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萬妖之祖

172 皇朝建立

172皇朝建立172皇朝建立←→最新網址:

時飛陽到達不夜城的時候,這里的戰斗已經結束,妖族大軍還在源源不斷地往這里趕來,先頭部隊已經打下敵城了,后面道行最差的隊伍還在玄龜的帶領之下行在萬里之外。

時飛陽帶領弟子從天而降時,群妖紛紛仰天歡呼,恭迎黑龍大王。

元鼉把時飛陽迎入不夜城太明宮,將倒戈投靠的以及抓到的俘虜都帶到宮外,問他如何處置。

“把投靠的都交給小鯀和赤蛇登記在冊,那些俘虜不愿意投降的就都殺了吧。”

元鼉自去處置,時飛陽仔細觀察這太明宮。

不夜城原本也是天上的仙宮,大量的建筑群,與光明境那邊風格一致,也都是晶玉質地,但是更加高大宏偉。整座城池面積并不是很大,橫寬也有十三里,差不多是六十多個故宮那么大。

錢康占據這里以后,設下仙陣,只有他和妻子以及門下弟子,服役奴仆才能進出,過著皇帝一般的生活。

時飛陽如今盡得東西兩大陸,整座天外神山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萬妖之國的建立自然提上日程。

他心中早有藍圖,當年在中土挖寶,他去見人間皇帝時候就在規劃這個國家要怎樣建立了。

他決定將“圣”“王”分離,光明境五明仙府為“圣”,主修行,參悟大道,不夜城太明宮為“王”,主人道,行國家事。

他的王宮和臣工府邸都在不夜城內,在外面再修一圈城墻,給國民居住,這座城墻要高十三丈,周長一千二百里,得到他允許的,成為“國民”,都住在城里,其余的是為“野民”,住在城外。

他做出規劃,分派弟子,讓他們率領群妖分頭去做,赤蛇玄龜負責登記造冊,給每個來投靠的無論人妖全部建檔,元鼉和神鯀則帶著眾妖碎石取砂,鑄爐生火,在這邊又建造了個三十多丈高的八卦爐。

時飛陽帶著弟子們重新攝取諸天星屑,熬煉五色晶砂,澆筑城墻,并對不夜城進行改造。

首先還是梳理地脈,同樣是九條山脈,五條大河,合成九五之數,九為陽數,五為陽位,陽居陽位,是為九五至尊!

他把不夜城原本的城墻拆掉,用五色神砂重新澆筑,里面的宮殿連地基挖出來重新排列組合,又新建了許多新的建筑,是為內城。

然后再在外面修那圈大城墻,分按陰陽五行八卦,于各處修建特殊用途的建筑,是為外城。

不夜城最北端有個海灣,正對著小南極四十七島,每年冬至時候極光大火衰弱的時候,這里的最為明顯,外面的人都會從這里闖進來。

時飛陽移來一座山峰立在這里,峰上鑄造黃金庭,水下鑄造白銀宮,以雷電元磁之力貫通一氣,相互勾連,形成陣勢,每當極光大火衰弱時它都會有所反應,以后會派手下來這里駐守。

弟子們修建東大陸的時候,時飛陽又飛回西大陸,前番震岳宮弟子用九六宙靈梭將這里地脈全部震碎,得施法平整續接,使龍脈地氣重新貫通。

這回除了原有的五條大河,他又弄了四條,九山九河,湊成九九歸真之數,以跟對岸區分,體現“圣”“王”之不同。

等兩邊全部建完,已經是數月之后。

宮殿好建,人心難伏,妖心更加剛強難化!

根據赤蛇和玄龜的記錄,目前他的手下數量,已經超過三十萬,要把這么龐大的隊伍都攢到一起搭伙過日子,只求個平平安安,別有內爭內斗都很難。

根據他用天府寶鏡隔空查看,已經不少妖族分別投靠元鼉、神鯀、玄龜、赤蛇這四個首領門下,各自認了大哥,還有同類的蛇、龜、龍類屬直接認親認祖宗的,就這幾個月的功夫,幾乎所有的龍屬都管元鼉叫老祖。

人類則大多投靠鄧八姑,挖門盜洞,想法拿著各種珍寶進行賄賂。

鄧八姑被逼得不耐煩,一個人跑去深山里面潛修去了,他們又去“腐蝕”熊曼娘、林寒、石生,想盡辦法哄他們開心,送給熊曼娘好看的花,送給林寒各種好看的貝殼,稀奇古怪的寶石,送給石生好多有趣的玩具。

又有習性相沖,互相打斗廝殺的,小則兩兩決斗,大則舉族廝殺。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終于時飛陽定好日子,將三十多萬手下聚集在城外西南一處海灣之中,事前他和眾弟子們合力移了很多座山峰過來,再用五色神砂澆筑,變成一座連綿數十里的玉山,起名為“太山”,上面共有三座山峰,分別喚作日精峰、月華峰、星靈峰。

