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苑

第六百零七章:假希望

“小姐,王公子在那邊。”阿蘭指了指王安晏,看著那人群眾的一個人的腦袋在看著人群,可不就是王安晏,順著她的眼光看過去,還看到了好幾個同窗,還有迷弟,“我們的同窗都是在靠后一點的,站這么久也挺辛苦。”

“還好,他們都帶著書童,有人伺候著他們。”轉過頭,就看見書童在后面背上背了很多的東西,還有手里拎著水壺,茶杯,“唉,說是考生不幸,還有比考生更不幸的人。”

阿蘭“是,小姐,不過,書童是不能進去的。”

“哎呀,阿蘭,你說,要是他們在一個考場是不是可以眼神交流一下,就懂了。”

阿蘭“可以這樣嗎?”

“嗯,可能不行吧,但是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的,還是得看運氣,什么事情我都是歪門邪道還有正經的方法都知道的,但是走的都是正經的路。”

阿蘭“什么是歪門邪道?”

“就是只適合一部分的路,除了他們自己,其他人都是走不通的,倆海上有兩個奇才,不管是在官場還是在詩詞上面都是很有造詣的,但是這個奇才卻先后兩次在科考時作弊,這只有他們兩個能做到,其他人都是做不到的。”

阿蘭“這曠世奇才為何還要”

“就是這樣才妙,先說兄弟二人在四川鄉試時是如何作弊的。鄉試的時候,云天和云景被安排在對角的兩個座位上,云天接題一看,傻眼了。考題出自哪部書,完全記不起來了。科考,你也知道,如果不知道考題的出處,別想寫出半個字來,鈄對面的云景見他哥哥抓耳撓腮,很想幫他一把,可監考人的眼睛鼓得比鈴鐺還大,作弊不容易,但!到底是蘇家兄弟,弟弟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只見云景不慌不忙拿起筆管子,好像看筆似的,輕輕地吹了幾下,云天何等聰明,只一看眼,便喜出望外,于是奮筆疾書,即時交卷,并得了高分。您能猜出這個弊是怎么做的嗎”

阿蘭“不知,這怎么看的出來?”

“這原來啊,云景吹筆管子,是在告訴他哥哥,考題出自《管子》的注文,筆管子不就是‘管子’咯。”

阿蘭“這還真是只有他們兄弟才能看出來的。”

“還有后來,云和,他們的父親,帶著二十一歲的云天,十九歲的云景,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應試的時候。當時的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試官是詩壇宿將梅堯臣,策論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云天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青睞,并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贊賞,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后才發現該文為云天所作。到了禮部復試時,云天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云天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當時考官皆不知其典故,直至云天前來謁謝主考,歐陽修方問及出于何典。云天回答在《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翻查后仍找不到,云天答,‘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云,即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歐陽修聽畢,恍然大悟。不禁對云天的豪邁、創新極為欣賞,而且預見了云天的將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就連宋仁宗初讀云天、云景的制策論,回宮后也喜不自禁地說“朕今又為吾子孫得太平宰相兩人,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贊下,云天一時聲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京師。”

阿蘭“小姐,他們可能本就是有才之人,再加上又有能力。”

“要有一個兄弟姐妹和自己的興趣一致,又能幫上自己,那是多好的事情。過了四年,已經做了小官的云天兄弟又參加了制科考試,這好像是一種由皇帝親自出題的特殊考試制度,這回輪到哥哥幫弟弟的忙了。此次考題有一道是禮義信足以成德論,該云景弄不清出處了。哥哥連忙想轍,只見云天假裝發怒,朝監考官吏索要硯臺,邊拍桌子,邊小聲罵道‘小人哉!小人哉!’云景一聽,馬上明白此題出自《論語》的“樊遲學稼”注。這是孔子罵樊遲的一句話‘小人哉,樊須也!’結果,兄弟二人又雙雙高中。”

阿蘭“這聽上去就像是故事一樣的,這兄弟二人,真是厲害。”

“奇才云天,不僅科考時對考官的提問應答如流,這兩兄弟就連這么嚴肅的科舉考試,作弊都作得那么高明,真是讓人佩服,這兩個人都是很厲害的人。”

阿蘭“小姐,是,他們的故事聽上去就像是傳奇一樣,有些傳說的成分在里面吧,”

“可能吧,不過他們確實都是很厲害的人。”她接著往外面看了看,又抓出了一批作弊的人,搖搖頭,“這些人,來了還不如不來,耽誤人的時間,耽誤別人的時間,自己說不定要被終身禁考什么的,何苦?”

阿蘭“小姐,這科舉是不限制年齡的,所以他們可以考很久的,有很多人,本就是家室不錯的,來考科舉不過是家里安排的,他們本就不愿意,只是走一個形式而已。”

“對,還聽說過一個人,99歲的老秀才黃章讓曾孫舉燈籠引導入場,燈籠上寫“百歲觀燈”四字。這擺明是搞行為藝術來了。面對其他考生異樣的目光,黃章吹牛皮說,3年后還要繼續參加下一次考試。3年后,歷史上找不到任何關于他的文字記錄了,沒有年齡限制也不好,給了這些人太多的假希望了,有多少人一生都是浪費在這一場夢里面。”

阿蘭“嗯,是有很多人的一生都是在這里面度過的,這夢想,對很多人來說,是實現不易的,不過,我們學堂里面,沒有這些形式主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