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席卷天下

第七百七十六章 逍遙津之戰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秦王崛起,制霸中原。

邊陲諸侯曹操、呂布、劉備、孫權人人自危,生恐自己首當其沖,便在建安十三年組成聯盟,約定五月共同伐秦。妄圖一舉摧毀崛起的秦勢力,分裂其領地。

在秦峰大軍進入樊城后,呂布忍耐不住,以陳宮為軍師,郝萌、侯成、魏續、宋憲等人為大將,揮軍六萬出漢中,進攻荊州最西面的魏興郡西城。

秦峰得到消息后,火速調武關的徐晃部五萬,前往支援西城。

就此,秦峰開始了兩線作戰。

然孫權進入了合肥境內,三線作戰即將開始。

更有梟雄曹操,沉得住氣,秣兵歷馬又廣派探馬在樊城四周,只等秦峰與劉備進入全面交戰狀態,他便出兵函谷,進軍中原。

秦峰最大的困境就是四面作戰,好在諸侯之間雖然同盟,但皆有算計。

只說即將開始的第三戰場。

張遼部有金雕軍團七萬,屯兵合肥,鎮守東南邊境。

合肥城,將軍府,議事廳。

張遼得到探馬匯報荊州戰事后,又匯報發現東吳大兵入境,便找來李典、樂進商議,說道:“此必定背盟棄義的東吳,來襲擊我合肥。”

李典說道:“今秦王救援樊城,東吳才敢來合肥,以為必定能夠趁亂破我合肥,奪我后方州郡。”

張遼聞言點頭,說道:“可出兵迎戰,折其銳氣。”

樂進道:“敵人來勢洶洶。可先據城守備,待其氣勢衰弱。在出城奮戰。”

張遼聞言,猶豫不決。

這時。有小校進來通報:“將軍,荀攸軍師來了!”

張遼頓時面露喜色,道:“荀軍師之智,斯可謂近世大賢君子矣。此來,必定有言語教我,當親迎之。”

于是,張遼三人出府迎接荀攸。四人重新返回議事廳,張遼就將剛才計議告知荀攸。

荀攸笑道:“我來的路上,已經收到秦王消息。孫權弒兄篡位才有東吳之變。孫權新任吳侯,必然欲意親自統兵大勝以鞏固自身的地位。我已經想到了一個計策,但還需張將軍之力,然此計有些兇險,不知將軍可愿意去。”

張遼沉聲道:“遼累受秦王恩典,欲意效以死力,然不得機會。軍師可將計策告訴遼,便是刀山火海,遼也愿去。”

荀攸拱手一禮。道:“將軍真不愧我大秦五虎將也,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張遼聞言,不懼生死,豪邁笑道:“軍師此計大妙。遼拼得死力,必定完成軍師的誘敵之計。”

于是,張遼所率熊羆軍團騎軍中挑選一百敢死之士。時夜召集在大帳之前。

這一百人個個皆是武勇之時。

張遼說道:“東吳小兒背盟棄義來攻打我合肥,今日在逍遙津外十里安下大營。本將軍意欲夜襲敵營挫其銳氣。汝等可敢隨行?”

百名秦軍勇士對視一番,百人劫營自古未有。然秦軍勇士皆不畏懼生死。拜道:“愿追隨將軍效以死力!”

“上酒!”

張遼先痛飲一碗,當啷一聲碎在地上。

百名秦軍勇士亦是一飲而盡,碎碗以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之志。

荀攸便讓人取來百根鶴翎,插在頭盔上為標記。

“不離不棄,吾等當同心協力,共進退!”張遼喊道。

就此,百人上馬,星夜出發,三更時分,便來到了東吳大寨外。

張遼奮起,蕩開鹿角疾馳寨門,手中雷火震天戟月色下劃出一道金光。咔嚓一聲巨響,只是一戟便將寨門大栓斬為兩段。

“今夜死戰,就讓東吳小兒,知曉我秦軍的手段。突擊!”

張遼一馬當先,百騎隨后鼓噪大進,一擁而入。

“什么情況!”

“哇呀,敵襲,敵襲,快快擂鼓!”

