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兵之霸途

第六百四十八章 求瓜得豆

啃書閣

熱門分類:

一級煙槍王本章:

聽到那學子說水鏡先生不在,劉易的心里竟然一松。說實話,劉易來穎川書院并不是沖著水鏡先生來的,相反,對于這個智者近乎妖的家伙,劉易還真的有點怕見他。上次和他同船往江陵,被他光是看什么的星象,便把一些事猜得不離十,差點說破了劉易的來歷,讓劉易暗捏了一把汗。

水鏡先生不在更好,反正,像這類真正的隱士,劉易是很難收服他們為自己所用,畢竟,他們的思想鏡界太高了,難以讓他們真正的歸心。除非,劉易能夠從文學方面完全折服他們,用什么的天文地理等等方面的知識完全折服他們。可惜,劉易對于后世的知識,知道的不多,更別說精通了。哪怕是有太陽能手機,有百科全書,也不夠。那些,只是一些簡單的資料枝術,并不能算是某種詳盡的知識學說。

劉易不動聲色的轉口問:“那么,水鏡先生還有家人在書院吧?可否給我們引見一下?另外,郭嘉郭奉孝,他現在還在穎川書院么?”

“哦,水鏡先生的家人倒還在書院,不過,平時不怎么來書院,她就在后山的那所院子里,你們可以從旁邊的小路過去。另外,你說的郭奉孝,他早就在半年前便離開書院去游學了,你們不知道?”

“什么?郭奉孝真的走了?”劉易一聽,知道自己真的來晚了,失望的神色掩飾不住的流露了出來,如果到穎川書院來找不到郭嘉,與其失之交臂,這人海茫茫的,也不知道要什么時候才有可能得見其一面了,而且,讓劉易擔心的是,怕見到郭嘉的時候,怕他已經是別人的謀士幕僚。想要得到他怕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郭嘉這小子真的走了?這小子,竟然不事先給我來信,自己一聲不吭就走了?”荀彧也失聲道:“都怪我,以前在洛陽的時候。我和戲志才都經常和郭嘉有書信來往的,可這半年多來,我卻因為備懶,沒有和他再通書信了,想不到啊,想不到他就離開了。”

荀彧和戲志才都算是郭嘉的師兄,他們來穎川書院求學的時候。郭嘉還只是一個十一、二歲的鬼靈小子。那時候,郭嘉年紀雖少,但是其四書五經,三韜六略什么的,郭嘉都學了,早已經倒背如流,一些學問,常常一點就明。并能舉一反三,到了后來,他便可以和戲志才、荀彧他們辯駁學問。并有時候,能把戲志才和荀彧氣個半死,竟然辯駁一個半大不小的小子不過。

也難得的是,郭嘉看似身體有疾,但其心志異常堅韌,為求知識學問,獨立自強。別人來穎川書院,只是閉門苦讀便好了,可郭嘉,家境貧寒。他一邊求學,一邊還要考慮生計的問題。

來穎川書院求學的學子,自然都是要生活自理的,水鏡先生也不可能有那么雄厚的財力白白的養著那么多學生。所以,如何在書院求學并生存下去,這對于一個家境貧寒的人來說。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戲志才也算是寒門出身,但是他以前畢竟都是家有業,一點薄田還是有的,他變賣了家業,才湊夠點生活學費來到穎川書院求學。但郭嘉呢,他自幼喪父,家道早便已經中落,家中也僅有一個母親和他相依為命。

也幸好,他娘親也非常痛愛郭嘉,知道郭嘉求學心切,也希望郭嘉有朝一日能夠學有所成。所以,為了讓郭嘉入學穎川書院,娘倆把家里所有能賣的東西都賣了,連房屋田地都賣了,拿著一點錢,到了穎川書院附近的一個鎮子上,向當地的地方租了一點田地耕種過活。平時郭母也靠為鄉親鄉里做點縫縫補補的活兒賺點小錢,如此,郭嘉才得以在穎川書院求學。后來郭嘉長大了一點,他也邊求學邊找些活計,砍柴背去鎮上賣,或者為人書寫一些信件什么的活兒,郭嘉都干,只為賺取一點微薄的酬勞。如果不是陽翟縣城離穎川書院太遠,足有三幾十里路程,要不然,郭嘉都想到城里找一個伙計小二的什么活兒,邊做邊求學。

反正,郭嘉求學之路并不容易,整個穎川書院,便只有郭嘉這樣的一個另類。戲志才和荀文若,正因為是看到郭嘉如此年少,求學之心卻如此堅毅,并且,學問也不比那些專程來穎川書院求學的學子差,反而是有過之而不及,如此才和郭嘉接觸結交,盡量的幫助一下這個小子。

