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灣

157章 有了新苗頭

對于格拉納達王國,既然是完全毀滅,趙伏波也就沒有什么好客氣的了。城主府第里的財產這時都成了大宋羽林軍的財產,士兵們押解著奴隸們一波波的搬出去。這包括了那個城主自己,此刻他用同樣身穿工作服,開始勞動。

整個莫特里爾城依然余煙梟梟,整個城市里到處都是“飛燕型弩炮”炸過的痕跡。想來莫特里爾城的人不投降,只是因為那些火槍兵都是明顯的歐洲人。倘若他們老早看著大宋羽林軍火槍營里的士兵,那些黑發、黑眼的軍人,也許早就開城投降了。

現在雖然還沒有進攻格拉納達王國的都城——格拉納達,不過阿爾罕布拉宮作為將來的華夏帝國皇帝的一座行宮,這應該已經不是什么難題了。當然對于那座宮殿,趙伏波這樣的家伙是不會有感覺的,倘若不是老師馬丁提過,他猜老師馬丁可能會喜歡的話,那地方對于他,可能不會有絲毫的吸引力。

最少不比眼前的,他拉著小手的朱莉安娜更吸引他。雖然兩人的關系并沒有挑明,不過野丫頭朱莉安娜對于充滿了活力的趙伏波的傾心,那倒是很明顯的一件事。

當趙伏波拉著她捭,她開始旋轉的時候。長長的銀色頭發揮舞起來,“麗唐彩裙”的飄帶兩樣在夜風里揮舞起來。這種舞對于歐洲人來說,還是一處相當難以接受的舞。這時歐洲男女之“防”,在本質來講與大宋也差不了多少。當然穆斯林不必說了,那防范的是最嚴密的。

因此當今天夜里,打扮的漂亮的姑娘們,與大宋羽林軍的士兵們翩翩起舞的同時,就吸引了莫特里爾城的留下來的老弱病殘以及孩子們的眼球。令他們欣慰的是,今天因為是“公社”式管理,因此今天所有莫特里爾城的人全都吃飽了飯。雖然里面的肉食,許多是趙伏波他們從戰場上帶回來的馬肉,但吃飽了飯的人還是高興起來。

畢竟在這個時代里,除過宗教、民族沖突之外,還有一種沖突就是貴族、官員與平民之間的沖突。比如說英格蘭貴族們的“初夜權”。在歐洲中世紀的基督教社會,享用新娘的第一夜變成了統治者的權利,變成了占有農奴的一切和玩弄女子的一種手段,“初夜權”的性質完全變化了。對封建領主來說,農奴中的年輕姑娘等于是免費的娼妓、不特定的賤妾。法國把“初夜權”稱為“張開大腿權”,這種風俗一直保存了幾個世紀。

雖然此刻莫特里爾城留下來的人,還有成為奴隸的人并沒有感覺到解放的味道。當然他們對于趙伏波不過是干活的人,也無所謂權利不權利。只是由馬丁制訂的“如山軍令”里,就有不得強奸之類的命令。至于趙伏波,倘若他敢提出這樣的“權利”,恐怕舒鈺兒第一個不會答應。

因為以上原因,在莫特里爾城的人,包括趙伏波征服的其他歐洲又或者阿拉伯城市里,許多人稱他的軍隊為“王者之師”。大宋羽林軍是殘酷的,但那是戰爭之時。倘若戰爭結束,他們的殘酷也就隨之結束。只要沒有人違反法律,他們可沒有權力隨意殘酷。

畢竟作為這個時代的人,吃飯、穿暖是平民們幾乎唯一的“理想”。而當他們被俘虜之后,居然就立即過上了這樣的生活,這讓他們感覺,甚至比過去他們所屬的格拉納達王國更好。只可惜對于他們來說,這樣的待遇不是永恒的,畢竟趙伏波終究是要離開這不屬于華夏帝國的地方,而他們的這種“吃飽、穿暖”的待遇,很有可能隨著趙伏波的離開而終結。

此刻在舞場上,與朱莉安娜一起旋轉的趙伏波并沒有想這么多。他只是看著眼前的朱莉安娜,看著她漂亮的眼睛,看著她獨樹一幟的銀色長發,不知為何白色代表衰老的長發,配合著朱莉安娜姣好的面容,就顯得那個青春。此刻趙伏波還記得,在昨天的大戰之后,心里大受打擊的朱莉安娜顫抖的身體。看著她流轉的眼波,趙伏波這樣告訴自己。

“看起來朱莉安娜很快就會恢復的,不過歐洲的戰爭,恐怕已經就快要到結束的時候了吧!”

此刻歐洲的戰爭,除過英諾森四世教皇與神圣羅馬皇帝腓特烈二世的宗教戰爭之外,恐怕另外規模比較大的,就是趙伏波這奪取“虎躍、龍騰”兩個基地的作戰了。此戰將在近日結束,這是件很容易就看到的事情。格拉納達王國的都城格拉納達這時只剩下最低的守御力量。而且卡斯提爾王國的國王費爾南德三世倘若不懂得取舍的話,那么無疑他自己也得亡國。

畢竟對于歐洲,趙伏波沒有更多的興趣。他唯一要的,不過是軍火、商品的傾銷市場。因此當卡斯提爾王國得到了格拉納達王國的領土時,他們就完成了恢復整個西班牙全境的光榮使命。唯一他們所付出的,不過是直布羅陀那小小的土地。雖然那是歐洲與地中海的大門,但在石油世紀之前,它的重要性可不像未來那樣,大家要拼死力爭。

因此用格拉納達王國的土地,換來“虎躍要塞”,以及卡斯提爾王國軍隊的協助,并不是件困難的事情。他們會直達法蘭西的巴黎,隨后就是法蘭西國王安全的得回王位。那時阿圖瓦伯爵就會失去他所有的退路。

宗教戰爭方面,如果英諾森四世教皇的援兵到達之時,趙伏波率領的西班牙軍隊橫穿法蘭西之際,那么那場戰爭也沒有什么好議論的。畢竟都靈,這讓他們“當當不一樣”的城市,再攻下去只會造成更大的損失,而絲毫進展也不會取得。最少阿米娜率領的火槍隊,會讓英諾森四世教皇無從選擇。

但誰也沒有想到,包括自以為全盤在握的趙伏波與路易九世皇帝陛下都沒有想到,這時在英格蘭,卻出現了第三個戰場的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