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之烽火歲月

第802章 神奇的旅長

李勇和他的戰士們經過數天的鐵路運輸,這一天夜晚來到了進出東北的咽喉要道山海關.

忙完了防寒準備的李大旅長在戰士們期待的目光下只好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他所知道的山海關.

山海關古稱榆關,后改名山海關,關城不大,中間為鐘鼓樓,四面城墻有四個門,南門叫望洋門站在城門能看到大海,北門叫威遠門威懾北方的游牧民族,東門叫震東門震懾東北的外敵,西門叫迎恩門面向北臼城方向.

山海關當地居民還有一個計算關內和關外距離的簡單算法叫"里七外八"意思是山海關距離北京是七百華里,距離沈陽是八百華里,后來經過考證,這個說法基本正確.

列車停靠了將近一個小時,在加水加煤和檢修以后又出發了,出了山海關就算是東北了,而東北的氣候和關內是截然不同的.

沒出山海關都叫關里,出了山海關就是關外,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叫法,讓戰士們大吃一驚的是,沒出山海關的時候是感覺氣溫下降,而一出了山海關則是滿地的雪白一片.

東北下雪了,白天氣溫在零度以下,夜晚降到零下十幾度.

大家都知道東北冷,下雪什么的都可以理解,讓人不能理解的是,為什么只隔一個城墻,關外下雪關里卻沒有,這是什么原因.

當地人也解釋不了,反正就是這么奇怪,老百姓說是老天爺安排的,關里和關外好象是兩個世界,不但氣候有差異,就連人的性格也有區別.包括說話的口音,飲食習慣和思考問題的方式等等.

一出山海關,距離沈陽就只有四百多公里,按現在的行車速度.不到十個小時就能到達.時間看似不長但滋味卻很難受,大家終于知道了李勇為什么要多準備防寒裝備的原因了.

棉衣早就換上了.平板車上的戰士們貓在卡車的車廂里,把厚實的蓬布全都放了下來,遮擋火車運行時從縫隙里鉆進來的寒風.

北風夾帶著雪粒子從所有能鉆進來的孔洞向車里滲透,從眼睛都看不到的縫隙里刮進來.戰士們低聲咒罵著,這該死的雪,怎么感覺象是無孔不入一樣.

這時候客車里則是另一個景象,具有獨立取暖裝置的燃煤鍋爐點火,腳下的暖氣管道都是燙手的,車廂里的溫度也保持在二十度左右.

車廂里能放下六十多個戰士,也就是說.警衛連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員可以不挨凍,其余的就只有在外面和寒風抗衡了.

在客車里的是警衛一排,排長三牛嘀咕著,這大雪天可真夠戧.二,三排的同志們算是遭罪了.

遭罪也只好是硬挺了,運行中的火車讓他們想輪換進來暖和一下的可能都沒有,李勇用步話機告訴和戰士們在一起的二排長小成和三排長寧二子,實在不行就讓戰士們站起來活動活動,別老坐在一個地方不動.

兩個排長則是請旅長放心,沒什么了不起的,這點冷都挺不過去還叫什么部隊,還叫什么西北王牌,比這更艱苦的環境不知道經受了多少次,現在只是小意思而已.

李勇想想也是,現在是十二月份,東北最為寒冷的季節是一,二月份,也就是說,還沒到最冷的時候,溫度也不算太低,在有準備的情況下應該不會出什么大問題.

列車經過一夜是運行,第二天上午十點左右順利到達了東北最大的城市——沈陽.

沈陽是東北最大的城市,古名曾經叫過奉天,盛京等等,也是東三省的政治,經濟,文化與交通中心,后世建有東北地區最大的鐵路樞紐和民用航空港,也是當時對朝鮮前線進行各種物資支援的集散地.

終于有人負責接待他們了,大型軍供站把李勇和戰士們從車上全部接了下來,還準備了大量的熱食和熱水,就連洗澡的熱水都準備好了.

在一點取暖裝置都沒有的火車上凍了十多個小時,這時候泡在熱水里的感覺說不出來是多舒服,爽啊,爽的大家都直哼哼,現在才知道什么叫泡熱水澡了.

來了一大堆接待的工作人員,負責人告訴李勇,他們要在沈陽休整一天,除了吃飯,睡覺,休息以外還要更換服裝,要把服裝的樣式換成志愿軍的衣服,也就是和朝鮮人民軍樣式差不多的軍裝.

