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灣

32章 有人來找茬

“這個該死的……肯定是那個家伙,我看……最好不要打起來,不然的話……”

路易九世喃喃自語的時候,就像是在嘆息。他知道自己老朋友,神圣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的脾氣。雖然年輕的時候,因為從小受過的苦難,他看起來是一個好相處的人。

可當他的事業有了進展,或者可以說取得相當大成功的時候,他變成了一個老皺著眉頭,相當嚴厲的人。這件事一度給他們的友情蒙了陰影,雖然路易九世知道,腓特烈二世依然是那個堅韌的少年。

只可惜太多的磨煉與背叛,徹底傷了他的心。而傷他心的那個孩子,就是亨利,曾經是羅馬人民的皇帝。實際上并沒有得到承認,不過他曾經進行過一次反叛,從而使他自己丟失了皇儲的位置。

從那時起,康拉德四世才成為德意志國王與耶路撒冷國王。當然,從整個神圣羅馬帝國來講,他不過是一個地方的諸候。將來他的父親故去之后,才會由他來掌握整個國家。

“我明白了,是亨利得到了來自康拉德的信件,截留這個消息之后,有意挑起戰斗。到時再把消息通知給腓特烈二世。到那時康拉德帶來的趙伏波,因為這場戰斗成了敵人,許多該順利進行的事情,就會變得不再順利了!”

路易九世看著海岸上的軍隊,腦海之中急速的轉著念頭。從老朋友以及趙伏波未來岳父的角度上講,他不想趙伏波與眼前的軍隊發生戰斗。但根據這么久的觀察,他知道趙伏波不是一個容忍別人挑戰的家伙。雖然來的路上改變了不少,但那種改變不過剛剛開始而已。

這時趙伏波順著纜繩滑飛速滑下來,因為桅桿下面,阿米娜作為近衛的頭,已經全他拿來全套的裝備。

直覺里,路易九世認為自己應該冒一個不是危險的險。趁著仗還沒有打起來,他上前借著趙伏波穿盔甲的時候,把自己的分析告訴他,這是和平解決這件事最后的機會。

“伏波,我可以肯定,這不是腓特烈二世陛下的打算。大概你不清楚,他有一個兒子叫亨利,他曾經因為背叛而被剝奪了繼承的權利。那么現在,也許是他一次報復的機會。如果成功的話,將會重新得到繼承權,相反康拉德就可能失去一切!”

路易九世在對趙伏波說話的時候,用上了比較親昵的口吻。最少他不再稱呼每一個有皇位的人為陛下,而且叫趙伏波的時候,也不像當著外人的時候那么尊重。

趙伏波聽得出來他的意思,只是眼前的事情卻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他懷疑的看著路易九世,他可不希望路易九世去涉險。畢竟他是綺麗爾的父親,真有個什么事情的話,都是使人追悔末及的事情。

“陛下,您……您不會是說您要去……哦!不,我不能同意。陛下,他們充滿了敵意。他們的戰艦已經做好了準備,就等著我們一登陸,然后就會攻擊我們的戰艦,他們根本就是僅僅是想打敗我們,而是……哦,我明白了,幸虧康拉德留在了克里特島,不然就讓亨利這個家伙得逞了!”

趙伏波與路易九世說話的時候,兩樣用親昵的口吻,而且他說話的時候,思維跳躍的很快。很快趙伏波就停下話頭,因為這時他發現了自己真正該關心的人。

艾麗莎看著岸上的大軍,看著船上進行著作戰準備的諸人,臉上帶著倉皇的模樣。她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這件事,或者說相當純潔的心,使她不能面對這件事。

“不……不要打仗……不要,你們……”

趙伏波系著皮帶的手停下來,看著艾麗莎的時候帶著憐愛的神情。她是一個苦命的姑娘,從小就離開了母親,從小沒有父親。如今好不容易被哥哥相認,父親的家就在不遠的岸上,卻遇到了這件事。

趙伏波上前把艾麗莎拽入懷中,他很想給艾麗莎講清楚,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因為此刻倘若退縮人話,那么在未來帶來的麻煩,可能會更多。畢竟趙伏波的心中考慮的,可不僅僅只是歐洲。

他的心中不裝著那個遙遠的大宋,而歐洲的事情倘若處理起來過份的溫情,過份的拖延了時間,那么給未來帶來的麻煩會更多。甚至可能因為馬丁老師的到來,起了什么蝴蝶效應,也許“崖山海戰”就等不了幾十年的時間,那可是幾千上百萬的大宋子民的生命呢。

根據馬丁所說,蒙古人從開始戰爭,到最后占領中國,宋的人口少了將近8000萬。雖然可能不準確,雖然可能也算進了金、夏、災荒等等的原因在內。

可就趙伏波心里,如果上帝需要那么多靈魂的話,他寧愿把入侵的人全殺光,甚至也可以屠戮了扶桑與印尼,必要的時候可以把其他國家的人全干掉,但大宋的子民他一個也不想讓死。為此,他情愿付出任何樣的代價。

“艾麗莎、艾麗莎,你聽我說,我知道你心里難過,但你要記得。如果我們面對這一種敵意不進行對抗的話,我保證我們將面臨更多的危險。而我們也將面臨更多的挑戰,艾麗莎,艾麗莎,作為你未來的丈夫,我需要你支持我!”

趙伏伏波的話,把艾麗莎從她的彷徨之中拽了出來。她變得清醒了些,帶著一點點慌亂的眼睛看了一眼路易九世,就像是在詢問他的意見一樣。

“唉,艾麗莎,好姑娘,伏波說的沒錯。不過你也別太擔心,我將用你父親好友的身份上岸去與他們談談。如果,我是說如果。他們不愿意合作,我就離開,先一步去找艾麗莎的父親,并把這里的事情告訴他,我相信他會理解的。”

“那這里呢?”

艾麗莎追問了一句,不過她得到的,是那個無法回避的結果。

“這里,如果他們真的想要破壞我們的未來,我想可能也就不必要考慮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