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豪橫

第687章 縫縫補補。

葉坤嘿嘿一笑:“多多益善。”

張羽真想了想,沉吟道:

“我傳下天師令,先期派遣一萬道家子弟,還是沒問題的。但是去了天竺以后,吃飯的問題,需要皇上安排。至少,一開始的時候,需要朝廷提供糧食和物資。”

“沒問題,我會盡全力,扶持道家在天竺的發展。”

葉坤放下酒杯,低聲說道:“西方有個教派,很厲害的,已經有了兩百年歷史,你知道嗎?”

“是不是……上帝那個?”

“對,就是那個。”葉坤一笑:

“我希望我們道家的太上老君,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孔子,能超過他們的神。”

張羽真似乎明白了,笑道:“皇上一番心血,我已經領會。下一步如何去做,請皇上指示。”

葉坤喝了一口酒,嘆氣道:“我們在海外擴張,難免有戰爭,有流血。所到之處,異族土著多少會受傷。我希望百家弟子,從人文關懷入手,救助那些婦女兒童,從而樹立自己的形象,發展壯大。”

這個世界破破爛爛,總要有人縫縫補補。

軍隊在前方打仗。

打下來的地盤上,百家弟子和朝廷的官吏、技術人員,一起縫縫補補,才能穩固后方,消化異族的地盤。

張羽真皺眉:“如果要展開救助,我們就需要更多的錢了。”

葉坤笑道:“朝廷會支持你們的,放心吧。”

“那就沒問題了。”

張羽真一笑,舉起了酒杯。

晚飯后,葉坤留著張羽真喝茶,對照地圖,又談了半夜。

張羽真知道了葉坤的心思,笑道:“我會立刻安排道家子弟,年底就派出幾千人,前往天竺,先建設一批道觀。明年,繼續安排弟子過去。”

葉坤笑道:“你的曾祖張道陵,曾經在龍虎山煉丹。我將龍虎山,也封給你們老張家,給你們蓋天師府。涿郡和金陵、成都、長安、洛陽,都給你們蓋天師觀。

你是大天師,我再封你為國師,授正一品官銜。不過,國師有三個,道家儒家和墨家,各有一個。”

設置國師的想法,是葉坤忽然冒出來的念頭。

所謂國師,一個虛頭銜而已,但是可以凝聚天下儒家弟子、墨家弟子、道家弟子,強化文化宣傳,最主要的是,對海外文化擴張。

還能讓三大學派的弟子,去海外移民,同化海外。

性價比很高啊。

張羽真聞言,果然大喜過望,抱拳道:

“前朝獨尊儒術,廢黜百家,乃至華夏學派,一片凋零。如今皇上振興古代圣賢絕學,提倡百花齊放,必將引領華夏文化,普及天下!”

葉坤點點頭,笑道:“你是道家大天師,也是三大國師之一,以后可以隨朝聽政。我會在涿郡,給你新建國師府。

這兩天,你就留在成都,我還有很多話,要跟你談。對了,再找幾個練功夫的年輕弟子,我想跟他們學習一下強身健體之術。”

以前讀大學,葉坤的體育課,選擇了主修太極拳。

但是古代并沒有太極拳。

所以,葉坤想把這一套太極二十四式,傳給道家弟子,讓他們推廣。

張羽真聽錯了葉坤的意思,問道:“皇上要鉆研丹鼎之術嗎?我就有煉丹術,可以和皇上交流。”

“我不學丹鼎,也不吃丹藥。”

葉坤一笑:“我有一套拳法,是從老子道德經里面悟出來的。所以,想演示一下,找幾個聰明的道家弟子,傳承下去。”

張羽真又驚又喜:“皇上果然聰明絕頂,竟然能從道德經里面悟出拳法,山人萬萬不及也!”

葉坤揉了揉發燙的臉皮。

道德經都讀不完整,還悟出拳法?

不過是得益于后世的文化傳播,學了張三豐的太極拳而已。

張羽真告辭后,已經是凌晨。

葉坤胡亂睡了一覺,早飯時分才起床。

姜有容和郭平夫人,要去慰問孤兒院和養老院,問葉坤要不要一起去。

葉坤笑道:“我今天,還要研究成都擴建的事,所以慰問孤兒院,就有勞娘娘和郭夫人了。”

姜有容也不勉強,帶著郭平夫人去了。

葉坤來到太守大堂,參加成都擴建的規劃討論。

有的官吏說:“這些年,成都人口翻了兩倍。一方面是出生人口太多,一方面,是四周山區的移民太多。

這個移民,指的是自發移民。山民們知道成都富裕,都從山上下來了。

現在人口暴增,耕田已經漸漸緊張了。請皇上和朝廷研究一下,能否禁止山區百姓,向成都移民?”

葉坤看著郭平:“郭太守,你怎么看?”

郭平很狡猾,不發表意見:“臣作為地方官吏,服從朝廷的安排。朝廷說禁止外來山民落后,就禁止;朝廷說接收,就接收。”

看來老實人也不老實了,會玩滑頭了。

葉坤翻白眼:“朝廷的意思,是繼續接收山民,移民到平原地區。關于耕地,我們了解過,平均每人五畝地,就能吃飽。”

古代糧食畝產低,但是五畝地養活一個人,還能保證交稅,沒問題的。

實際上,紅薯玉米和土豆引進之后,三畝地,就能養活一個人。

戶部和農業部,聯合調查過,全國現有耕地六億多畝,可以開墾的土地,何止十億畝?

遼河平原已經被整理完畢了,太多肥厚的黑土地,無人耕種。

整個東北平原,人均耕地三百畝。

雖然一年一熟,但是糧食也爛大街了。

所以耕地問題,葉坤并不擔心,一直鼓勵山民,向平原地區遷移。

山民來到平原地區,有了房子和土地,更容易創造財富,發展人口。

朝廷管理,也更加方便。

郭平沉吟道:“皇上,十年以后,人口還會翻倍。那時候,成都平原一帶,怕是人均五畝地,也沒有了。那個時候,又當如何?”

葉坤笑道:“華夏大陸,加上南華半島,所有耕地,大約是三十億畝。以目前糧食產量來看,可以養活五六億人口。

一百年后,可能會有五六億人口。但是那時候,我們的化學肥料,肯定供應充足,將水稻畝產提升到一千斤,可以養活十億人。”

眾人驚嘆,不敢相信。

成都農業官員站起來:“皇上所言非虛,成都今年的試驗田,最好的水肥和管理條件下,水稻最高畝產六百九十斤。

這個產量,距離皇上說的畝產一千斤,已經不太遠。”

郭平點點頭:“可是,還有個問題,我們成都大平原,基本上已經沒有田地可以分配了。如果大量接收山民,就要重新分配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