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最風流

77 薛禮高踞臨下問 劉備席坐從容答

劉備在關羽等人的扈從下,這一日,到了彭城縣.

彭城縣,彭城國的這個"彭"字之名,源出極早,是因"彭國"而來.彭國又叫大彭氏國,開國之主是在后世傳說中壽至八百的"彭祖".彭祖是黃帝的七世孫,於堯帝時被封在彭城,建立了彭國,成為了拱衛華夏的東方藩籬.彭國立國長達八百余年,直到殷商時期,才因國力漸雄而被武丁滅掉.彭國被滅后,其王族,國人遂以國為姓,這也是"彭"這個姓的來歷.

當然了,這已是上古,夏商時的事了.

春秋,戰國時,此地屬宋,后屬楚.秦末天下逐鹿,楚人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定都於此.入漢,置此地為楚國,前漢宣帝年間,楚王劉延壽謀反,遂除國為郡,改為"彭城郡",但沒多久就改回去了,復置楚國.光武中興,建武十七年,封皇子劉英為楚王,依舊以此地為楚國,明帝年間,劉英謀反,國由是再度被除為郡,再到章帝時,復置國,只是不再叫楚國,而是改名彭城國,徙明帝之子,六安王劉恭為彭城王.現在的彭城王劉和就是劉恭的曾孫.

劉和是在建和三年繼位的,在位至今已四十年了,他年輕時以孝聞名,在位這么多年,一直尊敬賢人,樂善好施,在彭城的名聲非常好,彭城的國人都很尊敬他.

劉和深得民心,這也是彭城相薛禮敢和陶謙對抗的一個底氣所在.

依漢家制度,國王雖無理國事之權,但畢竟是封國名義上的國君,一個得民心的國王在"政治號召"上能給薛禮的幫助顯然是要比一個不得民心的國王要強得多的.

說到劉英,劉恭,劉和這幾個本朝的楚王,彭城王,有句題外話不得不說.

劉和,劉恭倒也罷了,劉英卻有個與眾不同的地方.

劉英可以說是本朝,乃至由古至今最早信奉佛教的皇家貴族之一.

彭城這個地方交通便利,勾通南北,聯系東西,又坐落在絲綢之路從洛陽向東延伸至東南地區的大道上,經濟,文化較為繁榮和開放,佛教沿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原,也到了彭城,劉和因此而受到影響,他本是信奉黃老之學的,受到佛教的影響后也接受了佛教,"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在他的宮殿里甚至還因此而聚集了一個由僧人,居士組成的僧團.

劉英作為彭城這個地方的國王,好佛之名連洛陽的天子都知道,那么他信奉佛教這件事,對當地,乃至對彭城,徐州周邊郡國的影響就可想而知了,現今在下邳的笮融也是個佛教信徒,如細論之,說不定這其中就有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劉英遺留下來的影響之故.

不過,話說回來,劉英之后的彭城地方的長吏,國王中沒有幾個和他一樣,也信奉佛教,所以單就彭城地區來說,境內現在雖也有佛教信徒,但數量上并不是很多.

劉備到了彭城縣,來至郡府,求見薛禮.

通報過后,不多時,見有人從府中出來.

只見此人年約四旬,高冠黑衣,腰中帶劍,側邊掛一印囊,觀印囊大小,囊中應是半通印.

這人到了府前,看了看劉備等人,問道:"請問哪位是廣陵來的劉君"

劉備上前半步,行禮答道:"在下劉備,敢請問足下是"

"在下倉由."

"原來是倉主簿!失禮失禮."

倉由是彭城國的主簿.

薛禮派倉由出來迎接劉備,倒是從中可以看出他對劉備,也就是對荀貞的重視.

倉由說話又快又急,一看就是個急性子,他還了一禮,說道:"君等遠自廣陵來,路上辛苦了.鄙國國相令我迎諸君進府."

"是."

倉由在前引路,劉備等隨之在后,眾人步入府中.

到了府里,自有人接過劉備等人的坐騎,牽去馬廄中,劉備,關羽諸人則跟著倉由前去府中正堂,拜見薛禮.

行不多時,前一大堂,雕梁畫壁,甚是雄壯.

倉由頓了下腳,轉頭對劉備說道:"此即我府正堂,國相正在堂上相候."看了下關羽諸人,又說道,"請劉君隨我登堂吧."

劉備知道他"看一下關羽等人"的意思,當下吩咐關羽幾人,說道:"汝等在堂外候我."

關羽等人應命.

劉備隨倉由登堂.

登入堂上,幽深的大堂中,兩側跪坐了許多黑衣冠帶的府吏,盡頭處坐了一人,二千石的衣冠打扮,五旬上下,細臉塌鼻,不用說,應正是彭城相薛禮了.

倉由為劉備介紹,這人果便是薛禮.

劉備下拜行禮,聽得薛禮說道:"劉君請起."

禮畢,倉由歸座.

堂上給劉備已備下席位,薛禮叫他也入座.

薛禮說話的聲音頗為尖細,落入耳中,給人一種有點不舒服的感覺.

賓主之間寒暄了幾句.

薛禮笑對劉備說道:"久聞荀公英武,有義從四千,盡皆虎賁.今見劉君及劉君左右從行衛士,果真聞名不如相見,盛名之下無虛士也."他坐在大堂盡頭,遙指了一下立在堂外院中的關羽等人,問道,"立於諸衛士之前者,何人也虎步雄視,似非常人."

劉備順著他手指回看了眼,心道:"薛彭城的眼倒是挺好,擱這么遠,還能一眼看出云長‘似非常人’."恭禮答道,"此我少年時結交的故友,姓關名羽,河東人也."

