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吧
吧內搜索
搜標簽
共有1頁
回復貼:1
(起點正版鏈接)
相信大家都有號的,推薦每天都會刷,鱸州魚碼字不容易,多多支持。
如同利刃砍在了豆腐上,兗州軍的側翼被整整齊齊的削去了一大片。
對羽林軍的到來,劉岱是有準備的,在怒火攻心,勒令眾將全力攻山的同時,他依然保留了幾支預備隊,分別在兩翼防備,同時,沿河布置的防線也保持得很完整。
夜襲部隊的行為怎么看怎么不自然,劉岱沒法不防上一手。
王羽的主力正在與曹cāo激戰,但戰場距離茌平并不遠,如果王羽打定了主意要聲東擊西,完全可以暗度陳倉,突然出現在大河北岸,趁著劉岱的注意力集中在夜襲部隊身上,渡河奇襲。
另外,王羽和曹cāo開戰之后,歷城的羽林軍就越境西進,一直在百里外徘徊不去。這支兵馬窺伺在旁,無論是牽制,還是等待時機,準備配合主力渡河,都是重大的威脅,劉岱當然不會視而不見。
劉岱想的不可謂不周全,但入夜后,發生的意外實在太多了。..
首先,奇襲部隊出現的方向和攻擊目標,都很成問題。就算自己已經抽空了轄內大部分精銳部隊,可各地還是有留守的郡兵啊,這支敵兵卻是從何而來?
此外,這支敵兵的奇襲既然是以牽制sāo擾為主,那么發動致命一擊的,就應該是王羽的主力才對,結果,來的竟然是歷城的兵馬。
青州實行新政后,種種跡象都表明,羽林軍名聲雖響亮,但看起來卻像是被定位成了守御部隊。從主將于禁的統率風格,也可以得出差不多的結論。
更何況。由于徐州的局勢,以及臧霸的不安分。身負保境安民重任的羽林軍根本就脫不開身,就算真的出境作戰。頂多也只能分兵而來。歷城總共不過四千余眾,就算全師而來,又豈能奈何得了自己的三萬大軍?
有了這些先入為主的判斷,當羽林軍猛然出現在面前,并毫不猶豫的發動猛攻時,劉岱心中的驚異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羽林軍的身影在朝陽下出現時,劉岱便失去了所有力氣。等到對方以難以置信的速度狂飆猛進,一路殺到近前,以刀削般整齊的隊列。將正忙于轉身,重整秩序的兗州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時,劉岱心中直如起了滔天巨浪一般。
羽林軍的戰力,遠比他想象的要強!
出兵的規模,也遠比他想象的要大!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軍隊的隊列的重要性,遠遠超過后世。排散兵線沖鋒是不可想象的,就算是沒受過訓練的烏合之眾,也知道結成的陣勢越緊密。就越能發揮人數優勢的道理。
用兵家們都知道,只有排成隊列,才能盡可能將軍隊的戰力釋放出來。因此,戰術方面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正是圍繞著如何結陣,如何變陣。如何始終如一的保持陣型這一系列問題展開的。
這是典型知易行難的工作。
紙上談兵簡單,一個沒打過仗的書生。都能駁倒軍中宿將。羽林軍的突襲,就是屬于那種只有紙上談兵。才能發生的事例。
就在昨rì,斥候的回報還沒有什么異常,羽林軍距離茌平雖然不足百里,但依然在安全距離之外。結果,只是過了一個晚上,近萬大軍就殺到眼皮子底下了!
這是何等恐怖的速度?就算沿河前進,在平坦的官道上行走,可以輕裝上陣,但這樣的行軍速度也太夸張了些。要知道,羽林軍是步兵部隊,又不是騎兵!
比行軍速度更恐怖的,是羽林軍的陣列。
陣型很簡單,就是個沒什么技術含量的方陣,讀過幾天兵書,再在軍中待上幾個月,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擺出來。
讓人震驚的是,對方變陣是在行進間完成的!
出現在視野內的時候,羽林軍列的還是便于行進的長蛇陣,走著走著,一個個兩百人的方陣,就那么自然而然的結成了。
到了接戰前的一剎那,四十座小方陣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方陣,像是開天巨斧一般,從大河的盡頭橫掃而來!
