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兵之霸途

第四百八十二章 王位交接

今天的事,蹋頓知道很難善了。…,

實際上,這些天來,他也感受到了烏桓大營當中的一眾部族首領有些不太對勁,不少部族首領都背著他私下密談,具體談些什么,蹋頓不得而知,但是,他知道,不管是談什么,對于他來說,都不是什么的好事。

烏桓部族,畢竟不同漢人。部族成分太過復雜,平時,他們各自生活,各自活動,不受節制。他蹋頓如果沒有糧食為誘,恐怕還真的很難召集那些烏桓部族聚到一起來。還有,如果他們那些一個個的小部族,他們依然還可以自己解決得了糧食危機的話,那么也不可能會聽從他蹋頓的召喚。哪怕他們各自的部族,能夠闖進大漢境內劫掠的話,也不會愿意聽從他蹋頓的號召,他們怕早就已經闖進大漢境內掠奪了。

這些烏桓部族首領,現在倒在埋怨他蹋頓給他們部族下了命令,讓他們少招惹新漢朝的事了?實際上,那是他們的部族沒有那樣的能力去侵犯新漢朝。并非當真的是因為他蹋頓的命令。蹋頓只是讓他們對漢人劫掠的時候小心一些,萬勿做得太過,以免引來新漢軍的攻襲而已。蹋頓考慮的,是整個烏桓部族的命運。可惜,這些人,全都不能夠明白他蹋頓的苦心。

蹋頓也知道,這一次烏桓大營遭襲,損失慘重,他自己的確負有很大的責任。但是,這光只是他的責任嗎?其中也有部族沒有按他的命令要求,沒有認真的警戒。面對新漢軍的騎軍攻襲的時候,他們的部族軍馬。應戰不力。如此才讓兵力遠比他們小的新漢軍騎兵沖突進他們的大營。這難道全都是他自己的責任?

當然,如果明眼的人。也會看到,其中,也的確是因為新漢軍實在是太過強悍,已經遠比他們烏桓部族的騎兵善戰。如果大家都看到這個,明白這個道理,那么他們也就會明白,蹋頓他為何要將舉族的烏桓部族的軍馬都集結于此。因為,面對已經大勢已成的新漢軍,他們沒有別的辦法。唯有就只能以絕對的兵力優勢擊敗新漢軍,除此之外,已經別無他法。

這個,說起來,倒還真的有點悲哀。因為,向來都是漢人要利用兵力的優勢來打擊他們這些異族部落的。現在,卻反了過來,變成了他們這些部族要利用兵力優勢來抗擊漢人的軍隊了。

不過,蹋頓知道現在。說什么都沒有用了。樓班一到,就已經完全打破了烏桓大營內的平衡。那些目光淺短,已經對他這個烏桓大王完全失去了信心,已經不服他這個烏桓大王命令的部族首領。馬上就投向了樓班。如果蹋頓現在,要采取強行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威,來與樓班爭奪烏桓大王的位置。那么烏桓內部就馬上就會發生內亂,部族自相殘殺。

蹋頓并不想如此。尤其是在這個烏桓部族的生死關頭,部族內部真要發生了沖突。那么也就代表烏桓部族完蛋了。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蹋頓忽然也看開了。嗯,那個,烏桓部族,從弱到強,部族人口的發展,大到了足可以與當初大漠草原上的霸主匈奴人相抗。可是,卻也從來沒有與匈奴部族真正的相爭過。這是為何?明明是匈奴人將他們趕到了更寒冷的北方來,部族強大了,為何還不與匈奴人爭一爭草原霸主?為何?因為,烏桓部族,人口發展起來,壯大了起來之后,卻從來都沒有獲得過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分布在數千里漢人長城之外的烏桓部族,他們都是各自為政,雖然名為烏桓,但對烏桓并沒有太深刻的認同感。現在,硬是將他們都聚到了一起來,根本就沒法將他們合成一個拳頭。

所以,蹋頓已經看到,現在在這里的烏桓部族,除非能真正的配合起來,凝聚起來,否則,必然失敗被滅的下場。既然各個烏桓部族,各自為政,都不愿意遵從他蹋頓為王,那么,他蹋頓又為何偏要為他們著想?蹋頓看開之后,他覺得,他只需要為忠誠于自己,追隨于自己的部族便好了。何必去理會別的?

