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淵歡之

第一百零五章回村

既然阿弟要跟著一起了,宋歡就得好好盤算盤算手里的銀錢了。

當初剩下的二十八兩又三百九十九文,加上五十兩商賈贈送的現銀,還有四兩的工資,減去這段時間的開銷,就還剩八十一兩又三百四十五文。

若是加上傅淵之給的壓箱底三十五兩,總計是一百一十六兩又三百四十五文。

看著是很多,也不知道耐不耐用,宋歡是盡量能不動就不動那五十兩還有三十五兩銀,這樣的話,能動用的就只有三十一兩又三百四十五文。

宋歡摸了摸錢袋子,長嘆一口氣。

游學又不經常回來,那車里準備的東西得更加齊全了。

跌打藥酒,還有什么金瘡藥啥的能放得久的又有可能用得上的藥都得備著,有個應急包能放心些。

宋歡把自己要準備的東西一一用炭筆在紙上記錄下來。

傅淵之經過看了眼,“要不,我們換個大一些的車廂?”

之前送的車廂只能說中等大小平日里基本夠用。

可現在不一樣,人多了,備的東西也多,若是加上宋姑娘羅列地這些,怕是會裝不下。

宋歡,“……”

車廂里已經放置好的東西就已經是必須品了,可她紙上羅列出來的也是必須品。

宋歡泄氣,一趴桌子。

生活啊……

大的車廂都得要好幾兩銀子呢!

長途跋涉,還得備個質量好的。

宋歡覺得自己兜里十兩銀子就這么飛了。

傅淵之一笑,“我和顏六先去訂車廂,你先在家好好休息,順便再想想還有什么要補上的。”

宋歡無力地揮揮手,一句話都不想多說。

對了,今年過年得回大榕樹村一趟才行。

祭祖,還得給宋爹宋娘還有原身報備一聲。

保佑大家此行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這么一想,不僅得準備東西,好多事兒也都得安排上了。

宋歡連忙把這事兒也寫上去,還有要準備的香燭紙錢等等。

……

轉眼間就到了十二月。

宋歡原計劃打算過年再回大榕樹村,可惜,因為鋪子里的炭價給把她提前嚇回了大榕樹村。

自從她能燒出炭以后,天一冷家里就開始置火盆。

這習慣一直就保持到現在。

如今已經把家里僅剩下的炭給燒完了。

宋歡打算去鋪子買一點,直接被伙計報出的炭價嚇退,一斤二十文,太恐怖了。

于是,她就動了回村燒炭的心思。

最好還能再掙一把炭錢。

而傅淵之和顏六則打算把阿弟接回來后再回大榕樹村,這不,宋歡已經包袱款款到了大榕樹村。

大榕樹村的景象沒有多大變化。

但氛圍卻是比往年熱鬧許多。

或許是因為村里兩個舉人的緣故,因為免賦的原因,村里兩大姓氏族人的日子緩解不少。

那些小屁孩們扎頭在大榕樹下嬉鬧,追逐玩樂。

這景象還真難得。

她還在村里的時候,哪里見過這場景。

那些半大的孩子一有玩的苗頭都能被爹娘無情給掐滅,不是在捉蟲,就是在捉蟲的路上。

宋歡欣賞了好一會兒,這才起身拍拍屁股進村。

第一個發現宋歡的不是別人,正是在地里忙活的淚包少年,哦,梁福財。

梁福財把鋤頭扛在肩上,順著坡,打溜步下來,肩上的鋤頭一副馬上要砸到他后腦勺的模樣。

看得宋歡那是瞪大眼睛,嘴上打結替他著急,連忙喊著,“慢慢慢慢慢慢,慢點!”

梁福財快速來到宋歡跟前,“宋丫,你怎么回來了?”

然后又遙看后面的道路,“怎么不見其他人?”

宋歡想當然地知道他想問誰。

宋歡說道,“過幾天吧,等把阿弟接回來,再一起回來。”

但只是“可能”。

畢竟傅淵之是不想回大榕樹村的。

如果他想留在縣里也可以,反正有顏六,兩人有伴。

梁福財說道,“我問的是阿弟。”

宋歡,“???”

梁福財則瞬間從宋歡嘴里提取出了一個令他震驚地消息,聲音都拔高了,“傳林哥沒去京城趕考?”

宋歡突然被嚇一跳,“……沒去。”

梁福財擔心問道,“是不是銀錢不夠啊?你們可以回來說的嘛!

差多少?

算了,我先讓我爹去跟族長說說,把今年的錢先給上?

現在去還來得及吧?”

宋歡攔住不淡定的梁福財,說道,“沒,是因為其他原因。”

梁福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壓根沒注意宋歡的話,兀自盤算著。

這事兒怎么能耽擱呢?

聽說下一次得等三年后呢,那傳林哥又得老三歲。

傅淵之,“……”

我真謝謝你哦!

什么時候他們這么“兄弟情深”了?

宋歡是好一頓解釋,這才把梁福財拉回神。

這說話的功夫也到了梁家門外。

只聽見里面一個女聲溫柔地喊了一聲相公。

宋歡看過去,一個纖瘦的婦人,手里還牽著一個兩三歲大的小男娃。

宋歡認識這婦人,是梁福財的媳婦兒,不是本村的,是洞溪村高家的四姑娘,平日里都叫她高小妹。

至于這兩人如何結緣,還得從那年漁網說起。

洞溪村那幫少年中有一個叫高二郎的,和梁福財是玩兒得要好的朋友之一。

本來兩村的矛盾也不大,后來因為漁網的原因大家接觸多了,一來二去的兩人就玩在一起了。

這不,在聽說梁嬸子要給梁福財相看媳婦兒后,高二郎就懂了心思。

他覺得梁福財是個不錯的人,品行端正,人又機靈顧家,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就順便提了一句自家小妹。

這梁嬸子盤算來,自個兒村里的姑娘們什么脾性的她也大差不差的知道些,說實話,不是特別滿意。

反正多看看其他人家也多一個選擇,這么想著就請人帶話,兩家人去上香。

這么一見,誒呦,梁嬸子就看上了。

溫溫柔柔地最合適不過。

當初梁福財大哥的事兒一出,梁嬸子面上不顯,心里卻是膈應得慌。

當初她不是沒考慮楊二丫,可是那性子不適合他們家老大,她這才和白家結了親。

白家大姑娘性子直爽,大大方方的。

這樣的姑娘做家里的長媳才好。

管得了自己丈夫,未來也能壓制得住下面幾個小的。

如此,家才能萬事和順。

沒成想,好好的一段良緣硬是被潑上了污漬,鬧出了那么大個事兒。

好在家里大兒子和大兒媳不放在心上,日子反倒是越過越和順,感情沒受影響。

否則,她吐兩天血都緩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