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之烽火歲月

第846章 勇敢永遠是第一條

醞釀了好久的第三次戰役終于開始了,志愿軍拿出了最近一段時間內積累起來的全部炮彈,對臨津江對岸的敵人陣地猛轟。,

幾百門大口徑的重炮同時齊射,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整個天就打紅了,炮擊發出來的隆隆聲把人的耳膜震得嗡嗡響。

聯合國軍陣地上,所有的人都在防炮,都在尋找炮火攻擊的死角,生怕下一秒鐘就被從天而降的炮彈炸死,志愿軍兇狠的炮擊把那些自認為有優勢火力的家伙炸的橫尸遍野。

這是志愿軍入朝以后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炮兵,所以作為對手的聯合國軍很不適應,有一部分被炸得腦袋糊涂了的士兵正四處亂跑,邊跑邊呀呀呀的胡亂吼叫什么,仿佛下一刻就要有一顆炮彈落在自己的腦袋上,然后轟的一聲爆炸,把所有的一切都炸的粉身碎骨。

就在這樣的環境里,三四六團的老戰士張財書帶著他的排雷小組從坑道里沖了出去,并且一頭扎進了雷區。

這才是最玩命的活計,排雷?話好說可是活不好干,一個不小心別說什么排雷了,連自己的小命都要搭進去。

排雷兵是一個技術和膽量都不能缺的兵種,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可是戰場環境惡化,想要精神集中太難了,在強烈的外部干擾下,手哆嗦一下就有可能把自己炸掉,而自己犧牲是小事,耽誤了團里的任務是才是大事情,所以能進排雷小組的戰士都是三四六團最好的戰士,也是心理素質最為穩定的戰士。都是張財書和團長吳寶光從幾千名戰士里挑選出來的。

借助炮彈爆炸發出來的閃光,張財書和排雷小組的戰士們在雷區里匍匐前進。邊向前爬行,邊用手中的探針一點一點開路。他們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為全團開辟出一條通路來,張財書知道,全團所有的干部戰士都在看著自己,幾千雙眼睛都在看著排雷小組的兵。

包括從總部來的一個特別小分隊在內,所有三四六團的官兵都在緊張的看著張財書和他的排雷小組,距離并不太遠,江對岸炮彈爆炸的閃光讓張財書和他的戰士們身影時隱時現。

時間是什么?時間就是生命,三四六團的排雷小組又一次在戰場上解釋了這個道理,張財書對他要排除的地雷很有信心。參軍十個年頭了,什么樣的地雷張財書沒見過!中國、美國、德國,還有日本產的地雷,還不都是讓老子給排除了,這個雷場是敵人在撤退的時候倉促布置的,布雷的手法并不高明,把地雷清理干凈的難度不大。

解放前的中國國防工業力量薄弱,在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武器裝備是外國貨色,因為戰爭的急迫需要。也使得當時的國民政府饑不擇食,只要是武器就成,只要能打仗就買,這就造成了進口的混亂無序。以至于部隊里的武器五花八門,口徑品種也是亂七八糟,不過。這樣也有一個好處,以窮出名的解放軍在繳獲了形形色色的武器裝備后也讓自己的眼界大開。就以張財書這樣的老兵為例子,十年征戰下來幾乎見識了全世界所有的步兵輕武器裝備。地雷?用張財書的話來說就是,老子見過全世界所有的地雷,技術對張財書來說不是問題,問題最為關鍵的是時間,因為他只有二十分鐘。

快速向前,還要加快速度,張財書把起出來的地雷一顆顆拆除了引信然后再隨手仍到一旁。

五米,十米,二十米,張財書在幾千雙眼睛的注視下帶領他的排雷小組不斷向前,在我方強大炮火掩護下連續前進了幾十米。

不愧是久經戰場考驗的老戰士,張財書和他的兵手法嫻熟,被起出來的地雷隨處可見,在后方觀戰的李勇人暗自心驚,地雷的密度太大了,就這么幾十米的距離,排雷小組破壞的地雷已經數不勝數了。

小分隊和三四六團的戰士們一樣趴在坑道里看排雷小組的動作,看著那一顆顆黑糊糊被起出來的地雷,李玉明等人小聲在李勇耳朵邊嘀咕,這他娘的如果不排除就貿然沖鋒部隊的損失就太大了。

多虧三四六團有了張財書這樣的老戰士,這才讓李勇提出來的建議得以施行,否則即使有了好的戰術也無法落實,還是那句話,戰略戰術有千萬條,勇敢永遠是第一條。

前進了幾十米,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如果用這個速度一直干下去,二十分鐘突破一百米的雷區應該不是什么大問題,三四六團的戰士們紛紛興奮起來,因為只要排雷小組把雷區清理干凈,部隊在沖擊的時候就會減少很多傷亡,否則他們就只好用血肉之軀硬趟過去了,戰士們明白其中的道理。

