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錦

第267章 用飯

小花廳里頭的動靜,沒多久,就傳到了宋老夫人所在的松鶴齋。

馬婆子屏退了屋里伺候的丫鬟,走上前去,捧了一盞茶水,擺在了宋老夫人身旁的高幾上。

“老夫人,如此看來,那丁家,也不是什么個好去處。”

“若白荷姑娘就這樣嫁過去那丁家,那丁老夫人這樣有眼無珠,只怕婆媳之間,會生矛盾呀!”

“原先我以為那丁老夫人是地主家出身的姑娘,懂些禮義廉恥,沒成想,這丁老夫人,竟什么也不懂。”

馬婆子說著,又嘆了幾息。

“倒是那出身農家的丁夫人,懂些規矩。不知道的,就不摻和進去,知道的,就隨著附和幾句。這丁老夫人,實在是不像話吧!”

宋老夫人喝了一口茶水,腦中想著方才馬婆子說的那些話。

那個丁老夫人,她覺得實在是太不像話了。

看來白荷同丁家的這樁婚事,她還是需得好好思量一番了。

待丁老夫人走后,丁夫人留下來給趙氏還有賠了不是。

“還請夫人和姑娘見諒,我家婆婆在鄉下待慣了,剛進這城里,一時有些不適應,多說了幾句,若是她話中有哪里得罪了夫人和姑娘的,我代我家婆婆,向夫人和姑娘賠個不是。”

說著,丁老夫人躬身朝著趙氏和,福了一禮。

沒成想,這丁夫人,倒是比那丁老夫人,要知趣懂事得多。

那個丁老夫人,還是地主家的姑娘出身,這樣的行為做派,實在是讓人意想不到。

“丁夫人,你先送著丁老夫人回去吧!待過些日子,我再請了婆子,請你過府一聚。”

趙氏說著話,李婆子很知趣地叮囑了屋外伺候的兩個小丫鬟,讓那兩個小丫鬟,親自送著丁夫人和丁老夫人出了小花廳。

待看著丁夫人去的遠了,趙氏讓李婆子關上了門,轉過頭來,看了身后的一眼。

“錦兒,那丁老夫人,不過是鄉下的無知婦人,你同她較什么勁平白丟了自己的身份。若是那丁老夫人是個嘴嚴實的,那么今日這件事,就不會有人再提。”

“若那丁老夫人是個嘴巴不嚴實的,抓著今日的事情不放,去到外頭,嚼了咱們府里的舌根,那咱們府的面子就丟了。”

那丁老夫人就是個鄉巴佬。

她不過說了她一句,那丁老夫人就又哭又鬧起來,活脫脫像鄉下那些個無知婦孺一樣。

她不過說了她一句,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若是那個丁老夫人惹急了她,她同樣會不給她臉的。

看著面上一副不以為意的模樣,趙氏在心底里暗暗嘆息了幾聲。

錦兒怎么就不明白呢?

就算她再怎么不喜歡那丁老夫人,就算那丁老夫人說話再怎么難聽,她們畢竟是主人家,丁老夫人畢竟是客。

哪里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客人的

還有便是,即便你再如何如何不喜歡,也不能表露出來。

藏在心底里即可。

趙氏的面上,寫滿了憂愁。

也看出了趙氏的憂慮,娘親如今正擔心她,她這心直口快的性子,日后只怕是要惹出問題來的。

不過她習慣了。

她就是這樣一個心直口快的人。

她不會奉承,也不想學會奉承。

這個時候,馬婆子突然來了小花廳,她是得了宋老夫人的吩咐,來接過去,陪著宋老夫人用飯的。

“夫人,老夫人讓老奴來請了姑娘過去!老夫人說今日廚娘做了姑娘愛吃的飯菜,讓我接了姑娘過去!”

“既然是你祖母差人來接你過去,你便去吧!”

趙氏話落,由李婆子虛扶著,就出了小花廳。

松鶴齋里,宋老夫人已經吩咐廚娘,擺滿了一桌子飯菜。

都是愛吃的。知道這些日子吃慣了涼拌豬耳,宋老夫人特地把廚娘做的那盤涼拌豬耳,擺在了面前。

“錦兒,快些嘗嘗那涼拌豬耳,是祖母特地囑咐廚娘做的。嘗嘗看,可還合你的口味。”

這些日子天寒地凍的,總愛吃口辣的。

看著眼前那碟涼拌豬耳放了許多辣椒,想必是祖母特地囑咐廚娘這樣做的。

嘗了一口,只覺得整個人都變得火辣辣地。

那廚娘把臘雞放多了,她感覺自己現在就像是要噴火了一樣。

看著辣得不斷流口水,宋老夫人趕忙讓馬婆子去取了冰水過來。

“快些把水遞給姑娘!那涼拌豬耳里頭,到底是放了多少辣椒,看把姑娘給辣的,若是辣壞了嗓子,那可怎么辦?”

馬婆子把冰水遞給了在身旁,端起那碗冰水,咕嚕咕嚕就全部喝個精光。

冰水里頭加了冰糖,喝起來甜絲絲的,看來這是宋老夫人早就為她準備好了的。

“祖母,不關廚娘的事,是錦兒吃的快了,一時辣到罷了。”

不想為著這樣一件小事,宋老夫人就大發雷霆,拿著底下伺候的丫鬟仆婦怪,就這樣道。

宋老夫人也知道之所以這么說,是為著下面伺候的人著想,也就沒有繼續追責下去。

“錦兒,今日那丁老夫人入府來相看白荷之事,祖母已經聽說了。你也是實在不像話,即便那丁老夫人再如何不是,說到底,她也是你的長輩,你總還是要遵著敬著的。”

宋老夫人這樣勸了一句。

不想再聽到有關那丁老夫人的任何事情,正當宋老夫人還想要繼續說下去的時候,就突然抬起頭來,看了面前的宋老夫人一眼,就道。

“祖母,錦兒不喜歡那丁老夫人,也不想再聽到關于她的什么事,錦兒還請祖母不要繼續說下去了。”

既然錦兒不愛聽,那她不說就是。

在松鶴齋用過午飯之后,就出了松鶴齋。

馬上就快過年了,這些日子,四平街的幾間鋪子,已經把一年到賬冊送了過來,趙氏也不想讓閑著,就讓李婆子把請了過了。

陪著她一塊看看賬本。

“自從何忠接手了繡坊之后,繡坊下半年就賺了幾萬兩銀子。何忠可真是個不錯的掌柜,下半年來繡坊的大單,都是何忠談下的。”

“如今除了著這三千兩銀子之外,何忠說還有幾個布商訂的尾款還沒有付清,若是付清了尾款,再扣除了工人繡娘的工錢,下半年繡坊足足盈利了五千兩銀子。”

看來她當初果真沒有看錯人,何忠倒還真的是個做生意的好手。

又翻看了一下綢緞莊,成衣店的賬冊,因著沒了袁管事,成衣店下半年的生意,一落千丈。

不過好在趙氏把綢緞莊的李管事調了過去,幫著成衣店打理了一番,虧損也不大。

白絹坊雖說是四平街幾個鋪子之中,盈利最少的。

但以往都是虧損還有倒貼錢的,今年也盈利了一千兩銀子,還是李管事的功勞呀!

請記住本書域名:。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biqu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