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看箭!”
就在馬超欲要一槍刺死樂進的時候,在不遠處突然有人喝叫了一聲,跟著馬超便感應到一股凌厲的破空之聲傳來。
馬超沒有細看,憑著感應舉槍一格,叮的一聲,堪堪擋飛了尖嘯而來的弓矢。
此箭矢來得很急,力道也相當的大,馬超擋飛了箭矢之后,上身也不由頓了一頓,卻如此讓樂進見機拍馬而逃,險之又險的逃得了一條性命。
“誰!”馬超尋聲望去,卻見另一員曹將舞刀殺來,不由長槍一指向來將喝問。
“本將張遼是也!”
張遼一刀向馬超砍殺過去,一邊自報名號。
“原來你便是張遼張文遠,果然有幾分本事〈來,待馬某試試你的武功是否與你的箭功一樣厲害。殺!”
馬超聽是張遼,心里怔了一下,因為他率軍出征之時,關羽一再交待他一定要心張遼,說張遼是一員有勇有謀的大將,忠肝義膽,是一個值得他敬重的大將。另外,關羽除了交待馬超要心張遼之外,還另有交待,主要是關羽覺得,曹操的大將當中,這個張遼是新漢朝應該爭取過來的一員大將,著馬超與張遼交戰的時候,最好能試著爭塞。如果實在不行,也請馬超放他一馬,待他趕到汝南再作計較。
馬超記著關羽的交待,但是,他還是想與張遼一戰,畢竟對手難求,難得碰到一員曹操的大將,不打上一場,馬超的心里會有些許不痛快。
其實不僅只是關羽,馬超亦聽師父劉易說過張遼的事。在軍中,也常有人傳言張遼與高順的關系,以及說起過劉易與張遼打交道的一些事。
特別提到過。當初呂布帳下,唯一能讓人有所認可的大將。讓人欣賞的大將,就是張遼。
這么多人說起過張遼,今日一見果然非凡,特別是方才張遼突施一箭,卻提前提醒馬超,讓馬超對張遼也有所好感,起碼張遼并非是那種暗里放暗箭陰險小人。否則,張遼也不會提前告知馬超才射來一箭了。
張遼在劉易的心目中。是一員智將,不過,其武功卻難說是超級武將。如果讓劉易有一個界定的話,張遼的武力,應該是躥一流武將的巔峰境界。一流武將當中,當屬張遼最強了,恐怕連魏延也稍有不及。
兩將已經戰在一起,槍影刀光交織,殺氣縱橫。
馬超剛勇,張遼厚實。一個攻勢凌厲,一個守得滴水不漏。
“看槍!”
馬超的長槍,化作數道光影。直擾遼上中下三路。
叮叮叮!
張遼長刀狂舞,刀影重重,格檔住馬超的攻擊之余,還能反擊,武藝上,一點都不遜色于馬超。
“哈哈,痛快4,再來!”張遼近段時間來還真的沒有好好的活動活動筋骨,如今與馬超大戰。亦覺痛快。再加上,他本身就已經是一個迸死志的人了。所以,與馬超相戰的時候。也更加的放得開,毫無保留的與馬超大戰。
事實上,張遼一直來,因為過于沉穩,就顯得總給人一種心事重重的感覺,做什么事,都總似有點放不開,瞻前顧后,想得太多了。如果他能夠早早就放開胸懷,專注于武道,他未必就不能突破一流武將巔峰境界踏入超級武將行列。
但自從投靠了曹操之后的這幾年,他郁郁不得志,在心境上就已經輸了。一個意志消沉的人,一個背負著太多的人,又如何在武道上或得提升呢?
現在,張遼的武功,不退步就已經不錯了。
“哈哈,果然是盛名之下無虛士,張遼,念你亦是忠義之士,不如,就獻了汝南城,追隨我師父劉易,一起平定大漢天下如何?”馬超架狀攻過來的張遼的長刀,贊賞的對張遼道。
“忠臣不事二主,曹丞相當年饒我張遼及妻兒不死,于此對張某有恩,此恩未報,自然得忠君之事。馬超將軍,不用多說了,也不用留手,大將軍馬革裹尸還,是宿命。他日,見到太傅劉易及我兄弟高順,還請代張某向他們說一聲,我張遼此生對不起他們,若有來世,張某再追隨太傅,與我那兄弟一起,為太傅效力!”張遼不假思索的道。
“哈哈,我記得,我師父曾跟馬某說起過,他只在乎今生,來世的事,還是留待你親自對他們說吧,看槍!”
