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之烽火歲月

第849章 大冰河

炮火延伸以后,三四六團開始沖擊,幾千名戰士高喊著殺聲沖上了大冰河。⊥,

敵人的殘余火力點開始復活,彈雨潑掃過來。

開闊的江面上無遮無擋,沒有一點可以利用的隱蔽物,戰士們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迎接敵人的子彈,義無返顧。

不斷有人被敵人的子彈掃倒,無聲無息的倒在了冰冷的臨津江上,在酷寒的低溫下,他們的尸骨與鮮血迅速和冰面結為了一體就再也分不開了。

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倒下了多少戰士?誰也說不清楚,可能數字永遠是一個迷,幾十年過去了,他們有許多人的尸骨到現在還不知道在葬在何方,不知道葬在何方!!!深山、密林、冰河或者被炮火犁開無數遍的陣地上——魂兮歸來,祖國的勇士們。

戰斗越發激烈,先前完好的冰面上現在到處都是冰洞,有的戰士臥倒在冰面上用機槍對敵人的火力進行反擊,可是在幾秒鐘的時間內寒冷就把他們和冰面凍結在了一起,再也起不來了。

跟隨部隊一起沖擊的李勇敏銳的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大聲呼喊讓戰士們不要隨便臥倒射擊,在進行火力反擊的同時先向身子底下墊上幾把稻草,這樣就能有效防止被凍結在冰面上起不來的現象。

到這時候大家才發現,先前誰都看不上眼的稻草還真是個好東西,沒想到能起這么大的作用,不但穿草鞋能防止滑到,還能防止被凍結在冰面上。關鍵時刻幾把稻草就能救活一條人命。

給前線部隊運送大量稻草是李勇的建議,稻草看似不起眼。可是卻能起到大作用,有過后世經驗的李大副部長當然知道它的好處。

為了能最大限度的隱蔽自己的意圖。志愿軍的主要攻擊部隊都是提前好幾天就進入了出發陣地。

零下幾十度的低溫,貓在坑道和戰壕里要堅持幾天幾夜可不是個容易事,不能輕易動彈不說,還不能生火,部隊吃不到熱飯,喝不到熱水,加上肚子里的油水不足,因低溫造成的非戰斗減員急劇增加。

戰斗還沒開始部隊就出現大量減員,這還了得。志愿軍沒有現代化的裝備,也沒有象美軍那樣防寒的鴨絨睡袋,就只好用土辦法來抵御寒冷了,稻草就是一個很好選擇。

有了大量的稻草就能讓戰士們在身子底下鋪上厚厚的一層,鉆進堆滿稻草的戰壕和坑道里,對保暖和抵御寒冷都很有效果,后來有的戰士說怪話,說鉆在坑道里跟他娘的“豆儲子”差不多(東北地區的一種鼠類動物,以能打洞和儲備糧食聞名。學名應該叫搬倉鼠)但不管怎么樣,起作用就是好東西,就象后世一位偉人說過的話: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貓。

這就是李勇在戰前堅持要向前線部隊運送大量稻草的原因。隱蔽的時候能防寒,戰斗的時候能救命。

部隊快速向前,所有的戰士都明白。只要能過了這條大冰河,只要我們的腳步能踏到堅實的土地上。勝利就到手了,可是。大冰河實在是不好過,敵人也深深的明白這一點,這是他們最好的反擊機會,也是最后的機會,所有能復活的火力都在向沖鋒中的部隊射擊。

小分隊和三四六團的戰士們夾雜在一起,在大冰河上沖鋒,從敵人陣地上發射過來的彈丸在身邊飛過,每個人每秒鐘都有無數次被擊中的可能,死亡成了家常便飯,子彈和接觸迸發出來的是鮮紅的血花,時隔近年的獨立旅又一次有了傷亡。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打仗就不可能沒有犧牲,呼嘯的子彈可不管你是誰,戰士們到是不怕死,可是他們的旅長也在小分隊里,和他們在一起沖鋒,旅長要是有了一差二錯可怎么辦?怎么回去向總部首長交代,不用說總部首長了,就是咱政委那一關也過不去。

什么來著,要確保旅長萬無一失,如果有差錯就要他們幾個負責的連排長提著腦袋來見,可是現在的情況實在的太危險了,危險萬分。

連長李玉明帶著幾個戰士始終跑在李勇的前面,用身體給自己的首長做掩護,就連何翠花這個丫頭也不聲不響的在李勇身前幾步遠的地方沖鋒,李勇知道,他們是不想自己死掉,是在用生命保護自己,可這總歸不是一個好辦法,敵人的機槍火力尋找的就是人最多的地方,人越聚集也就越容易遭受較大傷亡。

