。不如拿滑州金軍作為交換,讓女真退兵罷戰。

次相何栗當朝斥責這種言論荒謬!天真!無知!幼稚!好不容易把斡離不逼得困守滑州,你還想把他放出來?只怕到時他和粘罕合兵一處,把東京連鍋端了!

到了這種生死關頭,居然還有言官說,我以誠信待彼。彼必不負我。氣得何栗等人恨不得吐他一臉口水!女真人的話要是能信,黃河明天就倒流了!

趙桓驚怒交加,不知所以,折彥質、姚平仲、徐衛都領兵在外,朝臣中,唯徐紹、何灌、徐彰三人熟知軍務,遂問于三臣。三人皆力主抗戰。言李回、徐原、徐勝駐守鞏縣一帶,已初戰獲捷,士氣大振。且徐衛亦坐鎮于后。不說戰而勝之,至少可支應些時日。待滑州了結,粘罕進退兩難,必生去意。

趙桓無奈之下。只得聽從。但他還是擔心徐家三兄弟擋不住粘罕,便命從滑州再增兵給徐衛。同時。卓城再度戒嚴,各禁軍、班直、廂軍都上城備戰。以何灌徐彰二人為京畿正副防御使,發動百姓,嚴陣以待。

徐衛收到風后,上報京畿制置使司,請求調兩人來助戰。一個”是姚平仲麾下的悍將楊再興。另一個,是磁州勤王之師中的那個大小眼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