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閥

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刀環慶

午昂,你弄里現在有多少兵馬。()”富撫使的書房內你貽麓負著雙手站在窗前,隨口問道。其實嚴格說起來,這根本算不得書房,甭說書本,家什也沒幾件。沒奈何,陜西一路的各種機構一下子涌進秦州來,條件確實艱苦了些。

徐衛拖了把椅子坐在文秦旁,正想著事,聽叔父問起,答道:“總兵力有八萬,分三軍予四哥,護衛秦鳳。現在手里能戰之兵,五萬左右,其中馬軍七千,能戰者,五千以上。”

聽了這話,徐紹回過頭來,滿臉笑意:“讓你來陜西是來對了!這才幾年,帶甲八萬了!你大哥徐原在陜西數十年,估計也沒這個實力,好,很好頓了頓,又接道“你報上來的作戰計劃叔父看過了,沒有問題。難就難在曲端,照你看來,叔父若是給曲端下令,命他出兵保安,威脅廊延,他會聽從么?。

“不會徐衛想也不想,直接回答道。雖然跟曲端共事的時間不長,但對其為人還是有相當的了解,專好避戰,志在火并。或許大哥說得對,這廝受壓抑太久,一旦得志,便爆發了。

徐紹臉上笑容一斂:“他真敢如此?。

“曲端不會毫無掩飾的抗命,他有太多的借口可以用。要么就是環慶經歷兵變,元氣未復,要么就說黨項威脅邊關,脫不開身。諸如此類徐衛回答道。

徐紹回首望著窗外,劇烈的陽光將樹木山石映照得泛白,良久,他低聲道:“在長安時,便聽說過曲端的名字。此人不宜放在帥個上

徐衛有些恍神,他的注意力似乎不在這件事情上,只隨口應付著。徐紹連問幾個問題,他都答得似是而非,遂問道:“怎么?”

“三叔,鎮江行在沒個鮮明的態度。不久前。議和的是他們,現在一見金人更立異姓,又按案而起,想要報復。這種反復無常,實在叫人”徐衛說得直搖頭。

這點徐紹如何不知?點頭道:“確實如此,現在行在主和派掌了權,總體走勢還是傾向于和。所以,耿南仲吳敏之流,才會給陜西下達了“不以收復失地為目的,這種含糊不清的命令。”

“豈止是自相矛盾?簡直是自抽嘴巴!耍打,你就下定決心,別想著議和,我們作武臣的。自然奮力向前。現在搞得如此混亂,誰還有心抗戰?”徐衛頗為不滿道。徐紹見侄子有些情緒,撫慰道:“不必抱怨,官家這次雖然同意議和,但也有考慮在。打了多年的仗,兩河、山東、中原、陜西,都受創不輕,是得恢復一段時間。”

徐衛聽得眉頭一皺:“這大宋的錢糧重地都在江淮南方,何至于此?”

“朝中的事,有些你不懂。我聽說,朝中有宰執大臣提出,若以東南糧錢敷西北之用,誠為不智,非長遠之計。這話官家聽進去沒有不得而知,但總歸有了苗頭。我們身在西北,就不要想著東南的錢糧。此次。行在命我宣撫處置陜西,又派了前太宰徐處仁宣撫四川。行在的用意,已經非常明確了

徐處仁?前任首相?這個安排倒有些講究,徐處仁從前就是主戰派,后來被罷去相位,放了外任。這回派他宣撫四川,不就擺明了支持陜西么?天府之國,物產豐饒,確實可以依托。不過這樣一來,也等于是表明了上頭的態度,你們川陜地區就穿連檔褲吧,別指著東南了。

“三叔,侄兒不能在秦州滯留,日前我已經下令部隊襲擾金軍,干擾麥收,侄兒估計委宿會有所反應。左右諸路大帥們指望不上,不如”徐衛話沒說完,忽聽外頭響起敲門聲。

“進來……徐紹喚道。

門開處,進來一人,三十多歲年紀,長得頗為體面,高大雄偉,蓄兩撇短須,無事面事三分笑意,正是徐原的長子,徐嚴。一進來。就抱著拳,對徐紹道:“叔祖。”

他算是徐紹孫子輩中的老大,只是從前沒怎么過見過面,但終究是一家同根,徐紹笑道:“今天才想起來見叔祖?。

“孫兒是想,叔祖剛剛上任。事務繁雜,不敢前來打擾。但父親大人不在,孫兒若不來拜,又失了禮數,因此冒昧。還請叔祖見諒徐嚴滿臉堆笑道。

徐紹大笑,對徐衛道:“這廝倒生得一些好嘴,他爹也沒他這般會說。”

徐衛點了點頭,沒有多余的話。徐嚴也對他一拜:“九叔

“嗯,坐吧。”徐衛指指身旁的座位道。

徐嚴卻不坐,直到徐紹再說一次,他方才走了過去,一邊道:“叔祖這一來,我們徐家可就頂著陜西半邊天了。”

徐紹本來還笑瞇瞇的,一副慈祥祖父的模樣,一聽到這句,立馬變了臉色!也不好斥他,遂直接問道:“你來有事?”

