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皇子

第二百七十章 步步緊逼

十三皇子第二百七十章步步緊逼_wbshuku

第二百七十章步步緊逼

第二百七十章步步緊逼

就在這短短的一段時間里,楚軍便遭到受了很大的傷亡。楚軍這領兵將領見狀,立即組織手下士兵,一邊躲避頭頂飛來的箭枝、巨石和滾木,一邊以最快的速度,將擋在山谷出口處的巨石搬到兩側。

可是,早有準備的大涪士兵,怎么可能放這些已經亂作一團的楚兵從容離去,山頂的巨石、滾木和箭枝來得越來越猛了。

這時,那些本來躲在山谷另一端的大涪士兵,還有山坡上的一些大涪士兵,以最快的速度向山谷中的楚兵沖殺而來。

此時的楚兵,雖然占有人數優勢,但是卻已亂做一團。有些膽子大的,舉起武器和大涪士兵進行拚殺,但更多的人卻在拚命的尋找生路,有的想在山谷中找一個地方躲起來的,有的想爬上巨石從巨石堆上翻過去的。

楚軍領兵的隊員將領,此時也狼狽不堪,他的頭盔不知什么時候都被砸掉了,手臂上還插著一只長箭。

此時的他,正和手下幾名將官,指揮手下士兵拼命的打開道路,在斬殺了好幾名不聽指揮的楚兵之后,場上的混亂局面終于好轉許多。

經過一番努力之后,楚兵終于把石頭搬在一旁,露出了一條可以沖出去的道路,可是卻被一隊大涪士兵擋在面前。

沒有辦法,這楚兵的領軍將領,只得親自帶著手下幸存士兵,硬著頭皮向這些以逸待勞的大涪士兵,沖殺而去。

后方的大涪士兵,當然不愿意放過這消滅敵人的機會,他們緊緊地跟在楚兵后面,和前面的同伴們一起夾擊敵人。

這一場戰事,幾乎成了一面倒的屠殺,無數的楚軍士兵被斬殺當場,有的大涪將士甚至連刀口都砍卷了。

這些楚兵也知道,只有沖出這山谷,他們才有活命的機會。所以這時候無需他們指揮官的指揮,他們仍然爭先恐后的朝谷外殺去。

花了好一個多時辰的時間,這些楚兵終于殺出一條重圍,狼狽的沖了出去。

但是他們付出的代價也是十分嚴重的,這次出來的近五萬士兵成功逃出去的不到一成,就連他們的領兵將領,也在大涪眾將的圍攻中被殺死了。

見楚兵逃走之后,大涪士兵連戰場都顧不上清理,緊緊的追在逃走的楚兵身后。

這些楚兵,見大涪軍隊還在后面緊緊追趕,而他們的主將也被殺死了,哪還有勇氣和大涪人作戰,一些人連忙跪地投降,還有一些人則慌不擇路四處逃竄。

見大涪士兵向楚軍營帳的方向追去,前面逃跑的楚兵哪敢回營,所以,還在營中的少量留守楚兵,根本不知道前方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

等大涪士兵沖到營帳之前時,營內的楚兵還沒有反應過來就被殺死多人,嚇得他們連忙丟棄營帳,向著楚國的方向拼命的逃走了。

占領對方營賬之后,楊延立即命令手下清點人數,這一次作戰,楊延率領的兩萬封地士兵,折損了接近一半。

但是,取得的戰果也是十分明顯的,他們一共消滅了四萬余楚軍士兵,還殺死了對方的主將,占領了對方的營帳。

最關鍵的是,于鮮精心構的防線,從這里被打開了一道口子,大涪人可以從這里,深入楚軍的后方,對他們進行前后夾擊。

楊延居然誤打誤撞,將于鮮精心構建的防線打開了一道缺口,楊明高興之余也有一些嫉妒,當知道楊延此戰也損失了一萬多兵馬之后,他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許多。

這樣的戰機楊明當然不會放過,他馬上讓手下士兵,從這個缺口沖進去,在楚軍防線后方攪得于鮮苦不堪言。

云安,本是大涪的一座小城,于鮮帶兵侵入大涪之后,就派出三萬士兵守住這座城池。這座城池處于兩國的交界處,城墻修得比較高大,防御設施也比較完備,所以在于鮮的防線中,這本是很牢固的一環。

誰知,突破楚軍防線的楊明,首先就將目光放在了這里。他派出五萬大涪士兵,將這里團團圍住,但是卻不發動攻擊。

這里的守將本來已經做好防守的準備,可敵人卻不發起攻擊,這讓他十分納悶。但是過了兩三天之后,他立即明白了敵軍的意圖。

由于楊云在楚軍后方的襲擾,使得楚軍后方糧押送中比以前慢了許多,導致每部分隊伍都只有幾天的余糧。若是大涪軍隊這樣圍困下去,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因為缺糧活活餓死了。

明白了對方的意圖之后,云安城的守將派死士拼死沖出重圍,將自己被圍的消息,告訴了附近駐扎的楚兵。

這云安城是于鮮防線重要的一環,當然不容有失,于是附近一個城池的守將,立即派出援軍,準備協助云安城,擊敗圍住他們的大涪軍士。

沒想到,這些楚兵卻中了楊明“圍點打援”之計。

原來,楊明知道云安城防守十分嚴密,要想攻下這座城池十分艱難。讓人圍住云安成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擊前來增援的援軍。