“李玉明,別在老子前面瞎晃蕩,把機槍都拖過來。”

小分隊的編制里有一個重機槍班,配備有五挺馬克沁重機槍,機槍班的戰士們也在沖鋒的隊伍里,不過,因為負重的原因,他們和炮班拖在隊伍的最后面。

聽到李勇喊聲的李玉明趕忙跑過去把機槍班帶了過來,二十幾個戰士五挺機槍都到齊了,沒有多余的廢話,李勇告訴戰士們,馬上在江面建立一個發射陣地,把敵人的機槍火力壓制下去,掩護部隊沖鋒。

旅長有命令當然要立即執行,情急之下的戰士們把背包卸了下來碼在一起當掩體,就在大冰河的中間臨時建立了一個重機槍陣地,五挺馬克沁噴吐出了火舌,密集的彈雨向對岸狂掃。

馬克沁重機槍的缺點是重量太大,全槍重超過五十公斤,部隊突擊的時候不便于攜帶,但正是因為它的重量,馬克沁的火力連續性和穩定性都很好,由五挺馬克沁重機槍組成的火力網封鎖住了上百米的一片區域。

小分隊的戰士全部是從旅里挑選出來的老兵,重機槍射手也是,都是有經驗的老機槍射手,重機槍打的又刁又狠,準頭很高,成串成片的子彈眼看把幾個敵人的火力點壓制住了,對岸聯合國軍的陣地上火力明顯減弱。

這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李勇告訴機槍班的戰士們,想辦法堅持兩分鐘,只要能堅持兩分鐘,三四六團的尖刀部隊就能突破上岸,只要部隊一上岸,敵人再想阻止志愿軍就難了。

沖,沖,三四六團的尖刀部隊已經沖過臨津江的江心了,可是突然幾發炮彈連續打了過來,把三四六團要突破的江面上炸開了一個大洞,幾個戰士滾了下去。

有過戰場經驗的老兵從彈道和炮彈發出來的聲音都能判斷出這是敵人前沿部隊的迫擊炮火,是在我方火力準備下還剩下的殘余炮兵。

迫擊炮是小口徑炮,與那些大口徑重炮的威力沒法比,可是這種炮也有自己的優點,攜帶方便,發射速度快,沒有射擊死角。

正是這幾枚迫擊炮彈,把三四六團的沖擊道路上炸開了一個幾米長的大窟窿,江水翻滾著冒了出來,幾個臨近沖鋒的戰士也一頭掉了下去。

這是一種突發的戰場情況,三四六團的戰前會議里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部隊還是有準備的,只見這幾個掉下江的戰士大聲喊著:“梯子,快把梯子抬過來,快。”

在呼喊聲中馬上有人抬過來一架長長的梯子,兩頭一搭架在冰河上,一個簡易的戰場浮橋弄好了。

梯子是志愿軍的一種常備工具,可以用來架橋還可以用做城市攻堅,作用很大,所以部隊突擊的時候都有部隊抬著做為備用。

在橫飛的彈雨中,一個簡易浮橋搭好,后續沖上來的部隊踩著梯子迅速通過,可是這時候一個事前沒有想到的困難出現了。

因為被炸開的冰面很寬,造成浮橋的跨度太大,人一踩上去梯子的中間部分受力過重后很不平穩,有好幾個戰士在通過的時候又掉了下去。

幾個掉到水里的戰士搭好梯子后正拼命向冰層上面爬,因為氣溫太低了,在極為寒冷的環境下人泡在水里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他們要趕快爬上來,只要能及時爬上來再換上一身干衣服就能繼續參加戰斗,否則生命就危險了。

冰層上也有戰士正在幫助這幾名掉在水里的戰士,要盡快把他們拉上來,可是這幾名正爬在兵面上的戰士看到了浮橋的不穩定,看到又有人掉了下來,他們推開了冰層上戰友的手,轉過身向浮橋沖了過去,在刺骨的冰水中用自己的肩膀把浮橋抗了起來。

抗住,一定要抗住,否則江中心的大冰窟窿對沖鋒中的部隊威脅太大。

大部隊在迅速通過,無數個戰士從他們肩膀抗著的浮橋上通過,李勇帶著小分隊也一樣踩著浮橋沖了過去,李勇仿佛聽到了站在水里的幾名戰士牙齒互相打架的咯咯聲。

副連長何翠花邊跑邊扭頭喊:“同志,趕緊上來呀,我來拉你們。”

幾名站在江水中的戰士一聲不吭,只是用眼神示意他們肩膀上的戰士,別管我們,快通過。

李勇心里清楚,這幾名只露出腦袋的戰士已經說不出話來了,他們是在用生命的最后一點力量來支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