也不知徐嚴是否發現苗頭不對,仍把衣擺一撩,笑道:“一來拜見叔祖,二來是想向宣撫相公匯報涇原內情。”

徐紹看了徐衛一眼,見他嘴角閃過一抹笑意,心里有了數,點頭道:“你說說看。”

徐嚴也看了看徐衛,笑道:“正好九叔在,我這作后輩的,就直言了。若有說得不對之處,請叔祖叔父包涵。”

“直說。”徐紹催促道。

“這咋九叔是知道的,涇原軍自打到了陜華地界,接連損兵折將,傷了筋骨。這次行在命西軍報復,又說得不清不楚,這種情況下,貿然出兵,恐怕力所不及。因此,不得不向叔祖言明。”

這凡事,一沾上親戚就不太好說話。徐衛之前一直忍著,心說好歹大哥對我不錯,這廝也是我堂侄,作為長輩就不跟他一般見識了。耳也沒見過這么沒完沒了的,假話說上十遍,難不成連自己都能騙倒?

心里雖氣,紫金虎還是擺出笑面虎的模樣,和和氣氣地喚道:“徐嚴吶。”

“侄兒在。”

“涇原一路,早在大伯任帥守時,就已經兵強馬壯了。后來大哥接了帥位,越發了強壯。

當初,你父入陜華,帶來三萬馬步軍,從耀州撤走時,具體有多少叔父不清楚,但應該不至于傷筋動骨吧?”徐衛笑道。

徐嚴面色不改:“叔父有所不知,涇原的老底子,快拼掉一半。后來招募些生瓜蛋,現在都沒練成形,指望他們上陣,恐怕一觸即潰。”

“這就怪了,在陜華補充兵源時,我與你父同時招兵。現如今,當初所募的勇壯,已經作為頭等主力使用,怎么,”

“哎,哪能和九叔相比?叔父是紫金虎,強將手下無弱兵嘛。”徐嚴打著哈哈。

徐衛見他油嘴滑舌,本欲發作,但顧及到三叔在場,遂笑了一聲,不再言語。

徐紹聽了個大概,心里已經有了底,便道:“行了,你且去吧,此事容后再議。”

徐嚴起身對叔祖叔父各一拜,從容退去。他一走,徐紹就皺眉道:“想徐大也算得是咋小鐵錚錚的漢子,怎地生了如此奸猾的兒子?徐家哪一個,也不似這般嘴臉!自以為是!還有徐原,他這是什么態度?”

徐衛聞言,勸道:“三叔息怒,這也未必就是大哥的意思。徐嚴這小子向來圓滑得緊,待人不誠。況且,大哥并不知道三叔到了陜西,若他知情,必然應命。”

“看來,我還是低估了陜西局勢的復雜。這樣一盤散沙,也真難為你還能接連奏凱。這幾路西軍,又不是你徐九一路才在吃糧拿餉。罷,先從環慶開始。”徐紹這句話一出口,徐衛就站了起來。

“三叔的意思是?”

“曲端正式的差遣是“權環慶經略安撫司公事”對吧?”徐紹問道。

對,沒錯,王似被逮捕之后,曲端就暫代環慶帥,本來姚平仲作為環州知州,被當成帥臣人選來培養,哪知卻遭曲端排斥,接連被打擊,丟了差遣不說,還被降了階次。若不是自己請他去坐鎮陜州,這位也許還在監視居住呢。

徐紹得到肯定答復之后,并沒有正面回答徐九的問題,思索片亥,又問:“劉光世現在何處?”

“在侄兒軍中,賦閑。”徐衛答道。劉光世當初從延安逃回,乞丐一般,廊延都淪陷了,他的差遣自然也沒了。而且李綱惡其為人,不予起用,因此一直在長安呆著。“怎么?三叔想用他?”

“劉光世姚平仲兩介”都是行在點了名的,不用也得用。叔父的意思,姚平仲官復原職,還作環州知州兼兵馬鋒轄,劉光世嘛,作個經略安撫副使。你不曉得,劉延慶和姚古剛剛被啟用,跟何灌聯手主持御營司。這劉家,早在童貫主持西北軍務時,就十分順從,官家對劉家頗有好感。至于姚家,都是姚平仲沾了老種相公的光,跟隨種公勤王,官家十分喜愛,著意栽培,與你同列。”徐紹道。

“叔父既然想掣肘曲端?”徐衛低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