"噢!我聞荀公帳下有數勇士,一名辛璦,一名姜顯(匈),一名劉鄧,一名典韋,一名趙云,皆有萬夫不當之勇.姜顯,劉鄧分號‘蔽木戶’,‘坐鐵室’,威名赫赫,神勇無敵;昔年荀公討黃巾,辛玉郎逼死張角,天下聞名.這幾位,今日可從君來了么"

關羽,張飛雖是萬人敵,但跟著荀貞的日子畢竟沒有辛璦,劉鄧,典韋等人長,也不及趙云常在荀貞左右,易為外人知,所以在外邊的名聲現不如辛璦等人.

劉備答道:"沒有."

"劉君,我有一事想問你,還請你如實相告."

劉備大老遠地奉命來求見薛禮,薛禮不問來意,反而直言說有一事想問劉備,還請劉備如實相告,這讓劉備有點莫不著頭腦,不知他想問何事,答道:"明公請問,備只要知道,必如實答之."

"荀公麾下,如姜顯,劉鄧,辛璦,典韋,趙云者,可有幾個"

"姜,辛,劉,典,趙諸君固一時之雄,皆萬人敵也,然荀公麾下英雄豪杰如云,如此數君者,猶如雨聚,難以細數."

"如君與堂外關羽者,又有幾個"

"荀公麾下如備與關羽者,車載斗量,不可勝數,備與羽等實不足提."

薛禮笑了起來,說道:"你這話夸大了!"

"備所言,句句實言."

劉備向來給人忠厚之感,明知道他這幾句話是夸大之詞,但由他口中說出,無形中,薛禮等人卻也是信了三分.

薛禮轉過話題,不再談問此事,說道:"劉君,我還有一事要問你."

"明公請說."

"荀公處廣陵,我居彭城,我既非方伯,彭城又不是廣陵,荀公遣你來見我卻是為何"

"薛公剛直守節,荀公之郡以來常聞薛公之名,敬重之,因是遣備謁見薛公."

"我聽說荀公前些月剛入郡,還沒到郡府,就在路上殺了一個催糧的州吏.劉君,你老實說,荀公遣你來見我,與此事有沒有關系"

劉備沒有立刻回答,而是轉顧堂上陪坐的諸彭城郡吏.

薛禮說道:"在座的皆我信用心腹,劉君直說無妨."

劉備忠厚歸忠厚,不代表他不會說話,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答道:"有關或無關,這就要看薛公是怎么想的了."

"看我是怎么想的了"

"正是."

薛禮玩味地看著劉備,劉備沉穩安坐.

堂上默然多時.

薛禮收回目光,哈哈大笑,說道:"劉君這話說得好!那我再問問你,你覺得我是怎么想的"

劉備從容笑道:"薛公的想法,備怎么能知道"

薛禮轉顧席上諸吏,說道:"劉君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那你們說說看,我是怎么想的"

倉由站起了身,答道:"下吏冒昧,敢請試說一下明公的想法."

"你說."

"明公的想法,當然是和荀公一樣的了."

薛禮又把目光轉向劉備,說道:"倉主簿的話,劉君聽到了"

"聽到了."

"那荀公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想法,劉君可以說來聽聽了"

"荀公的想法很簡單."

"有多簡單"

薛禮連續地追問下,劉備依然保持從容,他徐徐說道:"廣陵,彭城雖不接壤,然同在一州,青,兗黃巾勢大,如其南侵,則我二郡將俱受其害,荀公愿與明公同心協力,聯兵通氣,共御外患."

劉備的這句話說白了,就是荀貞愿意和薛禮結盟,而至於這個結盟到底是為了抵御青,兗黃巾,還是為了抵抗陶謙,清楚的人自然清楚,卻是不需要再進一步地說明了.

"原來荀公是這個想法."

"那么請問明公,明公何意"

薛禮掉頭看了看倉由,又轉回頭看劉備,說道:"倉主簿剛才不是說了荀公的想法就是我的想法,我的想法和荀公一樣."

在薛禮的連續發問,劉備的從容回答中,不過幾句話的功夫,結盟這件事居然就這么談成了.

當晚,薛禮安排劉備等在府中住下,并設酒宴請.

次日一早,劉備便辭別薛禮,返回廣陵.

在回廣陵的路上,關羽忍不住說道:"君昨日在堂上見薛相,我於堂外遙觀之,見君與薛相似只對談了沒幾句就定下了結盟之事.真是沒想到,此事竟辦得如此容易!"

想起昨日在堂上和薛禮的對談,不但關羽驚訝於結盟之易,整個結盟談妥的過程和劉備原本設想的也完全不同.

劉備答道:"薛彭城應是早就有意與荀君結盟了!"

"此話怎講"

"昨日堂上對談,他先后提及姜,辛,劉,典,趙諸君,并對此數君過往的事跡十分清楚,要非早就有與荀君結盟之意,他怎會下功夫去了解荀君麾下的義從"

"這么說來,是薛相早有此意.難怪此事能辦得如此容易了."

"雖然容易,可這位薛彭城卻似非好相處之人啊!"

"此話又怎講"

劉備沒有回答關羽,只是搖了搖頭.

昨天在堂上,薛禮咄咄逼人,連續追問,一直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看就是個強勢的人.這么強勢的一個人,當然不好相處,當然也不是一個好的結盟對象.荀貞和他的盟約雖已達成,但這份盟約用來應眼下之急可以,長遠來看,恐怕早晚有破裂的一天.(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