馬超斷然否決張遼的請求,一槍緊似一槍的攻向張遼。
“來得好!如此也罷,殺!”張遼也沒有強求,揮刀便戰。
兩將馬來馬往,招招驚險,殺得一個日月無光。
兩軍將士,看到他們的主將在陣中激戰,也不由擂鼓齊鳴,為自己的將軍喝彩加油。
約七、八十會合之后,馬超越戰越勇,而張遼終于有點力弱了。
這便是超級武將及一流開將的差距所在。極少有一流武將可以在超級武將的手下走上百招。若非張遼的武功接近超級武將的境界,他怕早就敗下陣來。
當的一聲,馬超蕩開了張遼的大刀,卻抽槍后退道:“你不是我對手,還請張遼將軍先回陣吧,今日,馬某不會率軍攻城,待關羽將軍率軍來到,你與他一談,再決定我們是否一戰,如何?”
馬超自知自己不是做說客的料,便干脆對張遼言明擺戰,等關羽來到再作計較。
張遼在表面上,看不出其什么,但是,其額角上,已經滴出豆大的汗水,他也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再與馬超戰下去,他終還是不敵的,馬超那勢大力沉的長槍,多次震得他的雙臂發麻。聽馬超這么說,他也沒有辦法,只好收刀,對馬超抱抱拳,不發一言。撥馬便回自家軍陣,再率軍退回汝南城內。
如此,馬超便于汝南城西面扎營。隱隱與汝南的曹軍對持著,等待關羽的大軍到來。
自然。馬超的騎軍,本來就不善攻城的,他自然得要等到關羽的軍馬前來再作打算了。
關羽與馬超是從新野城分開的,馬超率軍往北進攻,關羽則率軍殺向新野東面的地區,也就是棗陽、義陽一帶。
在棗陽、義陽兩座也算是比較重要的城池,曹軍還是留下了不少的兵力鎮守。在這兩城,關羽打了兩場攻城戰。一時半刻,還沒能殺到汝南城的。
另一路軍馬,張飛從江陵向竟陵進軍,相對來說,就算是比較順利了,因為,沿長江兩岸的城鎮,對新漢朝的歸屬感更強,也由于豫州西北方向,新漢軍已經早早就殺過江來。曹軍也主撤退守一些主要的城池,所以,突出于曹操的勢列心范圍地區的豫州西南方向。曹操對這些地區的統治力度一直都不太強。當地的曹操官府的官員,在曹軍的主力撤走之后,他們一見到新漢軍的大軍殺到,他們基本都是馬上打開城門投降,沒敢與新漢軍抵抗到底。
所以,竟陵城,可以說是兵不血刃的就奪取了過來,然后,張飛的軍馬⊥等于是一般的行軍一樣,沿著長北的北岸。一路南下,一路接收城鎮就是了。
實際上。新漢軍的全面進攻,已經讓曹操的軍馬顧此失彼,已經不可能做得到全面抵抗新漢軍的進攻了。
黃忠父子的新漢軍,從江夏出發,直取三江口,與張飛所部的軍馬,齊頭并進。
豫州的陷落,指日可待,就看當中的襄城與汝南城何時被新漢軍攻嚷來了,只要攻下此兩城,那么就等于宣布豫州歸新漢朝所有。
與此同時,江東方面的軍隊,也在當初同一時間向揚州發起了進攻。
相對來說,周瑜所率的軍馬,進攻其老家廬江等地的形勢就顯得要復雜一些。因為,這些地區一直來都顯得較為混亂。在這些地區,表面上,是曹操的統治,但是,當地還殘留著當年袁術的舊部在這些地區占山為王,還有一些流寇在作亂。
因此,孫策也特意派出較多的軍將追隨周瑜一起攻擊廬江一帶地區。
黃蓋、韓當,徐盛、凌操等將,都追隨周瑜一起行動。
黃蓋、韓當就不說了。
值得一提的是凌操與徐盛。
凌操其實也是很早就追隨孫策的將領,在歷史上,他隨孫權征代江夏黃祖,卻被當時還在劉表帳下的甘寧射殺。但是,這一世,甘寧早早就追隨了劉易,孫策沒死,孫權此際還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沒有出頭的機會。所以,歷史上的那一辰爭并沒有發生,所以,凌操自然就沒死了。
