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兵之霸途

第七百七十四章 賜封(二)

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百七十四章賜封(二)

榮譽封號就等于是軍階,十大元帥及十大將軍這兩個榮譽封號,就是軍方的最高榮譽稱號。(起Q筆i屋u)將來,大漢軍將,不會再有誰可以獲封元帥或大將的榮譽封號了,最多就可以獲得上將封號。

其實,在劉易的心目中,張遼及曹操的部將曹仁、張合等亦可封為元帥之一,但是,張遼雖然已經歸順了新漢朝,但是,表面上看來,他并沒有為新漢朝立過寸功,所以,劉易就并沒有冊封他,劉易計劃,先封一個雜號將軍給張遼,待將來立功之后,可封其為上將。至于張合與曹仁,他們現在都還只算是曹操的私將,并沒有正式向劉易表示臣服,因此,曹操帳下的所有軍將,都基本不會有人獲得封賜。

如夏侯惇、夏侯淵、徐晃等大將,哪怕不能被封為元帥,但是論實力,可為大將。但是,沒有辦法,誰叫他們現在都還沒有向劉易表示歸順呢?

不過,劉易不知道,此際在皇宮外的數以百萬計的百姓當中,曹操與其一眾軍將,此際正躲在一個街角上觀看這個盛大的立國大典。聽著劉易對原新漢軍的一眾大將的封賜,看著萬民歡慶的盛況。曹操的神色非常復雜,而其手下的一眾軍將,此際難免有些失落,難免會忍不住流露出一絲羨慕的神色。

另外,劉易也特別的封賜了公孫瓚、公孫度以及還有一些小數部族首領等等。他們都被冊封為中將,但是賜爵卻是較高的爵位。

爵位最高的是公爵,當中內閣成員無一不是公爵封號,個別三公九卿也獲得公爵封號。再下來就是侯爵。

十大元帥及個別十大將軍被冊封為公爵,然后的是侯爵。上將級別的,及中將級別的,一般都為伯爵。少將及以下的為子爵。本屬于中將的公孫瓚、公孫度,以及部份對大漢貢獻較大的小數部族首領,被劉易冊封為公爵。獲得公爵的封號,對于一些小數部族的首領來說。那是絕無僅有的,代表著他們所獲得的大漢承認的最高榮譽。因此,哪怕他們沒有被封為大將,但也感心滿意足。

其中。公孫瓚被冊封為北平公,公孫度為襄平公。

軍階及封爵,都是榮譽封號,除了可分別領取固定的俸祿之外,并沒有太大的實權。

跟著下來對一眾軍將的封將才是真正的讓這些大將擁有真正實際軍權的冊封。

趙云。冊封為大將軍,賜爵鎮國公。這個大將軍,與元帥封號有差別的,是具有實權的,相當于后世的三軍總司令,是大漢真正直接統率大漢所有軍馬的大將軍,有權調動大漢所有的軍馬。其只受皇帝、太尉、太傅節制。劉易封趙云為大漢大將軍,可見劉易對趙云的信任程度。

太史慈,驃騎大將軍,賜爵定國公。相當于大漢三軍副總司令。

黃忠。車騎大將軍,賜爵鎮軍公,亦等同大漢三國副總司令,掌宮衛,如申勇所統的禁軍受其節制調動。車騎將軍一般由軍中聲望極大,資歷最深者擔任,所以,劉易認為黃忠最合適不過了。

馬超,衛將軍,賜爵威侯。爵位比公爵稍低一級,但其軍中的實權,亦比較大,職權與驃騎大將軍、車騎將軍差不多。但劉易命其掌大漢西軍,關中、西涼以及西北大漠的小數部族的所有軍馬,都屬于馬超掌控。

呂布,征東將軍,賜爵溫侯。統率遠征倭國的漢軍。呂布并不在洛陽,已經率軍遠征倭國一兩年了。早前便已經封呂布為征東將軍,所以,除了加封其為溫侯之外,職位職權不變。此外,待呂布征滅倭國,他本人便有可能永鎮倭國,一般不會再回來了。除非是劉易調他回來或調他遠征他處。不過,在朝廷上,永遠都會為其留一個席位。將來,倭國將會作為大漢的一個或數個省份,陳宮將會留在倭國主持所有的政務,大漢亦會不時派去一些官員協助或遷徙一些大漢百姓前往倭國定居。這些,都是劉易很早前就已經定好的策略,讓漢人慢慢的在倭國開枝散葉,使得整個倭國,在大漢的控制治理之下,成為與大漢密不可分的一份子。

