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灣

151章 有人在想你

一床連三好的大概是許多人的夢想,不過對于趙波來說,這實在是一種痛苦。左邊是索菲婭,右邊是朱莉安娜,這實在是一個應有有幸福感覺的地方。可是當身上穿著鐵甲,身旁放著武器,還要拼命忍住想打噴嚏的欲望。最可憎的是,在戰時緊緊捂住的臉甲,讓他連揉鼻子都做不到。

呵呵,這一段與一床三好一點關系也沒有,雖然將來也許辦得到,但這是可惡的創業時段,就只好忍受著山石的冰冷。

“見鬼,我的上帝和真主安拉,你們都死到哪去啦,這他.媽的……”

趙伏波翻過身,打開臉甲使勁揉著鼻子。他的動作擠著了一旁的朱莉安娜,引起了她的不滿。捂著臉甲的時候,她說起話來也變得甕聲甕氣。

“擠什么哪,你就不能安靜一些……”

聲音當然不會很大,因為那會驚動山道下不遠的行軍大隊,同樣也是趙伏波不能打噴嚏的原因。那是來自格拉納達王國的軍隊,不多,大約20000多人。此刻他們按照阿拉伯人的習慣,穿著重甲騎著馬匹。這是個這個時代里一個奇怪的現象。越是文明的等級高些,機動性就越差。

比方與歐洲、阿拉伯相比,軍隊機動性最好的,卻是文明程度最差的蒙古。他們的輕騎來去如風,對付起馬穆魯克騎兵的重甲,以及歐洲騎士的重甲,他們往往能夠戰而勝之。失去了良馬產地的大宋,干脆強的只是步下的軍馬,以至于有了火藥也被愚昧的蒙古人打敗。蒙古人因此,幾乎得以征服半個世界。

那么原因何在呢?

不笑個人的看法在于,當時歐洲處于王權與教權的爭端之中,阿拉伯帝國因為遺害極大的“軍事分封制度”,而失去了凝聚的力量。至于兲(音)朝,殺掉了岳飛,就殺掉了半壁江山。在今天這個時代里,有人提倡秦檜不必再跪下去,是非如何,有道是公道自在人心。

綜上所述,當時較為文明的諸國,都處于轉型之間。在隨后的歷史時期,因為歐洲王權與教權之爭的結束,就預示著文藝復興時代的開始,隨后又是大航海時代,再后來就是工業革命。轉型完成的諸國,紛紛驅逐了蒙古人的勢力,也包括中國大明王朝的興起。到那個時代,勝利就與蒙古人永遠說了“撒油拉拉”。

歷史也即是從大明王朝與歐洲的文藝復興開始,分開了兩條叉道。甚至讓曾經在文明上要落后于中華文明的歐洲,得以在文藝復興之后的大航海時代,以及隨后的工業革命時代主宰了整個世界。也許直到現代的中國,才可以重新在強國的位置上站住一只腳。

歷史往往用它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要在一個坑里摔兩次。不要犯那種大宋朝時的盲目自大,對內高壓與權謀,對外卻屢戰屢敗的事情。而究其根本,實際只有一件事是我們所有中國人應該關注,并且傾整個民族的力量去做的事情——發展科技。

趙伏波躺在地下,看著天空的太陽,他狠狠的揉了幾下鼻子,接著狠狠喘了幾口氣。接著又重要翻過身,老老實實的趴在地下。這時剛剛報怨過他的朱莉安娜偏過臉來,掀開臉甲用肩膀碰碰趙伏波。面孔上,則沒有一點大戰前應該緊張的覺悟。

“噯,我聽索菲婭說過,打噴嚏是有人在想你呢,你猜會是誰?”

趙伏叔身邊伏著的朱莉安娜以及索菲婭并不是因為他們的關系,原因是在于主戰騎兵在趙伏波的一側,火槍營在趙伏波的另外一側。將來打起來的時候,火槍營要消滅他們面前的敵軍,隨后向主戰騎兵負責的路段發動攻擊。因為有可能發生肉搏戰,相對來說有左輪手槍的他們,在肉搏戰里會比主戰騎兵更有利些。

這樣的安排也表明,對付起這些冷兵器軍隊,肉搏戰在大宋羽林軍中處于即將淘汰的位置。對付他們不需要肉搏,在近距離的時候,左輪手槍的射擊,足以讓他們在遠離大宋羽林軍的地方,就完全喪失作戰能力。當然對于大宋羽林軍的裝備,馬丁老師與趙伏波是完全不會放棄提高的。一種七連發的散彈槍此刻正在“華夏科學院”里進行研究,當它與“華夏II式步槍”、“蟒蛇II型左輪手槍”裝備了大宋羽林軍之后,那時肉搏戰就將永遠離開大宋羽林軍的作戰方式。

“是啊,會是誰呢!”

趙伏波把臉湊近朱莉安娜,兩人距離近的已經相當曖昧。朱莉安娜臉一紅,縮回去的同時蓋上臉甲,甩下甕聲甕氣的一句。

“不是我!”

趙伏波有些遺憾,他的臉轉過去面向索菲婭。面對的果然是一個掀開臉甲的漂亮臉蛋,同樣她對于戰場同樣沒有任何擔心。只是翻了一眼趙伏波,扔過來一句。

“也不我!”

這讓趙伏波有些傷心,不知道自己打了噴嚏居然會帶來這么多麻煩。他把目光調轉回眼前的道路上,看著那些排著隊的騎兵,他一點也不擔心。

實在話,對于戰場他們此刻沒有人擔心。無論士兵還是軍官們,畢竟打擊這些穿著馬穆魯克重甲的騎兵,對他們而言根本就是小菜一碟。面對步槍,他們的盔甲屁用沒有。而且也不用指望穿著重甲的他們,還能進行高機動性的行動。而最重要的事情是,他們的弓箭對于大宋羽林軍的鎧甲,屬于完全沒有作用的武器。

最后就是他們的馬匹,與大宋羽林軍裝備的那些優良而又耐力十足的溫血馬相比,他們的馬上就駝了太多的東西。真要打起來的話,穿著沉重的盔甲,想跑都跑不了,這才是他們要命的地方。

就在趙伏波與朱莉安娜、索菲婭兩人打情罵俏的時候,整個格拉納達王國在他們國王親自率領下進入到了趙伏波的伏擊圈里。在這里有一個問題,2000人的軍隊,是如何伏擊整個2萬多人的大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