如今,再也不是以前那種學富五車賣與帝王家的時候了,哪怕是郭嘉的學識再豐富,如果沒有一個可以供他施展的平臺,那么他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只會是白費功夫。不管是戲志才或者是荀彧,他們都覺得,劉易是一個他們值得追隨的人,如果郭嘉投效劉易,劉易也絕對不會待薄郭嘉,可以讓郭嘉有施展其一身才華的平臺,也可以盡解郭嘉一切的窘迫。

他們也多次向劉易推薦過郭嘉,只是劉易一直沒能成行前來找郭嘉。現在劉易終于來了,而郭嘉卻一聲不吭的離開了,事前也沒有書信知會他們一聲,這讓荀文若有點懊惱。

“哎呀,這小子,他要出門游歷,怎么不事先知會我一聲呢?要不然,我會讓他先到我荀家一趟,如此,便不用與他失之交臂了。”荀彧扼腕嘆息道。

“郭嘉兄弟若要去游歷,你想他會去哪里?想他絕不會去那些不毛之地吧?你們游學,無非都是都處去拜訪當世知名的那些名士,尋求一些不解的學問解答,我估計,他有可能去荊襄一帶了。他去了半年多,估計也快要回來了吧?你不是說他還有一個母親嗎?我們去找她母親問問吧。”劉易知道人才是可遇不可求,來尋郭嘉,他不在那也沒有辦法。劉易也思想一下,郭嘉投曹操,是得到戲志才的推薦,但現在,戲志才可是自己的人,郭嘉若真的想投靠別人,怕也會先聽一聽戲志才或者荀彧的意見。所以,現在尋不到郭嘉本人,但也不是說便沒有機會把郭嘉收歸帳下的機會,一此也還得看時機。急不來。

“對對,我知道郭小子的娘親住在哪里,我們去他家里問問去。”荀彧急急的想拉著劉易便轉頭下山。

“慢著,畢竟穎川書院也是文若你曾經的求學之地,水鏡先生不在,可于情于理,還得去拜會一下他的家人為好。”劉易現在倒也不急著要去尋問郭嘉的下落了。心里倒急著想去看看司馬如煙如今如何了。

“額,對,是我急了,走走,跟我來。”荀彧對于穎川書院熟門熟路,不用書院里的學子引路,他自己便尋路而去。

“喂,你便是劉易?那個太子太傅劉易?”

劉易待引幾女跟著荀彧往后山走去時。在書院大門內匆匆走出了一個十七、八歲大的學子,臉相倒也生得相貌堂堂,有幾分卓爾不群的味道。只是語氣有點傲然。

劉易站定,轉身,看到此子有幾分那種持才傲物的樣子,十足的年少輕狂,問話的時候,也是不太禮貌。不過,能夠在穎川書院求學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幾分才華,有點傲氣也是情理之中,劉易的心里倒也沒有太過在意。看著他笑了笑道:“不錯。便是在下,不知道小兄弟你是……又有何見教?”

“原來真是你,想不到你竟然來了穎川書院,在下許昌陳家的人,陳群陳長文,見教倒不敢。不過卻有些疑問,想請太子太傅解答的。”

陳群?劉易的臉上不禁有幾分詫異,沒有想到他竟然也在疑川書院來求學。如果不是在這里碰見,劉易一時間還真的想不起他來。

他陳家也是穎川許昌的名門望族,其父是陳紀,先為平原相后為侍中,官至大鴻臚,掌管少數民族的事宜。陳家在許昌的聲望,也僅在荀家之下。

因為其父陳紀曾任平原相,和劉備相識,歷史上,陳群先投在劉備的帳下為別駕從事。但似乎并沒有得到重用,后來劉備被呂布侵襲失除州而與陳群失去了聯系,最終陳群被曹操所得。他受到了曹操重用,是曹操托孤之重臣,之后,也受到魏帝曹丕的重用,曹丕死后,亦受曹丕托孤。

劉易記得陳群的資料,并不是因為這些,而是因為陳群本身的才華,他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精通律法,是“魏律”九品中正制的創始人。劉易早前一天才和荀彧說了今后要立憲法之事,想不到今天便碰到了精通律例的陳群。

劉易的手下文人,執法的人倒有不少,可是卻缺少立法的人才。像剛烈的張鈞,他便可以很好的做到依法執法,哪怕是盧植這些忠直之士,也適合執法,但是說到立法,卻要數陳群最為適合。也就是說,眼前的這個陳群,亦是劉易急求的一個人才。

