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之烽火歲月

第840章 戰前牛肉湯

五零年的冬天來的特別早,特別是朝鮮半島,蓋馬高原吹過來的寒風把大地變成了一片銀白,進入十二月份后氣溫急劇下降,到了月末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

零下二十多度,天寒地凍,滴水成冰,外出活動的人都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在冰雪地里摔跟頭,可就是在這樣的溫度里,一個不大的小房間卻是熱氣騰騰,志愿軍某部一個小分隊的臨時會議室里氣氛空氣高漲。

“旅長,我們炮班堅決要求跟隨部隊行動,我們保證不拉同志們的后腿。”

另一個聲音也同時響起來:“我們機槍班也是一樣,堅決跟隨部隊行動。”

說話的兩個人分別是重機槍班和小炮班的班長。

李勇的小分隊在戰前的準備會議上遇到了一點問題,那就是炮兵班和重機槍班是否跟隨部隊一起行動。

與以前的行動不同的是,接下來小分隊要執行的長是距離的穿插任務,沒有道路,沒有汽車,更沒有當地老百姓的支持,所有的武器裝備都要戰士們負重前進,常言道,路遠無輕載,抗著重機槍和小炮行軍可不是件輕松事。

小炮和重機槍是小分隊最重要的支援火力,也是目前小分隊的當家寶貝,可是他們的重量也是讓人極為頭疼的一個問題。

小分隊裝備的重機槍是清一色的馬克沁水冷式,這種型號的重機槍有火力兇猛連續性好的優點,可是它的自重也要比別的型號的機槍重的多。空槍重超過了五十公斤,更何況還有大量的彈藥需要攜帶。

小炮班的情況也是一樣。炮盤、炮架和炮身都要分開攜帶,以前不論是獨立旅還是在小分隊。都有大量的汽車供他們使用,這次不同了,不但汽車沒有,連象樣的道路都沒有,小分隊要在山林里穿插行動,所有的重量都要壓在戰士們的肩膀上,兩個重火力班能不能跟上部隊前進的速度就是一個大問題了。

兩個火力班的班長知道李勇擔心什么,知道首長怕他們在穿插的道路上抗不住,一個班長站起來發言:“旅長。我是個老兵,我們班的戰士也大都是咱們老西北野戰軍的老兵,咱以前過慣了苦日子,靠是就是用雙腳行軍打天下,走路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在這里表個態,如果我們班跟不上部隊行軍,首長槍斃了我。”

兩個班長是頭一次和旅長在一起開會,班長的態度是是堅決的。

士氣可鼓不可瀉。李勇想了想,他覺得應該對自己的兵有信心,挑選出來的小分隊戰士都是身體條件最好的,都是打過游擊的老戰士。長途奔襲不是新鮮事,旅的體能訓練又是日常的一個科目,為的就是不讓部隊對汽車產生依賴思想。相信他們能夠完成任務。

會議最后確定了小分隊全員出動,佩帶所有武器裝備。還要盡量多帶一些五公斤的包以備不時之需,當然了。所有的一切都要靠戰士們自己負重攜帶。

臨出發前李勇還讓部隊帶上了一部分繳獲的m1大八粒步槍,來彌補小分隊遠射火力不足的缺點,幾個連長和排長對李勇這個決定有點疑問,連長李玉明悄悄的問了句:“旅長,美國人的槍是不錯,可是彈藥無法補給,我看還不如裝備點三八大蓋。”

小分隊幾乎人手一支是美式湯姆式,湯姆式的火力很好,可是精度和射程實在是有限,為了對付突發情況,在李勇的命令下一部分戰士換上了美式m1步槍,對于彈藥補給問題李勇到是很看的開,大戰役打到后頭,就算是志愿軍拿著自己的武器也還是一樣補給不到位,也一樣缺糧少彈,既然用誰家的槍都擔心彈藥問題,還不如用敵人的武器,好歹美國佬的m1步槍要比小鬼子大三八大蓋強太多了。

二百多人的小分隊,在總部首長的直接干預下全部換上了大韓民隊的制服,當然了,李勇自己就是總部首長,還是管后勤的首長,弄點繳獲過來的敵人服裝還是很輕松的。

大戰開始的時間一天天臨近,志愿軍的大部隊在不斷的向前線隱蔽集結,按照彭老總的部署,李勇的小分隊要跟隨三十九軍的部隊一起突破敵人防線,落實到具體的突擊部隊是三十九軍一一六師的三四六團。

三四六團是三十九軍的主力團,下屬的每一個步兵營人員都超過八百人,算上直屬隊,團總兵力有四千多人,是東北野戰軍里戰斗力極為強悍的野戰步兵團之一,也是解放軍的老骨頭部隊。

