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說»»第一卷遇見第13章桃花鬼島第一卷遇見第13章桃花鬼島文/蔚藍奶茶本章:
蘇城城里有個明月湖,湖很大,恨不得占了蘇城的一半。湖正中有個島,島上全是桃花樹,桃花樹已經多年,枝干粗大,每年桃花花開的時候,花團錦簇,粉紅一片,尤其湖水水霧彌漫的時候,如那仙境,因此,蘇城人民給它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桃花島。
島其實不大,繞島走一圈差不多半小時,但地勢險峻。桃林深處,有一棟高約七層的廢棄樓房,這也是這座島嶼的唯一建筑物。樓房水泥灰墻面,玻璃藍黑色,上面有著復古的精美窗花。
樓的對面矗立著一巨大的石牌坊,許是時間已久,牌坊上面的字已經看不清,但上面雕著的花、草、人、魚的花紋雕工精細,栩栩如生。
樓房是八十年代建筑,所以樓房陳舊,遠遠看過去,陳舊、滄桑、灰敗、陰森、死氣沉沉。
桃花島名字很好聽,且風景如畫,但至今上面無人煙,就連飛鳥走獸也不見蹤影。
在蘇城的本土居民都知道,島上不干凈。尤其那棟廢棄的房屋,是蘇城乃至全國最有名的鬼屋。
那棟房子以前的主人,是蘇城出了名的商賈世家。但不知道為什么,許是因為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房子的主人面臨破產。面對巨額的欠債還有家里人的不理解,房主生活無望,在一個艷陽高照的天氣里,先是給家里人吃的飯里面全部下了藥,隨后一個個身穿紅衣吊死在那個牌坊前。
當然,他最后一個自殺,在自殺前他撥通了一個老友的電話,簡單的交代了下,隨后跟老友道別,順便讓他第二天的時候過來玩。
這“過來玩”三字,那就是讓老友知道他一家的死訊。
老友其實很了解他這位朋友的性格,聽他電話里的語氣不對勁,當天下午就開船過來看,結果可想而知,老友直接嚇癱,倒在地上久久都不能回神。
等再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是許久之后,連滾帶爬的逃離桃花島,并用最快的速度報了警。
辦案的民警當時見到一行吊著的八個身穿紅衣的面目猙獰的死者都嚇到不行。哪怕是辦案經驗豐富見多了各種大場面的警察,都被驚住。
當然,這本身就是自殺,那些個辦案民警在勘察了現場之后直接給出定論,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封鎖了這個消息。
想來他老友也是倒霉,在他報警后一個星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驚嚇過度還是別的原因,他竟也選擇了自殺,而且,連帶著他老婆一起。
同樣也是身穿紅衣。
本來那一家八口自殺事件只有內部人知道,結果因為后來的自殺案件,以致于那消息再也封鎖不住,直接發酵,乃至愈演愈烈,轟動整個蘇城。
因為身穿紅衣自殺,誰聽了都會毛骨悚然,后背脊發涼。逢人說,也不敢說太深入,只覺得如果說的太清楚的話,自己也會身穿紅衣自殺。
自那以后,桃花島好像真的鬧鬼,每到晚上,明明都已經被封鎖的空無一人的島上都會傳來“咿咿呀呀”敲鑼打鼓唱戲的聲音,而且聲音很大,穿過明月湖直接傳到了對面的城市。蘇城城里也不安寧,每到半夜的時候,陰風陣陣,鬼哭狼嚎。尤其桃花島,影影綽綽,隱約中總能聽到各種哀嚎,或小孩,或男人,又或者女人。
一時間,蘇城人民人心惶惶,嚇到不行,一到晚上,街上空無一人。家家關門閉戶,生怕那些個紅衣吊死鬼找自己當替身。
大紅衣服,光想著,就知道怨氣多足。
不僅邪門,就連白天,蘇城也不安寧。案件頻發,尤其是殺人案件,接二連三的有人被殺,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因為死的人太多,警察焦頭爛額,民眾更是不滿。久久破不了案之后,當地老百姓把這當做一件邪門的事做處理,最后干脆大家籌資請來一外地的得道高僧過來做法。
還別說,高僧帶著他的一干弟子在蘇城城里連續做了七天七夜的道場,最后一站是桃花島,本想著擺陣三天,結果才兩天,高僧面色凝重的帶著一行人離開了桃花島。
臨走的時候他身體已經很虛,告訴民眾說他的法力太弱,只能暫時壓制,至于以后,還請老百姓非必要不要去到桃花島。
說完之后,高僧用最快的速度離開蘇城,只是回去后不到三天就圓寂。
也是奇了怪,自高僧做法之后,桃花島恢復安寧,就連城里,也太平了下來。
為此,蘇城人民松了口氣。
但自那以后,誰都知道桃花島不干凈,不管如何,堅決不踏上桃花島半步。
當然,這社會還有許多年輕人不信邪,為了打破桃花島鬧鬼傳言會組團去島上游玩,結果無一例外都是被嚇到魂不附體轉而逃離。回來后人人自危,皆是失魂落魄,往往會惶恐不安很長很長一段時間。
因此,桃花島徹底成為荒島,明明就在城市中央,可它好像是這座城市的禁地一般,獨獨的在湖中央雜草叢生,自生自滅。
多年以后,新時代來臨,社會發展迅速,桃花島作為蘇城最好看的一處風景帶被政府作為開發地給招標了出去。
當地開發商不敢,但外地的開發商不懂,以為這是香餑餑,結果....
可想而知!
去的時候信心十足,滿眼放光。回來的時候灰頭土臉,一臉驚恐,隨便誰問,或者搖頭,或傻笑,那神情如丟了魂一般。
到最后,不是跳樓就是破產,沒有一個有好結果。
慢慢的,桃花島開發案再無人問津,哪怕政府給出再誘人恨不得白送的條件,也沒人敢再接手。
前段時間,桃花盛開,有個比較出名的膽大探險博主,去過很多著名的邪門地,號稱“天不怕地不怕”。在聽說了桃花島事件之后,為了博流量,也為了讓自己更加出名,不知死活的只身前去探險。
是的,他是懂這個浮夸的網絡時代的。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