而碰到陳群,亦讓劉易從沒有找到郭嘉的失望中回過神來,找不到郭嘉,能把陳群弄到洞庭湖去也不錯,或者,看這穎川書院也頗大的,估計最少都有幾十個學子吧?穎川可是三國時代最大的人才庫啊,穎川書院更是集中了穎川人才中的精華,其中或許還會有不少有才學的人,如果能夠弄走幾個,也不虛此行了,求瓜得豆,也不錯。

念及此,劉易也更加不在意陳群這種有點年少輕狂之態了,有才華的人,哪一個沒有點自己的性格?像戲志才、賈詡,甚至是還沒有見面的郭嘉,歷史上的便有著其人放蕩不羈的說法。

現在陳群還很年輕,待他再大一點,成熟之后,便會收斂他的脾性。

劉易正正經經的給陳群抱拳施了一禮道:“原來是許昌陳家的公子,如若長文你有什么疑問,請直問無妨,不過,劉易自問才疏學淺,不比你們穎川書院的先生有那么大的學問,若回答應不正確還請莫見笑。”

陳群見劉易并沒有半點高官達人的傲氣,他臉上的傲色也不禁收斂了起來,正容問道:“請問太子太傅,你在朝廷身處高位,應該把朝廷的情況看得非常清楚,我們不及前也收到了消息,才知道京都有變,先帝駕崩之后繼承正統皇位的少帝,竟然被董卓逼宮。退位讓弟登基,此等乃是謀逆之事。堂堂大漢,何以淪及至此,何以任由一個匹夫如此藐視漢室朝廷。踐踏漢室正統權威?敢問太子太傅,大漢朝廷,為何會淪落至此,盈弱至此?”

“這個……”劉易想不到陳群會問出如此尖銳的問題來,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之下,一時間不禁有點語塞。大漢朝廷為何會淪落至此?為何會任由一個匹夫踐踏皇室權威?這個可是一個極具學術性的問題啊,劉易不得不認真考慮一下。

陳群似乎也不是太急。只是靜靜的盯著劉易,等著劉易的作答。

“真是陳家小子,你咋就這么多問題?這個問題太過廣泛,你讓人如何作答?其中的原因有太多。主公,不用管他,在許昌,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問題小子。”荀彧此時卻回頭,笑罵著對陳群道。

“額。原來文若兄也來了。”陳群和荀彧都是許昌人,大家都是世族子弟,互相認識并不奇怪。他見到了荀彧,趕緊施禮。

“嗯,正如文若所說的,其中的原因有太多。不過,依劉某看來,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帝權旁落,早在先帝或者桓帝之時,帝權旁落的事便已經初見端倪,非一朝一夕淪落至此。大漢皇權。要不是由外戚便是宦官把持,弄得君不君,臣不臣,到現在,大漢律例已經起不到約束那些權臣的作用。不過,劉某卻不甚清楚詳解大漢律例。或許是大漢律例不夠完善,使得整個朝廷不時出現一些情況,帝權旁落,造成漢室衰微,到如今,竟可讓董卓這樣的匹夫都可把持朝政。”劉易知道陳群這小子對律法的東西應該非常敏感,所以,便把話題引到律法方面來。

陳群聽了果然眼睛一亮,也不顧荀彧了,接著劉易的話說道:“對對,想不到太子太傅也看出問題所在來了,據我的研究,發現大漢律例的確有著許多不完善之處,他沒有一種妥善保護漢室正統的律例,沒有明確規定,凡是后宮女人、外戚、宦官不得干政的條例,或者有,但是卻得不到完整的實行。以至于外戚、宦官以及權臣爭權奪利的情況。”

“長文兄弟對律例還真的研究頗深啊。你說的,怕便是大漢如今局面的主要原因。”劉易見陳群果然是對律法方面的東西有研究,稱贊了他一聲。

“太子太傅也看到了啊,可是太子太傅,既然你也看透了這點,為何你不依律例與董卓周旋,阻其把持朝政,助帝肅清朝廷,使其大漢律法通行,人人依律例辦事?”陳群說著,話語又帶著點責問的樣子。

畢竟陳群現在還年輕啊,看問題還看不透本質。

劉易不置可否的笑道:“呵呵,請問陳公子,爾可知律法是從何而來?律法又有何用?”

“這、這個,律法當然是人制定下來的,至于有何用,那、那還不是讓人人遵守,如果這世上沒有了律法,那豈不是全亂套了?”陳群理所當然的道。

“你錯了,律法是人制定下來的沒錯,讓人人遵守也沒錯。錯就錯在,執法的人。我是太子太傅沒錯,可是卻不是真正執法的人,當有些人,其心及其能都凌駕于律法之上的時候,爾如何去讓他遵守律法?人心不古,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個時候,爾跟他們談律法,行得通嗎?”劉易大有深意的看了陳群一眼,再道:“你錯在還弄不清楚律法有何用的。”

陳群有點不服氣的道:“那你說律法有何用?”

