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淵歡之

第一百三十九章建安郡

字:大中小///→

相安無事度過一夜。

翌日清晨

宋歡四人也隨著標行一起啟程出發前往建安郡。

因為王大宇的原因,宋歡此行雖然不趕時間,但王大宇或許有應激后遺癥,有傅淵之陪同會好很多。

如此,她們也只能跟著隊伍,只要到了建安郡就好了。

碧水丹山

巖峰交錯,溪流縱橫。

南麓溪貫穿其中,蜿蜒十數里。

極具特色的地勢風貌,每年充沛的降雨量以及溫潤的氣候,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建安巖茶。

至于它的溫潤氣候形成得多虧了一山脈。

它海拔高約七百丈,山峰延綿橫亙。

上擋北方欲南下的干冷寒流,下截東南沿海的溫濕海風。

建安郡的獨特地貌是孕育巖茶的生機所在。

這里哪怕巨石凹槽里一小撮少得可憐的土,也有植物奮力生長。

就算巖壁上只是薄薄一層苔蘚地衣做養分,也要熱烈地長出一壁幽幽花草畫卷。

也正是在這種優渥生態下,才長出了歷來為人稱道的建安巖茶。

建安郡植茶之土很不一般。

它是由巖石風化而來,有細砂、有石粒,也有石塊。

隨便抓起一把土一放,沙礫全部落回土地,沒有一絲黏膩。

它不同于我們固有印象中的土壤,一旦著手,難以拍盡。

此土壤與茶經中所描述的正好對應,“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石,下者生黃泥。”

建安郡獨特風貌不僅孕育出獨特的巖茶,還是儒釋道三教所寄宿之地。

千丘萬壑,峰巖嶂疊的地方,最符合道教崇尚隱逸,避世修行的需求。

碧水環繞中忽而拔地而起的峰林景象符合他們對仙境的想象。

建安山巖的密度、硬度適于進行石刻造像,佛教利用它塑造了不少石雕大佛。

喜在山水中傳道授業解惑的儒家,也將書院建設在此。

其中最出名的書院便是紫陽書院。

在建安郡這個三教并立碧水流轉之地,儒釋道各自以此為道場修煉參佛講學。

而另一個令三教有共同語言可談的便是茶了,作為一種可令人思緒通達的飲品,茶,被三教的人飲用,且賦予它豐富深層的詮釋和表達。

建安巖茶與儒釋道之間的關系,就如千里馬與伯樂。

可以說建安巖茶能有如今地位,儒釋道有不可忽視的功勞。

真是談酒三杯,濃茶一碗,靜處乾坤大。

王大宇一路上給傅淵之他們介紹他所了解的建安郡。

對于儒釋道在建安郡的扎根他了解不深,但是那巖茶他可了解不少。

畢竟他家也是在那用有一塊茶園的人。

雖然不大,但是給自己喝,還有款待客人、送禮之類的綽綽有余。

主要是這玩意兒主打的就是高端路線,他爹又不可避免的需要用這些茶來走禮,又嫌一年一年買太貴,而且還不一定買得到最好的。

這么一盤算,那還不如把茶園買下來。

據說中夷書院的學子們常常會結伴去南麓溪,圍爐談話,以南麓溪溪水烹煮巖茶。

可見其對茶的鐘愛。

當然,其中之最就是大家樂此不疲談論的巖骨花香。

巖骨花香是用于形容巖茶獨有的品質特征。

花香對于品茶者來說是比較容易直接感受到的,諸如桂花,玉蘭,蘭香等花果香。

而對制茶者而言,要顯現并突出花香也不難。

對巖骨的理解則是一種不可言傳的韻味。

像花香不飄而扎實落茶湯里的滋味表現。

不過這也是見仁見智了。

宋歡聽得一頭霧水。

宋爹移栽回來的那棵茶樹她不知道是啥品種,她就是覺得好喝而已,若說從中品味獨特的香味,那她確實是有些對不起它了。

不過,或許,它只是普普通通的綠茶而已呢?

茶樹:但人家也有尊嚴的!

傅淵之在府學期間因為一直和王大宇來往,好茶也沒少得喝,其中就包括了王大宇他家茶園的茶,名叢之一“金鎖匙”。

按王大宇一家的喜好,這名字估計就是他家買下那塊地的原因。

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黃昏,也終于到達了建安郡。

宋歡四人直接被邀進王家府邸落腳。

標師們和王家管事對接標單確認無誤后,他們收到工錢也算圓滿完成此次任務。

因為青峰寨的原因,標行死了好幾人,王大宇也不是吝嗇的人,直接加倍賠償,還給了大家誤工費和精神損失費。

最后,他們到手的是他們跑三趟標加起來的工錢,其中因公受傷的人還能拿到差不多四趟的錢。

這因公受傷的人中也包括了張阿牛。

他想,這錢也就掙一次,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也不敢了。

有了這筆錢,他可以盤個鋪面,帶著媳婦兒孩子安穩過日子吧。

死去之人的銀錢就由標頭郭運生代為拿著,等回了陽江府再由長隆標行出面解決。

標師在每走一趟標之前就已經打點好了家里的一切,已做好一旦出事便不再回家的準備。

所以標行的出面也只是把銀錢悉數給回他的家人而已。

標行的家人也不知道,這種就是用命來搏錢的,能安全歸來都是佛祖保佑了。

宋歡經過此次也終于看明白標行堅持“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精神。

他們常在外行走,看到了太多的廝殺和死亡,遇到了太多的襲擊,見到了太多的流血,而他們的職責僅僅只是保平安而已。

所以他們不管處理任何沖突和突發事件,總是以和為貴,以和平解決,以和氣生財為主導。

標行的標師們有句口頭禪,叫“三分保平安。”

所謂三分保平安,就是帶三分笑、讓三分理、飲三分酒。

這就是他們處理各方面關系的原則。

王大宇一路的介紹,茶不是最吸引宋歡幾人的,反倒是紫陽書院。

若是能有機會進紫陽書院學習一段時日也不枉此行。

紫陽書院是由儒學大家云谷老人著書立說、講學的地方。

云谷老人又稱紫陽先生。

紫陽書院的名字就是從紫陽先生得來。

它坐落在隱屏峰下,建于前朝元豐十年。

云谷老人在紫陽書院廣收門徒,著書講學,培養了大批學子,其理學思想得到廣泛傳播,使之成為一個有力量有影響的學派,在儒學中極具影響力。

這也是為什么傅淵之想帶著阿弟去試一試的原因。

知識是學不完的,古代的書籍沒有所謂的釋文,一句文言文不同的人自然會有不一樣的理解。

書院也是一樣。

雖然都有基本的四書五經,但是不同書院的先生對此的釋義也有所不同,多去了解就能開闊視野。

待學習后,你會恍然道,哦~原來還可以這么理解,這么解釋。

感謝的話:

感謝3月24日00:00_23:59時段的同志們,謝謝大家的支持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