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放個假貨在這里,是因為他是解開埃及歷史之謎的一把鑰匙,法國考古學家商博良通過石頭上的三種文字破譯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羅塞塔石,解開古埃及文明之謎的鑰匙,上面有三種文字。
基本全看下來,云落想這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必然是圖坦卡蒙的金質陪葬品。圖坦卡蒙也許沒有什么作為,他最大的作為就是埋得好。由于他的墓地在國王谷另一位法老墓地的下方,從而使他免于被盜墓。而他陪葬品中精品的精品大概就是他的金制面具,靠近看,仔細看,絕對會贊嘆其工藝之精細:臉上的每一寸肌肉都是那么真實,細致到眼角、眼窩、顴骨、嘴角、下巴的角度,都如同真人,甚至能夠感到金子上流露出了皮膚的質感。年輕的法老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死亡,他的金面具如今被展示在博物館,注視著每天的人來人往。
由于時差的原因,今天其實對于納蘭澀琪和云落來說被拉長了6個小時。出了博物館才下午3點多,而按照計劃納蘭澀琪和云落應該乘坐晚上8:15的火車前往埃及最南部的城市——阿斯旺。于是納蘭澀琪和云落被安排前往了紙莎草畫店以及一個超市購物。紙莎草畫真品確實還比較漂亮,如果不在乎真品的價格,可以考慮買回去做紀念,畢竟是埃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商品之一。不過一定要砍價。原價動輒上百上千埃鎊,基本上照著原價的1/3砍云落感覺是問題不大的。買下以后推銷員還不忘向你索要清涼油、圓珠筆。華國產的這些小東西他們很喜愛。紙莎草畫店的推銷員在給納蘭澀琪和云落展示怎么制作,納蘭澀琪和云落買下了這一張。
納蘭澀琪和云落到達吉薩火車站大概是6點左右。很久沒有見到這么簡單破舊的火車站了。其實這么說并沒有什么貶低的意思,很多去過埃及旅游的人也都覺得并不喜歡有些人貶低和抱怨埃及的發展狀況,因為其中自有樂趣。納蘭澀琪和云落要在火車站一直等到8:15,而且據說火車晚點1、2個小時很正常……納蘭澀琪和云落往地上一坐,開始三國殺,殺累了火車都沒來。到后來感覺自己簡直像來務工的,迷茫地在陌生城市等待前往目的地的火車。
圖片描述:火車站站臺拍攝地點:吉薩終于在9點多。納蘭澀琪和云落等來。臥鋪車廂是每兩個人一個房間,這一點其實比國內的臥鋪車要好不少。雖然地方比較窄小。火車上可以用水、提供晚餐和早餐,但沒有辦法洗澡,在高溫天氣折騰一天,不能洗澡的確比較郁悶。晚餐實在不敢恭維。雞肉硬的咬不動,云落都開始懷疑會不會整個埃及之旅最好的一頓飯就是埃航的盒餐了。
由于這一天無緣無故被拉長了,上了火車就很累了,吃了飯簡單收拾收拾就打算睡覺了。不過這空調實在是凍人。調節了溫度也沒用。。云落的床鋪還有些潮濕,很難受。不過實在太累,納蘭澀琪和云落也很快就睡著了。預計第二天上午,納蘭澀琪和云落將會到達埃及最南方。
金字塔如果能夠下午去,估計會更好,金字塔的日落想想就很壯觀。而且據說傍晚有聲光演出。金字塔景區內騎駱駝的、幫你照相的、要和你一起照相的、還有小商販,據說最好不要理睬,被黑的可能性比較大。
如果有機會自己去埃及。一定要在博物館留更多的時間。但由于大部分的文物沒有什么文字介紹,所以要提前做好功課,而且到那可以蹭講解。
開羅的交通實在是比較糟糕,堵車嚴重,和不是一種風格的堵車,這里沒有車道線。汽車就在路上橫穿豎插,比較混亂。但很少人鳴笛。
埃及景區的廁所要收費,一般1埃鎊,給清涼油有時候也可以,不過吃飯的地方上廁所免費。買東西一定要砍價,旅游團帶去的商店也是。但是超市之類的估計沒得砍。
火車不出所料地晚點了2個小時,到達阿斯旺已經上午10點左右。阿斯旺在古代是采石場,斯旺(swan)是當地產的一種石頭的名字,阿(a)是阿拉伯語的前綴,這就是這個地名的由來。
