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閥

第四百四十章 韓岳出頭

宋閥正文

宋閥正文。

隆興四年,川陜大豐收。()賴紫金虎庇護,京兆府周邊各府州招納流民,供給田地耕作,又恰逢好年景,風調雨順,無災無害,背井離鄉的陜西百姓終于有了盼頭。雖然丟失陜西東部,但糧食自給還是沒有問題。而四川的各種物資,也源源不斷地輸入關中。徐紹積糧練兵的策略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么好的年頭,徐衛當然忘不了給女真人添添堵。五六月麥收時節,定戎的正軍義軍紛紛渡過渭水,縱火搶奪,破壞金軍收成。南路招討司的騎兵往往一天出動數波奔襲關中平原。去年,就因為徐衛的破壞,金軍收成大減,靠著河東李植的幫忙,以及國內的調運,才勉強撐過來。今年徐衛故伎重施,金軍的防線也不可能天衣天縫。等糧食收完,一合計,婁宿發現,這點糧食能撐五個月就不錯了。

沒奈何,只得再度向云中樞密院報告。粘罕聞聽此訊,狂怒自不可免。但也在思考,西軍老這么搞,繼續下去也不是法子。但現在又起大軍進攻陜西不太現實。這打又打不了,撐也撐不過,近十萬大軍呆在陜西,耗費甚巨,幾時是個頭?金國國內已經有權貴對這個局面相當不滿,看看人家兀術管的東路,從河北打到山東,而后橫掃中原,一度追到江南,沿余劫掠,賺了個盆滿缽滿。你倒好,費了牛勁,折了無數兵馬,打下個陜西東部。咱們沒見到半點好處不說,還年年往里填,這無底洞啥時候能填滿?

當時就有金國大臣向金帝吳乞買提議,既然大金在兩河扶持了高世由,把陜西東部也劃歸他得了,咱們別干這賠本的買賣。把婁宿馬五等人撤回來,讓高世由去經營。就算高世由鞭長莫及,不還有河東李植么?大金扶持他們,就是讓他們當兒皇帝,替咱們作守戶之犬,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粘罕這個人脾氣非常暴躁,且嗜殺成性,但他不是傻瓜。正因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拿下陜西東部,因此就算付出再大的代價,也要把這地方守住了。有這個立足點,往后攻掠陜西就會方便許多,一旦放棄,到時候又得重頭再來。高世由?李植?就這兩個貨?你問問他們自己,是徐虎兒的對手么?恐怕讓紫金虎啃得連渣都不剩

吳乞買問兀術,幸好這大金國的四太子雖然跟粘罕是對頭,但不至于因私廢公。也極力主張堅守陜東。但他同意將陜西東部劃給高世由。只是金軍并不撤退,替高世由守地盤。只是這樣一來,高世由不得表示表示么?糧餉讓他出

金帝一聽,覺得這主意好。我將那么大地盤給你,又是送馬,又是練兵,前幾年就說你困難,如今該好些了吧?也該替我分憂了吧?遂一道詔書,遣使入偽韓的都城大名府。

高世由這個大韓皇帝完完全全是女真人給的,金帝的詔命他如何敢不從?只是他日子也過得緊巴,河北這片地方,被戰亂毀得不象樣。戶口銳減,田地荒蕪,一些偏遠的縣鎮,幾乎成了鬼城。這兩年剛好一點,你就讓我替你養十萬大軍,朕自己還有二十幾萬兵要吃飯,這不是要我的命么?