“律法,當然是大治之用!亂世與豺狼談律法?你去試試看?你以為董卓能聽得進去?他能遵守?在他的眼里,他就是天,他就是律法!”劉易不留情面的打擊一下陳群道:“陳公子,莫非你還天真的以為,現在的大漢還是太平盛世的時候?莫非你還以為憑著空口白話的漢律案法,天下蠢蠢欲動的群雄便全聽你的?然后各就各位的一心一意順服大漢朝廷,盡力盡力的遵從律法去辦事,去興盛大漢?這未免太可笑了吧?也未免太天真了吧?”

先前有荀家家主荀儉語帶責怪的說劉易怎么不與董卓相抗,阻董卓逼宮另立皇帝把持朝政,現在又有陳群這小子懷疑劉易不盡力盡力為漢室朝廷辦事,這還真的是泥人都有三分氣。如果自己有這個實力可以和董卓相抗的話,又豈會主動離開洛陽,任由董卓進據洛陽?

“小子。看你是讀書讀呆了。閉門造學問,脫離實際。”荀彧見陳群被劉易一翻話說得有點臉紅紅的落不下臺,插話道:“我知道你自小便對律法感興趣,也心里有抱負。想以法治天下。不過,光是在書院里空談沒用的,還得多去看看游學,根據實情,才能制定人人自覺遵守的律例。對了,你聽說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沒有?”

“什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是什么法?”

“大漢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一切行動要聽指揮……”

“咳咳……”劉易見荀文若居然想把自己唱給他聽,自己在自己軍中實行的軍歌給唱出來,趕緊打斷了荀文若的唱腔,說道:“這個只是我練兵的時候,根據實際情況總結出來的幾項軍紀,陳公子不用知道了。”

“啊?什么?軍紀?不不,文若兄,快快快。說給我聽聽,不,是唱給我聽聽。一切行動聽指揮?有意思,嘿,有意思。”

“別。”劉易對荀文若打了一個眼色道:“想知道,你自己去看,讓我們的士兵跟你說。”

“哦?這樣嗎?是哪里的士兵?山下的嗎?”陳群似乎也看出了劉易是故意吊他胃口的,但也不好再求文若給他唱出來了。

“不,山下的士兵只是剛剛才追隨我劉易的人,他們還不知道,你想知道,可以去洞庭湖新洲。嗯,你可以……就以我劉易的別駕從事的名義,去新洲看看吧,說不定,會對你有更多的啟發。”劉易擺手,眼睛卻看著陳群道。

“別駕從事?”陳群不禁有點呆眼。這、這豈不是等于是劉易變相的要自己投效于他?

“怎么?不愿意?還是嫌這官職太小?要知道,只能是一州一郡的刺史才有資格任命佐史、別駕。我這么做,便已經是凌駕于漢律之上了。洞庭湖百廢待興,正在如火如荼的發展著,現在,也是時候要制定一些讓人人都遵守的律法條例了,我打算,以后你就為洞庭湖新洲新城制定一些符合實情,又可以讓人人都自覺去遵守的律法。”

“我愿意我愿意!”陳群雖然自持才華,有幾分傲氣,但是,不管有多大的才華,都要有讓他施展的平臺才有用,而劉易,剛恰好可以給他這樣的一個平臺,他又豈能有不愿意之理?

“行了,別答應這么快,你爹方面會不會有問題,他會不會讓你投到我劉易帳下來?”劉易知道陳群和荀文若一樣,都是許昌的世族子弟,他們自己往往都難以決定自己的去向,所以,劉易還得要問清楚他家里有沒有問題才行。

“沒問題,等以后,我把我爹都弄到洞庭湖新洲去,放心好了,嘿嘿,說實在的,我老早就想去洞庭湖新洲去看看了,想去看看一座在短時間之內建起來的流民之城會是怎么樣的。”

“沒問題就好。”劉易見如此順利將陳群弄到洞庭湖去,心里不禁也一喜,心里一動,轉頭對已經走書院大門來的書院學子道:“還有各位先生,如果你們想到洞庭湖新洲新城去謀一份差事的話,我劉易非常歡迎,一定會讓你們人盡其才,各展所學,若愿意去,此刻可以去收拾收拾,待我離開的時候,爾等便可以隨我離開,跟我走書院學子,可以暫為劉某的幕僚,待我考察過你們的才能之后,再讓你們各展所長。”

一不做二不休,放著這么多人才不招攬更待何時?哪怕他們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才能,畢竟也是讀書人,做一些抄抄寫寫的事應該還是能勝任的,不是嗎?(。。)(.)

如果你對并對章節有什么建議或者評論,請后臺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