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皇子第二百零三章糧食危機_wbshuku
第二百零三章糧食危機
第二百零三章糧食危機
各縣縣衙費了好大的功夫,終于將這十多萬流民都安置了下來,并且使他們遵守封地的各種法規,接受成為封地百姓的事實。
由于有這些難民的加入,各縣的百姓人數,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以前各行各業缺人的困局終于解決了。
為了鼓勵這些難民,參與到封地的建設之中,各縣縣衙的還頒布了許多獎勵的政策,努力調動大家參與各種勞動的積極性。
與此同時,針對目前這一特殊情況,封地還制定了一個臨時的規定。
對于整日游手好閑的百姓,封地采取了強制勞動,關入牢房,甚至是遣送出境的各類懲罰。
與此同時,各縣還辦起了許多培訓班,有各行各業的一些成功人士,給這些新來的難民傳授各種技能。
在一系列措施引領下,封地的三個縣,總算走上了正軌,大家都開始按部就班的,在封地進行發展。
在經歷了短暫的不適應之后,絕大多數的難民終于適應了自己,成為大涪百姓成為吳王封地子民這一新身份。
封地人數增加,大多數人都能找到事做,創造出來的財富,當然越來越多。
看著各行各業都在朝著良性發展,封地的所有官員終于松了一口氣,對楊云招來這么多難民的不滿之聲終于漸漸平息。
看著個縣一切工作都走上了正軌,楊云、巨遠光和邱澤等人終于放心不少,因為當時他們三人立主將這些難民引來封地,遭遇了許多反對的聲音。
楊云輕松的心情,沒過多久又開始著急起來。因為他們又陷入了巨大的麻煩之中。
在引這些流民來封地之前,楊云已經的儲備了不少糧食。本以為就算不夠用,缺口也不會太大,大家都想想辦法,一定能夠渡過難關。
但是如今流民的數量,現在超過了楊云預想的好幾倍,所以糧食消耗特別快。才剛剛過了幾個月,各縣糧倉的糧食都快要沒有了。
楊云將手下一些核心人物召集在一起,一起討論解決糧食問題的方案。大家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有效的辦法。
第一方案是從周邊各縣府借糧,這是目前為止最現實的方案。但是這方案也有一些問題,周邊各縣府都不是產糧地,所以他們糧食的數量也十分有限。
楊云派出許多人,在周邊各縣府奔波很久。許多縣府官員看在吳王的面子上,盡力擠出一點糧食,但是數量也十分有限,完全不能填補糧食的巨大的缺口。
沒辦法,楊云找到新成立的商會,讓商會的商人到大涪過地去購買糧食。
盡管早有思想準備,但是楊云還是低估了這些奸商們的無恥程度。他們深知,吳王封地現在嚴重缺糧,所以故意抬高市價,使得購糧十分艱難。
還有人提出,將此事上報朝廷,讓朝廷撥出糧食賑濟這些災民。
這一想法一提出,便被邱澤這樣的老江湖否決了,首先是大涪朝廷,幾乎不可能拿出糧食賑濟楚國的災民。
其次就是朝廷愿意幫助這些災民,這一來一去也得好幾個月的時間,可
是封地現在的情況哪里等得到好幾個月。
面對這一困局,楊云絞盡腦汁。都沒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連足智多謀的巨遠光和邱澤,都想不到任何辦法。
“云州城的龍武軍,是大涪常備的邊軍,那里速來糧草充足。我們能不能想辦法,在那里借一些糧食。”戚威見眾人都束手無策,猶豫半響之后說道。
“龍武軍當然有糧食,可是龍武軍的統帥蒙武,是陛下最器重的邊關守將。這人脾氣很怪,誰的面子都不會給,要想從他那里弄來糧食。可能比登天還難啊!”劉遠常在軍中,對龍武軍的統帥蒙武十分了解。
“我也知道,要從龍武軍那里借的糧食,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這也是我猶豫半天沒有說的原因。”戚威接口說道。
“現在沒有其他辦法,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都不能放棄。這樣,你們留在封地,再想一些辦法。我親自去云州,去會一會蒙武將軍。”楊云堅決的說道。
楊云的封地雖然也在云州,但是距離云州最大的城池云州城,還有好幾百里的路程,他雖然知道蒙武這個人,但是從來沒有和他打過交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因為事情比較緊急,楊云沒有帶太多的兵馬,只帶著三千貼身侍衛,在戚威和赤木兒保護下,以最快的速度向云州城趕去。
