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

24 甲兵四千向神都(四)

連著數天,荀貞或與帳下、門下的諸人相見,或與族中尊長、同輩相見,雖是“潛行歸家”的,卻也甚是忙碌,連后宅的門都很少進,直到數天后才有功夫與陳芷、遲婢、唐兒獨處。

然卻剛坐下來,還沒能與陳芷說得幾句話,外邊腳步聲響,典韋來報:“荀君,有信從洛陽來。”

荀貞離開長沙時,專門派了人去洛陽將此事告之荀攸、趙云,同時沿途通知趙云留在各郡縣的精騎,命或歸潁陰、或改去洛陽到潁陰間的縣城,改把消息傳來潁陰。

這卻是他到潁陰后,從洛陽傳來的第一封信。

荀貞歉疚地看了看跪坐在自己身前的陳芷,握了握她的纖纖玉手,說道:“本欲和你多說會兒話,洛陽卻又有信來。”

陳芷知道洛陽政亂是荀貞此次歸來的直接原因,因此盡管多年未與荀貞相見,這時心中很想和荀貞多私處會兒,卻亦克制自己,溫婉笑道:“洛陽信至,此為要事,府君自請去忙,至若與妾說話,何時不可?”

荀貞放下她的手,將自家的手放到她的臉頰上,放了片刻。

這點小小的溫存舉動,引得陳芷臉頰飛紅,引得陪坐在側的唐兒、遲婢竊竊偷笑。

出了內室,來到外間,典韋奉上書信。

荀貞展開來看。

信中主要講了一件事。

六月辛亥,也即本月初七日,“董太后暴崩”。

董太后的身體一直不錯,無緣無故地突然“暴崩”,顯然是與董重的自殺以及何進奏請把她遷去河間這兩件事有關。她身體再好,也是年過五旬的老人了,兒子剛死不久,又政斗失敗,先是被她倚為強援的董重在家中自殺,繼而何太后又更加地擠壓於她,內外不利、困窘交迫,養尊處優慣了,臨到晚年卻逢此大變,她難免會有極大的心理壓力,因而導致暴死不足為奇。

不過,她這一死,卻是把何進、何太后一家推入了不利的境地。她是靈帝的生母,是何太后的婆婆,靈帝剛駕崩,這才沒幾個月,何太后一家就把她給“逼死”了,是為不孝、不忠。

這件事之外,荀攸在底下又提了個人,便是傅燮的“故吏”蓋勛。

蓋旭前些天給袁紹寫了封信,叫袁紹小心董卓。

去年十月,靈帝平樂觀閱兵后不久,蓋勛被張溫舉薦為京兆尹。蓋勛深得靈帝信賴,只是因在靈帝閱兵后對他的那次專門召見中,他直言不諱,痛斥閹宦之禍,遂為蹇碩所忌,因此靈帝雖然不舍得他離開,在蹇碩等的攛掇下,卻還是放他去京兆尹上任了。

到了任上,郡中時有兵卒五千,正逢上王國、邊章攻圍陳倉,蓋勛便上奏朝中,請求允許他征募兵士,以滿夠萬人之數。朝廷同意了。他遂征兵五千,以此萬人郡兵配合皇甫嵩、董卓解了陳倉之圍。解過陳倉之圍,今年春,朝廷數次征拜董卓,董卓卻皆不肯去上任、不愿放下兵權,并率兵進駐河東,觀望京都局勢。蓋勛聽聞后,於是知道了董卓懷有不測之意。

蓋勛一邊下令郡中,防備董卓,一邊就給袁紹寫了封信,提醒他,要注意董卓的動向。

荀攸在信末寫道:洛陽政亂,董卓屯兵河東,如虎狼窺伺,蓋京兆之所言甚是。然吾聞之,大將軍與董卓卻似頗有箋書來還,大將軍非不智者也,豈不知董卓包藏禍心?奈何卻行此舉!

荀貞看罷信,心道:“何進豈不知董卓之意?不得已而為之罷了。”

放下信,荀貞掐算時日,心道:“大約再過幾天,公達應該就能回來了吧?”

