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82創收小說旗
182創收
如此一來,大年十四這天夜里,河道宅子的院里,燈火亮了許久。
等十五早上,慕清秋過來的時候,院子里蓮花燈無數,兔子燈籠也做足了很大一堆。
看著大家拿著材料還要繼續開工,慕清秋立馬叫停,今兒是挑花燈的正日子,過了今兒還有誰要?到時候賣不出去全砸在自己手里咋整?
她倒不在乎幾個破費,可河道宅子里的人,怕是會受打擊。
聽了慕清秋的顧慮,蘇孝文笑了,他說:“不用擔心,我們已經雇了車,今兒拉一部分去縣里賣。”
臥龍縣?慕清秋一聽,嘿,有門,雖然距離遠了點,但半天時間肯定能到,現在出發,下午到傍晚,半天時間,那么大個市場,又正好趕上正日子,應該能消化。
于是,蘇孝文點了幾個平時做事比較穩重的,帶了五百個蓮花燈和所有的兔子燈,上臥龍縣。
燈籠裝上車,雖然不重,卻忒占地兒,車廂里塞滿了不說,車廂外也用繩子綁的滿滿當當,遠遠看著像座紅彤彤的大山。
院子里的燈籠一下子去了五分之四,大家手下沒停,一邊繼續趕制,一邊拿了成品上街兜售。
看到如此盛況,慕清秋不禁感嘆,真是:人多力量大啊!
其實她只是想賣幾個燈籠,賺幾個小錢,熱鬧熱鬧。
沒想到幾天時間,善堂的燈籠制作,竟像個工廠似的,流水作業了都。
大家都忙,她反而閑下來,干什么都有人幫忙上手,以連婆婆為首,生怕累著她。
慕清秋沒法,最后只落得像慕清暘一樣,跟在燈籠后面湊熱鬧。
元宵節一過,街上賣燈籠的瞬間消失,河道宅子自然也沒繼續。
蘇孝文一核算,短短兩日工夫,竟賺了不少。
蓮花燈一共一千三百多個,兔子燈一共兩百五十多個。
拿去縣上五百個蓮花燈,每個二十文錢,共賣了十兩銀子。
兔子燈籠拿去臥龍縣的一百五十個,每個賣到三十五文錢,共賣了五兩多銀子。
加在一起,光從臥龍縣帶回來的收益,竟有十五兩之多。
十五兩,粗茶淡飯節儉一點的話,夠河道宅子數十口人一年不餓肚子的花費。
留在古陽鎮銷售的燈籠,蓮花燈一共八百多個,每個十文錢,共得了八兩多銀,惹的大奎直說虧了虧了。
也是,慕清秋要是知道蓮花燈還有‘神佑’這層意思,沒準真會定價放高點?
嘿嘿,神佑無價嘛!
不過既然定了價,慕清秋也沒提,大奎不止一次的嘀咕,一個蓮花燈拿到縣上要賣兩倍的錢,在古陽鎮賣太虧。
蘇孝文認同慕清秋的意思,都是一個鎮上的,就是不認識也臉熟,既然已經定了價,自然不能再提價。
生意人講究個誠信,生意再小也得忌著貪利。
一邊兜售一邊趕制,下午前還做出小一百個兔子燈,拿到街面定價二十文,兔子燈憨態可掬的摸樣立馬惹來很多人圍觀,但是問價的多,買的卻少。
后來慕清秋提議,單獨買一個蓮花燈十文錢,單獨買一個兔子燈二十文,要是兩種一起買,只要二十五文,兩個以上每多買一個兔子燈立減五文,如此一來,大大提高了兔子燈籠的銷量。
十五兩、八兩,再加上近百兔子燈的一兩多銀。
拋除成本,彩紙貴些,但也才用了不到二兩銀子,去縣里的車費來回五百文,麻繩、竹條統共不到兩百文,漿糊是現打的,那能用多點面粉?
這么一算,去掉人工費,再減掉占地、人情等等費用,元宵節幾天下來竟然凈賺差不多二十兩銀。
看著大把的銅錢和碎銀子,河道宅子里的人們高興的比年夜都激動,好多銀子,他們當中許多人從來沒見過這么多銀子啊!
激動過后,好些人抱頭痛哭。
原本住在暗無天日的草棚里,終日除了討飯只有等死,連想靠苦力賺幾個飯錢都被各種排擠。
那種日子幾乎耗盡了他們對生的期望。
那時候,他們連一文錢都拿不出來。
可是現在,看著一堆錢,這是憑著大家的力量,齊心合力掙來的錢。
他們身體里對生的期望瞬間被喚醒,他們并不是一無是處,是真的可以通過雙手賺錢養活自己的。
如此大的心境變化,怎么能不激動,壓抑許久的情緒在這一刻爆發,不論男女,紛紛痛哭起來。
慕清秋見此,轉身離開,關于燈籠收益如何分配的問題,她已經跟蘇孝文說了。
一半均分給大家改善生活,另一半作為啟動資金存起來。
至于啟動什么,蘇孝文很聰明,慕清秋幾乎沒說幾個字,蘇孝文就眼眸發亮只呼好主意。
啟動資金可以有,但分配方法,蘇孝文卻不認同。
按慕清秋的分法,她把河道宅子眾人全考慮進去了,唯獨沒有考慮她自己,這是打算將收益全部讓給眾人。
蘇孝文哪里肯?他們住著慕清秋的房子,連燈籠模型都是慕清秋提供的,就算慕清秋拿走燈籠的全部收益,一文錢不分給他們,他們也不能有絲毫埋怨。
可是慕清秋,什么都不要。
蘇孝文心中感激,卻并沒有當面拒絕,而是將慕清秋的分配方法轉述給了眾人,他覺得受到慕清秋幫助的河道宅子眾人,該知道這些。
聽了蘇孝文的話,有人面顯喜色轉瞬即逝,大部分人都皺起了眉頭沉默下去。
許久,連婆婆開腔:“秋兒丫頭心善,給我們活路,我們、我們不能拿這些錢。”一句話說出來,連婆婆眼眶又紅了。
慕清秋幾個月前開始在集市口布施,開始一周一次到隔三差五,后來干脆每天固定布施,再往后,直接提供住宿,辦小吃攤,讓他們自給自足。
連婆婆等人原本以為,慕清秋是富貴人家的千金,有家財又心底善良才會可憐他們一幫乞丐。
可隨著時間推移,他們不用整日為吃飯發愁之后,漸漸注意到一些流言,才知道,竹山村慕家的事,也知道了慕清秋的遭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