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國醫

第261章 我的患者,我負責

搜索留言:

第261章我的患者,我負責第261章我的患者,我負責→:八三看書83ks,首席國醫!

陰虛陽亢,痰淤阻絡,這就是江飛對患者的辨證,就是患者的證候。

江飛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辨證,尤其是在沒有脈診與舌診尤其是望診的情況之下,依舊敢如此判斷。

就是因為問診,其實更多時候包括了很多隱藏的信息,只需要找到這些信息,進行辨證逆推,就可以找準證候。

然而為什么很少有中醫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需要對中風有十分的了解,百分的把握,千分的分析,萬分的天賦。

中風分兩種,脫證和閉證。

閉證類似于腦梗塞,脫證類似于腦出血和腦淤血。

這個王太行的老媽是類中風也就是腦出血的后遺癥,她所有的癥狀都是腦出血的后遺癥,才會有的情況。

為什么判斷為陰虛陽亢,陰虛在于夏季患病,夏季原本就是陽盛的季節,再加上患者口渴,口渴是陰虛的典型反應,但口渴卻喜涼飲,說明患者陽亢熱極。

陽亢熱極,會導致患者的陰虛損津液,損掉了津液就需要補啊,所以口渴喜飲,還是涼陰。

但喝涼的只會導致陰虛越來越嚴重,陽亢越來越盛,時間長了很危險。

這是陰虛陽亢的證候,那么痰淤阻絡更好判斷,本身中風的患者十個里面有八個都存在著痰瘀阻絡。

痰淤是因為痰飲過多,而運化失利,阻絡是因為血氣不暢,或者血虛極致,導致經絡堵塞。

經絡堵塞到了頭,就會造成腦出血,腦梗塞,腦溢血,腦中風,腦卒等一系列病。

而且患者還有血壓過高,血壓過高最損傷的就是經絡,而且都匯聚到了大腦,而一旦經絡阻塞,可想而知就會崩的一聲腦出血。

證候被江飛拿準了,那么剩下的就是治法理念,以及開藥配伍。

治法很簡單,根據辨證后的證候,來進行辨證施治。

平肝陽,化痰熱,加上通靈慧,開竅和經。

“別緊張,我給你老媽開幾服藥,你拿回去讓你老媽服用。”

“如果你老媽吞咽困難的話,求你們村里,或者去你們鎮里找個中醫,讓他用灌腸的方式幫你老媽服藥。”

江飛囑托了王太行一句,之后拿起處方單,握著鋼筆寫起藥方。

藥方這種東西,一個人一個方劑,這是中醫最復雜的原因。

但所謂的一人一方,指的是同病不同方。

可如果是證候一樣的話,那可不是一人一方,千人也會一方,萬人也會一方。

在西醫或者平常人的思維里面,病一樣就應該一個方吧?你中醫同病不同方,所以你們沒有系統化方劑,不行不行!

可實際上中醫只要證候一樣,一萬個人都可以用一個方子。

區別在哪?區別就在于不要看病,要看證候。

這是區分中醫和西醫理念最基本的判斷角度。

“小江,你要開藥啊?”

趙承業又坐不住了,看到江飛拿著處方單的模樣,他立馬起身走過來,皺眉問道。

江飛神色平和的點頭回答:“對啊,怎么了院長?”

“要不要在慎重一下?”

“實在不行,你派一個內科的大夫,去賚鎮看看患者?把個脈,看個舌根,再開方?”

趙承業發出提議,實際上他還是有些不相信江飛,或者不敢拿這樣的做法去賭醫院的名聲,江飛的未來。

他的確是個好領導,更是一個好院長,所以才會如此做。

江飛看到趙承業這樣謹慎,也不禁苦笑起來。

“院長,放心吧,出了問題我負責。”

“畢竟是我的患者,我負責!”