回到潁陰,拜祭過荀緄的當日,荀貞便給荀攸寫了封信,召他歸鄉。這封信是次日一早送走的,計算路程,現在應該已經到了洛陽,也許便正在此時,荀攸已經踏上了返鄉的路了。

荀貞命典韋:“去找君卿,叫他多遣騎士,去與司隸交界處相候,一旦見到公達歸來,便火速護他返家。”

潁陰雖無大的賊亂,荀攸身邊雖有趙云等的保護,但荀攸也是多年不曾歸家了,他這次回來,理當派些人去迎接。

典韋應諾。

處理完這件事,荀貞欲折回內室,再與陳芷諸女敘話,卻見徐卓、文聘、宣康、許季幾人從門外走了進來。

荀貞帳下的人中,徐卓、文聘、宣康、許季四人年歲相差不大,又皆讀經學儒,并且都是常年跟從在荀貞左右,常得荀貞指點,算是荀貞的半個門生了,因而他們幾個的關系不錯,自荀貞回來后,常一塊兒來謁見荀貞。

如把許仲、荀成、辛璦、荀攸、程嘉、戲志才等人比作荀貞小集團內部的中堅力量,那么這幾人則就是荀貞小集團內部的年輕力量了。徐卓、文聘均名聞於后世,乃當世人杰,宣康、許季雖於后世無名,卻也各有所長,荀貞對他們幾個是很看重的,見是他們來到,便打消了回內室的念頭,笑吟吟地命候在門外的原中卿、左伯侯奉上熱湯,招呼他們坐下,閑聊對談。

看到徐卓,荀貞想起了一個人,——郭嘉。

這幾年,雖然天下兵亂不斷,但一則潁川本郡尚算安穩,二則荀氏名聲在外,所以荀氏前幾年才開始辦的私學發展得還算可以,招收的弟子頗是不少,早兩年前,郭嘉也來求過學。

不過,郭嘉只學了一年多,不到兩年,便辭別歸家了。

荀貞特地叫樂進在陽翟打聽了一下,郭嘉現在家中。

做為一個亡命潛歸的人,荀貞是沒辦法去見郭嘉的,也只能叫樂進多關注一下。

徐卓幾人年歲小,正話多的時候,又與荀貞向來親近,既把荀貞既當作“家主”,又當作師長,對荀貞從來是禮敬中透著親昵,每來見荀貞,只要荀貞無事,必聊到入夜才罷。

今天也不例外,又是聊天說話,又是對弈下棋,直到夜色降臨,他們才想起告辭。

荀貞自不會讓他們就這么走,把他們留了下來,共進晚飯。

飯后,徐卓等人告辭,荀貞以為總算可以閑下來,去陪陳芷賞月敘話了,劉備、程嘉、魏光幾個人卻又來了。

荀貞家宅小,沒有太多的空閑屋子,所以借了族中幾處空閑的房舍,供給徐卓等沒有家室累贅的年輕人居住,而劉備、程嘉、魏光諸人卻因多拖家帶口之故,沒有在里中住,而是在縣外的莊中暫住,他們這大晚上的來,沒有別的事兒,只能是來找荀貞飲酒。

沒奈何,荀貞雖有心陪陪陳芷,此時卻也只能吩咐廚中再整飯席,改與劉備、魏光諸人夜飲。

時當六月,天已炎熱,諸人沒有在屋中飲,而是把案幾放在了院中的樹下,燃起火燭,對月暢飲。因已入夜,故有涼風,風涼酒美,月明星稀,良朋滿座,不勝快哉。

劉備新婚不久,推杯換盞中,荀貞、程嘉、魏光諸人少不了開他幾句玩笑。

一番飲酒,直到天亮方歇。

荀貞睡到下午起來,外邊又有訪客來到,卻是歸家來拿換洗衣服的荀彧,順路過來見見他。

如是再三,幾乎天天如此,竟是一直不得閑空與陳芷敘話。

荀貞本以為荀攸過上幾天就能到家了,卻遲遲沒有荀攸的音信,不但人不見歸,信也斷了,搞的荀貞疑神疑鬼,甚至懷疑難道是因為自己的到來,引起了所謂的蝴蝶效應,以至使荀攸出了什么意外?就在他實在坐不住,打算要派人去洛陽找荀攸時,荀攸風塵仆仆地歸來了。

這時,已快到七月中旬。

聽得消息,荀貞馬上吩咐備車,親出縣外相迎。

為避免走差,荀貞沒有走遠,在縣外不遠處相待,等了多時,遙見兩車、數騎從遠處行來。

跟著荀貞出來的徐卓眼見,一眼認出了在前邊開道的騎士:“嚴寬濟!”

