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季明回到上府,已過了大半個月。
在他來到上府寶閣前那數百道的長階之前,階中丹墀上有香爐生煙,駐守此處的弟子們幾乎難以認出他來。
“靈虛子,果真是你。”
玄壇真人降階來迎,幾乎不敢相認。
眼前的靈虛子哪有平日的半分風采,雙眼浮腫,三花浮蕩,形銷骨立,一看就是因為煉法,而產生的元神久耗之態,但是又隱隱的感覺哪里不對。
“真人。”
季明縮坐在盤起的二赤蛇上,身子松垮,渾身使不上多少力。
他此等疲弱姿態,一分假,九分真,乃是因要負擔那已投入蜃龍石胞內,正在轉世中的第二元神。
第二元神的投胎十分困難,不只是第二元神非是全魂的問題,還有蜃龍石胞本就不是一個全活之胎,強投此胎中,此乃生死造化之功。
縱使「濕卵胎化之眼」位格極高,神秘非凡,亦是需一些時間。
第二元神非全健之魂,蜃龍石胞非全活之胞,若非他有濕卵胎化之眼這等秘寶,可乾坤逆轉,行那不可思議之事,前路當真是萬難預測。
即便如此,季明依舊承受元神上的負荷,就好像魂魄時刻在背著一座小山,這樣的情況下,他無法入定,亦無法休息。
季明摸了摸半敞的襟口下,可摸出根根凸出的肋骨,這肋骨硌手,手也硌著肋骨,就是骨頭碰著骨頭,現在他這身子全然一副皮包骨。
肉身如此損耗,其中有煉第二元神時,那點血刺圖之故,還有如今魂魄重負之故。
當然,他的精神是亢奮的,畢竟是煉成第二元神,那可是正道旁門之巨擘大能才有接觸修行的,自己能有機緣和毅力煉成,豈非證了他的求道之心。
“師兄!”
在玄壇真人身后,閃出個嬌俏身影,正是那江紅瓊。
許久不見,此女多了些鐵血英氣,眉眼深邃了些,更能藏住事情,但是沒有掩去那一份靈動慧光。
“你這是”
“練功出了岔子,休養一段時間便好,聽說江師妹在嶺北建功不少。”
“是嶺西。”
江紅瓊糾正道。
“咳咳.”
季明尷尬的咳嗽兩聲,惹得江紅瓊遞來一壺靈玉水露,季明接過就喝,全無客套,道:“等著,待師兄去上府述職后,再同江師妹好好聚聚。”
“師兄小心一點好,山上有人欲對你不利。”
江紅瓊說道。
“無妨,有道君坐鎮,輪不到他人造次。”
季明輕松說道。
“好了,快隨我去祖堂。”玄壇真人將女兒江紅瓊掃撥到一邊,將季明帶到祖堂前。
未至祖堂,玄壇真人給季明塞來兩樣東西,一樣是玄壇的密功手札,正是那法術·羅天星宿散手的修行手札,第二樣是一張折疊的黃符。
見季明神情微愣,沒有第一時間伸手來接,玄壇真人笑道:“你小子不是一直要我這手法術的手札,想要觸類旁通,將其中法術道理融入你的一氣大擒拿手中嗎?!
怎么,真的給你,你反而不敢來拿了。”
“長者賜,有何不敢。”
季明接過那本手札,沒去接那折疊的符紙。
“手札中已隱去密功練法,只有我在此術中的道理感悟,你不用怕欠我太大人情。
說起來,這本手札還是紅瓊抄錄,可惜你們兩個有緣無份。她是個外柔內剛的性子,不然同羅姬玩不到一塊,如今她既知道你一心求道,便不會再有其它念想。”
玄壇真人絮絮叨叨的說著,言語中飽含著父愛的厚重。
季明沒有回應,也不知如何回應,心向大道,注定舍些什么,可腦海中又閃過桃花仙子的影子。
年紀越長,越會權衡,也越會剖析自己。
他知道自己對桃花仙子的神往,更多是對她身上那種縹緲仙意的難舍難忘。
至于心中情愫,時而有,時而又無,偶爾在月下坐忘,形單影只,孤寂叢生,他會想起仙山對飲之時,也會想起同素素論道閑談之景。
季明對于感情,只秉承一點,不執著,而無得失。
祖堂前,玄壇真人將那一張符紙交給季明,語重心長的道:“這是道君托我給你的,此次述職,亦是論責,你若明白符中意,便可入內。
若是不明白,自還回此符,可自回嶺南,回鶴觀,一應如舊。”
季明拿過符紙,在祖師堂階上,兩個力士托天坐像的眼前,將那折疊的符紙一點點打開,而他身旁的玄壇真人也是急忙回避了去。
“定!”
季明看向符紙,其中只寫了個大大的定字。
“不錯,正是定。”
“道君。”
季明左右張望起來,下一秒聲音再度從心中回響。
“不必張望,我已元神出游,如今正在海外仙島太華夫人處做客,沒有多余時間同你說話,且聽我言。”
“是。”
季明心中回道。
“此次遣你回山,乃我上府法外別傳的一位師弟于其中運作所至。
這位師弟的道號為「百草子」,已是金丹圓滿之境,同你一般乃是天上延壽宮中的曹吏。”
聽到道君這開門見山的語氣,季明心中拿捏不準,他確實挖掘到了上府同匡山杏林一脈的特殊關系,這段關系可追溯到太平山源祖柏和。
季明知道柏和祖師在成為蒼天親傳前,曾在當時號稱「杏林圣手」的岑洞子下學道,這事情當時的道民考核還曾考過,可謂是記憶猶新。
匡山杏林一脈便是岑洞子成仙后在凡間留有一子,其子所立的法統。
后來太平祖師干雄正式建立太平山,山上同杏林一脈的這層關系便順理成章的搭了起來。
此后千萬年中,杏林一脈因是父傳子承的子孫廟,血脈常有凋零,上府也會選派弟子過去,入杏林一脈,以繼香火,如今杏林一脈的掌教,就是數百年前從上府選去的,乃陸道君之師叔。
而所謂的百草子,便是這一位道君師叔的親子。
幾代太平真君都能在陸道君這一脈師徒之間傳承,離不開匡山杏林的大力支持,
按照約定俗成的慣例,匡山杏林一脈一直鼎力支持著張霄元,誰承想陸道君要立千古之業,再造太平山,革新山門,順帶手要將自己也給革了。
待匡山杏林一脈發現陸道君的理念,其早已成勢,有親手扶持的天河峰,更有甲峰鎮虎翁死心效力,祖師們也是持默許態度,以觀成效。
杏林一脈能做的,也只有繼續為張霄元保駕護航,只要張霄元足夠優秀,力壓群雄,那陸道君再怎么革新,也只是他這一代的事業了。
可惜,時局多變,一場二次斗法令山上道子個個冒尖。
其中幾個直接對張霄元構成威脅,尤其是他季明在其中一騎絕塵,亮眼的功績看得杏林一脈不能繼續穩坐匡山。
請:m.llskw
相關推薦:、、、、、、、、、、
如果您是相關電子書的版權方或作者,請發郵件,我們會盡快處理您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