可無論他怎么訴苦,金帝的使臣一口咬定,不管,你看著辦吧。高世由急得沒辦法,金使又催命一般,只好勒緊褲腰帶,從牙縫里省出一部分緊急送往陜西。又令河東李植周濟一點,但離金人索要的數目仍相去甚遠。

窮則思變,高世由和他的宰相劉豫商量許久,得出一個結論。雖說兩河俱為大韓疆土,但河東李植向來是獨來獨往,不把朝廷放在眼里的。只靠河北這地方,能產幾斤糧?能收幾兩稅?想要錢糧,就得打南邊的主意。

大金國每次出兵,都是滿載而歸。不管是索要來的,還是搶奪來的,反正人家能弄到好處。咱們何不學學金軍?大韓養了二十幾萬兵,不用來打仗作甚?打陜西不敢,中原還不敢么?東京一直沒破,這百十年的皇都該有多少油水?就算打不下來東京,還不能訛南朝一筆錢糧么?大宋有的是錢啊

高世由大喜過望,恨不得立即驅十萬虎狼之師鯨吞中原。怎么就一直沒想到這點,我現在是大韓皇帝啊,我手里也有兵啊,金軍能打,我不能打么?只不過,這么大的事,他倒不敢乾綱獨斷,派人向金帝上奏。說仰仗大金國的神威,臣得以在兩河立國,此誠亙古未有之殊遇因此,他常懷報答之心,金軍連年征戰,如今需要養精蓄銳,但南朝尚未攻滅,他如鯁在喉,寢食不安,總想著要替大金國掃滅這個障礙。因此,決定發兵南下,經山東,趨東京,掃蕩中原,直逼長江

金國君臣收到這份上奏時,一片嘩然誰也沒有料到高世由居然還有之份孝心?吳乞買也很意外,但若是能假高世由之手進攻南朝,這實在是件好事。只是有些擔心,以韓軍的實力,夠和宋軍一拼么?

主持軍事的粘罕和兀術等人,也建議不妨一試。反正宋軍除了陜西之外,都一個鳥樣。高世由的部隊,很多從前都是宋軍,他們自己人打自己,至少打個旗鼓相當吧?如果是這種結果,就已經不錯了,讓他們耗,耗得撐不住,金軍再去撿軟杮子捏,豈不事半功倍?

吳乞買覺得有道理,遂同意高世由揮師南下。為了表示大金國對這個兒皇帝的支持,金帝派遣一員金軍大將,率三萬人響應高世由,和韓軍一同作戰。并發了道詔書,著實把高世由夸了一番。

夸得高逆那個美啊,渾身都舒坦。當即委派其弟,樞密使高孝恭為兵馬元帥,率馬步軍十二萬余人,會同金軍三萬,糾集十五萬人從河北出兵。出征之前,高世由煞有架勢地祭天祭旗,并對受閱部隊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而后,大軍浩浩蕩蕩,直撲山東。

山東這地方,在宋金開戰之前就已經亂了,為匪禍最盛之地。剿了一陣,又遇上金軍南下,實在破壞得不成樣子。上次兀術北還之后,鎮江行在派往山東的官員,十有都拒絕上任。現在的山東,已經是盜匪和義軍的天下,山頭達數百個之多。

韓軍兵臨山東,倒也確實是勢如破竹。那些人山大王和義軍領袖,多半都是望風披靡,少數敢出來對陣的,往往都是,不兩合,即刺于馬下。韓軍用了不到二十天,就已經橫掃整個山東地區了。

捷報送回大名府,高世由樂得合不攏嘴,一再勉勵將士們“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同時不忘記提醒高孝恭,莫忘記此次出征的意義何在?錢糧

八月末,韓軍前鋒已經抵達興仁府治下的宛亭縣。從這里去東京,只有一百三十多里路。當時駐扎在宛亭的守將,喚作王貴,乃東京留守司統制官岳飛的部下。他手里的兵不滿兩千,而敵有萬余眾,相差可謂懸殊。

將士們見韓軍漫野而來,都勸他暫時退往京師地界,等大軍來集結之后,再與韓軍決戰。王貴頗有幾分膽色,他在宛亭城上看到韓軍密密麻麻地撲過來,卻沒有什么章法。步騎混作一處,只圖個熱鬧。遂對部下道:“賊雖眾,易破”