——嚴寬濟,即嚴猛,他是趙云的同鄉,中平元年,荀貞去趙國上任前先去了趟常山,於趙云所居之里中,見到了嚴猛,當時趙云在縣外鄉中,還是嚴猛領著荀貞等人去的。那年,嚴猛只有十五六歲,還是個少年,后來趙云投荀貞,嚴猛也跟著來了,現為趙云的從騎之一。

當年那個十五六歲、尚帶著些稚氣的淳樸少年,如今已成長為了一個年過弱冠的雄偉青年,因久在軍中、常歷征伐,昔年的淳厚之氣固尚猶在,然於其外卻早多了數分威猛儀態。

“既是嚴猛,那后邊的車中必是公達了。”

荀貞令驅車上前。

於道中,兩邊相遇。

荀貞的坐車先停了下來。路上沒什么行人,荀貞不必擔憂會被人看到,因而從車中下來,先笑著拍了拍已從馬上下來的嚴猛,又握了握也已從馬上下來、跟在嚴猛后邊、快步迎過來的趙云的手,道聲“辛苦”,握著趙云的手和他一起往正朝路畔停去的那兩輛輜車走去。

荀貞心道:“公達只有一人,輜車卻怎么兩輛?”

正要問趙云,那兩輛輜車停下,其中一輛的車門打開,露出一人的臉,正是荀攸。

荀攸見荀貞親自迎來,忙從車上跳下。

“公達……。”荀貞話未落地,第二輛輜車的車門打開,從車中出來一人。

荀貞看去,楞了一愣,旋即驚喜,說道:“叔潛,你怎么來了?”

叔潛,即姚昇。荀貞為趙國中尉時,姚昇時為郡內襄國縣的縣令,陳午當時便是他縣內的一個亭長,荀貞討張牛角、張飛燕時路經襄國,得與他相識,之后常有書信來往,一直到荀貞遷為魏郡太守后,他兩人間的書信也沒有斷絕過,彼此熟稔,關系甚佳。

姚昇容貌甚偉,這些年未見,須發愈盛,幾可與關羽、蔡遷媲美了。

他笑著迎上荀貞,長揖一禮,笑道:“荀君不歡迎我么?”

“這是什么話!……只是,我離魏郡前,於你信中見知:你說你被朝中征拜為郎。卻怎么不在洛陽好好地做你的三署郎,跑來我潁陰了?”

姚昇長嘆一聲,抬頭望天,指著藍天白云,說道:“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悠悠蒼天”者,老天爺;“此何人哉”,這是什么人啊!

連到一塊兒就是:老天爺,這是一個什么人啊!

荀貞莫名其妙,不知他這話是何意。

荀攸在旁笑著解釋說道:“叔潛嘗諫言大將軍、司隸,大將軍與司隸不能聽,是故叔潛有此慨嘆。”

“諫言什么了?”

姚昇搖了搖頭,說道:“我的事兒先不說,荀君,先說說你的事兒吧。”

“我有何事?”

“朝中已赦君罪,我聞欲召君入朝,拜君為左中郎將。”

荀貞轉顧荀攸,問道:“這是怎么回事?”

荀攸答道:“我之所以在接到君信后沒有立刻歸來,遲到今日才到鄉中,主要便是為了此事。接到君信后,我當即便想歸家,是袁司隸、曹校尉勸止了我,他兩人說,大將軍雖久聞君名,然未嘗與君謀面,是故可能不知君才,勸我跟他兩人一起去見大將軍,當面陳說,以求能說動大將軍奏請朝中,赦免君罪。……我於大半月中,見了大將軍三次,總算沒有白費口舌。”

“原來如此!……那這‘左中郎將’又是怎么回事?”