云州和楚國比鄰,向來是兩國爭斗的中心。比起旬陽關,云州城這邊要難防御得多,因為這里地勢開闊,楚國人要從這里攻入大涪境內十分方便。
所以,大涪便在這兩國交界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巨大的城池,就是這座邊關大城云州城。
為了避免楚國人,從這里攻入大涪境內。云州城常住擁有二十萬兵馬的大涪勁旅龍武軍,由與勝王場明齊名的龍武軍統帥蒙武,常年鎮守在這里。楚國兵馬多次進攻,卻始終沒有越過云州城一步。
而蒙武這人脾氣古怪,向來不和大涪各方面的勢力過多的來往,和朝中大多數大臣的關系都不好。
盡管朝中大臣對蒙武頗有微詞,但是涪皇卻對蒙武十分信任。將他放在這里,守護最重要的這一座城池,十四年時間一直未將它從這里調離。
和勝王楊明相比,兩人都是大涪軍事上的兩大基石,但是兩個人的風格卻有明顯的區別。
勝王楊明善攻,敢于冒險,常常以奇制勝,其經典戰役就是當年,楊明親自帶著一萬鐵騎,深入楚國內部,奇跡般的出現在楚國兵馬的中軍帳,生擒當時楚國的兵馬大元帥隆戈。
而蒙武統軍,卻是向來以沉穩見稱,他奉行穩扎穩打,善于打防守戰。這十多年來,它將這這云州城守得滴水不漏,讓各路楚將無法越過云州城半步。
所以在楚國內部,曾經有這個說法,“憾山易,憾龍武軍難!”正因為大涪有勝王楊明和蒙武這兩員一攻一守的統帥,使得國力強于大涪的楚國這么多年來同大涪作城,沒有討到多少便宜。
和勝王楊明相比,雙方都為大涪立下了霍霍戰功。但從來沒有架子的楊明在大涪軍中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了蒙武,在軍中的影響力也大了許多。
為了成功的從龍武軍中借的糧食,楊云尋訪了許多對蒙武比較了解的人。想根據他的興趣愛好,以及從其弱點,找到突破口。
但是經過一番努力之后,楊云有些沮喪。因為除了領兵作戰之外,蒙武很少與外人接觸,大家對他的了解都不是很深,所以沒法找到打動他的方式。
不過,對于這種情況,楊云也早有心理準備,蒙武在大涪軍中出了名的油鹽不進,肯定不可能這么輕易就被打動。
想了許多辦法,都沒有成功的把握,到最后楊云干脆不去思考了。先來到這云州城,姑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云州城是大涪境內一座十分特別的城池。因為這是大涪境內唯一的一座,士兵的數量超過百姓數量的城池。
云州城位于大涪的邊境,這么多年來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斗,已經數也數不清了。
雖然云州成從來沒有被楚軍占領過。但是常年的戰事,許多百姓的親人都因此而喪命,久而久之,愿意繼續呆在云州的百姓越來越少。
但與此同時,又有大批商人看中了這里的利益,時常帶著商隊往來于云州城和大涪各地之間。
楊云雖然在西京城不受眾兄弟待見,但他畢竟是大涪皇子,還是堂堂的吳王殿下。所以在平日里,他不管到哪個地方?都能受到地方官員的熱情接待。
但當楊云等人風塵仆仆的趕到云州城的時候,卻吃了一個閉門羹。
楊云率領三千侍衛,來到云州城門之前,被守在城門前的士兵攔在城外。
當然,這些士兵也不是有意為難楊云,因為在云州城歷來有這樣的規定。所有的商旅百姓在沒有戰時的時候,可以隨意進出云州城。
但是攜帶武器的士兵,無論是哪個國家的,沒有得到龍武軍統帥蒙武將軍的同意,一律不許進入云州城。
對于這樣的規定,楊云還是能夠理解。畢竟云州作為邊關大城,只有這樣嚴格的規定,才可以避免被敵人鉆了空子。
幸好同行的邱澤早有準備,他將提前準備好的拜帖,交給守門的士兵,讓他們轉交龍武軍統帥蒙武將軍。
在等待的這一段時間,楊云打量著這座高大的城池。這云州城作為邊關重鎮,城墻高大厚實,顯然大涪在這里投入了不少錢財。
與此同時,這里的士兵和其它地方也完全不一樣。守在門外和城墻上的,這些龍武軍士兵。他們明顯和其他地方的士兵不一樣。
首先,這里的士兵精神狀態很飽滿,即使現在沒有暫時發生,他們也是甲胄齊整,武器幾乎從不離手。
負責守門的士兵,聽說楊云的身份之后。雖然恭敬地向楊云乘坐的馬車行了一個軍禮,在神情中卻沒有任何阿諛奉承的味道。
而手下的這些士兵,則沒有因為來的是大涪皇子,態度有什么變化。依然緊握手中的兵刃,神色冷峻的站在這里。
看這些士兵的表情,楊云深信,如果自己輕舉妄動的話。這些守城士兵一定會毫不猶豫的舉起手中的刀槍,向他們發動,最犀利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