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閥

第二百七十五章 兄弟密謀

柜放下筷侍旱卜方巾。他邊擦拭邊問道!此言何意?。

許翰原為臺諫長官,這言官正直不撓的本色不改,此時臉嚴肅道:“陛平。致虛起于太學。后通判地方,再入禁中侍起居,任陜西五路宣撫使不到一年。此書生輩,既不識兵亦不知將,卻統五路西軍。其人好虛夸,性網恒。火不聽軍中良將建言。臣所慮者,其敗于潢關后,怕止步不前,坐視東京受脅

趙柜心里也明白,范致虛不但是文臣,而且到陜西任職是自己登基以后的事情。對西軍的情況可以竅不通。想了想,問道:“那聯即下詔命,令其速速進兵如何?”

“陛下。恕臣直言。粘罕能以八千騎破致虛五路大軍,那時他尚且自信滿滿,頗有士氣。如今兵敗如山。想是心驚膽戰,風聲鶴唳,朝廷若強令其進軍,恐招致更大失利。”許翰表情凝重,看得趙桓心里也是一緊。

陜西王師可是最后一顆棋子了,兩河失控,若西軍再不濟,聯還能指望誰?南邊的部隊么?唉,女真人何以強悍至此?我軍十倍于他,因何一敗再敗?器械不利?鎧甲不堅?糧餉不足?聯就算自己一天只吃兩餐也沒少半粒軍糧!你們就是這么報答聯的?若是統兵之官,人人都如折、姚、徐一般,聯便可高枕無憂了。

趙桓是越想越抑郁,徐衛據說從前在鄉里是個尋釁滋事,架鷹遛狗之輩,一旦國家事起,便招募壯勇,靖綏地方。后來更是起兵大名前來勤王,據守黃河,屢戰杞縣,人家可是網及弱冠之年!將門出將,史有明言打仗。還得靠將門啊。只是,幾大將門中,種氏獨余師中,被困太原;姚平仲又在滑州;折可求元氣大傷,退守府州,折彥質督師圍城,不能輕動;徐氏一門倒是人才輩出,可徐原、徐勝、徐衛三弟兄都派出去了。現在東京城里。文官一抓一大把。就缺統兵之武臣吶。

“諸卿也不必挪地方了,就在此地議一議。許卿方才所言,聯深以為然。只是。如何才能解這燃眉之急?”半晌之后,趙柜問道。

一眾重臣皆不言語,不是因為這個問題有多難。其實癥結所在非常明顯,范致虛從中進士開始,要么就在東京作言官,要么就在地方當副職。節制陜西之前,最高也就在禁中當個中書舍人,管的是起草詔令。還不說他知不知兵,懂不懂戰,恐怕他連見都見過二十萬大軍。如今卻身為統帥。指揮作戰,不敗才有鬼。從前主持西軍的童貫,雖然不是武臣。甚至是個宦官,可他在西陲呆了幾十年,現學現用,這才有了對夏用兵的戰功。

但是,文臣統兵,這既是祖宗家法,又是朝廷制度,誰敢去多說

許翰見長官同僚們都不發言,心里焦急。折仲古徐子昂等好不容易把斡離不逼入絕境,暫解東京之危,要是粘罕高歌猛進,局面恐怕難以收拾,甚至,太祖皇帝陳橋受禪,歷代先王苦心經營,方有一百六十七年之大宋。豈能斷送在我輩之手?罷罷罷,你們都不想擔風險,我來!大不了含了這頭頂烏紗不要!“陛下。臣認為,當務之急,是速遣知兵識將之人取代范致虛指揮陜西王師。”許翰一語既出,滿殿皆驚!臨陣易帥是兵家大忌,可范致虛這種統帥。肯定是早換早好。問題是,官家或者不這么認為,你提出如此大膽的建議,不怕事后背黑鍋?

趙柜果然面露驚色,質問道:“這,陣前換帥自古便是自取其敗,不妥吧?”

“陛下。致虛到任不足年,無絲毫威望。西軍自然能戰,但驕兵悍將不少,范致虛沒有尺寸邊功。軍心如何能服?此外,老臣有一言,不得不提醒陛下,即便此次擊敗女真,保一時平安。但從今往后,宋金之間必將烽火連天,狼煙不散!到時候,陛下所能依靠的,只有西軍!如果范致虛將陛下這幾十萬精銳敗了個精光。他日金軍復來,陛下就算再發勤王詔,又還能召到誰?”許翰字字珠饑,針針見血,不但聽得趙柜聳然色變,便連殿中其他大臣也一陣背寒。

不錯!還不說眼下兇險非常,就算僥幸勝了。可萬一把西軍拼了介。干凈。以后還靠誰?