古代可沒有雷達,張遼百騎不顯山不露水,來的太過突然,東吳兵寨頓時慌亂。

然東吳也有抵抗夜襲的預備隊,很快,千余未睡的預備隊,殺了過來。

張遼一騎當千,沖入敵陣,手中雷火震天戟起處,面前多名東吳兵齊齊噴血到底。隨后百名秦軍勇士揮舞刀槍殺入敵陣,兵器肆意揮舞見,帶走一名名東吳兵的生命。

一時間百騎竟成千軍萬馬之勢,個個一騎當千,殺的東吳兵馬連連后撤。

張遼帶隊殺散這支東吳預備隊后,面前一時間沒了敵人。他立刻拔起寨中照明的火把,百勇有樣學樣,至此一手拿火把,一手拿刀槍,所過之處大火熊熊。帳中奔出的東吳兵挨個受死,一時間尸橫遍野,血腥四溢。

大火之中東吳兵寨徹底亂成了一團,夜色中不知有多少秦兵來到,個個畏戰不敢前。

而張遼也不停留,一路殺敵又焚燒敵寨,從北門殺入,就從南門殺出。

當他帶領百騎離開的時候,孫權才剛剛披甲出帳,正說組織人馬對敵。可只剩下一寨子的大火尸首,那里還有敵人蹤跡。

后人有詩贊曰:“擂鼓聲喧震地來,秦勇到處鬼神哀!百翎直貫東吳寨,盡說張遼虎將才!”

東吳中軍大帳前,孫權只看著熊熊大火的營寨發呆。

不一會后,東吳眾將從各處探聽消息歸來。老將黃蓋為首,面色沉重,拜道:“主公,聞聽各部訴說后,秦軍只來了百余騎。我軍一時沒有察覺,這才被擾亂了大寨。”

“百余騎?”孫權的臉色頓時難堪了起來,心說人家就來百余騎,就成這樣了,若是來了千余起,本侯豈不是死翹翹了?

陸遜首次隨軍出征,雖有才智但未能充分發揮。此刻驚慌失措,道:“主公。我軍損失了一千余人。”

“一千余人?秦軍呢?”孫權問道。

陸遜十分尷尬,道:“沒有發現秦軍尸首。”

孫權勃然變色。恨不得一巴掌呼死陸遜,心說本侯第一次統兵作戰,這就被劫了營,還只是百人來劫營,竟然一個人都沒留下,今后還怎么混?

這時,四周隱隱有竊竊私語聲傳來,“聽說了沒有,敵人只有百騎。”

“百騎就成這樣了?真丟人……。”

“丟人也是上面丟人……。”

“若是孫策將軍在此。必定不會讓秦軍得手……。”

孫權初登吳侯寶座,本意要彰顯十全武功,蓋過孫策的威名,也好軍中顯威,鞏固自身在東吳的地位。如今竟然發生這樣丟人現眼的事情,軍心渙散,與他的名聲是大不利的。

他聞言紫髯顫動,碧眼抽搐,心里已經抓狂。無論如何。他都要反擊,重新樹立自己的威望,于是怒道:“張遼欺我太甚,傳我將令。五更造反,天明出發至合肥城下,與張遼決一死戰!”

程普急忙進言道:“主公當深思熟慮。不可冒進啊……。”

孫權的顏面在這次夜襲中已經丟盡了,此刻心中全是怒火。那里聽的下勸說,怒道:“吾意已決。誰敢再說,定斬不饒!”

另一方面,秦軍側。

張遼帶隊返回合肥,清點人數,竟然沒有折損一人。秦軍將士得知消息后,歡呼雷動,士氣大振。

返回將軍府的時候,荀攸親自迎接張遼,行禮道:“將軍武勇,此番劫營足使孫權驚駭。彼明日一定含怒進兵,正可行埋伏之計。”

張遼絲毫沒有大功后的驕躁,平靜道:“愿聽軍師詳說。”

荀攸對李典,樂進說道:“李典將軍來日可引兵二萬埋伏在逍遙津北,但見東吳兵過去,即可斬斷小師橋。樂進將軍可引兵二萬,埋伏在逍遙津南。兩位將軍但看到孫權帥旗停下,便伏兵盡出左右突殺。”

“張遼將軍可領兵三萬,攔截對陣。就此三方突殺,孫權就沒了退路,必被擒拿!”荀攸說到這里,撫須而笑,道:“我這里領五千兵守城,備下慶功宴,轉等諸位將軍凱旋。”