在這一刻,蹋頓萌生出了率自己的部族,遠離這個是非之地的念頭,將現在這里的這個爛攤子,交給樓班接手方是明智之舉。

所以,蹋頓根本就不打算再與樓班爭執,不想與樓班爭奪這個烏桓大王的名頭了。這個大王,他也做了好些年了,那又如何?那一個烏桓部族的首領,他們還不都是王?在他們的部族里,他們就是部族的王。

“哈哈,樓班,本王……嗯,不,從現在開始,你便是烏桓大王了,當年,你爹把王位交托給我蹋頓,現在,我把一眾信物都交給你,這也算是報答了義父當年待我蹋頓不薄之恩。別的我就不多說了,因為,現在我說什么,你都聽不進去。咱們,就如此別過,祝你們好運!”蹋頓倒也干脆,直接讓人將烏桓大王的信物拿了出來,置去王帳內的案上。

“烏桓大王交接儀式,就免了。這些信物及這頂王帳,從現在開始,便是你的了。”蹋頓說完,再對那些部族首領道:“愿意跟我蹋頓走的,就一起,不愿意,你們自便!”

整個王帳內的人,包括樓班在內,全都有點傻眼了。尤其是樓班,他以為,蹋頓一定會死抱著烏桓王位不放,如此,最終難免會有一翻爭奪,他自己的心里,也沒底是否能爭得過蹋頓。可是,現在居然會這么順利?蹋頓說要將烏桓大王的王位交出來就交了出來?

這個時候,樓班就覺得自己在夢中一般。

那些烏桓首領,也全都一頭霧水,都不明白。也不敢相信,今天蹋頓為何會如此好說話了?

當中。難樓、蘇仆延、烏延等數個烏桓部族首領,他們的部族。都算是較大的部族,與蹋頓的關系,都是不錯的。他們對于蹋頓就如此放棄烏桓大王的王位,一時也想不明白。

“大王,這、這是為何?”難樓臉色有點難看的問。

這些大部族,他們部族消耗很大,所需要的錢糧較多,他們之所以愿意聽從蹋頓的號令,那是蹋頓承諾給他們不少好處。可是。現在蹋頓放棄了大王之位,這個好處還有么?

“沒有為何。”蹋頓干脆也把頭上代表著烏桓大王至高無上的插著珍貴鳳羽的王帽給摘了下來,擱置于案上道:“本王的命令,現在已經不好使,霸著這個位置還有什么的意義?這些我們大營遭受到新漢軍攻襲,本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把王位讓給更有能力的樓班義弟豈不是更好?哈哈,愿意跟我蹋頓的。自然會忠誠于我,不愿意的,相信也從來不將我蹋頓視為可汗。從現在開始,本王與你們無關。你們愛怎么樣便怎么樣。”

蹋頓說著。大步向帳外走去。

他的部族親將,當然是緊緊跟隨,而那些部族首領。卻是似難下決定似的,各自對望著。當然,也有不少部族首領跟在蹋頓的后面。

“慢著!”樓班見蹋頓就要揭帳而去。不禁喝了一聲。

“哦?怎么樣?還不滿意?難道,是想把我留下來么?”蹋頓話里透著冷意,頭也不回的道。

“既然你把王位讓了給我樓班,那么,就不能只是把信物交給我就算了吧?”樓班的臉色有點難看的道。

樓班現在,已經回過神來了。蹋頓現在是在跟他玩釜底抽薪啊。很明顯,蹋頓現在是想跟他玩一拍兩散的把戲。他走了,不僅要帶著他的部族,還要帶走一大部份的部族。那么,肯定也會把大部份的物資一起帶走的。這擺明是要將烏桓大營這個爛攤子扔給他啊。如果蹋頓帶走了大部份的部族,以及物資,那么他樓班就算做了這個烏桓大王又有什么的意義?

