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178章 南中真正的經濟價值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筆趣閣]

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關羽在諸葛瑾的帶領下,把水力鍛錘作坊里里外外參觀了個遍,大開眼界之余,總覺得還有一些細微末節可以改良的地方,忍不住想找李素本人提提意見。

比如,他覺得李素搞“皮甲外襯鐵質胸甲板”的胸甲騎兵,雖然兼顧了成本,不過防護上漏洞還是太大。

用大型水力鍛錘鍛札甲甚至鱗甲葉固然大材小用,但鍛造一些大號的護心鏡,用于背心的防護,或者再鍛造一些弧形的、半覆蓋在大腿和上臂外側的甲片,工藝成本應該也在可接受范圍內,其余部位再用皮革。

反正現在也還是試點,總要一點點磨合調整的,關羽也知道這些肯定都能改別的不說,就他今天視察這半天里,走了那么多個作坊,結果就發現有一處突發了點小事故,一切都表明李素目前的建設都還在摸著石頭過河,根本不完善。

事情倒也不大,沒有人員傷亡,是一處水車向鍛錘傳動的齒鏈結構,因為木舵輪和麻繩鏈的強度不夠,結果繃斷了,錘頭直接砸掉在地上,幸虧鐵砧旁邊沒站人。

諸葛瑾卻似乎對于處理這種事兒已經有心得了,跑過去讓人測量記錄、看看斷掉的傳動舵輪和繩鏈是多少尺寸的。按賬目稍一排查,就發現這是一座今年二月份就造好的早期鍛造水車,已經用了三個月了,當時的選材還比較省料,看樣子是不夠結實。

諸葛瑾輕車熟路地吩咐:“記下來,用櫸木做傳動舵輪,輻條必須粗四寸以上,這種三寸粗的以后就不能用了,主軸要一尺兩寸粗,黃花梨等效,紅木橡木可酌減兩成直徑。

嗯,可惜這個壞得比較徹底,你們當時有誰親眼看到,是繩鏈先斷的還是舵齒輪先折的?”

旁邊的工匠都很慚愧地表示沒看見。

諸葛瑾搖搖頭:“那就只能兩個都整改了,以后盯緊一點兒。能復盤出事故損壞先后的,侯爺有令,每次賞賜三百錢工錢但絕對不能制造事故,更不能說謊。制造事故者斬,籍沒妻子,犯謊報誤導者罰為城旦舂三年!”

工匠們連忙表態:“侯爺待我們如此仁慈,每日足食還可養家,每月還有幾頓肉食,怎敢欺心?”

一次試產期的事故就這樣處理過去了,誰讓李素也沒更好的科學管理和科研方法呢。

關羽看著這一切,就知道今年上半年絕對沒到全速量產的時候。這些作坊走遍了,也才看到幾百片半成品的鐵胸甲,質量還參差不齊,也尚未正式縫制到皮甲上。似乎是因為新皮甲的產量也不足,暫時制約了配套。

離開鍛甲作坊后,關羽就問諸葛瑾:“伯雅人在何處?我有些建議跟他說知。”

諸葛瑾想了想:“伯雅兄前幾個月,在都江堰內江臨江一側,筑了一座別院,專門在那里試制各種水利器械。將軍回來之前,他就在鼓搗一個東西,差不多有眉目了,現在應該還在那里吧。”

關羽:“走,一起去看看。”

說著,一行人也不騎馬,就徒步稍微走了幾里地,來到都江堰一側的“觀坂”。

“觀坂”這個地名,漢末是都安縣下屬的一個集鎮,說白了,就是一處游覽都江堰的風景名勝區。

三國志就記載,后來劉禪在諸葛亮死后一年半,才擺脫了董允的說教控制,第一次出宮旅游,登觀坂望汶水之流,也就是登上觀坂游覽都江堰、登高觀景。劉禪早年在吃喝玩樂方面還是被管得挺慘的。他登基后、諸葛亮活著的那12年,劉禪根本不能出宮旅游,納妃子寵幸宮女的數量也被董允限制

所以李素等于是把他的“水利研究所”放在了觀坂的都江堰景區,既方便心曠神怡放松一下,有個好的工作環境,也便于時時刻刻就近測試鼓搗出來的新玩意兒。

關羽也是第一次來,也就免不了跟其他普通外地游客一樣感慨一番:“伯雅這封地真是好地方啊,他也真會挑地方營建別院,名為公務,實則兼顧享樂,這人呀……嘖嘖。”

推開“研究所”的大門,關羽也不用跟李素客氣,直入內堂,也沒人會因為保密攔他。

見到李素后,關羽就開門見山,把他改良鐵胸甲、要求加上后護心鏡和護腿的建議說了。

李素也非常干脆,停下忙碌洗了洗手,表示可以整改:“沒事兒,可以慢慢試嘛,如今皮甲產能不足,本來就沒往上縫呢,還可以改。

我本來就是打算先鍛造一些甲片零件存著,等今年疏通南中商路之后,多取南中獸皮,增加皮甲產能,然后再打造成品。南中犀皮、象皮、鼉皮鱷魚皮產量頗豐,質地也比北方燕甲用的牛皮更為韌實,都是造甲的好材料。”