嗯,或許這么說說,可能不會知道凌操有什么的本領。但要說起來,就知道凌操其人,的確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大將→史上,孫策攻伐嚴白虎,嚴白虎不敵而逃到了凌操家鄉余杭地區。嚴白虎一路劫掠,引出了凌操父子引鄉眾殺敗了嚴白虎。
由此可見,凌操凌統父子與一些鄉人就能殺敗兇悍的汪洋大盜嚴白虎,就知道他們絕非泛泛之輩。只不過,這一世,凌操的兒子凌統,現在還只是十來歲,并沒有隨軍出征,還在書院里讀書習武呢。
而徐盛,本是瑯邪莒縣,也就是山東人。因避戰亂而自型寄居于江東。在孫策統一江東的時候,他才投了孫策。現在,徐盛也只是一員二十來歲的青年將軍→史上的徐盛,立下戰功甚多,最善于以少抗多,對于防御有一套。官至廬江太守。
凌操與徐盛,就算不是一流武將,但他們的武力,也接近一流武將的水平。
孫策派出這些得力將領助周瑜,其實就是有一點與別的新漢軍較一較勁的念頭。因為他們江東方面的軍馬,可不想在別的新漢軍都已經完成了各自的戰略目標之后,他們還遲遲沒能打開局面。
因此,孫策希望周瑜,眷解決廬江一帶的戰事。然后率軍從陸路殺向揚州,與他的大軍合攻于壽春。
有了軍馬及可用的軍將,周瑜就干脆兵分多路,同時向廬江一帶的縣鎮發起進攻,對其地區所有的殘余力量都進行一次清剿,徹底一次過解決廬江地區的問題。
不過,當孫策準備率其江東大軍直接從水路向揚州發起進攻的時候。
卻獲知揚州方面的曹軍,竟然沒有收縮兵力死守壽春,而是另外分派了一路大軍進駐了江都城。
原來,曹操命令蔡瑁與曹洪鎮守揚州,兩將在壽春商議,萬一新漢軍進攻的時候,他們要如何方能守自己的領地,要如何才能擊退來犯的新漢軍。
現在,蔡瑁為曹操已經訓練出了一支約三十萬左右兵力的水軍,戰斗力嘗可。還讓曹操搜尋到了一些懂得造船的人。其實,先朝時期,在洛陽都有制造官船戰船。曹操的朝廷,籠絡了大量的先朝老臣,通過調查之后,被曹操找到了一些老船工,所以,現在的曹操,也擁有大漢強盛時期最精良的戰船,那種五桅大戰船。
蔡瑁認為,要說讓他所組建出來的水師大軍與新漢軍的水軍一戰,他不敢說一定能戰而勝之,但是,如果讓他的這三十萬水軍守狀河甚至洪澤湖泊一帶,他還是有把握的。
既然蔡瑁都有把握,那么,曹洪就覺得他所統率的曹軍步軍留在壽春起不到什么的作用。兩將一合計,他們都覺得,不能太過被動的來防守,而是要爭取到一些主動。起碼,要守諄些戰略位置特別重要的城池。
如此,在長江與淮河相匯的江都城,就是一座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城鎮了。只要守篆都城,那么新漢軍的水軍,就不敢輕易的通過洪澤湖泊地帶,不敢直接出兵攻擊揚州壽春。
蔡瑁直接用水軍,將曹洪的十多萬軍馬迅速的運抵江都城。
慶,奉命向江都進攻的劉繇所部,歸順新漢朝之后所整編的新漢軍,與曲阿的新漢軍一起進攻江都城。
這樣,便在江都城前,打了一場大仗。
隨劉繇一起歸順了新漢朝的其本部的將軍,于糜、樊能在江都城前被曹洪所斬殺。嗯,這兩將,其實就是歷史上,孫策與劉繇為爭奪江東,兩家交戰的時候,一個被孫策嚇死一個被孫策夾死的那兩員軍將。
這讓進攻江都的新漢軍大敗而回,逃回到了曲阿城。
[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