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之烽火歲月

第355章 荔北戰役之李勇的建議

第355章荔北戰役之李勇的建議

西北野戰軍為了配合其他野戰軍在全國戰場上的大反攻,準備在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向在關中平原以東,大荔縣城一帶布防的國民黨部隊發起攻擊,用主動的出擊動作來使國民黨胡宗南的兵團主力無法脫身,進而達到配合全國其他戰場作戰的目的。()

在二縱隊召開的戰前會議上,王司令員有些習慣性地問獨立旅旅長李勇對戰役計劃有什么意見。

這也是二縱隊開會時的老習慣了,王司令員非常喜歡這個年輕的思想很有前瞻性的指揮員,所以有事沒事的時候都愛問上幾句,李勇所指揮的獨立旅是王司令員手下的一張王牌,這樣的指揮員當然要被上級首長所看重。

李勇心里連著轉了幾個來回,怎么說?說是不說?做為一個過來人,李勇對這次戰役的過程與結果都很清楚,在我軍歷史上,荔北戰役并沒有象野戰軍計劃的那樣順利的把被包圍的敵人殲滅,而是打成了野司首長們不愿意看到的擊潰戰,應該說戰役企圖只實現了當初制定時候的一半。

在這期間野戰軍司令部還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危險,連彭老總和野司的各位首長都到了極度危險的境地,好在最后只是有驚無險,這是在戰役開始前后所沒有想到的。

怎么才能把自己所能掌握的一點情況委婉地說出來或者叫反應出來就是李勇現下所要考慮的問題。

什么都不說肯定是李勇所不情愿的,也對不起自己這個過來人的身份,說出來又怕自己這個小角色被上級首長反感,彭老總和野司的各位首長都是久經戰火考驗的老革命,戰斗經驗極為豐富,對這些人物制定的作戰計劃有意見是一個有些敏感的話題。

想了有一會的李勇還是站了起來,不論個人被上級怎么理解,該說的一定要說,在涉及到怎么能消滅敵人保護自己的問題的時候,老一代的人是很寬容大度的,應該不會給自己難堪,把現代人的思想放在老一代人身上并不合適。

想通了這一點的李勇心理上再沒有了什么顧慮,該說就說,說出來心里也好受,至于上級怎么安排就是不是他所能決定的:“司令員,我對野司的作戰計劃沒什么意見,只是有一點擔心。”

聽李勇說對戰役計劃有一點擔心,王司令員心里呼閃一下,因為王司令員很清楚李勇的為人,沒有一定的把握和判斷是不會這么說話的,這家伙別看年齡不大,有時候看問題很準,幾次大戰役前他的判斷都很準確,這才有了王司令員經常喊他起來說話的原因:“有什么擔心的?都說出來,不許藏著掖著的,說錯了也沒人怪你。”

“司令員,主動出擊把胡宗南的主力牽制在陜北戰場這沒有錯,也是當前我們野戰軍最主要的任務,但是我個人認為,我們的胃口大了一些。”

李勇說到這里的時候,王司令員鼓勵道:“沒什么,說下去,對野司的計劃提建議是再好不過的事,別有顧慮。”

李勇:我們野戰軍在前一次戰役中是以消滅敵人一個師為作戰目標,經過野戰軍全體指戰員的努力我們達到了目的,全殲了國民黨的整編三十六師,我認為戰役最為關鍵的部分有兩點。

第一,國民黨的整編三十六師是在沙家店被消滅以后重新組建的,人員和戰斗力都不怎么樣,空有其名而已,而我們二縱隊卻兵強馬壯,武器和彈藥都很充足,用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消滅三十六師在清理之中。

第二,野戰軍為了給我們縱隊創造機會,使用了全部主力對敵人的主力兵團進行牽制,致使國民黨的增援部隊沒有到位,或者說干脆就沒有什么增援兵力,我們縱隊才一點后顧之憂也沒有地全力出擊,以上兩點才是戰役取得勝利的關鍵。

李勇說到這里的時候,不但是王司令員,連縱隊來開會的旅團干部也是頻頻點頭,這些人并沒有因為上次戰役打得很好而有什么驕傲自滿的情緒,沒有兄弟部隊的全力配合二縱隊就不可能這么順當的消滅三十六師,勝利是全體野戰軍戰士們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是大家的共識。

看到大家都支持自己的觀點,李勇說下去的信心又足了一些:我們野戰軍雖然休整了一段時間,又補充了一些俘虜和大量的華北子弟兵,武器裝備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與敵人相比力量還是處在弱勢地位,在一次戰役中消滅敵人兩個師是有困難的,國民黨的十七師和三十六師一樣,是在被消滅之后又組建的(延安戰役國民黨十七師被消滅,現在的十七師是重新組建的),戰斗力不高。