當即領一千余士兵出城,擺下陣勢,接戰

韓軍的前鋒,從前是滄州的一個小軍官,馬軍副兵馬使級別,屬于無品不入流的職務。當他看到宛亭守軍這么小貓兩三只,也敢出城叫板時,不禁大笑,謂左右說,一鼓可破

可接下來發生的事,就跟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以少勝多戰例一樣。當這位韓軍前鋒連個陣也不擺,命令步軍集結沖鋒時,宋軍強弓硬弩齊射起哄架秧子般的韓軍何曾經歷過這種陣勢?一見前頭的同伴接連撲倒,全都原地踏步,沒往后退是因為看己方兵力遠勝對方,估計等一等或許會有所轉機。

可他們想錯了,韓軍步兵攻勢一被遏制,王貴提把大砍刀,跨馬出陣,只引不滿百騎直突入陣中頗有關公解白馬之圍的氣勢,王貴手起刀落,砍瓜切菜一般劈倒數賊,再沒一人敢近他身。數十騎在韓軍人群中往來沖突,駭得這些流民、降兵、盜賊自相踐踏,無論軍官如何招呼都止不住亂象。

慘劇還在后頭,王貴一沖,宋軍步兵立即布成密集的陣形,堵墻而進最終,數倍于敵的韓軍怎么來,怎么跑,頓作鳥獸散從整戰斗發起,到宋軍收兵清掃戰場,一個時辰都沒要到。

這一仗,沉重打擊了韓軍“高歌猛進”的勢頭,也極大鼓舞了宋軍士氣。原來韓軍就這鳥樣?要全是這等貨色,雖有百萬眾,何足道哉?

高孝恭聞聽此訊大怒,親提大軍前來。而此時,王貴接到岳飛命令,退往開封府下東明縣。岳鵬舉在那里集結了六千馬步軍,準備在東明跟韓軍打一仗。同一時間,韓世忠也引軍從滑州南下,意圖聯合岳飛跟偽朝的軍隊死戰。

東京留司守部隊,數韓岳兩支實力最強,遂一屯京郊,一屯滑州,作為野戰主力。宗澤張所等人只留少量兵力守城。

韓軍來攻的消息一傳到,主持北方事務的東京留守是杜充。這是個早該流放嶺南吃荔枝的貨色,當初他跟著宗澤的部隊逃到東京,曾經代替折彥質統軍,圍攻被困在滑州城里的金軍。就是因為他狗屁不懂,最終導致窮途末路的金東路軍突圍而出。上頭本來要處置他,被他四處請托,逃過一劫。近年來,又投靠首相耿南仲,本欲謀陜西宣撫的差遣,不想被徐紹搶先,最終混到個東京留守。

這本來就不是什么肥差,而且話雖說東京留守司主持北方軍政事務。但北方還有什么鳥事需要他打理?兩河已經姓高了,陜西徐紹會把他當瓣蒜么?因此杜充一直耿耿于懷,總想著另謀高就。韓軍來攻的消息一傳出,他就想走。但宗澤張所極力反對。宗澤有勤王之功,而且是岳飛的上級。張所原是河北招撫使,韓世忠岳飛原都屬他節制。這兩個人同時反對,杜充也沒辦法,硬著頭皮留下來,一面命岳飛出戰,一面召滑州韓世忠回防,又火急火燎地人向鎮江行在報告請示。

沒等到鎮江行在的批復,韓軍已經來到了東京地界,跟岳飛打了起來。

九月初,宋韓兩軍戰于東明。偽朝樞密使高孝恭遣大將領數萬兵出擊岳飛所部。岳鵬舉這個人帶兵只崇信一點,那就是身體力行。士兵干什么,他干什么,士兵吃什么,他吃什么,一句話,就是和士卒同甘共苦。

這本來是為將的基本素質,象徐衛這等大將,哪個不是與士兵同甘心,共患難?但岳飛作得更認真,他不管在東京城里,還是領兵在外,不飲酒,不狎ji,房屋陳設奢華他不住,飲食太過精美他不吃。他有著一份還算豐厚的俸祿,卻從來不給自己留幾個,都拿去周濟部將同僚,上頭但有賞賜,分文不取,全數分給將士。哪怕就是得到一顆梨,也恨不得分給全軍食用。