華雄,征西將軍,賜爵關西侯。統西涼騎軍,受馬超所節制。

孫策,征南將軍,賜爵江東侯。統江東至嶺南之軍,此次冊封之后,他將會率其一眾部將,對嶺南一帶的山越人進行最后的隸整,完后,便會出兵南洋,對劉易早前下南洋所收服的南洋諸國進行更有效的統治威懾。同時,亦做好向更遠的古印度進軍的準備。

征北將軍,公孫瓚,賜爵北平公。統率幽州及關外小部部族的軍馬,此次冊封之后,他便會與襄平公公度孫一起,返回北方,對高麗半島僅存的小數部族人進行徹底的消滅。并且,將來往東北方向更遠的地方挺進。當然,現在更遠的東北地區,特別是跨過黑龍江往北的地區,估計是荒無人煙的。公孫瓚主要是負責向更遠的地區奠定大漢的疆域國界,去到多遠,那么在那有多遠的地區打下石碑,便等于是華夏大漢的國境所在。其實就是圈地吧。

周瑜,鎮東將軍,賜爵平虜侯。主管所有江東軍軍務,權力相當于歷史上的江東大都督。同樣會與孫策一起前往南洋。

關羽,鎮西將軍,賜爵漢壽亭侯。因荊州、漢中、益州等地,已經基本實現了良好的治理,所以,除了留下一小部份大漢軍馬坐鎮地方之外,這些地區已經沒有必要再留下太多的漢軍。所以,荊州、漢中、益州等地的原新漢軍,將會西進,也就是會向現在還沒有向大漢歸降的蠻族地區發起攻擊,也就是云南等地區,。同時,黃忠父子亦會率軍前往,到時候,他們的軍馬將會西進后世的西藏地區,對整個后世華夏地區形成實質性的統一及統治。

當他們完全為大漢打下西面的高原之后,會留軍坐鎮,然后亦將會撒軍返回云南地區,日后,或者會打通從后世緬甸到印度的通道。開僻一條從華夏到中東地區的快速通道。

甘寧,鎮南將軍,賜爵平海公。大漢水軍統帥。

張飛,鎮北將軍。賜爵西鄉侯。統并州、幽州、冀州地方軍馬。將來,會是經蒙古大草原向西歐發起進軍的主要軍馬。暫時,會讓其休養生息。

魏延,安東將軍,賜爵都亭侯。

龐德。安西將軍,賜爵關門亭侯。

黃敘,安南將軍。賜爵南陽侯。

高順,安北將軍,賜爵忠信侯。

秦頡,平東將軍,賜爵宛都侯。

徐榮,平西將軍,賜爵襄平侯。

周泰,平南將軍。賜爵忠武侯。

潘鳳,平北將軍,賜爵奮武侯。

文丑,前將軍,賜爵威勇侯。

顏良,后將軍,賜爵威武侯。

典韋,左將軍,賜爵關內侯。

許褚,右將軍。賜爵牟鄉侯。

所有軍將,都一一獲封將軍,被賜侯爵。

劉易每宣布冊封某一個將軍,其將都會從皇宮大門外。搭建起來的一個階梯走到城門樓上來拜見劉易及皇帝。然后,由劉易親手將代表他們將軍的軍旗、大漢軍龍旗,以及任命文書,綬印兵符等等,一起交與各位將軍。交接完后,各位將軍便會走到皇宮大門前的點將臺上。向校場上的新漢軍軍馬及百姓展示獲封賜的物件證明,接受軍兵及百姓的歡呼祝賀。再然后,他們就喝令屬于其統率的軍兵代表,向百姓展示他們的軍陣軍列,然后開始沿皇城前的大街巡行,再轉向城南大街,出城。

據軍部統計,新漢軍匯聚在洛陽京都的軍馬,超過了三百萬的人馬,如此多的軍馬,自然都不可能全都開進城來參加這個立國大典儀式。但是,一般都是十選其一,如此,這天巡城的軍馬,約有三十萬人馬左右。這個,從劉易宣布立國大典開始的時候起,新漢軍的軍馬就開始進城,分批來到皇宮前的大校場接受檢閱,如此,一直到午后,才完成了這一個立國大典閱兵儀式。