這一點也不是李素的創新,因為歷史上諸葛亮平南中,征調到的主要戰略物資,除了金銀珠翠這些貴重品,主要就是獸皮、生漆、馱畜、朱砂。

南中的熱帶猛獸皮革資源是后期蜀漢主要的優質皮甲來源,而南中的馬匹雖然不善于平原奔馳作為戰馬,卻馱力強大,適合山地運輸。李素既然熟悉三國志,能抄的答案肯定不會放過。

而且他去南中要的東西,肯定比諸葛亮還多得多,后世云南昭通和貴州六盤水一帶,是著名的優質煤礦產地,比四川的煙煤好得多,含硫量也低。這些地方折算到漢末就是朱提郡和建寧郡交界,朱提縣以南的涂水兩岸山區,屬于比較容易外運的,

漢末其實已經有工匠小范圍用煤炭而非木炭煉鐵了,之所以不能推廣,就是因為各地煤質量參差不齊,沒有優質地硫無煙煤的話,就不能煉鐵,否則硫反而會降低鐵的質量。

所以李素當然要去征服,他辛辛苦苦打通瀘水和涂水的航運、讓國淵屯田治理航道,為的就是這些利益。

漢末全盛時期,全國的鋼鐵年產量也不過一千噸,隋唐巔峰期大約在一千五百噸,相比于漢末的進步,主要是靠灌鋼法。

而北宋的鋼產量一下子躍升到全國年產三四千噸,主要原因就是到了北宋的時候,工匠們終于普遍琢磨明白了“什么煤含硫低,哪些煤礦的煤可以大規模用于冶煉鋼鐵”,從而把煤煉鐵普及了,這一下子就能達到前一個朝代二點五倍的鋼鐵產量。

換言之,李素入蜀的時候,根據他查詢的劉焉任期內的檔案,整個益州的年鋼鐵產量大約折合后世二百噸。

他要是能弄出朱提郡、建寧郡的優質無煙煤礦,在其他冶煉技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只增加“推廣煤炭煉鐵”這一個變量,把益州鋼鐵年產量從兩百噸提到五百噸還是有戲的。

多出來的三百噸鐵,造工具造器械造鐵甲,豈不美滋滋。

一塊鐵胸甲算上損耗,準備十五公斤鐵料鍛打。三百噸額外的鐵,大致等于兩萬片鐵胸甲的消耗。就算只分出其中一小半打造兵器鎧甲,那也有好幾千套了。

這些話,李素一時也不好全部和關羽說,所以他只是畫了個大餅,讓關羽知道“目前的建設都只是試點期,沒到大規模推廣。一切的大規模生產,都要等南中的物資源源不斷運來。”

關羽原本對于地理不是很理解,聽了這番大餅,也躍躍欲試起來,紛紛表示愿意讓高順的陷陣營也去南中見見世面,到時候甚至可以以戰代練,讓新編入陷陣營的士卒多見見血就當他們擴軍所需的鐵甲,是自己去南中掙來的。

李素連連勸阻:“云長不必擔心,有的是機會。南中不服,必須討伐。但道路險遠,同樣不能出兵太多。到時候我打算讓士卒跟隨運糧船隊輪替上前線,多練點兵,又兼顧軍需損耗。反正有機會一定會勞動云長、翼德的。”

李素提到的“讓部隊隨運糧船隊輪替”,就是將來平南中過程中,每次有船隊運糧去前線,押運的士兵就地留在前線打仗,而已經打了幾個月的士兵則押送空船或者滿載南中掠奪物資的船回來。這樣可以讓大量新兵見血,又降低熱帶病導致士兵傷亡的威脅。因為水土不服導致的疾病,往往都是隨著時間病情加重的,如果可以幾個月就適當放假返鄉,士兵的環境適應性就會得到極大提高,下次再輪到南下,有了第一次的緩沖,也不一定會再水土不服了。

關羽對這些都還沒想到,就暫時聽李素安排。

“還是伯雅想得周到,這些倒是不用我多說了。”關羽嘆服著,一邊隨便觀察李素正在鼓搗的那些半成品,看到幾臺機器有些好奇,就忍不住問,“這些又是什么?莫非也是便于打造兵器鎧甲的國之重器?看上去就很精巧,怎么讓你想出來的。”

李素下意識瞥了一眼,笑道:“哦,這個啊,這個是我最近閑來無事鼓搗的,反正別的秣馬厲兵得東西我也不會了,就弄點事關民生的奇技淫巧

我讓子瑜修筑的那些水力碾坊,生意一直不太好,百姓都不愿意出三成米糠的代價,來官營碾坊碾米,寧可自己在家里推磨甚至舂米。

所以,我想讓那些農婦找點事做。弄一些官營的大蜀錦作坊,讓農婦們知道在自家舂米這點時間,來官營作坊織點蜀錦,賺得更多,這樣才利于我推廣更高效的生產力嘛。”

李素剛說到這兒,關羽還沒聽懂,諸葛瑾先在一邊叫起屈來:“兄說這話,可委屈了咱了。目前造好的那十幾座碾坊,基本上每座都爆滿,一天至少碾十個時辰米面,有些時候甚至不惜廢點燈油,晚上還點個小燈繼續派人照看著,這還生意不好么?”

李素笑了:“賬不能這么算,我看過了,目前還有些大戶是用船運糧五六十里地來郫縣碾米的,所以產能才能吃飽,咱全靠碾坊數量太少才有生意。

但是看比例,就碾坊周邊數里內,運谷過來最方便的那些百姓,至少八成都還在自己磨,這才是我們的悲哀啊。”

關羽聽得云里霧里,好奇打斷:“能不能從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