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香計

第082章菜譜

牛氏的三個兒子被姜有財當賊打了,找秦大夫治傷只花了半兩銀子,而且人家還是出的夜診!藥還比這個從鎮上的大夫開的藥好!馬氏這不是不把她們的錢當錢嗎!

下午牛氏妯娌幾個的男人從田地里回來,聽自己的女人說起今天下午他們走了之后的事情來,姜大峰和姜大河兄弟兩個要不是怕姜有財找里正村老和族長撐腰,恨不能把姜有財大卸八塊!

當然,他們也生自己的親娘的氣,一個莊戶人家的老太婆哪那么多講究,非要請鎮上醫館的大夫,冤枉花了那么多錢!只顧自己,一點都不替子女著想,他們攢那么點錢容易嗎!

姜大海則是告誡童氏不要和牛氏熊氏攪在一起,安安心心過自己的小日子,小心伺候姜老漢兩口子。

希望姜老漢夫婦兩個看著他們盡心伺候的份兒上,等他們百年之后,能夠分他們三房一些土地,到時招個上門女婿就有人頂門立戶了,看村里誰還敢笑話他們夫婦兩個絕后!

童氏深以為是的點頭。

下午姜有財帶著蘭花桂花把現采的藥材賣了,經過那家裁縫店時,正好裁縫店的學徒出來倒布頭,蘭花和桂花撲上去撿了不少回來,蘭花非要自己背著那些布頭,姜有財想那些布頭又沒多重,就讓她自己背了回來。

一回到家里,蘭花一見招弟就像小燕子一樣飛了過來,興奮地叫著:“大姐大姐,今天我和哥哥六姐撿了不少布頭回來,你可以做好多好多頭花!”

姜有財微笑著把蘭花身上的小背簍取下來。

招弟因為手上沒多少布頭,所以雖然做了些頭花,可數量太少,一直沒拿出去擺攤,現在見蘭花幾個撿回這么多布頭,也很高興。

她伸手摸了摸蘭花的小腦袋:“要是大姐做的頭花能賣出去賺到錢了,大姐給你和桂花買糖吃。”

蘭花懂事地說:“我不吃糖,我要和哥哥一起攢錢蓋房子。”

周氏夫婦相視一笑,雖然一家人生活得艱難,可孩子們這么懂事,他們心里是欣慰的。

姜有財幾個沒回來時,招弟就把晚飯做好了,現在全家人都齊了,大家就在屋里吃。

周氏就把她夫妻兩個想搬出去蓋新房的打算告訴了姜有財姊妹幾個。

桂花和蘭花年紀小,最沉不住氣,高興地大喊大叫起來,被周氏喝止住,她指指上房:“別把你爺爺奶奶招來了!”

桂花、蘭花嚇得緊緊捂住嘴。

姜有財沉思著道:“三間屋子恐怕不夠住,蓋五間好了,三間正房,兩間耳房,耳房面積小,也多不了幾兩銀子,現在我姊妹每天賣鹵味和草藥,一天下來也有六百多文錢,照這樣下去,一個月下來有十幾兩銀子。”

招弟把煮的爛爛的豆角給蘭花夾了些:“真要蓋房子了,下午就不能再采草藥了,得夯磚,一天哪能賺那么多?”

姜有財想著她姊妹都不是職業采草藥的,只在村子附近的山上采草藥,越往后草藥就越采越少,越來越賺不到什么錢,即使不蓋房子,她也沒打算把這條路一直走下去。

她夾了一筷子嫩嫩的竹葉菜放進嘴里吃完才說:“我可以增加鹵味的品種,明天一大早我就去把幾家肉鋪的大腸小腸全買了,做鹵菜賣,增加些收入。

咱們家菜地里的紅薯再過兩個月就要收成了,以后我們還可以用紅薯加工成紅薯淀粉,做涼粉賣,肯定受歡迎,并且我看見滿山都是葛根,挖回來加工成葛根粉做葛根涼粉賣,想賺錢法子多的是,只要肯吃苦。”

姜有財正興致勃勃地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發現一家大小連飯都不吃了,全都愣愣地古怪地看著她。

她一頭霧水的問:“你們干嘛這么看著我,我臉上有臟東西?”說著,伸手在臉上摸了摸。

周氏這才又開始接著吃飯:“我就是想知道,涼粉是個什么鬼,紅薯淀粉又是什么鬼。”

姜有財一口莧菜叼在嘴里一動不動,腦后流下一滴汗。

她忘了,她穿越到一個架空的朝代,這個朝代雖然早就擺脫了茹毛飲血的生活,可是在廚藝方面還是很落后的,主要是落后的生產力和貧瘠的知識限制了人們的想像力。

哪像姜有財前世,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哪怕有毒的都敢吃,比方河豚,比方蛇!因為人們懂得怎么加工處理。

這個朝代貌似連生粉都沒有,更何況紅薯淀粉加工和葛根粉了,周氏他們聽到涼粉二字感到迷惑純屬正常反應。

怎么辦?露陷了!

啊哈!表擔心!山人自有妙計。

姜有財把嘴里的莧菜吃下肚,放下碗筷,把手往袖子里一伸,從空間里摸出一本書來:“喏喏喏,我這么會做菜全是因為撿到這本書的緣故,這書里記載了好多菜譜,里面就有紅薯涼粉的做法和葛根涼粉的做法。”

幸虧空間里的書籍長得和這個朝代的一樣,古色古香的封面,而且全都是當時的繁體字。

那本菜譜在一家人的手里傳了一遍才回到姜有財的手里。

姜大山疑惑地問:“有財,你認得字?你怎么會認得字?”

姜有財再次被問了個目瞪狗呆,原主從小沒上過一天學堂,怎么會識字看菜譜的?

姜有財不滿地斜睨了姜大山一眼:“爹忘啦,我小時最愛扒鎮上學館的墻了!”

姜大山怎么會忘,那時姜有財才五歲不到,卻表現得對讀書格外的感興趣,家里沒給她交束脩,她就跟著別的小小讀書郎一起往學堂里混,被先生發現給提了出來,扔學堂外了。

于是小小的姜有財就改騎墻跟著學,先生心疼他,就找到姜大山,讓他把姜有財送到學堂里來念書,并說,愛讀書的孩子肯定有出息,現在的投入將來一定有回報。

一來姜大山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是偽冒的,讀書純粹浪費錢,二來,姜老漢夫妻兩個天天找他要錢,他疲于應付,手上根本沒閑錢給姜有財交束脩,所以上學的事就這么做罷,小小的姜有財因此仍舊騎在學堂墻頭偷學認字。

看過《》的書友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