軍供站的效率就是快,補給二百多人的部隊對他們來說只是小意思,戰士們也終于見識到了什么叫堆積如山的物資和彈藥了,用戰士們的口氣來說就是,那家伙,長這么大還從來沒看見過這么多的物資.

西北野戰軍是幾大野戰軍里最窮的一個,戰士們平時都苦慣了,看見太多的物資確實象劉姥姥進了大觀圓一樣.

沈陽要負責在朝鮮的幾十萬部隊的吃喝拉撒,物資當然要多,李勇明白,這些物資看著不少,但是和美軍是沒法比的,人家美國人的物資補給才是真正的大戶人家,是真正的地主老財.

吃飽喝足了,又泡了一個熱水澡,睡醒后還換上了一身新軍裝,戰士們的精神頭馬上就來了,在軍供站里嘻嘻哈哈的打鬧著.

幾個接待的負責人知道這支小部隊有特殊使命,.[,!]一切事宜都可最好的的來,站長還向李勇介紹,部隊要在第二天的中午發車,經過幾個小時的運行后,在傍晚的時候到達中朝邊境城市安東,然后再乘夜色過江.

李勇告訴負責人,彈藥補給就算了,他們來的時候沿途也沒有發生戰斗,但食品最好能給補充一些.

負責人則是告訴李勇,這不算什么,東西有的是,就看他們是不是能搬走,只要能搬走就隨便拿,要多少給多少.

站長的回答很是讓李勇懷疑,還有食品隨便拿的都說東北富裕,但也沒富裕到這個程度上吧.

看出了他的懷疑,站長笑嘻嘻的解釋,咱們每天都要向朝鮮發運大量物資,可是這些物資能有一半落到前線部隊戰士們的手中就不錯了,大部分都要在途中被美國人的飛機給炸掉,知道他們是上前線的部隊,自己能隨身攜帶不是省得再補給了嗎.

李勇想想也是,站長說的話不無道理,他們這二百多人只要到朝鮮,所有的后勤保障都要由后方提供,還不如出發的時候多給他們帶點,只要他們能拿的動.

又是一夜的猛睡,天亮的時候大家的精神頭都養的很足,戰士們也對出發去朝鮮充滿了期待.

中午飯后開始登車,然后在工作人員注視的目光下火車緩緩開動,漸漸的越跑越快,沈陽市區林立的高大煙筒又讓警衛連的戰士們震驚了一次,李勇告訴大家,東北被稱為中國的萊因工業區,而沈陽更是東北的中心城市,是以重工業為基礎的城市,高大的煙筒是必不可少的,沿途還能看見別的城市,也大部分都是以重工業為基礎的城市.

沈陽到安東的距離是三百多公里,和日喀則到拉薩的距離差不多,可是交通運輸條件就差遠了,東北鐵路網很早以前就已經全線貫通,去前線的部隊和物資基本上是靠鐵路運輸.

從沈陽出發一個多小時以后又看到了一個城市,站名寫的是本溪,沿著鐵路邊上的就是本溪鋼鐵廠,龐大的場區規模讓戰士們目不暇接,老天爺,還有這么大的工廠這得用多少人在里面做工

這樣的問題還是得李大旅長告訴大家,因為別人根本就不知道,文化人李佳也不行.

李勇告訴大家,本溪鋼鐵廠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工廠的規模很大,工人的總數達到了十萬人.

十萬人在一個廠子里做工包括李佳在內,戰士們全都傻了,從大西北偏僻農村出來的戰士們想象不出十萬人在一個工廠里干活是什么概念,怎么想也想不出來.

李勇接下來告訴大家,這還不算什么,本溪鋼鐵廠還不是最大的,他們沿途還能看見更大的工廠,鞍山鋼鐵廠,而鞍山鋼鐵廠的工人總數更是達到了驚人的三十多萬,這真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

旅長李勇的神奇大家都知道,整個獨立旅就是由他一手組建的,所以對旅長的見多識廣也就見怪不怪了,而且還習慣于有問題就找旅長請教,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這樣,漂亮姑娘李佳就越來越覺得奇怪了.

李佳可不是農村出來的,不好糊弄,人家是念過很多年書的學生,是大城市人,在參加解放軍以前跟著國民黨三十六師走南闖北的,地方也沒少去,為什么連她都不知道的事情旅長卻能象開玩笑一樣信手拈來

不過,李佳可不象何翠花那樣肚子里藏不住東西,看到在給戰士們做介紹時李佳看過來的驚異目光,李大旅長只好是裝糊涂,反正我就是不說,你這丫頭也不是老子的上級首長,還能怎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