“不這樣算了,你還待怎么樣?當年,你爹把烏桓大王傳給我蹋頓的時候,我沒有對你動手,大家好聚好散。現在,你卻想把我留下?”蹋頓無不諷刺的道。

“呵呵,你要走,我樓班自然不會強留你,但是,物資你得要給我留下來吧?還有,既然從現在開始,我樓班便是烏桓大王,那么,作為烏桓部族,是否要聽從我這個大王的命令?”樓班目光一寒,先是掃了一眼王帳內的一眾部族首領,才把目光定在蹋頓的背影上。

“哈哈,好笑!物資?我他媽的做了這么多年的大王,你樓班有向我貢納過半點物資?你們這些部族又向我蹋頓進貢了物資?還有,你樓班是否也想我蹋頓聽從你這個烏桓大王的命令?那你何時聽從過我這個烏桓大王的命令了?大家彼此彼此。”蹋頓轉身,盯著樓班道:“本來,我蹋頓還真的很想跟你好好談談的,可惜,你一來,就奔著烏桓大王的王位而來。既然沒法談了,我也不想在這個時刻,我們烏桓部族內亂,我讓你一步,你還待想怎么樣?難不成,你還當真的認為你帶來的那二、三十萬軍馬能奈何得了我蹋頓?我給你面子,你可別不識好歹!”

蹋頓也有點怒了,若樓班還想得寸進尺的話,他還真的不能就此算了。

“好!既然義兄你如此說了,那么我樓班也不得不給你面子。不過嘛……”樓班陰狠的道:“是你蹋頓的物資及部族,你要如何我樓班不管,但若是別的烏桓部族,誰敢不聽號令,那就莫怪我樓班手狠手辣。在這個關鍵時刻,在我們烏桓部族生死存亡的關頭,誰不聽從號令,就視為叛族!舉族皆滅!”

“哼!隨你的便!”蹋頓冷笑一聲,轉身出帳而去。

蹋頓當真的放手離去,王帳內的一眾烏桓首領呆然又有點惶恐不安。

當然,這樣的情況,也是當中一些烏桓首領愿意看到的。不少暗中與樓班有往來的烏桓首領,首先反應過來,跪到了樓班的面前,高呼大王,坐實了樓班已經成為烏桓大王的身份。

“諸位,蹋頓自愿將烏桓大王之位讓了出來,樓班王子接任烏桓大王之位,是合理合法的。此際,正是我們烏桓部族處于危難時刻,樓班王子有此擔當,不正是我等希望看到的嗎?何況,我們烏桓部族的命運如何,樓班大王也已經說了,大王的本部族的大軍,將會率先帶領我們向新漢軍發起進攻。從這一點上來說,要比蹋頓更加有魄力膽色了。所以,大家都應該同心協力,奉樓班王子為大王,共同出兵,如此方是正理。在這個時刻,我等也不能再三心兩意了。”

一個族老,代表他們的老一輩,站出來說話道。

原本還有猶豫的一些烏桓部族首領,如難樓、蘇仆延、烏延等烏桓首領,終于下了決心,擁樓班為大王,不打算追隨踢頓一起了。

“哈哈!好!”樓班見王帳之內的部族首領,都正式奉他為王,忍不住真心的大笑出來。多年的心愿,總算是達成了。他也沒有想到,他會如此輕易的就逼得蹋頓自愿放棄王位。

“今明兩天,我們重整一下軍馬,我樓班,會派出十萬本部放的精銳為先鋒,你們,按部族軍馬的比例,湊出一支五十萬的騎軍來。這支騎軍,將會是我們與新漢軍騎軍決戰的主力,所以,務必要精銳中的精銳。并且,這一支軍馬,會由本王親自率領。只要滅了攻襲我們烏桓大營的這支新漢軍,那么,整個遼東、遼西都是我們烏桓人的,到時候,本王準許你們,對遼東地區,洗掠三日!”樓班沒含糊,馬上提出了自己的整軍方案。

一眾烏桓部族首領倒沒有太大的意見,都到了這個時刻了,他們也不能再拖三拖四,不愿意出兵了。何況,他們也更想及早與新漢軍決戰,好打敗新漢軍,進入遼東洗掠。再拖下去,他們的部族就算沒有被餓死,怕都要被冷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