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淵歡之

第一百七十三章郭林宗

»»»

郭林宗留下傅淵之和阿弟長談。

他并沒有問有關四書五經之類,反而問的都是有關游學路上的趣聞,沿途所見風景。

阿弟心想,這可難不倒他們。

這一路滿城、南城,越城、建安郡等等城池,他吃的、玩兒的、用的,特產之類,連同當時的物價全都記了下來,他用著阿姐教的表格,通通都列了出來,方便快捷且一目了然。

說著說著他們就聊到了鹽價。

阿弟問道,“子恪有一疑問,還請先生解惑。”

阿弟見郭林宗點頭后,這才又開始說道,“丹陽郡不是有鹽場嗎?為什么丹陽郡的鹽價也上漲了?已經到六十文一斤了。”

因為有時間差,也不知道宜城和越城的鹽價有沒有上漲,反正他們到達丹陽郡的時候,鹽價已經是六十文一斤了。

郭林宗說道,“鹽場的正鹽掌握在朝廷手中,只有商賈拿了鹽引到場支鹽,鹽才能出來。”

“如今遼東戰事吃緊,南糧北調,商賈雖然得到消息運糧去邊關,但其得花費很長一段時間,而到了那邊能不能馬上從官員手中拿到鹽引還未可知,即便能正常拿到鹽引,從邊關來到丹陽郡的路程也有一段時日,中途花費的時間,不僅會導致糧價上漲,鹽價也會。”

所以當地的鹽價跟有沒有鹽場沒關系,而是得看鹽引。

簡單來說就是朝廷作為批發商,鹽商作為經銷商,鹽商在沒有獲取鹽引這個食鹽運銷許可憑證時,鹽就不能在市場上流通,百姓也就沒有鹽吃了。

這時阿弟又有疑惑,“朝廷為什么不能直接賣鹽呢?”

郭林宗哈哈一笑,說道,“這個問題問得好。”

“國家可以制鹽,但卻不能直接賣鹽。如果直接賣鹽的話,這其中不但不會給國家增加收入,反倒會給國家增加負擔。至于為何會如此,你以后就會知道。”郭林宗并未把話說得太明白。

阿弟顧自思索。

郭林宗又把話題轉回,“話說回來,有了商囤后,這速度上會快很多,時間也會縮短一些。”郭林宗說道。

阿弟打斷思索,問道,“商囤?商囤是什么?”

郭林宗說道,“鹽商們因為長途運輸糧食的耗費巨大,會在各邊雇傭勞動力開墾田地,生產糧食,就地入倉換取鹽引,便于更多地獲利,因這種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經營的,故又稱商屯。”

“商屯東到遼東,北到宣大,西到涼州,南到交趾,各處都有,其興盛對邊防軍糧儲備和開發邊關地區起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其實根據朝廷的需要,除了用糧米換取鹽引之外,有時也可以用布絹、銀錢、馬匹等換取,但多數以糧換取為主。

所以說到底還是那句話,朝廷需要什么就開中什么。

傅淵之說道,“說到糧食,我們在越城長留村發現了一種不輸于番薯的糧食,當地人稱之為番麥。”

郭林宗稍一思索就明白了,說道,“這也是你們耽擱了出發時間的原因吧?”

傅淵之點頭,“當初我們原只想借住一晚,后來發現主家吃的是我們從來沒見過的吃食,如此一打聽,原來才知道還有這么好的糧。”

傅淵之刻意略掉宋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宋歡的異樣最好瞞著他人,只有他和阿弟知道就好。

郭林宗點頭,“你說的番麥,我還真不知道,改日或可去看上一看。”

阿弟說道,“先生想看當下也可看,不過我們只有糧種。”

阿弟說著就把懷里揣著的番麥種子拿出來,把帕子鋪開,里面赫然是幾顆曬干的番麥粒。

其實他們跟高叔家買了五十斤,今天帶出來幾粒也不過是備著,想著萬一林宗先生感興趣也可以看看,若是能動用他的人脈資源推廣,也不枉此行。

郭林宗拿起一粒仔細觀察,隨即又放在嘴邊咬了一口。

很硬!

“這難道就跟曬干了的水稻種子差不多?”郭林宗猜測道。

阿弟點頭,“是啊,而且通過我們在長留村一段時間的觀察,它應該可以像水稻一樣種兩季。”

郭林宗原以為只是普通的糧食,如此一聽不能淡定了,聲音透著驚喜,道,“果真如此,那可真是好東西!”

驚喜過后,眉間蹙起,“就是不知道它的生存條件如何?能不能大面積推廣?你們可有多少糧種?”

“不,或許真得去長留村一趟!”

既然那里的人能把這個番麥種植出來,那對它的生長習性及條件肯定也能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真的能夠大面積推廣的話,那么天佑朝也能緩解很大一部分壓力,百姓的日子也能好過很多。

四人行的另外兩人。

顏六去了“生意下處”,說是找人。

宋歡則又穿上男裝,走在丹陽郡的街道上,她雖然不敢隨意亂花錢,但不妨礙她出來領略風土人情啊。

當然,也多是散心。

宋歡在建安郡買了茶葉,原以為來這些個大城市能夠大賺一筆。

呵,想太美!

這里居然要茶引!

經營許可證!

她哪里能有這玩意兒?!

想著那些茶葉又要砸在手里,宋歡吐血的心都有了!

她還不如在越城偷偷賣了呢!

二十兩銀子打水漂了!

好在傅淵之來這里,估計之后的一段時間少不了跟別人打交道,到時候包裝包裝用來送禮也不錯。

宋歡拋開煩惱,一個人也玩得有滋有味。

其實這二十兩是從土匪那里獲得的,若是宋歡辛辛苦苦打獵掙的,呵呵,她絕不會這么快就放下。

能最快獲取一個地方的時訊,莫過茶樓酒肆這些人多聚集的地方。

宋歡閑著也是閑著,就進了一家酒肆。

相比茶樓,她更愿意待在酒肆。

自上次茶醉后,她便對茶就有點敏感了,盡量能不喝就不喝。

宋歡單獨叫了一壺濁酒,一碟子最便宜的炒黃豆。

還沒吃上,就有兩個布衣男子被小二安排著和宋歡拼桌。

雙方對視,禮貌性點了個頭,以做打招呼。

隨即三人安靜的聽著臺上的曲兒聲。

看著宋歡眼神發散像是在認真聽曲兒,其實耳朵在過濾能聽到的消息。

多數人都在討論遼東戰事。

少部分在談論身邊誰誰誰掙了大錢。

偶爾有幾個也會裝作自己很懂的樣子談論朝廷形勢。

不過,其中有兩個人的談話吸引住了宋歡的注意力。

主要對方說的是有關江湖的事兒。

他們談話的內容涉及到了金門。

金點,是江湖中對于算卦、相面之人的總稱。

普通人聊到算卦這種話題自然很正常,但是今天的內容涉及到朝廷,這種情況還是很少見的。

這種要么一舉成名,要么腦袋落地,賭本太大,一般人是不會觸及。

感謝今天的寶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