時飛陽登上日精峰,眾弟子和人類,已經修成人形的異類都上了山峰,靠到近處,體型大的距離就遠,像元鼉身長百余丈,就帶著一群龍屬飛在跟神峰齊平的云層之中,另外那些水族們則在峰前的海灣之中,紛紛在王前賣弄精神,吹氣成云,排浪如山,有的噴射出一股股數百丈高的擎天水柱,有的噴出一座座海市蜃樓,魚龍漫衍,光怪陸離。

時飛陽開口說話,聲傳千里,當眾宣布,從此創建一個皇朝,號為“宇”。

接著,他說的第一件事便是人妖之辨。

到底什么是人,什么是妖,妖跟人要如何相處,妖跟妖如何相處,互相習性相沖的,或是為天敵的,或是對方在自己食譜之內的,以后到底還能不吃?既然同為國民,為何還能吃對方?若是不能吃,食譜上的物種全部成為國民,自己一族豈不是要活活餓死……

他的麾下這些臣民種類眾多,太過復雜,種種的矛盾要是不解決,以后還是會一團糟,即便他仗著絕對的權威強行令其暫時和睦,只要閉關或離開超過三五年,再回來時又會天下大亂。

因此,人和妖的概念是重中之重,必須得先說明白了。

時飛陽對此的定義是,從靈長類進化出來的可以稱之為人,那從龍類、龜類、蛇類成長進化出來的同樣可以稱之為人。

接下來就要厘清的是,人跟動物的區別,憑什么這些就是人,那些就不是人,哪怕擁有智慧,修成人形,還不能成人。

時飛陽給出的答案,即是對道的探索:“上古先賢,至晚自媧皇氏起便追尋大道,道為萬物本源,為世界本質。明了大道,依道行之,是為有德。人畜之分,至此始矣!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是為有仁。能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是為有義。

人與禽獸之分別,在于道德,在于仁義,在于禮義廉恥。三皇五帝,盡力將人與畜類區別,約束獸性,發揚人性;而夷狄禽獸,盡力將人拉回畜類,人與畜類共享獸性!”

他說這些話,下面的三十余部眾俱都清楚地聽著,有的能懂,有的不懂,但都在努力記憶。

說白了,中國古人努力把人和動物分開,找人和動物的不同點,分開的依據就是道德仁義禮智信等等,這不是所謂的道家或者儒家的某一家之言,而是各家共同都認可的,沒有這些東西,就是畜生,是禽獸,是牲口,都是很重的罵人的話。

接著,他又說如何確定人性:“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立天之道以定人!”

觀天道的一個方法就是觀測日月五星等天體運動以制定歷法,再歸納總結天地變化,天道十度一大變,地道五日一小變,由此預測大自然的種種變化,隨順變化以趨吉避兇。

在每個變化的節點上,定為節日,大家集體籌備“過節”。過節即是“過劫”,沒有歷法,不能預測的部落和邦國,都會死在自然變化之下,甚至全族覆滅。

即便能夠如動物們般憑借本能僥幸度過,傷亡也會十分慘重,幼崽成活率極低,再加上無法種植和存儲足夠多的食物,種群數量發展不起來,也就不可能孕育出輝煌的文明。

時飛陽隨即頒布“龍王歷”,他倒不是想要別出心裁,刻意用歷法顯示正朔正統,全因天外神山這里的氣候與外面不同,太陽始終懸在中天,看到不月亮,在每年的冬季時候,五星會出現在地平線上面一點,星光磁氣的感應下,煥發各色光芒,運轉周期也與中土不同。

在中土,太陽是在二十八星宿的大背景下東升西降,是為黃道,在這里,用肉眼看,黃道是一個點,正對著地軸向太空的延長線,只有周圍的虛影在動。

因此他花費了數十日功夫,對這里的太陽以及宇宙中諸天星辰的變化編寫了“龍王歷”,每年亦確定四個節點,一個是極光大火最弱的時候,定為陰元節,一個是太陽光最強的時候,定為陽元節,這二者溫差至少能有五十度。

高溫對于修煉有成的仙人自然不算什么,可是那些普通的魚鱉蝦蟹,鮫人、魚人等則亦是跟渡劫一樣,酷熱的時候得游到清涼處避暑,但那里的食物不夠吃,涼快了以后還要再游回來繁殖生育。

由歷法定節日,由節日定習俗,禮樂法度等皆體現其中,是為文明開化。

最后時飛陽規定:“凡是有道德,有仁義,遵守禮樂法度的,行天地人三才中的人道,皆為“人”,便是我的臣民,臣民皆受我保護庇佑,我自取天地之精,以養民人,調控陰陽,以遂群生。我的臣民,任何人不得隨意傷害屠戮,若有罪,交于有司以公法定論,不得付諸私刑。”

“若有無道無德,或肆意殺戮,或吞食同類,或亂倫無禮,或敗法壞度,無論長成什么形狀,皆畜生禽獸一類,皆可殺之!”

這些都是建國總綱,具體用什么禮,用什么法,如何制定規則,安排運作得以后制定填充。

(本章完)

最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