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

15 命令

荀貞聽見有人問:“此為何物?”抬頭看時,見是許季。

“你醒了?阿母呢?”

“阿母睡得晚,還沒醒。”

“餓了沒?留的有飯。”

許季擔憂許仲,心情不好,不覺得饑餓,指著棋盤,問荀貞:“大兄,此為何物?”

程偃搶著答道:“象棋。”

“象棋?是‘菎蔽象棋,有六博些’里說的‘象棋’么?”

程偃瞠目結舌,不知他在講些什么。

荀貞好歹跟著族兄荀衢讀過書,楞了一愣,想到了“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八個字的出處,乃是出自《招魂》。本朝的王逸認為《招魂》是宋玉所作;前漢司馬遷認為《招魂》是屈原所作。這樣看來,如果按司馬遷的說法,則至遲在戰國就已有了“象棋”的稱呼。

不過,名雖一樣,卻非一物。荀貞道:“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

“此話怎講?”

“此物雖是上古遺制,但經我改良了一下。”

許季研究了片刻,說道:“似是戰陣之戲。”

“不錯。……,有興趣下兩局么?”

許季哪兒有這個興趣,搖了搖頭,正待要說些什么,眼中余光似瞧見了什么,抬頭看向舍外,把話咽了下去,提醒荀貞:“大兄,有人來了。”

諸人或扭頭、或舉頭,齊齊向舍外看去,見有兩人在院門口下了馬。為首之人身著官袍,腰插長劍,帶著青紺色的綬帶,懸掛半通印囊。后邊那人黑衣椎髻,攜盾持刀,像是隨從。

黃忠認得前頭那人,連忙從地上站起,說道:“是游徼左君。”

聽得是游徼到來,荀貞不敢怠慢,領著諸人,迎出門外。

陳褒、繁尚二人上前,想從來人手中接過韁繩,往院中牽,來人制止了他們,說道:“俺才得到尉君的命令,催促很急,傳達給你們后,還要立刻趕往下一個亭,不往院里去了。”

杜買堆起笑容,說道:“左君,趕了這么遠的路,肯定累了,總是喝點水,歇歇腳。便有縣里的命令,也不急在一時。”馬身上都是汗,這兩個人不知道已經跑過幾個亭舍傳令了。

帶著印綬的那人嚴肅地說道:“尉君嚴令,今天入夜之前,必須將命令傳達給所有的轄下鄉亭。”環顧諸人,目光落在了荀貞的臉上,問道,“足下便是新來的亭長么?”

“是,下官荀貞,不知上官如何稱呼?”

“在下游徼左高。”

荀貞長揖行禮,說道:“原來是左君。……,前日許仲案發時,因不知左君在何處巡查,故而不曾通知。今日前來,可是縣中下達了命令么?”游徼系郡中委派,平時巡查鄉里,職責亦是捕捉盜賊,類似治安巡查員的角色。依照律令,亭部里若出了殺傷案,亭長是需要“與游徼相參,雜診之”的。許仲案發時,這個左高不知在哪兒,所以不曾告知。

自稱名叫左高的這人取出公文,給荀貞看過,說道:“縣中有令:許仲鬧市殺人,罪不可赦。命爾等守好亭部,嚴查行人,并搜索全亭諸里,包括山林草澤之地,不許漏掉一處。”

“諾。”

他的隨從從坐騎上的包裹中拿出一份畫像,交給荀貞,說道:“此為許仲畫像,速掛亭中壁上,縣中吩咐,能生擒賊,賞錢千,如違令,亭長罰金二兩。”

亭長地位低賤,俸祿淺薄,連谷帶錢加在一塊兒,一個月的俸祿不足千錢。如果能生擒許仲,便等同多得一月俸祿;如果違令,二兩金價值一兩千錢,底下兩個月就等著喝西北風吧。

荀貞拿住畫像,沉聲答道:“諾。”

左高又道:“此次捕賊,縣君親自部署,具體行動聽從左尉劉君的指揮。”

凡有盜賊,縣令主抓,縣尉行動,這是慣例了。荀貞應了聲諾,問道:“不知劉君有何命令?”

“劉君統帶吏士,已出城逐亭搜捕了。你們在本亭等著就是。”

荀貞心道:“許仲雖膽壯驍勇,但只不過是一個人,為了追捕他,縣尉居然召集吏、士,如此大張旗鼓,不知其中有沒有秦干鼓吹的功勞?”

他試探地說道:“聽目擊者說,許仲殺人后往許縣跑了。……,如果他不在本縣?”縣令(長)是不能越境捕人的,不過,在犯人逃亡的情況下,可以請求它縣協助幫忙。果然,那游徼左高答道:“縣君已派人前去許縣,請許縣的縣君協助‘逐捕’了。”

令下如霹靂,游徼左高不敢過多耽誤,把事情交代清楚,翻身上馬。

荀貞諸人長揖送別。

左高兩人打馬轉走,奔上官道。時已近午,路上來往的人頗多,紛紛閃避。只見雙馬疾馳,一前一后,帶起塵煙滾滾,不多時,消失遠方。

剛才迎接時,許季沒有出來,此時見他二人離去,忙從舍中走出,眼巴巴地看向荀貞。他偷聽到了荀貞與左高的對話,見與荀貞此前的猜測一模一樣,縣君果然傳文給了許縣,請其協助,頓時六神無主,心中惶恐,不知該怎么辦才好。