江飛這么說,就已經相當于立下軍令狀了。

趙承業也當過兵,所以見江飛這么說了之后,便知道這小子是真的有自信心啊,既然是這樣的話,那就隨他去吧。

只希望以后出事的時候,江飛別怪他就好。

畢竟這件事跟自己沒有任何關系,自己已經仁至義盡了,該勸的都勸了。

江飛繼續低著頭,寫下方子。

中風之名的由來,最早是《黃帝內經》里面,不過對于中風這個說法,在唐宋前以外風為理念。

也就是說唐宋以前的名家,都認為中風來源于外風。

而從宋朝以后尤其是金元四大家開始,便開始重視內因,也就是內風。

江飛判斷王太行的老媽是類中風,而非真中風,區別就在于真中風來源于外風,而類中風則是內蘊化風。

這一點元代的名家王履在他的著作《醫經溯洄集》有說明。

王太行的老媽這個類中風的成因也比較復雜,但也很但一。

復雜在于類中風多樣,但主要就分為三種,一種為虛,一種為實,還有一種虛實摻雜。

精血損耗,肝腎陰虛這個多數虛證,而肝陽亢熱,化火內風,夾著痰淤這是實證。

所以王太極的老媽這就是實證。

至于什么中經絡,中臟腑的區分,說起來更加的復雜,更難以令人理解。

對于這種中風,類中風的病,需要做的還是以蟲藥為主,進行抽風祛風除熱。

鉤藤七錢,廣地龍五錢,菖蒲三錢,遠志肉兩錢,生山楂十錢,懷牛膝三錢。

豨(xi)薟(xian)草十錢,珍珠母三錢,石斛(川)三錢,生地黃五錢。

黛蛤散三錢(包),炙全蝎粉半錢,炙僵蠶三錢。

江飛把這些藥開完了,之后望著趙承業,因為趙院長正盯著自己開的藥方。

“院長,有何高見?”江飛笑著問他一句。

趙承業可以算是中醫,也可以說是西醫。

但趙承業更擅長治療的其實還是幼兒科,只不過他是院長,所以很少看病。

不過趙承業偶爾也會每個月固定有那么一兩天,在兒科開診室看病。

“沒啥高見,你說了算。”趙承業擺手搖頭。

他哪里有什么高見?尤其是在江飛面前,更沒有高見。

他只是覺得江飛開的藥,這一次溫和了不少,比起以前用藥七八十錢的石膏,幾十錢的附子,真的溫和太多。

江飛又仔細的斟酌一遍自己開的藥方,這里面的君臣佐使,配伍是不能錯的。

鉤藤,廣地龍以及珍珠母用來平肝潛陽,其中君藥鉤藤不能被搶風頭,所以三味藥里面它的劑量最多。

全蝎,僵蠶用來息風定痙,開竅通絡,對語塞語障,偏癱,肢體發顫,都有積極意義。

生地黃,石斛是養陰生津藥,滋養肝腎。

石菖蒲用來開竅慧,化痰理氣,活血。

黛蛤散,豨薟草,都用來請化痰熱,除燥除煩。

這樣的一個方劑,是最合適的。

“好了,先抓十劑藥,你來一趟縣城也不容易。”

“回去每天三飲,早中晚各半碗,一劑藥一天。”

“十天之后,如果覺得用藥有效果,你老媽情況有所改善,你就爭取把你老媽帶過來,當然也可以不帶。”

“給,去抓藥吧。”

江飛把處方單遞給王太行,讓他去抓藥。

當然江飛手里還保留著一份藥方,用來作為證據,以備后患。

“謝謝江主任,謝謝您。”

王太行再三感謝,之后小心翼翼的收好藥方,往外走。

剛走到門口,他把藥方塞到大衣口袋里面,猛然挺住了。

“哎呀!”

他忽然驚乍,猛的一拍手,緊接著轉過身來,從兜里面取出一張紙。

“我們鎮衛生所的大夫,把我老媽的脈診和舌診都寫在紙上了,我給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