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孟婆湯

第二十八章 往事(一)

王翠郁的思緒飄的老遠。

當年她們幾個女同學進了縉村,一個個都好奇的要死,對村落里據說是好幾百年的古建筑打量個沒完。

她們不懂歷史保存完好的重要性,看到古舊的木式建筑,全都有一種身為現代城里人的自豪,仿佛自己代表了先進和文明,凌駕于這種接近原始社會的不通外界的村居之上,打量四周的眼神不自覺的就帶著對落后地區的憐憫和批判,心里對莫芝就是帶路的那個縉村女同學就更加同情,覺得能離開縉村到外界去讀書,簡直是脫離蠻荒的明智之舉,紛紛勸說她畢業之后千萬不能再回縉村。

她們還沒來得及說得更深更遠,莫芝就被大人叫去有事,離開時讓她們在原地等別亂走,她很快就回來帶她們去祠堂那邊吃大盆菜。

結果,她們幾個女同學誤以為是待客的禮貌之詞,加上對村落認路的自信,覺得去溜達一圈再按原路返回沒什么問題,很快就達成了一致意見,決定順著她們腳下的路往前走。

走著走著,她們就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往前走的時候,只看到一條路的走向,無需選擇。

想回頭的時候,看到的居然都是兩三條以上的路,她們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從哪條路上走過來的。

就這么似是而非的左猜右猜,前進后退,她們徹底迷路了!

最后她們決定找個人問路。

誰知,偌大的村子,半個村民的人影也不見。

她們一下子就慌了。

有個叫楊靜的女同學急得直哭:“莫芝是不是故意把我們騙到這里來的啊?”

她這么一說,其他幾個女同學似乎明白了什么:

“這里這么偏僻這么窮,男的肯定娶不到媳婦兒!”

“莫芝是不是早就預謀好了的?”

“完了,我們出不去了!”

“我對莫芝那么好,她為什么要這么對我們啊?”

“嗚嗚,我們家不知道我來了這里,找不到我們怎么辦啊?”

各種不好的預感和悲慘的下場紛紛涌出。

她們越說越覺得很真實,越分析越覺得恐怖:現在人販子幾乎被打擊到絕跡了,縉村的人買不到媳婦兒,就另辟蹊徑讓村里的女孩子到外面去讀書,然后結交幾個女同學再以參觀游玩的名義把她們帶到村子里來,這會兒莫芝被叫走了,肯定是跟其他村民一起在商量下一步的計劃呢!所以,那個大盆菜宴席根本就不是給村長過大壽的,是村里老光棍們的集體婚宴!

在絕望之中,還是王翠郁急中生智:“別哭了,哭也走不出去,咱們還是想辦法跑吧。”

她還記得來的時候,村口有片參天的大榕樹林,莫芝還自豪的說這片榕樹林最早是一棵樹,這一片樹林其實都是一棵樹慢慢長出來的。

“你們記得嗎?莫芝說榕樹林已經是村里高度最高的地方,老樹有三四層樓那么高。咱們站在高處找一找那棵樹,不就可以走到村口了嗎?”

她們幾個驚弓之鳥頓時有了主心骨,就憑著王翠郁的說辭,倉皇失措的在村子里尋找出路。

村民的院子里有梯子,她們不敢進去怕。

大門四敞的民居里有板凳,她們更是不敢搬出來踩在腳下,還躲得遠遠的繞著走。

仿佛她們只要一踏進任何一個私人空間,就會被永遠的禁錮在這里。

突然,楊靜不知道看到了什么,腳下一個趔趄摔倒在地,抱頭哭著喊著:“啊啊,我要回家。”

在逃命般的時刻,倒下就意味著失敗。

王翠郁連忙去伸手去拽楊靜的胳膊,才發現旁邊有個簡陋的亭子,里面有個人影。

她硬著頭皮打招呼,才發現是尊雕像。

那是座涂著彩漆的泥塑像,飽經風吹日曬,身上的漆剝落了不少,只有眼珠子那里,亮閃閃的,跟活人的眼睛一樣,能跟著旁邊人的移動而轉動。

怪不得楊靜被嚇得癱軟無力,拽都拽不動。

王翠郁呆了呆,擦了一把冷汗,剛想安慰一下楊靜,突然發現這個亭子是她看到的唯一能踩的地方了,立即合掌對著塑像默默的禱告:神啊,娘娘啊,求您放我們走吧,等我出去了,我一定給您重塑金身。

然后,她壯著膽子踩在亭子邊上的欄桿四處張望,找到了榕樹林的方向,帶著大家七繞八拐的終于跑到了大榕樹下。

誰知,她們又遇到了同樣的難題,進村的路口只有一個,想出去的時候,榕樹林里卻出現了好幾條小路,在小路的盡頭看不到外界,她們要是一條條去嘗試,恐怕會耽誤時間,莫芝帶人追上她們就麻煩了。

幸運的是,在她們找不準出口在哪兒時,趙青山騎著單車從村子里出來,車尾架一左一右綁著兩個大筐子,一路走一路滴答著水。

等趙青山拐彎消失不見之后,王翠郁她們才敢從樹洞里跑出來,順著水漬的方向,穿過了樹林,跑出了縉村。

再后來,她們幾個女同學搭到了一輛中巴車,在天黑之前回到了學校。

再后來,莫芝沒回來上學。

班主任還來問她們幾個跟莫芝關系比較好的女同學知不知道莫芝生病的事?

她們幾個女同學一跑出縉村就已經偷偷的約定發誓,把這一場縉村之行當做夢一樣忘掉,誰也不許再提。

因此紛紛搖頭表示不知情。

班主任還很惋惜的說就剩半個學期考完了就能拿畢業證,現在只能拿肄業證,縉村第一個女高中畢業生就這么浪費了。

她們班照畢業合影的時候,莫芝依然缺席。

這段經歷,如果沒有發生后來的事,王翠郁也就慢慢的想不起來了。

高中畢業后,王翠郁沒考上大學,就在百貨商場當營業員,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幫王恩正加工整理采集來的各種草藥。

王恩正經常外出采藥,一走就是半個月甚至更久,她就自己照顧自己,順便替王恩正接待一下找上門來求醫的病友。

直到有一天,趙青山找上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