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波斯灣

44章 他們逃跑了

不笑生作品

簡介:第五季永遠的黑暗44章他們逃跑了

收藏好書,發表原創

第五季永遠的黑暗44章他們逃跑了

第五季永遠的黑暗44章他們逃跑了

歡迎您

戰死30000余人,只看著這個數字親王忽必烈的心就如同被撕裂了一樣他手撫著額頭,穩了一下身體,接著對要扶他的張文謙搖了搖手。()

“不必,你繼續,你繼續!”

這是戰死的數量,倘若加上其他傷的、失蹤的,損失的兵力眼下已經多達8萬之巨。他親王忽必烈率軍南征,整個大軍才30萬人。其中3萬是在多路進軍時,受到了敵方的伏擊。如今他們的腦袋都在各處懸掛著,下面的木牌上無一不大書——“犯我華夏天威者雖遠必誅”。

想著這幾天發生的事情,親王忽必烈再度燃起一根加料雪茄煙。這一次他不再給張文謙了,上一次把張文謙搞得躺了兩天,他心還稍稍有些過意不去。

心中想著戰況,這幾天戰死的人,卻是那個可惡的竹城之下。這也讓親王忽必烈領略了,他選擇的對手到底是什么模樣。剛剛的一陣頭暈,并不僅僅是因為死傷之眾,讓他黯然神傷。而是他在此刻,想起了女兒的信件,這才是一件讓他更加痛苦的事情。

“難道真如月烈所言,華夏軍不可戰勝,那我們是不是該……”

不過這個想法他現在根本不敢出口,從華夏軍此刻所為來看,那句殺光“殺光胡兒方罷手”之言當不是謠言。那面對此刻之局勢,卻不是該考慮考慮投降的事情宜么。只是手下尚余20萬大軍,仗打到這個份想趙伏伏波饒了他們,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這就是個難處,趙家的二郎早已經說過,入侵華夏之人不會放過,只怕此事卻難以善了!”

想到這兒里,親王忽必烈又有些后悔。當初不該聽趙旭的話趁冬出兵,也不該妄想面對只是大宋的兵將。雖然此次南侵之初,與余晦的交戰尚還勝了幾陣,可隨后就碰到了這惹不得的“華夏軍”。

“唉,如此也只好繼續打下去吧!”

這不是親王忽必烈不懂得怕,而是他不得不如此。或許他的大軍到了重慶府的附近,或許他的大軍給了趙伏波足夠的壓力。倘若不能委曲求和,那也只有打出來一個和平。

可惜親王忽必烈還是不懂得“華夏帝國”的政策,那就是誰硬就殺誰,誰不服就把誰滅族!在面對“華夏故土”的時候,這不是可以討論的事情。真的想減少損失,早早投降是唯一選擇。

張文謙當然知道“華夏帝國”的政策,只是他此刻可不是親王忽必烈的謀士,他是“尚可以挽救的人”。就算是知道這些,也不能給親王忽必烈說。

“王爺,我軍死傷雖重,但現在已經在竹城之下了。許多士兵也已經攀援而上,墻后并無營寨也無軍資。遠處有敵寨存在,想來敵軍已經逃之夭夭,諸將都問再如何進軍!”

前面在介紹地勢的時候向大家說過,竹城之后基本上都是些只有微小起伏的丘陵地帶。從那兒可以一眼望到10公里之外的另外一道竹墻,在此刻春暖共開,天氣晴朗的時候可以一眼望得到。

“唔,知道了,告訴諸將緩慢前進,而且諸軍要相互照應齊頭并進才好!而且要分兵一部,繞行江側以保側翼無虞。眼下只怕那華夏軍水師沿江而上,那就要遭了!”

親王忽必烈說著這些的時候,他一點沒有什么喜悅的心思。只看眼前之役,不過是慘勝之局。甚至以傷亡而論,只怕連“勝”這個字都算不上了。況且長江固然春汛將至,只是不知道擋得住擋不住“華夏軍”的戰艦。希望拖得時間夠久,或許眼前此戰還有勝利的機會。

事實上親王忽必烈哪里懂得,春汛對于裝有雙發“燃油蒸汽機”的“漢武af”級戰艦,根本算不得什么。甚至就算是江里有些什么樹木之類的,對于其他帆船可能造成麻煩的飄流物,相對于“漢武af”級戰艦根本不成問題。

要記得它可是雙體船,兩頭尖尖的魚雷樣的艙室,根本什么也掛不住。而且強勁的動力,也讓長江只能成為它們最佳的航道。只要有足夠的油料,就有足夠的動力。

當親王忽必烈來到竹城上向遠處的那一小段竹城再望的時候,他的心卻忽一下沉到了底。因為如果對方能夠在如此長的戰線上防御住自己的進攻,那么前面那一小段的竹城,他們怎么可能守不下來。甚至因為他們背靠兩江交江之地,且又有竹城之利,再攻?那得要多少條人命哪?

他可不知道,此刻前面的原野里到處都是地雷與陷阱,那都是后面的百姓們連日勞做的結果。幾條安全的道路,都是要在這地雷陣與陷阱原上繞幾圈的。

“哼,那些家伙狡猾的像是泥鰍,我們怎么可能捉得住他們呢?”

也是,當前鋒的蒙古兵,就給對方提供了差不多30000匹馬。雖然受傷的、死去的都被人吃掉。但依然還有大批完好的馬匹可用。

顯然竹城上的防御者并沒有受到大的損失,他們是在馬匹的幫助下迅速撤離的。從這件事上來看,他們哪里是逃之夭夭,分別是撤到短的防線上心圖再戰的。

“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派些兵力直搗重慶府呢,也許那里的防御不似這兒的堅強,我們或者還有一戰之力。”

這個想法在親王忽必烈的腦海之中一掠而過,他很快就放棄了。畢竟“華夏軍”對付他5000~10000的軍隊,是可以輕易吃掉的。那么倘若一但分兵,那些家伙會不會些什么異動呢。比方說自己分出5萬大軍,前往重慶府,萬一他們反攻自己擋得住嗎?

這是個問題,最少親王忽必烈有苦自己知道。連續幾天的戰斗,自己的麾下的“飛燕iii型弩炮”受到了大量的損失。倘若再分兵,這邊不一定能守住,那邊也不一定能夠攻得動。

“唉,這些個華夏軍,這么一點兵就拖得住我的大軍,倘若他們的大軍來了,我該如何呢?”

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