但國民黨整編三十八師的實力卻很完整,人員滿編(兩萬五千多人),武器彈藥精良,對付這樣的部隊有可能出現預料不到的困難,因此我認為,戰斗打響后,我們二縱隊和一縱隊合圍十七師沒有什么問題,我們兩個縱隊加起來人員近六萬,對付一個只有一萬幾千人的國民黨十七師,兵力達到四比一,吃掉它應該不費什么勁,可是三、四兩個縱隊合圍國民黨三十八師卻不太容易。

從表面上看,三、四兩縱隊人員超過五萬,是國民黨三十八師的兩倍,但國民黨三十八師打的是防御戰,陣地防御戰是國民黨軍隊的強項,我們的優勢是運動野戰,用自己之短擊敵之長,二比一的兵力也并沒有占到多大優勢,短時間里很難全殲,一旦和敵人糾纏上就麻煩了,我們野戰軍負責對敵人大兵團主力進行牽制的只有一個六縱隊,如果六縱隊頂不住敵人主力的攻擊就會讓部隊陷入很危險和被動的局面。

因此這一次戰役我們野戰軍有兩個難點,第一個難點是,三、四兩個縱隊是否能迅速解決國民黨的三十八師,如果能迅速解決,我們的一切擔心都是沒有必要和多余的,戰斗結束以后部隊快速撤下去就可以了,如果不能快速結束戰斗,到時候就要看我們六縱隊的表現了。

第二個難點在于六縱隊是否能頂住敵人的進攻,國民黨的指揮雖然很僵化,但前線指揮員并不都是傻子,兩個師被包圍不可能不救援,一但敵人的主力撲過來我們只有靠六縱隊了,六縱隊只有兩萬多人,用兩萬多人的六縱隊去迎擊十幾萬撲過來的國民黨兵團主力是讓人十分頭疼的,能不能頂的住,能頂住多長時間?

李勇說到這里的時候,整個二縱隊的會議室里議論聲一片,老二團的趙團長拍了一下李勇的肩膀:“大勇啊,你小子每次都給我們弄出個驚喜來,不過說的確實有道理,我們的牽制兵力是太少了點,我估計野司的首長們是想用雷霆一擊的辦法快速解決戰斗,要不也不會把手里的兵力全派出去,只留了一個六縱隊。”

王司令員和身邊的幾個首長互相看了看,目光里的意思都很明顯,這個小旅長是越來越讓人看不透了,分析問題頭頭是道,心志成熟的很不象是二十歲的年輕人,不過也不是什么壞事,越厲害越好。

看著熱氣騰騰的會議室,王司令員把手按在桌子上:“同志們,李勇的意見我會報告給野司的各位首長們,如果大家都同意就算是我們二縱隊集體的意見,不過戰斗明天晚上就要打響了,既然上級已經決定了我們就要堅決去執行,大家回去以后抓緊掌握部隊,作好戰斗準備,明天晚上準時打響。”

夜,漆黑一片,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厚厚的云層在天空堆積著,一陣陣的秋風刮過來帶著蕭瑟的寒意,影影綽綽的人馬在山溝里在樹林旁摸索著行走著,大隊人馬看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只是從戰士簡短的口令聲和身上武器磕碰的細小聲音以及戰馬的響鼻里判斷出這是一支正在夜晚行軍的大部隊。

執行穿chā任務的正是西北野戰軍的主力,大名鼎鼎的二縱隊,夜晚的能見度很差,但卻是全縱隊幾萬人馬最好的掩護。

走在全縱隊最前面負責帶路的是一個排的戰士,幾十個機靈的戰士在他們營長的帶領下,邊辨認地形地物邊帶著大隊人馬前進。

在二縱隊的戰前準備會議結束的時候,王司令員找到李勇和王成德,把獨立旅的一個偵察排借了過來,讓他們為全軍帶路,李勇借出來當然的當然是全旅最好的偵察兵,寧二子的偵察一排。

這一個排的戰士由他們營長張勁松親自帶領,沿著前幾天偵察過的地形和道路在大部隊的前面搜索前進。

沒有月亮和星星的夜晚辨認方向和位置是很困難的,雖然走過一次再走也很容易迷路,好在張勁松和他偵察兵們都受過專業訓練,枯樹,石頭,土堆,河流,樹木和雜草的長勢以及它們朝陽的位子都是他們辨明方向的參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