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貴嬌

第五百六二章 去吧

正月十六,冊后大典。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卓氏門著勛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后庭,譽重椒闈,德光蘭掖。芳流彤史,母儀用式于家邦。秉令范以承庥,錫鴻名而正位。咨爾卓氏四女,乃鎮國將軍卓順武之孫女,通議大夫卓子華之女,系出高閎,祥鐘戚里。宮壺之內,恒自飭躬;夙著懿稱,宜膺茂典。茲仰遵慈諭,命以冊寶,封淑端皇后。

爾其祗承景命,善保厥躬。化被蘩蘋,益表徽音之嗣。榮昭璽紱,永期繁祉之綏。

欽此。

普天同慶。

淑端皇后冊立不久,便以八字不合,廢了長平公主和卓夷旭的婚約。困囿于公主府的長平公主趙映雪自縊。

沒死成。

被淳耳先生救活了過來。淑皇后聽聞此事,悲痛萬分,傳旨長平公主與承鳳殿中,長談許久。等長平公主出宮后,將她指給了即將調任山西知州的一位京官的嫡二子。

而后便由皇上親自指婚昭陽公主與卓家嫡長子卓夷旭為婚。

次年四月,南商終定。皇上封二皇子趙谷翊為康王,賜晉川之地。京城完婚后,便去了晉川。

康王和卓夷萍的婚禮,卓夷葭沒有去。不過她送去了一個手爐,她讓千金閨做的。極好看。當做是給趙谷翊的新婚禮物。

五月,皇上查辦前戶部尚姜國子和南商首富何家。一因養兵謀逆,一因私吞煤礦。

六月初六,淑后臨盆,得一麟兒,普天同慶,皇上大赦天下。

小皇子由皇上親自取名,寧。

九月初,承鳳殿。

清晨,卓夷葭坐在殿里頭,靠著軟墊,看著兵。不是轉頭看向殿外的飛鳥與藍天。

時光尚好,外頭鳥兒輕歌曼舞。奶娘在旁邊給孩子喂著奶。

趙鳳曜下朝后,便直接來了承鳳殿里頭。

承鳳殿里頭的人早已習慣,紛紛跪了一地。

卓夷葭手里正拿著兵,轉頭看著窗柩外的薄云和藍天。

聽到動靜,她轉過頭,看向走進來的趙鳳曜。放下手里的兵,,起身行禮:“臣妾參見皇上。”

趙鳳曜徑直走到卓夷葭旁邊,將她扶起來:“說了多少次不用給我行禮。”

卓夷葭順著趙鳳曜的攙扶起了身,她淺笑著回道:“還是那句話,禮不可廢。”

趙鳳曜嘆了口氣,而后牽著卓夷葭,走到奶娘旁邊,伸手摸了娘懷里的小奶娃:“寧兒今日哭過沒有?”

“今兒安靜的很。”旁邊的卓夷葭看著奶娘懷里粉雕玉琢的奶娃兒,眼中滿是柔情。

趙鳳曜一邊接過奶娘懷里的孩子,一邊道:“你昨兒個夜里說今日下朝后有事跟我講,什么事?”

卓夷葭看著趙鳳曜懷里的寧兒,伸出手指,笑著逗了逗,才道:“想了想,又沒什么事兒好講了。”

趙鳳曜沒有應聲,他只是轉頭,看向殿中的眾人:“你們先下去吧。”

“是。”宮人們魚貫而出。

一時之間,偌大的承鳳殿變得安靜起來。

趙鳳曜走到軟塌上坐下,低頭,看著懷里的寧兒,而后抬眼看著卓夷葭,輕聲道:“你沒事兒跟我講,將好我有事兒跟你講。”

“嗯?什么事兒?”卓夷葭抬頭,看著趙鳳曜。

“南商初定,我還有許多事兒要處理,可是地方官員當政大多伸手不及,所以想著讓你出去替我微服私訪。”趙鳳曜邊漫不經心的說著,邊低頭逗著懷里的孩兒。

逗過,他才抬頭,看向卓夷葭:“將好,你也可以出去到處走走。免得終日囿在這深宮,都快忘了一開始你想做的事兒。”

卓夷葭定定的看著趙鳳曜,而后斂著眉,又看向他懷里的寧兒。

趙鳳曜懷里的寧兒看著卓夷葭咯咯咯的笑著,口水流到嘴角,眼睛彎彎。伸出手就要卓夷葭抱。

卓夷葭接過寧兒,笑著搖搖頭:“沒什么好走的了。我走了,后宮怎么辦。”

“你就是我的后宮,你在哪里,朕的后宮就在哪里。沒什么需要辦的事兒了。”趙鳳曜看著卓夷葭,伸出手替她撩了撩耳發。

“那兒子呢?我走了誰養。”卓夷葭抬頭,嗔怪的看了他一眼。

“不是有兒子我才不敢放你走呢。”趙鳳曜看著卓夷葭說道。說罷,俯身將她抱著:“怕你走了就不回來了。”

卓夷葭笑了笑,沒有說話。

“馬車我已經備好了,知畫跟青玲我都交代了。她們陪你上路。我安排了人,跟你一道兒去。”趙鳳曜絮絮叨叨的說著,說著說著,聲音便小了起來。

而后輕輕一嘆。

“你一定要回來呀。”

卓夷葭看著他笑了笑,沒講話,只是伸起食指戳了戳他的額頭:“一天就知道胡思亂想。”

說著,卓夷葭轉頭,看了看窗柩外的薄云:“卓大哥回北地駐守了,北地我不用去,就去各地查政私訪。青玲呢,人家有家有子的,也不能帶。你安排的人我也不帶。就我跟知畫兩個上路就行。”

“不行,那你要是發生了什么事兒,可怎么辦?”趙鳳曜皺眉,搖頭道。

“你忘了我的身手?”卓夷葭看著趙鳳曜,白了一眼:“就我跟知畫兩人,外加一把伏羲琴。答應我就去,不答應我就呆在宮里。”

趙鳳曜抿著嘴,看著卓夷葭,好一會兒,又是一嘆,將她抱著:“妥協妥協。”

卓夷葭‘噗嗤’一笑,將頭放在趙鳳曜的肩膀。目光落在懷里手舞足蹈的兒子身上。

淑端皇后離開皇宮的時候,正是開春。恰遇好春光。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知畫和她坐在馬車上,由北笙架著馬,向遠方走去。

出了深宮,一直壓在卓夷葭心上的沉重,驟然消失。她坐在馬車中,撩開車窗的簾子,看著外頭天高地闊,白云悠悠。

馬車駛向遠方,直到消失在京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