反觀兗州軍這邊,盡管居于守勢,某種程度上算是在以逸待勞,可無論是軍隊的訓練水準,還是指揮官的能力,都遠遠落在下風。
號令倒是沒什么錯處,但卻偏向于意識流,將領們只是拼命的叫喊著,將整隊、轉向的命令吼出來而已,完全沒考慮到士兵的執行能力,也沒有任何針對性的號令。所以,兗州軍也只能像是沒頭蒼蠅一樣亂作一團,成為襯托羽林軍精銳的反面教材了。
巨斧般的方陣像是切在了豆腐上似的,隨便一揮舞,就在兗州軍陣上面整整齊齊的切下了一塊。兗州軍就像是狂風中的草叢,全無抗力,吹一陣風,就倒一片,半點偏差都沒有。
即便在廝殺之中,羽林軍的陣列依舊保持的極其嚴整,如林的長矛不停的伸縮攢刺,刺殺的同時,也始終保持著向前進擊的態勢。
刺殺時是要發力的,一邊發力刺殺,一邊向前走,似乎不合常理,但仔細看過就會發現,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刺殺和前進,是分開進行的。
完成刺殺的,只是前三排的矛戈手,后列的士兵會順著前排留下的空隙繼續前進,再次遇敵后,也舉矛前刺,同時將位置讓給后續者。
這樣的戰法,使得羽林軍的攻擊有著很強的連續性,就像是浪潮一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而復始,始終在向前推進。
在這種極富壓迫性的戰法的攻擊下,本來就被打得措手不及的兗州軍更是暈頭轉向。
想抵抗,散亂的陣型注定了他們只能各自為戰,又怎么可能抵擋得住陣列而戰的羽林軍?
壯士斷腕,舍棄正接戰的部隊,拉開距離,以求重整旗鼓,也同樣難以實現。羽林軍的戰法壓迫性太強,一波接一波的,連綿不斷,死死的黏住了兗州軍,根本就沒有拉開距離的空隙。
實際上,若不是兗州軍的隊列太密集,讓處在前鋒位置的士兵無法轉身,只能硬著頭皮迎戰,他們恐怕要潰逃了。
拉開的空間,會瞬間被潰兵填滿,進而成為沖陣的先鋒。驅敗兵反卷敵陣,這就是兵法中,珠簾倒卷這個戰法的精髓。
除了戰術上的因素之外,地勢也限制了兗州軍調整的余地。
劉岱選擇的這個位置,向北防御,是很安全的,倒過來,就不那么給力了。在一個河灣之地,擠了三萬大軍的結果就是:沒有縱深。
羽林軍自東而來,南面是被奇襲部隊占領的茌山,北面和西面被大河環繞,只有大河與茌平之間的狹長地帶可以通行。
戰略上沒有縱深,就會四面受敵,很容易被敵人牽制。在戰術上沒有縱深,有再多的兵力,也施展不開。
兗州軍好像成了一大塊糯米,被擠在河灣這個瓦罐之中,被羽林軍這個搗杵持續不斷的錘打著,隨時會變成一塊粘糕,這就是現狀。
“挺住,弟兄們,給我頂住!”
“堅持住,咱們人多,拼人頭也拼死他們了!”
“后面是大河!咱們沒有退路了,背水一戰,只有把敵人打回去,才有活路!”
兗州眾將意識流的指揮仍然在繼續著,不搞意識流也不行,局勢已經一團糟了。前鋒在羽林軍持續的壓迫之下,開始潰散,循著陣列間的縫隙,潰兵卷入了后陣當中,加劇了后陣的混亂。
到處都是兵,可到底是哪個將領麾下的兵,就很難分辨清楚了,在這種情況下,就算是孫武復生,有沒有本事重整隊列,都是個問題,何況軍中并沒有什么名將的兗州軍呢?
倒是有熟讀兵書者想到了背水一戰的典故,然而,這個詞雖然時常被提起,但古往今來,真正背水一戰的戰例,一共也不過兩例罷了。打出這兩個戰例的,都是百年難得一見的英雄,楚霸王項羽,軍神韓信。
只有這二位蓋世豪杰,才能化腐朽為神奇,將背水之戰打成經典。能力不夠的效仿者,只有被打得滿地找牙的份兒。
眾將的努力,并沒有收到成效,他們甚至都來不及檢驗成果,給了他們雪上加霜的一擊的,是茌山上的敵人。
正如齊成所擔憂的那樣,夜襲部隊全是弓箭手,而且都是十里挑一的壯士。他們一點機會都不打算給兗州軍留,配合著羽林軍的推進,他們將手中的強弓拉滿,憑借著居高臨下之勢,將一箭雨送入了兗州軍的軍陣之中。
長弓指向處,無不人仰馬翻,一地哀鴻。
現在的情況就是,劉岱選擇的鐵桶陣,把自己給裝了進去,算是自作孽,不可活的最佳詮釋了。
看看山頂上升起的將旗,再望一眼羽林軍的方陣,劉岱連呻吟的力氣都沒有了。
夜襲的是黃忠,此人擅射,曾經一箭射斷過徐榮的軍旗,帶出來的軍隊擁有為數眾多的神箭手,確實也沒什么可奇怪的。
而于禁的攻勢這么猛,當然也不僅僅是因為兵精,想保持如此強大的攻勢,充足的兵力也是必要的。羽林軍不是分兵作戰,而是全師而來!
王羽麾下的大將雖多,但事實上獨當一面的只有三位,于禁、黃忠都來了,又占了先機,自己吃了敗仗,也沒啥可說的,但問題是……
劉岱在心里惡狠狠的怒吼著:“王羽這個瘋子,為了打敗自己,他連老巢都不要了嗎?天下間,哪有人是這么打仗的?”()
收起回復
共有1頁
回復貼:1
還沒有百度帳號?
后查看最近玩過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