一支支邁著整齊步代的漢軍,他們盡情的向百姓展現他們的雄姿,昂然豪邁。讓所有觀看立國大典的百姓,都大開眼界,近距離的親眼見識到新漢軍的強大。真惹得百姓呼歡不斷。

最后,讓所有人都大開眼界的,是一支女子軍隊。

劉易還特意的冊封了女子十大將軍。當然了,這個多少都帶著一點玩樂的性質,因為這些女將軍,都是劉易的女人。但是,也是向大漢百姓表達了女子軍隊給予大漢的貢獻,等于是開了一個女子參軍的先河,亦是大漢朝廷對那些女將軍的肯定。

十大女將軍分別為:黃舞蝶、元清、陰曉、白芙蓉、祝融夫人、張寧、趙雨、曹華、伊厥茜女王、烏干塔瑪。

十員女將,英姿颯爽,亮麗英氣,引得全城狂呼。

隨著十大女將軍最后出場巡街游行,立國大典的閱兵冊封儀式降下帷幕。

此后,各路新漢軍,將會散去,開赴各自的駐地。

不過,基于各路軍馬的將士,難得來一次京城,所以,會給他們三天假期,可以自由出入京城,甚至,劉易還特意開放皇宮,除了皇宮內太后及眾女以及皇帝及其妃嬪所居的一些寢官不能靠近之內。皇宮之內的大部份宮殿庭園,都可以讓下面的軍士進去觀瞻。這也算是朝廷對漢軍將士的恩典,讓他們有機會親身親眼感受觀瞻一下在他們心目中的那神秘又神圣的皇宮。當然了,所有漢軍將士,都要嚴格自律,不準在洛陽京城及皇宮之內犯事,否則,軍法無情。

三天之后,各軍就必須要離開洛陽各返其軍的駐地了。

因為考慮到,暫時不宜大張旗鼓,不管大漢自身國情而出兵遠征。所以,劉易打算,暫時讓大漢休養生息一兩年。除了局部的戰事之外,暫時不打算馬上向世界出兵。

如此,也正好,可以對大漢各軍進行一次休整。

這個,主要是針對漢軍各路軍馬當中,一些軍士在統一大漢的戰斗當中受了傷,哪怕是傷好了之后,也依然留下了一定的后遺,已經不適宜再參加強度較大的戰爭了。這些軍士,會被挑選出來,要不就是退役,要不就是接受其軍中的安排,留軍作為軍中的教官,不會再從軍出征;要不然,就是返回其地方官府報備,作為地方官府的官兵。若立功獲得封賜的,也可以安心領取其封賜的糧餉,回家去務農,安享一生。

另外,因為考慮到一兩年之后,漢軍將要遠征的關系,所以,漢軍當中士兵,對他們的年齡再一次進行壓縮。士兵的年齡,最少十八歲,最大三十五歲。不到十八歲的士兵,不得再招,在軍的,勸退或留軍作預備兵。超過三十五歲的士兵,亦會勸退或留軍作預備兵。這個,主要是劉易考慮到,漢軍如果是兩年之后出征,那么超過三十五歲的漢軍士兵,到時候就到三十七、八歲以上了。遠征的話,可能會一去就是三、五年之久。到時候,他們就四十多歲了。回來之后,不可能再次出征。因此,劉易要盡可能的讓漢軍年輕青化。

在劉易與一眾大臣的討論當中,遠征的士兵年齡,最好是在二十到三十歲之間。十八歲入伍,經過兩年的整訓,達到二十歲,然后,出兵遠征。約以三年為一個限期,出征三年,返回大漢休整一兩年,如此,那些十八歲入伍的士兵才不過是二十五歲左右。這個時候,在休整的這兩年當中,他們也最適合成家立室的時候。休整一兩年,他們又可再次遠征三年左右,回來才不過是二十八歲左右。三十歲再可出征一次。

如此,在劉易的計劃里,一批新漢軍的士兵,一生當中,最多可為大漢遠征三次,三次之后,他們才不過是三十來歲,正值壯年,哪怕不在軍了,也可以創造更好的生活。同時有過三次遠征的經驗,他們亦能為大漢繼續訓練出更多的精兵代替他們繼續遠征。

所以,劉易現在,其實已經是在做出日后遠征世界的準備了。(未完待續。)手機用戶請訪問.pia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