附近城池派來的兩萬楚兵,在距離云安城還有十幾里路的地方,被早有準備的大涪軍隊團團圍住。一番大戰之后,這兩萬楚兵只有不到一半的人突出叢圍。

在此之后,不甘防線被破的于鮮,又組織手下楚兵主動出擊,想要消滅大涪的有生力量,奪回丟失的城池。

經過連番大戰之后,雙方都損失不少人手,但是總體來說,人數和氣勢占優的大涪士兵,損傷人數遠遠少于楚兵。

無奈之下,于鮮只得放棄占領大涪的土地,帶領手下士兵退回楚國,借助兩國邊界上的幾座城池,攔住氣勢洶洶的大涪軍隊。

讓于鮮覺得無可奈何的是,自己已經退回本方領土,可大涪士兵卻不依不饒,緊緊追蹤而至。

扶風城,這一座屹立在楚江東岸的楚國大城,自從上一次涪楚兩國大戰之后,城墻又加高加厚了許多,城墻上還安置了好幾臺巨型投石機,還有一些威力極強的城墻駑,防守等級增加了許多。

現在于鮮所剩的士兵,只有二十多萬人了,所以他干脆將這二十多萬人,駐扎在扶風城和它附近的四座小城之中。

上一次守衛扶風城,楊明借著突破旬陽關消息沒有傳出之際,利用時間差,突襲了周圍的四座小城,并且偷襲了于鮮的援兵。

最后,占領了四座小城,斷了楚軍的糧道,使得于鮮不得不放棄扶風城,退守楚江西岸。

可這一次卻不同,于鮮早有準備,他命令四座城池的守將死守城池,各城之間不得隨意派出援軍,又在每座城池高處堆上柴火,若守城到了危急時刻點煙為號。

楊明帶人來到扶風城附近之后,就立即展開了攻勢,最初先向四座小城發起攻擊,卻遭到幾座小城的嚴防死守,沒有占到任何使宜。

楚兵早有準備,大涪攻擊的人少了,楚兵便死守城池,一旦派出的士兵多了,城池若是吃勁,城中守兵便點起火堆,其它城池便派出援軍,從后方騷擾大涪軍隊。

在這種情況下,攻城行動顯得十分艱難。大涪兵力雖然比楚國人多,可拿這些下定決心死守的楚兵也沒有辦法。

攻打小城會受到于鮮手下楚兵干擾,楊云干脆將兵力全部集中起來,拼命的向于鮮駐扎的扶風城發起攻擊。

于鮮在扶風城駐扎了十萬大軍,面對大涪幾十萬兵力的攻擊,卻能靠著堅固,而高大的城墻,將大涪軍隊死死地攔在城下。

楊明對扶風城發起了多次攻擊,不僅沒有攻下這種城池,還損失了不少士兵。楊明無奈之下,只得讓士兵將扶風城團團圍住,企圖將等于鮮部糧草耗盡再行攻城。

就這樣,兩國的戰事進入膠著狀態,看著戰場陷入了短暫的平靜,雙方士兵暫時都能松一口氣,可是負責領兵的楊明和于鮮心中卻一點也不平靜。

扶風城中糧草雖然十分充足,足足可以吃上一兩個月的時間。但是于鮮心中一點也不平靜,在糧草耗盡之前,趙岳部能不能將進入楚國的敵人全部消滅,及時帶兵來增援扶風城。

現在形勢對自己極為不利,但一時之間又想不出辦法擊退大涪軍隊。整日看著城外密密麻麻的大涪士兵,于鮮覺得十分頭疼,但又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正在于鮮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封信讓他有了轉機。這封信居然是自己的對手,大涪的勝王楊明親自寫的。

于鮮拿著這一封,大涪士兵射到墻頭上的信,拆開信紙打開里邊的信簽一看,他一下子來了興趣。

楊明的這封信,居然表達出要停戰的意思。

于鮮拿著這封信,苦苦思索了許久,目前大涪軍隊將自己團團圍住,正是占盡優勢的時候,楊明怎么會在這時候想著退兵?

心中疑惑萬分的于鮮,立即找來手下一些智者商量,要分析楊明這樣做的理由。看看楊明的舉動是否有詐?

于鮮手下的智囊們,將這封信看了好幾遍,都沒有看出所以然。大家都搞不清楚,大涪這位有著“戰神”稱號的王爺,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元帥,小人認為,我們既然想不清楚,楊明這樣做的理由,那么我們干脆找楊明親自問一問,如果確定此事無詐,能夠暫時停戰當然是好事,畢竟現在的形勢對我們不太有利。”這時,手下一名將領向于鮮說到。

于鮮此時也想不出其它辦法,也覺得走一步看一步是一個辦法,于是他也親手寫了一封信,讓人射向城下大涪兵營的方向。

其實此時的楊明,也是心急如焚,涪皇現在已經病重,自己又被耗在這前線。聽說自己的二哥相王楊獻已經回京,如果西京城有什么變故,遠在邊關的自己一定鞭長莫及。

想到這一點之后,楊明的心思便不在戰場上了,思慮半天之后,他終于給于鮮寫出了這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