“袁司隸本想舉君為執金吾,如不能得,則退而為羽林中郎將,以此意告大將軍,只是大將軍卻以為,君名望高遠,如為羽林中郎將,則或屈君,而執金吾秩中二千石,以君之名與能,固堪此任,卻又恐朝中常侍會橫加阻撓,不如舉君為左中郎將。……我與叔潛離京時,太后已準了大將軍之奏請,并復君潁陰侯位,大概詔書很快就能送達潁陰了。”

中郎將一職,除掉“使匈奴中郎將”之類的外官,在朝中常置的本有三個:五官中郎將、左中郎將、右中郎將,后增加了虎賁中郎將、羽林中郎將。增加了虎賁、羽林兩個中郎將后,前三個中郎將不再有宿衛侍從之責,從宮內官轉變成了宮外官,又被稱為“郎署三將”。

總共這五個中郎將,雖然秩俸相同,皆是比二千石,然以實權而言之,最重要的顯是虎賁、羽林,此二者為宮內官,既與省中關系密切,又領著宮中的宿衛力量,乃是十分關鍵的位置,尤其虎賁中郎將,每當外戚掌權之時,虎賁中郎將必是由外戚出任,比如竇氏掌權時,任虎賁中郎將的有竇憲、竇篤,鄧氏得勢時,任過虎賁中郎將的有鄧騭、鄧悝、鄧弘,梁氏得勢時,梁冀為虎賁中郎將,——如今何進掌權,相繼為虎賁中郎將的卻是袁紹、袁術兄弟,其中固有袁紹與何進是為盟友的緣故,卻亦有士人勢大,何進難以壓倒,不得不做出讓步之故。

荀攸之前的一封信中就提過袁紹欲舉荀貞為執金吾或羽林中郎將之事,當時何進就沒同意,虎賁中郎將、司隸校尉兩職已經是袁家的了,袁隗還是太尉、參尚書事,又西園、北軍、城門軍等諸京城的武裝力量現也都已在袁紹黨羽的控制下,等於落到袁紹的手中了,何進怎可能會再把執金吾或羽林中郎將的職位也交給袁紹的人?

執金吾、羽林中郎將這兩個職位不能給荀貞,那么就把左中郎將這個職位任給荀貞吧。

郎署三將是老牌子的中郎將,重要性雖不如虎賁、羽林,但位次卻在虎賁、羽林之上,且因其責是統領三署郎官之故,——五官中郎將主五官郎,左中郎將主左署郎,右中郎將主右署郎,——因此,於“名聲貴重”上也在虎賁、羽林之上,之前皇甫嵩、朱俊討黃巾,便是以左、右中郎將的身份統兵出征的,以此委任荀貞,既顯出了重視,袁紹也挑不出毛病。

荀貞聽了荀攸的話,這才明白其中曲折。

他以三十之齡,得為左中郎將,這是很大的榮耀,可他卻無半點歡喜。

為何?

之前袁紹請何進奏請朝中,赦免荀貞、征拜荀貞入朝,何進怎么都不同意,一方面是不想把執金吾、羽林中郎將這兩個職位給袁紹的人,更重要的原因卻是不想因為趙忠、張讓等常侍的反彈,可現在卻同意了袁紹的請求,說明什么?說明袁紹已經促使何進下了誅宦的決心。

正因為下了誅宦的決心,所以才不再怕引起趙忠等的反彈,所以才赦荀貞之罪,拜他為左中郎將。

——荀貞其實只猜對了一半。何進確實是被袁紹說動了,可要說“下了誅宦的決心”,他實際上還沒有,他至今尚猶豫兩端,他奏請朝中赦荀貞之罪、拜荀貞為左中郎將,根本的意圖不是向趙忠、張讓宣戰,而是想以此對趙忠、張讓施壓,幻想趙忠、趙然會主動投降、退讓。

當然了,畢竟這是何進的心思,荀貞難以猜得全對,亦不奇怪。

荀貞心道:“何進既被袁紹說動,想來不日即會有檄書召四方豪杰帶兵入京了,我得早做準備。”心中想著這些,嘴上笑對荀攸、姚昇說道,“吾因思鄉,故而潛伏歸家,未料至家尚未及一月,朝廷卻竟就赦了我的罪!……只是這左中郎將,我實不愿為也。”

姚昇問道:“為何?”

“我自中平元年離郡,於冀州游宦五年,久思家鄉水土,不愿再辭家遠離。”

姚昇壓根不相信他的話,哈哈笑道:“我所識之荀君,人間一丈夫也,此等眷家戀鄉之話,定非君侯的真心話語。”

荀貞一笑,問姚昇道:“公達說君嘗諫言大將軍、司隸,大將軍與司隸不能聽,不知君所諫者何事?”

“大將軍與司隸欲召四方猛將、豪杰,引兵向京,此引虎狼入京,自亂洛陽之舉也!我固諫之,大將軍與司隸卻是皆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