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灣

144章 救救他小命

“叫我去,會不會是又打算封賞我呢……?”

在前往賽因汗拔都的大帳之中時,師志冬的眼皮跳個不停。雖然他一向不大相信這件事,但心中總是感覺不大妥當。此刻他在賽因汗拔都的軍營之中,處于頗為重要的地位。

在進攻之中,騎兵清掃了敵方的機動兵力之后,他的5000“欽察炮軍”就會出現在敵方城下,連串炮火的打擊下,往往對方就會輕易投降。短短時日之中,已經有有續10余城輕易而下。現在回想起來,100臺“霹靂炮”投出的彈藥一起爆炸的時候,那是何種樣的威勢,幾乎只要一次齊射,城內的守軍就會開城投降。

越是如此,師志冬越是感覺到自己的前程似錦。賽因汗拔都也時常當著眾將,以及諸位大臣夸獎他。然而他卻完全沒有想到,對于他這樣希望在蒙古諸王之中“左右逢源”的人,卻最為幾位親王討厭。畢竟這與蒙古漢子的那種肝膽相照,是差得太遠了。讓蒙古人感覺到,他這個人實在是非常不可靠的。

雖然在師志冬的“欽察炮軍”初現鋒芒之際,幾個親王對他無不刮目相看,只是他隨后貨賣幾家的打算,又不能不讓人懷疑他的誠意。也恰是因為這件事,因此才會被幾位蒙古親王所拋棄。大約唯一只有看上了大宋錦繡江山的親王忽必烈,才會真正不顧忌他的“左右逢源”,畢竟倘若趙伏波回到大宋去,最先要與之對抗的卻是他的手下。

親王忽必烈遠遠的看著步向大帳的師志冬,他向自己身邊的謀士側轉過臉去,輕輕的來了一句。

“仲謙,你看此人可救之乎?”

張文謙此人號稱紫金山派的學者,曾經與郭守敬一起對制定《授時歷》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只可惜,他作了親王忽必烈的幕僚,并在隨后于元入仕。事實上來說,這算是漢奸中的一類,然而卻是情有可原的一類。畢竟如果不論及當時大宋王朝的失誤,恐怕也說不到漢奸這個詞去。

就如同本書開篇不久就說過,宋高宗是個只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皇帝。他在奸佞秦檜的陰謀之中,殺掉了岳飛也就此殺掉了忠誠之心。在當時的大宋就一個問題,如此糊涂混蛋的皇族,到底值不值得保呢?這也就是隨后在面對蒙古人的進攻之時,沒有忠勇之民、沒有忠貞之臣的根本原因。

民之于國的關系其實很簡單,就仿佛男女之情愛一樣,倘若不相戀的話,哪里來的愛呢?

法之不存,則國之必滅,族之無威,則他人恒辱之!

也許有人說這是“民族主義”,但事實上民族主義卻是國家主義又或者其他任何主義的基礎。你中國這樣的國家,沒有民族主義,談個狗屁國家主義!倘若一個人連他的家人、他的族人尚且不愛話,他會真正去愛誰呢?就好像一個太監對某美女說,“我愛你”,什么狗屁,拿什么愛啊?

張文謙是邢州沙河人,與劉秉忠、張易、王恂、郭守敬合稱為“邢州五杰”。只可惜此刻都已經隨著北宋的滅亡,而淪于蒙古人的手中,自然“邢州五杰”也就與大宋朝無緣了。就好比某個時代,大家都會說,我們愛國,但我們不愛×××。

還是那然話,只知道對外軟弱,而對內強壓的政策,必然讓整個國家失去凝聚力。無論再富有的國家,當失去了凝聚力之后,那么將什么也不是。歷史早已經用事實論證過這件事,無論大宋、大明、大清,無不富甲天下,在抵抗入侵的時候,又無不未戰先潰。

倘若總結一句,卻是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話而已!

依然留著大宋式三絡長髯的張文謙微微一笑,悄悄反問一句。

“王爺,如此一個小人,卻是救之何益的呢?”

親王忽必烈知道,張文謙看不上師志冬的人品。就在當時打算用自己的女兒月烈換來師志冬時,張文謙就曾經反對過。一句話“三姓家奴”尚中忠否,只可惜親王忽必烈卻是因為“欽察炮軍”之故,而頗為看重,此次又要他來救命,因此他倒是來這么一句。

不能不說,親王忽必烈有著一最大的特點,就是他能夠納人之言,而又允許手下暢言不罪。恰是因為這個特點,他倒是更加具有“王.八之氣”。歷史也是如此證明的,然而在這個時空里,他永遠也沒有機會再搖身一抖,把“王.八之氣”放出來。畢竟面對裝藥的炮彈,什么“之氣”全都沒用,唯一可以對抗的,就是科技。

因此無論過去、現在、未來之中國,沒有全世界最好的商人并不是問題,但倘若政府沒有設法培養、重用全世界最好的學者,那不但是愚蠢的,而且必然要再度倒下去的。

“仲謙(張文謙字仲謙)哪,雖然他有諸多不是,只是他去是知道那輪回炮以及其他火器的造法的。倘若我們一樣去買的話,雖然強得一時,卻終究無法強得一世的。仲謙,想你大才卻看不透此事么?”

張文謙捋著自己的胡子,微微笑著點頭。眼前只是親王的忽必烈在這件事上卻讓他最是滿意,識人、用人都是忽必烈親王的長處。就他來看,有了這樣的長處,即可奪了天下成為一世的雄主。只是此刻做事卻是要小心翼翼,不可鋒芒畢露才是。

“王爺,其實救他的小命也不難,只消來他個李代桃僵。想來作為一個萬戶候,當不至于在軍中就殺。此時大戰方酣,定找個因頭要他的軍權。想來隨后會假托山賊殺之于野也就罷了,王爺要救此人性命,卻是要在有另外一股山賊,事情還需要巧妙些才好,不然……”

說到不然的時候,張文謙不過是拈須而笑,但他的目光卻遠遠的看向中軍之帳。其余的話不必說了,倘若忽必烈連這都想不明白,那也就不必保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