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二,袁貴人和曹貴人出事后第五天,案情還在撲朔迷離之中,雒陽百官根本查不出個結果,讓劉協很焦急。
兼掌后宮大長秋事務的宦官首領苗祀,已經是急得都快自盡謝罪了,仍然一籌莫展。后宮有貴人被毒死毒傷,哪怕只是有中毒的嫌疑、無法排除是否自然疾病,他都無法完全脫了干系。
從線索來看,董承也好,其他擔執宮廷宿衛的掌權者也好,似乎都沒有下毒的機會,或者說時機不成熟,太容易穿幫。
苗祀和外朝的廷尉華歆一起追查,覺得袁貴人如果是中毒,來源有可能是其父衛將軍袁術派人來探親時給她送的土特產。可惜的是土特產已經被吃完了,一點都沒剩,而且是在發病之前好幾天就吃完了。
就算有毒也不是什么急性的藥,而且很可能對正常人根本沒毒,只是對孕婦有比較嚴重的不良反應。
關鍵袁術是袁貴人的父親!這就導致只要沒有絕對的鐵證,這種猜測根本不敢往外說,否則恐怕為朝廷惹來更大的災禍。
就在這一團亂麻的時候,這天上午,光祿勛鄧泉緊急請求入宮奏事,然后他就帶來了一個南邊新城縣來的報急使者。
來人是新城縣尉,是被縣令派來請求援兵的。
“報!陛下!不好了!衛將軍袁術,因袁貴人、曹貴人傷亡、陛下龍種夭折為由,說是車騎將軍挾君謀害,起兵勤王清君側了!
陽城、梁縣等地守軍猝不及防,不知袁術圖謀,被里應外合軍心大亂,已經投降了袁術。此乃昨日午后之事,如今袁術軍或許已經抵達并合圍新城。”
“新城?取輿圖來!”劉協一驚,連忙讓地圖伺候,在圖上找了一下,才知道袁術已經把汝水和潁川沿岸的兩個門戶縣城拿下了。
新城在梁縣的更西北方,是汝水源頭再往西北走二三十里,在伊川南岸。從新城再順著伊川而下,就是伊闕關了。
袁術來得好快!偷襲得手最外圈的城池后,又只用了一天,就抵達了雒陽八關的伊闕關和轘轅關外。
當初孫堅、關羽討董的時候,想攻打到梁縣和陽城,可是費了不少事兒,袁術抄作業居然偷襲得手,只能怪河南尹守軍沒有準備。而當初董卓可是早就跟關東聯軍撕破臉了,是時刻備戰狀態、主動出擊應敵,自然大不一樣。
雒陽的一些將領,有想到過袁術或者別的諸侯會作亂,但并不知道具體的日子和時機,沒人會千日防賊始終保持警惕,也不可能在每個縣城都駐扎重兵。
所以外圍縣城的丟失不足為奇,雒陽八關能撐住一段時間就算應對得當了。
劉協在短暫的傷心之后,很快也意識到必須做點什么了。尤其是他聽說了袁術的具體起兵理由之后,腦內忍不住閃過一絲“仍然有可能把袁術安撫住、至少是擠兌到他沒臉造反”的期望。
他想了數秒之后,就責問負責京城治安工作的光祿勛鄧泉:“鄧卿,既然袁術說他起兵的理由是誤會了朕后宮被董承專權荼毒,朕若是略微降低董國舅的官職,比如暫去車騎將軍之號,你可敢出使伊闕,在關上對袁術喊話,讓他退兵?
如今可不比當年董卓、李傕作亂。董李二賊乃是真國賊,不敢也不肯放棄高官顯爵,外鎮將領自然會懷疑朕被賊臣挾持。可董國舅是真忠臣,朕也知道他這次是被人誤會了,要是朕讓他暫時隱忍去職,顯得他沒有控制雒陽的機會,袁術不就師出無名了么?”
鄧泉聞言,內心微微倒抽了一口涼氣:這是在效法漢景帝斬晁錯而斷吳王劉濞謀反合法性的計策啊!
但還別說,小皇帝這個想法,還真有幾分可能性。
因為董承是真忠臣,他是有可能被拿下的!之前對付董卓李傕的時候不能那么干,是因為人家是真奸臣啊!皇帝想欺負他們,根本辦不到。
老實人才能欺負嘛。
當然了,董承現在看起來還是老實人,不代表皇帝真這樣辜負他之后,他會不會暴起發難,索性也不做老實人了,這一點沒人敢擔保。
所以,劉協也沒一開始就說跟處置晁錯那樣斬了董承,只是說給他削去兵權,向天下諸侯公示董承并沒有挾天子殘害后宮的能力。
如果做到了這一點,還真有可能把袁術逼到失去大義名分的地位上去。
看來劉協這兩年也是長了智商的,他應該平時沒少考慮應對這種情況時的推演對策。
這世上果然沒有等死之人,無論袁術還是劉協,種田的時候都沒閑著,每天盡琢磨這些推演了。
鄧泉想了想,艱難地說:“茲事體大,臣不敢妄言。不過有一點請陛下三思。若是車騎將軍被罷,雒陽軍心會渙散至何等地步?至于現在還在固守的轘轅關、伊闕關,說不定都會立刻動搖瓦解,被袁術奪取。
到時候,袁術如果真有反心,固然能被陛下逼到徹底暴露其卑劣的境地,如同當年吳王劉濞在晁錯死后依然攻擊朝廷時那樣不得人心。可就算袁術不得人心,陛下能以將不知兵的新任守將守住雒陽城么?
雒陽守軍中,固然有一半是大將軍留下的,未必在乎車騎將軍的存廢,可剩下那一半車騎將軍的嫡系兵馬,又會如何?