當著杜買、黃忠等人的面兒,荀貞不好說什么,只道:“幼節,你先不要將此事告訴阿母。阿母心憂汝兄,已甚難過,不要再給她雪上加霜。……,快午時了,你還不餓?去看看阿母醒了沒。將飯熱熱,給阿母端過去。”

許季本不想走,但杜買、黃忠諸人皆在,他沒法兒直訴憂慮,只好應了聲是,轉身回去。

等他走開,荀貞對諸人說道:“諸位,適才左君傳令的急態,你們都看見了。縣君、尉君對此案十分重視。許仲雖不是本亭人,但苦主是本亭人,案發現場也在本亭,你們對此案不可輕忽大意。”

杜買說道:“荀君說的是。那該如何行動?請君下令。”

“縣里的命令,一方面要檢查行人,一方面要搜查亭中。咱們兵分兩路。黃公,你和繁譚兩人留在亭里,監視過往行人。杜君,你我負責搜查亭部。可好?”

“是。……,荀君,本亭共有六個里,如果一個挨一個地搜查過去,未免太慢,不如這樣,你我各負責三個里。快的話,也許一下午就夠了。等明天再聚攏一處,搜查遠處的山林。怎樣?”

杜買久任亭中,追捕盜賊甚有經驗,這個提議很好。荀貞說道:“正該如此。”順帶夸獎了他兩句,“杜君條理分明,果然行家里手。”

杜買撓了撓頭,有點不好意思起來,笑道:“鄭君在時,俺們便是如此行事。不是自夸,賊子們只要有藏在咱們亭部的,按此法搜索,一個也逃不掉。”

“噢?原來如此。”荀貞嘴上打著官腔,說不能對此案輕忽大意,暗地里卻不由自主地在想許仲,微微心不在焉,隨口問道,“往年的盜賊可多么?”

“多,怎么不多!特別冬月、初春時,盜賊最為猖狂。”

黃忠嘆了口氣,說道:“也不怪盜賊多,近些年來,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又是疫病,又是災年。今年的年景看著不錯,可不少百姓都是租種的富人家田地,別的不說,只這租子至少就要上交一半,落到手里的也不剩幾個。到了冬天,天又冷,又沒吃食,莫說躲在山里的賊寇,便是良家子也熬不住啊!……,說起來,如今已是九月,田里的農活兒不多了,馬上就要過冬,荀君,也該著手準備‘備寇冬賊’了。”

每年九月,鄉間的宗族、地主都要操練族人、賓客,修繕五兵,以備饑寒之賊。亭長執掌一地治安,不能置身事外。荀貞對此早有計劃與安排。——事實上,他之所以來當亭長,一為比較自由,可以結交豪杰,其二就正是為了能“組織部民,備寇冬賊”。畢竟,結交豪杰是虛的,誰知道能結交到不能呢?只有“組織部民、備寇冬賊”才是實的。

聽了黃忠的話,他回過神來,心道:“事關我聚眾自保的‘大計’,正等立了威望后,便要開始第二步,借助備寇打造自家班底,我當然會早早著手準備。”只是目前威望尚未立,又不熟悉本地情況,不好貿然著手。

他瞧了瞧手中的畫像,又想道:“縣里命各亭搜查本部各里,許仲雖肯定不會藏匿在本亭中,但卻是一個熟悉各里情況的機會。”

他剛才沒看畫像,此時展開,見畫中人與許季有三分相似,說道:“這就是許仲么?”

除他之外,余人都認識許仲,程偃說道:“沒錯,就是他。”

昨天秦干走時,并沒有帶本地人去縣里,這畫像從哪兒來的?難道縣中也有人認識許仲?荀貞轉念一想,便即醒悟,心道:“可能是謝武跟著去了縣里,照他的描述,畫出了此像。”

黃忠接過畫像,自去掛在壁上。

樊譚拉了條席子出來,坐在門口,查看行人。

杜買和荀貞劃分好各自的范圍。繁尚跟著杜買,程偃、陳褒跟著荀貞,各騎一匹馬,兩撥人分頭去亭中諸里搜查。

1,游徼:“三老、游徼,郡所屬也,秩百石,掌一鄉人”。雖是郡所設,但游徼只是負責“徼循禁賊盜”,只能算是斗食吏,更多的是與縣直接發生關系,對縣級主管負責。

從設置上來講,并非每鄉必設游徼,根據尹灣漢簡《集簿》和《吏員簿》的記載,東海郡共有游徼82名,相對於170個鄉,平均兩鄉一名不到。不過雖然每鄉未必一定有游徼,但每縣卻必定會有游徼,多者5名,少者1名,可見游徼是按照縣里分配而非鄉來分配。

游徼唯一的職責是巡行鄉里,禁捕盜賊,這和亭長的職能在某種程度上是重合的。但游徼和亭長仍有所不同。游徼需要在鄉間不停巡行,從其與縣長官較為緊密的互動情況來看,未必在鄉間有固定的治所。之所以被歸為鄉官,極有可能每名游徼都有固定的巡行區域,在一鄉或幾鄉,而且為本鄉里人,故而被視為鄉官。

——以上出自《漢代鄉官研究》

前文中提到的那個結交輕俠、攻打縣衙的呂母,其子就是游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