次日。

張遼、李典、樂進各領兵馬出城。

果不其然,昨夜丟人現眼的孫權,暴怒中天一亮便盡起十萬大軍,一路浩浩蕩蕩鼓噪大進,望合肥殺去。

孫權大軍剛剛過了逍遙津北,便見張遼引軍已經列陣。孫權急忙命令兵馬停下腳步,也是列陣對敵。

張遼五千熊羆軍團騎兵在前,步兵隊在后。未待東吳兵列下陣時,便開始引騎兵沖殺。

孫權初次統兵,頓時亂了手腳。好在老將程普、黃蓋有經驗,派出兩翼合圍張遼兵馬。

誰知東吳兩翼剛剛向前移動,側后方接連炮響。只見李典引一軍從左方殺來,樂進引一軍從右側殺到。東吳兵的兩翼已經開始向前移動了,頓時就將中軍暴露了出來。

李典、樂進的兵馬立刻就切入了孫權的中軍,一時間秦軍如大山之勢,將東吳兵碾壓。

東吳軍陣徹底散了架,開始混亂。

張遼騎兵正面突擊進去后,東吳敗象已成。只見他揮舞雷火震天戟,望孫權帥旗處殺去。

“張休在此,吃我一槍!”江南四大才子緊跟著老大孫權,這時張昭的兒子張休奮起,策馬來擋張遼。

“無知小兒,也敢放肆!”

只見張遼手中雷火震天戟的月牙蕩開張休的槍尖,順勢下切。

“嗚哇!”張休大叫一聲,手臂就被切開了一條口子,瞬間扔了兵器,倉皇敗退。

孫權入目皆是本方被殺的士兵,殘肢斷臂飛舞,尸橫遍野中血光四射。他在東吳也就打打野架,跟世家公子斗斗毆。第一次領軍,那里見到過如此的血腥,又見張休敗了,肝膽俱裂,撥馬抱頭鼠竄。他這一跑,帥旗跟著后退,東吳兵見吳侯都跑路了,更加混亂。

黃蓋、程普奮起,怎奈吳侯撤退軍心已亂,擋不住兵敗如山倒之勢,只得引軍后撤。

誰知孫權首先逃到河邊,發現小師橋已經斷了,就此東吳兵沒有退路。

張遼、李典、樂進率領七萬大軍,沿河岸往來沖殺混亂的東吳兵。

屠殺!

宰殺!

屠宰!

直殺得十萬吳兵十成去了七成,剩下三成丟盔棄甲,倉皇跳河逃命。

小師橋前,黃蓋、程普等將死戰,這才保得橋上的孫權安全。

陸遜一身血跡而來,慌張中用舊時稱呼,道:“老大,快……快跳河吧!”

孫權如今想死的心都有了,這是他第一次領軍作戰,就如此大敗,回去如何面對江東父老!好在孫權比楚霸王臉皮厚,抱住古錠刀下馬,遙望戰場心如刀絞,紫髯抖動,碧眼絕望中咚的一聲,跳下了橋。

東吳諸將還是有忠心的,見主公跳河了,這才先后跳河逃生。

這一場大戰,秦軍屠殺吳兵七萬余人,直殺得江東人人驚悚。張遼威震逍遙津,聞他大名,東吳小兒夜不敢啼。

后人有詩贊曰:“雁門張遼,天性堅剛,虬髯虎目,鐵石心腸。逍遙一戰,聲節顯昂,忠于秦王,千古名揚。”

戰報傳到樊城,秦峰大喜,道:“孤王有文遠,足敵東吳百將!”即賜絹千匹,黃金百斤,封關內侯。

又三日,大雨連綿。

樊城軍機處,賈詡望著窗外大雨,若有所思,道:“如今七月,正是秋雨連綿的季節。樊城緊鄰漢江,需防備水災……。”

眾軍師聞言,皆若有所思。

正摸鼻子的龐統,一個機靈,頓時從席塌上蹦了起來,叫道:“哇呀,本軍師知道大王的計策了!”

軍機處諸位軍師皆有年紀,就龐統年輕有朝氣,極其活躍。眾位軍師見狀,搖頭露出善意的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