但這只不過是戰士們的一個美好愿望而已,在戰場上怎么可能會有那么多的順利,不可能。

突然,一根亮閃閃的細鐵線出現在離張財書只有一丈多遠的地方,這是一根很細很細的鐵線,用鐵線形容不太恰當,應該是鋼絲,對,就是鋼絲。

如果不是炮彈爆炸發出來的亮光讓鐵線閃了一下就有可能忽略過去了,張財書順著鐵線走勢仔細觀察,戰場上憑空出來一條細鋼絲?肯定有問題。

果然,十幾米距離后面就是扭成一團的拌發雷,這些用鐵線連接起來的地雷左一團右一團的扭曲在一起,足足有好幾十顆雷被鋼絲連在了一起,黑黝黝的身體里蘊藏了巨大的能量。

這是一種專門防步兵的拌發雷,只要沖鋒的步兵有一個人觸發就會發生連鎖爆炸,對突擊部隊威脅極大,因為布雷的時間緊迫,撤退中的聯合國軍把這些地雷全部布置在地表上。

對付這樣的地雷一顆顆排除顯然是不行的,因為數量太大,張財書沒有那么充裕的時間來揮霍。

辦法有嗎?當然有,張財書回頭向跟在他身后不遠的一個戰士喊了一聲:“是拌發雷,準備。”

多年的配合讓身后的戰士心領神會,迅速遞上來一根事前準備好的長木桿。

木桿有一丈多長,頂頭上綁有一個結實的鐵勾子,張財書把慢慢的把木桿伸了出去,用鐵勾子穩穩的勾住了拌發雷的引線。

這是一個極為危險的動作,大家都看明白了,他是要用手中的木桿子把拌發雷給引爆。

引爆是一個能快速排除地雷的好辦法,只要使勁扭動一下,幾十顆的拌發雷就會一下子報銷掉,快速高效,可是,這個距離太近了,最遠的一組拌發雷離張財書也不過只有十幾米。

只有十幾米的距離,幾十顆地雷一起爆炸,附近的人還能活下來嗎?

當兵多年的張財書當然知道危險,可是他沒有時間去想那么多的為什么,他心里只有一個想法,一定要把地雷排除掉,為部隊突擊開路,至于自己能否活下來……………….

辦法也不是一點沒有,地雷從引線被扭動到爆炸有一個幾秒鐘的延時反應過程,離張財書兩三米遠的地方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彈坑,彈坑的深度剛好可以容納下他的身體,一個在戰場上打過無數次滾的老戰士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地物來規避風險,張財書就是這樣的戰士。

看好身邊的彈坑,張財書打了個手勢讓身后的戰士退下去,然后猛的扭動了手里的長木桿,在扭動的瞬間幾個滾身翻到了彈坑里。

轟轟轟,連續不停的爆炸仿佛就在張財書的耳邊響起,肚皮在彈坑里被震的簌簌亂抖,腦袋昏沉沉的,眼前金星銀星亂冒,張財書就覺得自己胃里一陣陣翻騰,干嘔了幾聲卻沒吐什么東西來。

按照現代醫學來講,張財書是因為距離炸點太近而被震成了腦震蕩,所以才有惡心和嘔吐以及眩暈的感覺。

但是張財書不但沒覺得惡心和嘔吐有什么不好,反而覺得很高興,因為有感覺就證明他活下來了,他沒有死,沒有在剛才的爆炸中光榮掉,這就很好了,他還可以繼續執行任務,至于腦震蕩?那是什么玩意。

就好象方才的爆炸沒有發生一樣,張財書從彈坑里爬了出來,向后面揮了揮手。

向后揮手的張財書有兩個意思,一是讓排雷小組的戰士跟他一起上,另一個意思是告訴在后面緊張觀察的首長和戰友們,他張財書還活著。

張財書的動作讓三四六團的幾千名戰士驚出了一身的冷汗,緊張觀察中的吳寶光團長用手抹了下腦袋上的汗水,嘴里罵罵咧咧的喊:“他娘的,張財書這家伙真是要嚇死老子了,看回來老子怎么收拾他。”

團指揮所里的人沒有一個搭理吳寶光團長,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團長純粹是在胡說,收拾張財書?張財書是他眼睛里的寶貝疙瘩,和他是多年的老戰友,怎么會舍得收拾。

連續的爆炸把排雷小組的前面道路清理了好大一塊,用木桿子引爆拌發雷雖然很危險但是效率也非常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