今天一大早,團長吳寶光就來到了他設置在最前沿的指揮所,一個最靠前的前沿指揮所,離岸邊只有幾百米的距離,在天氣好的時候不用望遠鏡就能把對手的情況看的清清楚楚。

靠前指揮是解放軍一貫的老傳統,為了隱蔽接敵,也為了能縮短攻擊距離,當然了,也是為了能最為有效的防空,一一六師在攻擊出發地域上利用丘陵、山包、小河溝、灌木叢和自然雨裂溝,構筑了幾百個隱蔽所和幾十個營團級別的指揮所,加上交通壕,傷員包扎所,彈藥儲存庫,炮兵發射掩體等等,把前沿從幾百米到幾千米的地段全部挖空了。

工程量實在是有點大,好在解放軍的部隊有挖洞挖壕的老經驗,經過數日晝夜不停的努力所有的一切進展順利,隔開一條江的對岸絲毫也沒察覺到志愿軍的動靜。

最近幾天吳寶光團長的日子過的實在是不怎么樣,各種各樣的是事情把他這個團長忙的腳打后腦勺子。

眼看著就要進入攻擊陣地了,可是部隊的糧食還沒有完全補給到位,戰士們的干糧袋還是癟癟的,包括他自己也是如此,警衛員只是給他準備了幾包上次戰役繳獲的敵人餅干。

幾包餅干能管什么用,兩天不到就能嚼光,為此,吳寶光把警衛員小陳罵的要死,其實他自己也知道,這事情不能怪警衛員,后方的補給送不上來,你能讓小陳想出什么辦法來,如果是在國內作戰就好了,隨便找下當地的老鄉和政府就能解決問題,可是現在咱部隊是在朝鮮,還是三八線附近,這一帶是韓國和朝鮮兩國的交界處,八方勢力錯綜復雜,朝鮮人、韓國人、美國人、中國人,還有蘇聯人和其他一些國家的人,軍隊的服裝和說話的口音五花八門,當地老百姓看的眼花繚亂對誰都不認可,總不能讓小陳去搶吧。

吳寶光為了糧食的事情愁的腦袋疼,這可如何是好,要知道,一但戰斗打響就是幾十上百公里的連續作戰,肚子里連點糧食都沒有還讓部隊怎么去打仗,該死的糧食。

就在吳團長一籌莫展的時候有好消息來了,說是總部新來了一個管后勤的首長,這個管后勤的首長想了很多辦法,在戰役開始前弄來了一批炒面,還正在向前面運送。

什么是炒面!是用百分之七十的小麥粉加上百分之三十的高粱或者大豆粉,再加上百分之零點五的食鹽組成,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戰爭中發明的第一代野戰口糧。

沒有吃過的人可能永遠理解不了,吃過的人認為炒面嗎,開始的幾天吃的時候還行,可是如果一旦受潮再發霉就完蛋了,好說怪話的戰士們認為,把發霉的炒面掛在樹上,美國人的飛機看見了都不炸,當然了,這都是玩笑話,前進中的的大部隊,能有炒面吃就不錯了。

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終于把糧食盼來了,后勤部門在夜晚悄悄的把一大批糧食送了上來,是以炒面為主的糧食,意外的是除了炒面以外還有一部分煮熟的牛肉,是用辣椒熬湯煮的,后勤部門把連牛肉在內的湯湯水水都給弄過來了,說是讓戰士們邊吃牛肉邊喝辣椒湯,還說這是總部首長的意見,可以讓部隊防寒。

牛肉?這可真是好東西呀,出國這么長時間了,戰士們的肚子里根本就沒有油花了,能在大戰前吃到牛肉簡直是讓人不知道說什么好,簡直他娘的比過年都好。

吳寶光團長被感動的差點哭出來,零下幾十度的低溫,為了不讓敵人發現部隊蹤跡,生火是絕對要禁止的,戰士們窩在工事里,啃著涼冰冰的干糧,渴了往嘴里塞把雪或者把工事邊上的冰棱子敲下來添一添,戰斗還沒打響就已經有生病減員了,這也就是四野的部隊,戰士們大部分都是東北人,體質都很耐寒,換上南方的部隊吳團長不敢想會有什么事情發生。

辣椒牛肉湯來的太及時了,及時到能直接影響戰斗力,如果每天都能讓部隊吃上一頓辣椒牛肉湯,肚子里有熱乎乎的牛肉和辣椒墊底,老子就能一口氣的沖過去把敵人砸個稀把爛,吳團長邊喝湯邊胡亂想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