這種人,這股擰勁?他的部隊怎會沒有凝聚力?而且岳飛此人,個不甚高,貌不驚人,但武藝實在是沒得說。左右雙手都能開三百石硬弓,神臂弓他一個人就能絞起來。一槍鐵槍,使得是人見人怕,鬼見鬼愁,全軍上下沒有對手。

當韓軍數萬來襲時,岳鵬舉領著他六千兵馬在東明城外布成嚴陣。韓軍傾力來攻,卻踢到鐵板一塊,無論如何也打不亂岳飛部的陣形,反倒在對方密集的弓弩射擊下,折損許多兵馬。

危急時刻,韓軍主將也發揚了身先士卒的優良作風,引千騎迂回至岳飛軍側翼,企圖打開突破口。岳飛是針尖對麥芒他沒有韓軍的本錢厚,騎兵加起來,不滿七百,而且戰馬素質良莠不齊。可就這么一支馬軍,在主將的號召鼓舞下,跟隨著他迎擊韓軍騎兵。

按說韓軍騎兵有女真人撐腰,又是輸送戰馬,又是幫忙訓練,至少應該比宋軍騎兵強才是。哪知剛一照面,岳飛就刺死敵軍一名指揮使。兩個回合沖下來,宋軍騎兵雖然折扣不少,卻還是跟著主將嗷嗷嚎著沖鋒。

大戰持續到黃昏時分,韓軍終于不敵,潰退而去。宋軍斬殺甚眾,俘虜大批韓軍士卒。高孝恭面子掛不住了,他不能讓同行的女真人看他笑話。原來你們韓軍就這點手段?打個東京留守司的部隊,而且兵力遠勝對方,都一敗再敗?

第二日,他親自出馬壓陣,精銳齊出,以十倍于岳飛的兵力猛攻猛打。而岳鵬舉仍舊不亂,堅持宋軍傳統的重步兵主義,以防護優良,陣形密集的步軍陣抵擋韓軍一次又一次的猛攻。敵眾我寡,宋軍密陣一度在弓箭射完之后被撕開缺口,危急之時,岳飛親自挺著槍加入士兵當中,高呼殺敵報國士卒受其感動,無不奮死。一直快打到月明星稀的時分,兩軍不分勝負,高孝恭無奈罷手,雙方各自撤回。

次日,韓世忠率軍行至當年太祖皇帝黃袍加身的陳橋,遣人至岳飛軍中。當得知岳飛部連敗韓軍后,韓世忠決定立即率部參戰。

而此時,高孝恭探聽到宋軍援兵已來,心里懼怕,分兵去擋。卻讓韓世忠打個大敗,順利和岳飛會師。高孝恭心里不免震驚,西軍就罷了,這東京留守司的部隊怎么也這般能打?恰巧與他同行的金將也主動提出,來日由金軍出擊,替韓軍掃除這頭攔路虎。高孝恭思之再三,決定再由韓軍打一陣,如果還不能擊敗對方,再請金軍出馬。這回出征,除了打秋風之外,就是要向金人表表功。現在這灰頭土臉的模樣,怎么見人?

就在即將開戰之時,岳飛韓世忠卻接收到了從東京留守司發出的,讓他們火速撤兵的快馬銀牌。留守司考慮到,本司所倚重者,韓岳二將而已。若韓岳有失,則東京必危。實在不愿意讓他們冒險與金軍在野外決戰。命令他們撤回東京,憑借東京城的堅固抵擋韓軍。

韓世忠打算奉命,但岳飛堅持不肯。他認為高世由在兩河僭越稱帝,實屬十惡不赦。如今竟敢引賊眾犯京師,簡直是欺我無人若不予其迎頭痛擊,我等帶兵之人有何面目?

岳飛堅持正面對決,倒也不完全是出于意氣之爭。他還考慮到,金軍數次南侵,打得宋軍幾無招架之力。現在高世由這等豬狗一般的人也敢來摸上一把。如果這回不把他打痛了,以后他恐怕時不時地都要來這么一下。如果遵從命令撤回東京,那就是示弱的表現。

韓世忠感其忠義,也實在切齒高逆所為,遂與他一同抗拒撤兵的命令,要和韓軍一決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