到了阿斯旺,第一感覺就是,熱!盛夏的阿斯旺高溫達到四五十度,好像走到哪里都烤著火一樣,后悔穿了短袖,貓穿著長袖長褲反而會涼快,因為可以遮擋太陽。火車站附近看到頂著東西走路的婦女,埃及很多人這么運輸東西,蠻厲害的平衡感。
出了阿斯旺火車站納蘭澀琪和云落就直接奔赴第一個景點——阿斯旺大壩。一路上有幾個哨所,因為這里好像是軍事區。尼羅河每年會泛濫一次,原來的埃及人在尼羅河泛濫期不能做農業勞作。阿斯旺大壩作為尼羅河在埃及的最上游的堤壩,為整個埃及解決了尼羅河泛濫問題和用電問題,但是它也同樣面臨著威脅,一旦阿斯旺大壩被毀,埃及會在16個小時之內被淹沒。
去大壩路上經過阿斯旺舊大壩,車上咔嚓一張,玻璃導致照片上形成一個白色圓弧。
阿斯旺大壩是世界第三大水壩,第一是長江三峽大壩。巧合的是二者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都面臨著十萬人以上的民眾遷移、以及文物被淹沒的問題。相同的是二者都在頂著這樣的問題下,開工并完成了建設。其中的利弊,恐怕誰也說不清。
大壩建于納賽爾總統時期,所以大壩截出來的人工湖叫做納賽爾湖,就是這個湖底,也許淹沒了大大小小的許多神廟。湖水湛藍湛藍的,映照著它背后的綠洲和不遠處的沙漠,構成了一幅生命與死亡共存的美妙景色。
修建阿斯旺大壩淹沒的神廟中,一些重要的神廟也被“搶救”了出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布辛貝神廟,其次應該就是菲萊神廟吧。埃及人把神廟切割成大石塊,標上編號,然后再移到目的地重建。據說耗資太大,埃及政府還不起借款,就直接把有些拆下來的神廟送給了貸款國抵債。不知是該說不重視還是該說無所謂。
菲萊神廟原本就在個島上,遷移后到了另一個島上,需要坐船前往。其特點主要就是其中包括了三個時期的風格——有一個法老時期的神殿,還有一個羅馬時期的神殿,而大部分是托勒密王朝的建筑。前往神廟的碼頭,偶爾有些水鳥,還比較有生氣。
應該說這是云落第一次接觸真正意義的神廟(斯芬克斯對面也有個神廟,但由于是古王朝時期的,基本沒有什么太多的裝飾,也很難完好保存),神廟的壁畫很有埃及特色,充滿了宗教色彩。古埃及人信仰多神教,太陽神是最高的神。而菲萊神廟傳說是生命之神伊西斯復活被兄弟邪惡之神賽特害死的死亡之神歐利西斯,并生下復仇之神赫魯斯的地方,所以壁畫大多與這個神話故事相關。
走在神廟中感覺很舒服,由于在島上,時不時會吹來湖面上的微風。高聳的石柱充滿歷史的威嚴與滄桑感,石柱之間的光影日復一日見證著時間的輪轉。神廟正面,有點特別,塔門被柱廊遮住了一點視線。
塔門外墻上很著名的壁畫之一,中間是帶著上下埃及合一的王冠的赫魯斯神。神殿內部,燈光倒也很好地襯托了氣氛——有了燈光基本上也用不上手電了。
方尖碑是古埃及用于紀念作用的一種石碑,幾十米高的石碑完全都是一整塊石頭,很難想象是怎樣把這塊石頭開鑿出來并立起來的。好在阿斯旺的采石場留下了一座哈特謝普蘇特女王沒有完成的方尖碑,人們才得以了解個中原委。
方尖碑是從山體上整個開鑿出來的一塊石頭,石頭四周好辦,直接開鑿就行,但是問題在于如何把方尖碑與地面分離。古埃及人在石頭上鑿出小洞,然后塞進去木屑,然后每天灌熱水,木頭膨脹就會使石頭與地面分離了。然后等尼羅河泛濫期,把石頭運到目的地,通過在方尖碑底部鑿坑、頂部墊沙子,外加人力拉動,把方尖碑立起來。
這個未完成的方尖碑不得不說是歷史的遺憾,因為如果完成,它將成為埃及最高的方尖碑,而且屬于埃及歷史上唯一的女法老。但也正因為太大、以及選料問題,沒有完成就損壞了,可以看到倒著的石頭上幾道深深的裂痕。不過正是因為這樣的遺憾,人們得以了解方尖碑的做法,也許也算是一種幸運吧。
方尖碑這里實在是曬得夠嗆,45度高溫,沒有一點遮蔽物,從影子的方向也能看出太陽基本就是直射,感覺整個人都快烤裂了。這塊大石頭就是方尖碑了,可以看到深深的裂痕。
人們都說埃及是尼羅河的禮物,確實如此,古埃及人圍繞尼羅河生活,依靠尼羅河發展農業,從而誕生了輝煌的文化,直到現在。(