“那以粒老之見,誰人可擔此任?”趙扭起身行至許翰案前,提起酒壺親自替他滿上一杯。后者駭得連退兩步,

良久,方才答道:“臣亦知此言犯忌,然非常時期需用非常之謀,萬般無奈這下也只得權且變通。”

趙祖見他提前作鋪墊,寬慰道:“但說無妨,百無禁忌!”

時何栗徐紹等重臣皆洗耳恭聽,其實大家心里也猜到幾分,不過是等著他說出來而已。許翰捧著官家親手斟倒的酒,把牙一咬,仰頭飲盡,置杯于案,長舒一口氣,大聲道:“臣建議,選派武臣前往節制五路王師!”

雖然早料到是這句話,但當真真切切聽在耳里之后,眾臣也不得不佩服許翰的膽量。自立國以來,朝堂早已經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共識,那就是“武臣掌樞密,知機要,于國不利”。現在國家殘破如此,西軍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如果所托非人,那結局將是個災難。許翰敢冒天大的風險,提出這條意見,姑且不論對與不對,這份忠肝義膽。著實令人欽佩。

趙袒提著酒壺渾然忘物,那壺瓶傾倒,酒水灑在案上方才驚醒。緊皺著眉頭,一臉的晦氣,作難道:“可是祖宗家法”

許翰聞言低聲道:“陛下。先王之法固當遵守。但臣冒昧猜度,先王恐怕也沒有想到有一天秋夷北虜會兵臨陵寢所在吧?”

這句話不吝晴天霹靂,震懾趙祖心胸!是極,歷代君王制定完善這文臣統兵的鐵律時,恐怕也沒有想過有一天他們的皇陵會遭受金軍威脅!現在粘罕提大軍來攻,滑州之事又懸而未了,萬一生了變故。難道要聯作那李煜?

突然一把將手中酒壺擲,摔了個稀爛,皇帝慨然道:“聯意已決!祖宗不足法!當遣能征慣戰之武臣前往統兵入援!諸卿,但有適合人選,盡管報來!若事成,與所薦之人同功!”

眾臣嚇了一跳,當轉動腦筋。苦想合適人這時,卻發現一個字,難!首先,要去統率五路西軍,這個人官銜資歷都不能低,而且要有輝煌戰績,否則如何服眾?可在京的武臣里能挑出這樣的人來么?劉延慶資歷例是足夠,可他那戰績委實太過差強,尤其是攻遼之役一敗涂地,把朝廷儲存了幾十年的錢糧敗了個干凈,如果用他,兆頭就不吉。

除他之外,也只有檢校少保。步帥何灌了。此人武舉登第,出身可謂顯要,又在西部任職多年。累立戰功,但凡近幾十年幕大的戰役他都參與其中,而且又身為三衙大帥之一,若派他前往,或能建功。當下,在座大臣幾乎都推薦何灌前往潢關統兵入援。但趙桓聽了,卻不置可否,只點頭而已。

“陛下,臣舉薦一人,比何少保更適合。”許翰突然說道。

趙祖手一招:“何人,速速講來!”

“侍衛親軍步軍司副都指揮使,左威衛上將軍,徐彰”。許翰今日連出驚人之語,眾臣本以習慣。可聽到這句時,仍舊不免震驚。誰?徐彰?徐衛他老子?這能成么?徐彰從前好像是在西軍供職,可致仕日久,離開沙場多年,如今已然老邁,豈復廉頗之勇?

趙祖不太清楚徐彰履歷,因此問于其弟徐紹。紹答說:“臣之兄徐彰,年十五從軍而征,為嘟延帥老種經略相公麾下士卒,初戰青洞城,斬級十三,升隊將。筑綏州城有功,再獲擢升。米脂一役,率先登城,敘功又居第一。后黨項八萬大軍來援,官軍危急,老種相公親贈身甲于臣兄,命其率敢死之士夜襲,斬級八百余,夏軍由是大潰。元豐中,官軍進兵銀、石、夏等州,臣兄皆為先鋒大將,升任嘟延兵馬拆鋒轄。后奉詔回京。任步軍都虞侯。以此官致仕。”

皇帝聽罷嘆道:“原來良將常在聯側。徐彰既為西軍宿將,有威望,兼膽略,聯欲使彰統軍,諸卿以為如何?”

何灌比徐彰,兩人本事嘛。從往昔戰績上看,不相上下。徐彰因其勇猛,在西軍中名聲更大一些。何灌官階要高一些,年紀也輕一些,但勝就勝在他常年帶兵,回京管干步帥司才沒多久。這兩人中,恐怕還是用何灌穩妥一些吧?結果,還沒等大臣們提出反對意見,皇帝已自顧言道:“既然諸卿都無異議,那聯即匆命有司起草詔書,任徐彰為西京留守,往潢關節制五路王師入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