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防卷入戰事,許妍、周瓊二人繞遠路到鹿城。許妍離開云中時,就做好路險的準備。
周瓊看到老虎倒地而亡,松了口氣。她望著許妍離去的背影,心有余悸的同時,敬佩道:“尚書可真是深藏不露。”
——“這還用你說。姐姐這條路什么時候能走到頭?我現在又餓又困,咱們找個地方休息吧。就算姐姐不心疼我,也該心疼心疼周瓊。天黑路不好走,容易出事。”
黑貓委屈巴巴的仰頭,用圓溜溜的大眼睛看向許妍。企圖用無辜的眼神,喚醒許妍一點點的良知。馬車雖顛簸,但比騎馬好太多了。
重要的是,她想不明白許妍為什么要跟周瓊去鹿城。就算怕宋也背主,沈雙鯉難過,也沒必要親自跑一趟吧。
許妍眸色淡淡的望著前方,耳邊盡是黑貓的絮絮叨叨。她指尖輕抬,兩縷靈力將黑貓纏繞。
黑貓意識漸漸模糊,趴在許妍的束腰上,沉沉的睡去。
數日后,兩人一貓至鹿城。她們先后下了馬,經官差嚴查后進入城中。
鹿城的街巷比她們想象的要熱鬧,來往商販叫賣吆喝不絕于耳。
“尚……許姐姐。宋也就住在城中九巷的宋府,我們速度快點應該晚上能到。”周瓊手握著韁繩,牽馬穿過人海。因她們在敵城,忙把尚書改成了姐姐。
許尚書文武雙全,又聰慧過人,但愿不要嫌棄她這個沒什么用的妹妹。宋也的住所,還是蘇葉告之她的。她聽到許妍“嗯”了聲,心情隨之大好。
——“姐姐,你是不是對我做了什么?我怎么一睜眼,就到了鹿城。”
黑貓趴在許妍的肩上,聽到周瓊的話,當即站起來。見許妍半響不搭理她,她又沒好氣的撇了撇嘴。好吧,她的確受不了奔波之苦,許妍打暈她就打暈吧。
許妍在入城前,已隱去黑貓的身形。一路上用靈力滋養于黑貓,免得黑貓餓死。鹿城中多有大梁舊臣,那些人大多知道她養了只黑貓。
唯恐碰到熟人,許妍、周瓊走的尤為緩慢。到宋府時,已至夜深。
周瓊拿出隨身的玉佩遞給守門的小廝,先是一笑,又將一貫銅錢放到小廝手里:“麻煩小哥將此玉佩交給你家主子,這貫錢算是小哥的辛苦錢。”
“使不得,使不得。”小廝假意推辭,看周瓊是真給他才收下。他一改剛才的冷臉,笑道:“兩位貴人在此地稍等,我這就去里面稟告。”
——“有錢人就是不一樣,一出手就是一貫錢。擱我們那兒,都快抵得上一月工資了。”
黑貓趴在許妍的肩上,被周瓊出手驚到。她要撈快錢的話,怕是很快就能在京都買房了。
一刻鐘后,老管家拿著玉佩出府,見到許妍、周瓊,笑著將兩人請了進去。
書房外,老管家隔門稟告:“主子,人來了。”
“讓她進來。”門內傳來溫柔的女聲。
守著房內的婢女將門打開,示意兩人進去。
宋也看到許妍的瞬間,面上有過片刻的呆愣。云中離此地甚遠,許妍和周瓊怎么就這么來了。她下意識的起身,抬手示意道:“你們怎么來了。”
“受人之托。”許妍俯身入座,見婢女將茶送上。便拿起茶杯,神情平淡道。
她余光撇了眼自己身后的賀久,低頭喝了口茶。
周瓊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腦勺,又怕宋也怪罪。她抿了抿唇,支支吾吾道:“你一直沒有消息,我很擔心。”
“擔心什么?!你來也就算了,怎么連……”宋也儼然是被周瓊的意氣用事氣到。
殿下有多看重許妍,周瓊不會不知道。若是許妍在路上有個好歹,殿下該如何?
宋也背過身,深吸了幾口氣才平復怒氣。她用眼神示意奴仆們退下,等關門聲響起,躬身向許妍行禮:“尚書。”
——“看看看,人宋也都覺得你們這么做荒唐。”
黑貓像是找到同道中人,扒拉著許妍的手指,譴責著兩人說走就走的行為。
許妍捧著茶杯,懶懶的往后一靠,看了眼周瓊、宋也。她想到來鹿城后的所見所聞,問道:“雙鯉的大軍很快兵臨城下,不知宋濂如何打算?”
“加強防備,拼死一戰。”宋也直起腰身,坐到許妍身旁,如實道。
前兩日聽下面的人說,武陽被奪。現在城中人人自危,在這個關鍵點,許妍卻來了。若是宋濂拿許妍做文章,怕是沈雙鯉會陷入兩難之境。
——“宋濂的可選項不多,大將大部分守著云中、武陽兩地。除了拼死一戰,也沒別的辦法。”
黑貓站在宋濂的角度想了想,也想不到別的法子。沈雙鯉太強大了,軍力和將領都遠超于宋濂。別的不說,光許妍一個就夠無敵了。
賀久怕許妍不了解鹿城的情形,貼心的在旁補充:“城中的軍力不足五萬,其中兩萬是鹿城的百姓,另一萬是各個大臣的私兵。直接受命于宋濂的,只有一萬人。”
“既如此,你們為何不去云中?”周瓊一聽鹿城的狀況,認為宋濂全無勝算的可能。可既如此,為什么宋也要在鹿城呆下去呢?她見賀久看向宋濂,便什么都明了。
許妍將茶杯輕放到桌面,看著神色躲閃的宋也,只覺好笑。她清楚宋也的顧慮,單刀直入道:“大梁亡前,你因朝中為官者,邪曲勝直。吏者,暴虐殘賊,敗法亂刑。苦于不能更改,茍于桃源。而今你有權有勢,深得其兄信任,卻忘了自己曾經的誓言遠志。
我知你所困,可古之圣賢遇之不怨,居之不疑。其身可抑,而道不可屈。而你在道未廢時,命未將賤,便自暴自棄。莫非姑娘是嫌死于戰亂的百姓太少,打算多添一個?”
“我……”宋也以為許妍在譏諷她懦弱,也知許妍若處于她之境,能輕易脫困。
她糾結的轉頭,看到許妍清澈明亮的眼睛,竟有種無所適從的內疚。忽而想到,許妍曾在桃源寫下的《一二三之至論》,心下愈發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