如果袁術趁機占了便宜后,學吳王劉濞,陛下死守孤城之余,是打算即可招衛尉段煨以弘農兵護駕,還是招其他諸侯勤王?是請同樣喪女之痛的征東將軍,還是請大司馬、驃騎將軍?
茲事體大,不能立刻抉擇,還請陛下擇最能保密的心腹臣僚數人秘商妥當再做決斷。一旦決斷,就要雷厲風行實施,否則恐怕沒有不臣之心的人,也會被逼得……唉。”
鄧泉最后這半句話,顯然是說“如果猶豫反復,說不定董承沒有做挾君逆臣之心,都會被逼得做逆臣以自保”。
自古君臣猜疑鏈是最可怕的,劉邦韓信那種不死不休,不就是一步步猜疑鏈加碼的結果么。
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君疑臣而不誅則臣必反,臣疑君而不反則君必誅。
劉協回味了一下鄧泉的話,嘆息一聲,想了想,召集了司徒趙溫、太仆張義、大宗正劉艾三人商議——到了這一步,劉協不敢跟那些其他外鎮諸侯推薦來的九卿商議了。
他怕華歆孔融是袁紹的人,也怕管寧是劉備的人,要是問他們“該不該向諸侯求援”,劉協也怕他們的回答有私心。(九卿中的大司農劉巴因為在主持租庸調輸變法,人在長安,所以劉備舉薦的九卿只有一個管寧在雒陽)
這種時候,臣子的智商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跟皇帝年限久,是自己人。
三個近臣被招來之后,緊急公議了一會兒,先否決了現在就貿然向諸侯求援的的決策。
趙溫、張義說道:“陛下,征東將軍之女,此次也在疑案遇害之列,誰知道征東將軍沒有借口勤王,是真的隱忍,還是在等待時機坐收漁翁之利?
大司馬、漢中王那邊,陛下若是肯求援,倒是不錯,可道路是否暢通,還得盡快派使者與將領前去確認。而且兩年半前漢中王勤王救過一次駕,是陛下不愿在長安光復后重歸長安,大司馬也示天下以公允、不愿背負上挾君之嫌疑,可謂仁至義盡矣。
驃騎將軍袁紹,原本倒是海內人望所歸,如今新倡議九品官人法,更是滿朝臣僚稱頌。然其身為此次起兵的衛將軍之兄,縱然其兄弟多年不合、在董卓尚在時就曾多次互相攻伐爭競,可誰能保證他們在朝廷中樞危如累卵時,依然大義滅親?”
所有選項看了一下,實在是沒有立刻求援的好對象。
宗正劉艾倒是沒有具體分析這些選項,他只是本著害怕歷史重演,憂慮地說:“外兵進京之亂,陛下可是八年前親歷的,董卓之害,不就是如此么?若是要召集外鎮諸侯,驅虎吞狼,在朝中留下一虎,難道就好過留下一頭狼?”
沒辦法,不是他們不盡力,是中央權威損耗得太慘了,經不起任何折騰,不管誰進了雒陽城,一推就倒。
原本的微妙平衡完蛋的那一刻,皇帝就必須先證明自己有自主之能,才能談其他,否則就是走馬燈一樣的挾君廝殺。
劉協痛苦地說:“先探明各處求援道路是否暢通,求援使者暫不急著派出,若我們勸退袁術未果、也有守不住雒陽八關的風險時,再真地派使者求援好了。反正雒陽城池堅固,從八關被破算起,城池再堅持數月應該沒有問題,到時候再求援援兵也趕得到的。”
劉協的決策,可謂至少是智商在線。
說完這些之后,他很有擔當地金口玉言提議:“朕還是把國舅招來吧,德陽殿中留些宦官,配發兵刃護駕,不要輕舉妄動。朕自會勸國舅假意放棄車騎將軍名號。
趙溫,你能帶著被綁縛的董國舅前往伊闕關,在軍前向袁術軍喊話、說董承已被收監待查,他并無能力挾持天子么?”
趙溫心中一凜,也領會了劉協的計策,他仔細想了想:“怕是袁術根本不會相信,或者他要假裝不信。陛下不可能說服一個故意假裝不信的人當眾表示相信——
若是他說這一切都是董承演的戲,我也只是董承的棋子,又該如何?恕臣直言,非要用這一招、還舍不得殺董國舅的話,除非是陛下親臨伊闕關、當眾展示董承被縛、且左右無人挾持,陛下金口玉言瓦解袁術軍心,讓他們認識到袁術是在謀逆。
即便如此,袁術軍能否收手,依然不敢確認,或許只是打擊其軍心。有些事情,箭在弦上,就沒法收手了。”
劉協咬著牙,隨后又咬著嘴唇,連嘴唇都咬破出血了,最后他覺得與其坐等不如做點什么搏一把,而且伊闕也算是雒南雄關了,到那兒應該不至于有危險。真要是有被破關的風險守不住了,大不了退回雒陽好了。
伊闕關離雒陽城南門,只有四十多里路,已經非常近了。那地方就是在伊川上一個狹窄的山谷中,后世的龍門石窟就在那地方(南北朝的北魏時,伊闕關附近的深谷就被改造成了龍門石窟)。
劉協決斷道:“與其坐以待斃,還是試試看吧,相信國舅會理解朕對他的真心信任的。朕跟他一起去對袁術喊話,就在伊闕關墻上揭露,原諒袁術之前的冒進,讓袁術退兵。如果袁術野心暴露,不聽赦免繼續攻關,那就恢復國舅兵權,讓他負責雒陽八關與雒陽城池的防務。”
大家都愣了一會兒,有幾個大臣嘴唇動了一下,但沒有發出聲音,最后只是齊聲答應:“臣等遵旨。”
司徒趙溫這就去請董承進宮,曉以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